宣扶使衙門裡的探討,除了互相推諉叫苦,根本沒有半點營養。方臘一旦打下睦洲站穩腳跟,所有的行軍策略都成了添油戰術,因爲譚稹能調動的兵馬根本就不夠。某些人努力想壓下江南匪患之事,刻意的疏忽和縱容已經讓方臘把火燒了起來,接下來必然是以燎原之勢刮過整個江南,誰都沒辦法阻擋。
對於這些事情,曹華已經無力迴天,也不想去管,等紙包不住火的時候,朝廷自然會重視起來調遣重兵清剿方臘。現在他唯一能做的,也只有讓睦洲出來的一千守軍不背上棄城畏戰的罪名。他沒法掌控軍權,所以沒法帶兵,這些跟着他血戰六天的步卒,只能劃到了譚稹名下,和其他禁軍混在了一起。
從衙門裡出來,大雨已經淅淅瀝瀝落在街面上。
童淑和葉居中面帶愧色,上前俯身拱手:
“曹都督,此次是我睦洲官吏無能,實在是連累你了....”
曹華嘆了口氣,撐着油紙傘望向站在外面的一千步卒。
睦洲守軍眼中皆燃着火焰,到現在還沒放下得而復失的睦洲城,想着他能請來重兵,回去把睦洲打下來揚眉吐氣。可曹華沒有官身,根本調不來一兵一卒。
“同生共死,便是弟兄。實在對不住,我曹華沒能給你們爭來半點軍功......你們的名字我都記得,哪怕十年二十年,若是再次遇上,也定會與各位兄弟把酒言歡。”
諸多不卒持着兵器,站在雨中一言不發。
童淑沉默許久,知道大宋官場的水有多深,也只能擡手抱拳:
“都督蓋世無雙之勇武,童某畢生難忘,只希望有朝一日能在都督麾下縱橫天下,敗遼金之強敵。”
“呵呵...”
曹華沒有回答,擡了擡手,目送一千步卒遠去。
------
街邊上,一輛奢華馬車停靠,康王坐在車上,默然望着一千大宋禁軍離開,眼中帶着幾分唏噓——不能說大宋的兵不行,上樑不正下樑歪,才導致現在的局面,是人不行。
馬車外,還站着杭州有名的幾個大儒,都是康王的老友,沒有躋身官場不用在乎那麼多門道,對於曹華此行的事蹟自然帶着褒獎的意思。
曹華驅馬來到馬車旁邊,翻身下馬,將掛在馬側的馬槊取下來,雙手遞給一名老夫子:
“韓先生,這杆馬槊是好東西,我都不捨得用。”
老夫子名爲韓近之,是大宋名將韓令的後代,祖上受封郡王,說起來和‘曹華’祖上的冀王曹林是上下級。只是曹華不想暴露和他半點關係沒有的生世,這事兒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韓夫子擡手接過,打量着丈八馬槊:
“此槊在家裡放了好多代,加上老祖宗殺的估計都不夠一百人,曹都督隨便出去一趟,斬敵就破了三百,老夫若是拿回去,恐怕都不好和老祖宗交代。常言寶劍贈英雄,反正康王付了銀子,就送你啦。”
“哈哈哈...”
幾位頗有名望的老儒點頭輕笑,康王笑罵了一句,示意曹華收下。
曹華見狀沒有推諉,點了點頭把馬槊接了回來。
韓夫子從官場退下多年,想了想,還是開口叮囑了一句:
“現在的朝廷,老夫已經看不明白了,不過瑕不掩瑜的道理古今通用,曹都督有殺敵之能,便遲早能有用武之地,些許宵小言論不必放在心上,百年千年之後,自有後代證你我之清名。”
曹華摩挲着手中長槊:“人生苦短,及時行樂。我曹華從不在意後人看法。”
“呵呵呵...”
幾位夫子嘆了口氣,既然勸不住,也不再多說。
康王走下馬車,把曹華叫到跟前,持着油紙傘在街上行走,臉色帶着幾分沉重:
“皇兄連下兩道聖旨詔你回京,必然是有人在御前煽風點火。皇兄生性多疑,你手上的權勢又太重,想要掌兵觸了皇兄的逆鱗。”
“繩子栓不住的狗,自然遭主子嫌棄。”
康王腳步微頓,偏過頭來看了曹華一眼:“這番言辭...過激了。有句老話說得好:‘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古來名垂千秋的功臣名相,有幾人能順風順水?伍子胥、商鞅皆是例子,唉...伴君如伴虎...”
曹華輕輕一笑:“答應過洛兒不禍亂趙氏基業,自然言出必行。所以得回去了。”
康王搖了搖頭:“你不能走,指望趙霆、張祿這些人守杭州,本王信不過。我給皇兄修書一封,讓你多留幾日,等杭州無礙之後再走。”
曹華略顯無奈:“我沒那麼大本事,除了用銀子砸,也沒有什麼神機妙算。”
康王擡手指向那杆馬槊:“杭州有的是謀士,缺的是悍將,或者說一面旗子。你豎在城牆上不倒,總是有鼓舞士氣的作用。若是能找到機會單刀直入,世上也只有你能衝入敵營擒王斬首,手中有把刀,總比沒有強。”
曹華思索了片刻,輕輕點頭:
“那倒是。”
---------
千里之外的汴京,汴京依舊沐浴在溫和秋陽之中。
御書房內,諸多朝臣站立其中,趙詰拍着龍案,氣的是臉色鐵青:
“區區一羣流寇,竟然能打下睦洲,江南的兵都是些什麼東西....”
王黼斟酌許久,輕聲道:
“睦洲本來無礙,雖然王秀大意之下被擊潰,但只要多守幾日,譚稹便能就近調動新的援軍前去馳援。只可惜曹華太草率,見勢不妙直接棄城而走,把睦洲和幾萬百姓直接讓給了方臘.....”
啪——
趙詰猛拍桌子,將成堆的奏摺都掃在了地上:
“都是廢物,曹華棄城而逃也罷,堂堂一萬禁軍,如何被一羣流寇擊潰?莫非曹華有分身之術,守城之時又跑去指揮了王秀的兵馬冒進?你當朕是三歲小兒?”
諸多朝臣吶吶無言。
王黼沉默許久,才頷首躬身:
“曹華守城之時,曾多次傳訊向王秀求援。王秀爲及時趕到,急行軍七日,致使抵達之時人困馬乏,又被方臘流寇奇襲,才導致一萬禁軍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