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孟託班的改變

這原本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而已,那個英國記者沒搞清這是一支華洋混雜的聯軍部隊,就直接寫成了法蘭西軍隊,但是這篇新聞報道在整個法國都掀起了無數波瀾。

無論是盧浮宮,凱旋門還是邊遠的省份,到處都在談論着這麼一個悲劇的產生,而且伴隨着新聞傳播的繼續,一些更爲可怕的故事在酒館裡傳播着,又從酒館之間重新成爲新聞報紙的一部分:“一千兩百名法蘭西軍隊在遠東遭受屠殺!”

“可怕的悲劇,自開仗以來,使用了二十三億金法郎的戰費!”

“根據孟託班司令部身邊人的來信,自遠征中國以來,共有四千七百名法蘭西士兵戰死……”

公衆對於這樣的消息表示極度的震驚,法蘭西帝國是全世界最強大的帝國,怎麼會遭受這樣的失敗,那些官僚老爺們不是一再保證這次遠征萬無一失,不會出現任何的意外,怎麼會演變成現在這個模樣。

流言越來越厲害,甚至有些人傳言整個法國要象克里米亞戰爭那樣進行總動員,把十幾萬軍隊都運送到遠東去征服這些叛軍,這些過於誇大的消息有着驚人的傳播能力,整個巴黎,甚至是陸軍部的先生都在私底下談論着戰爭。

在公衆的眼裡,這次戰爭應當與英國人上一次征服中國的戰爭差不多,上一次對華戰爭中,英國人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他們只用了一萬人就征服了整個中國。而且總的戰鬥陣亡者不過一二百人而已,犧牲最大的一次鎮江戰役也不過有三四十名英國士兵光榮陣亡而已。

可是神秘的東方國度到底發生了什麼變故,以至於孟託班的遠征軍付出如此摻重的代價。大家在膽戰心驚之餘,已經覺得這一場戰爭似乎毫無意義,一些法蘭西的知名人士已經提出要組織反戰活動。將法蘭西的孩子從遠東撤回來。

而接下來又是爆炸性的新聞,陸軍部對於遠東的戰爭了解甚少,在這個只有部分國家才鋪設了電報線路的世界,陸軍部根本不瞭解孟託班遠征軍的實際情況,他們掌握的情報甚至還不如新聞記者多,因此對於新聞記者的採訪,他們只能表示一無所知,但是報紙上刊登出來的消息卻是:“陸軍部默認孟託班遠征軍遭受極其重大的損失。自皇帝陛下在滑鐵盧的失敗以來,法蘭西第一次在軍事上遭受如此的摻敗!”

而隔海相望的英國人很快歡愉地加入了對孟託班遠征軍的攻擊,他們覺得這是羞辱法國佬的最好機會,他們把一些從東方來的觀戰者報告刊登了出來,這些曾經讓法國人不屑一顧的報道,現在處於洛陽紙貴的地步,甚至還有一些法國的地下印刷廠連夜開工印刷着這些報道。

在這些新聞報道之中。法國人第一次知道有“柳將軍”、“柳屠夫”、“柳絕戶”、“柳檢點”這麼一位虹軍的偉大統帥,也第一次知道虹軍是以歐洲式的裝備武裝起來,裝備精良到驚人的程度,有些誇張的報道甚至說他們的裝備比法國陸軍還要好,還有一些報道大大誇大了虹軍的兵力。宣稱虹軍在中國的幾個省份之內擁有着超過六十萬的兵力,這些部隊都由歐洲教官進行訓練。

還有的報道着重介紹了楓涇鎮戰役的詳細情況,在這些報道之中,法國公民第一次知道楓涇鎮戰役一部分詳細情況,法國遠征軍的一部分遭受到重大打擊,好幾個步兵排與一個俄羅斯連隊遭到殲滅性的打擊,甚至連楓涇鎮的守備部隊都差一點被叛軍全部殲滅,而孟託班司令部的援軍也是付出了摻重的代價之後才把楓涇鎮的守備部隊救援出來。

所有這一切都讓法國公民感受到十二萬分的疑惑:“爲什麼我們要遠征中國?”

克里米亞戰爭雖然付出的代價更大一些,但是整個法國無論是上層還是下層,都是贊同戰爭的,聖地的保護權不能落在東正教徒的手裡,俄羅斯的擴張必須有所節制,但是對華戰爭,法國公民卻找不出一個合理的藉口,除了推銷鴉片之外。

可是最注重貿易的英國人卻同叛軍打得火熱,只有我們法蘭西卻同剛剛拼得你死我活的俄羅斯人合作遠征中國,這是我們法蘭西人上了俄羅斯人的大當了。

要知道,中國距離法蘭西本土足足有幾千公里遠,孟託班遠征軍已經佔用了相當多的國內資源,他們每在中國作戰一天,國庫都要支出驚人數字的金法郎,這些錢原本應當花在普通的法蘭西公民身上,現在的遠征戰爭是佔用了國內的教育費用、福利費用、建設費用,而且伴隨着戰爭的進行,還有可能出現大規模的加稅與紙幣增發。

一想到這一點,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從貴族到教士、農民,都出現了一個鬆散的反戰聯盟,他們的壓力不得不迫使拿破崙三世都出面保證:“在中國的遠征,會有所節制……”

皇帝陛下對於孟託班也有着很深的不滿,孟託班曾經向他保證用幾個步兵營就能征服整個中國,而現在他手上已經有了二十個步兵營,沒還是拿叛軍沒有任何辦法,甚至還付出了相當大的損失。

而且拿破崙三世不得不從經濟角度來考慮問題,克里米亞戰爭已經支出了太多的金法郎,而這一次遠征戰爭雖然規模不大,但是付出的金法郎卻是不比克里米亞戰爭遜色多少,畢竟所有的補給品與人員都必須從歐洲運去,戰爭拖得太久的話,會把法國經濟都拖跨了。

而在原來孟託班的保證之中,他會在中國設卡收稅,無須佔用國內多少資源,甚至還可以用戰利品來償還國庫的支出,但是拿破崙三世卻明確地知道,一八五六年已經是一個財政赤字年,而且財政赤字的數額還超過了克里米亞戰爭最激烈的一八五五年。

至於將來到來的一八五七年,鑑於對華戰爭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結束,這也是一個明擺着的赤字財政年,因此皇帝陛下不得不下達了一道十分嚴格的命令:“鑑於戰爭的進展不盡人意,孟託班將軍必須在一八五七年打開局面……”

這道命令抵達中國時,已經是一八五七年的一月二日,孟託班看着這道從印度用快速帆船送來的命令,臉上充滿了無奈的神情:“皇帝陛下要求我們加快動作,他對於遠征軍毫無進展很不滿意!”

在過去的一兩個月之中,聯軍與虹軍都在玩着躲貓貓的遊戲,只是雙方的這種遊戲顯得危險至極,稍有不慎就付出驚人的代價。

就在一週之前,虹軍的一個二線步兵營直接就被孟託班率法軍主力圍住了,雖然虹軍的步兵營長用盡一切辦法,但最後還是丟下了一百多具屍體與上百名俘虜倉皇撤走,但是回頭虹軍也毫不客氣地加以反擊,五十名法軍、四十名外籍軍團與一百名淮軍只逃出了三分之一的人員。

在這種情況下,孟託班知道國內對自己很不滿意,雖然所謂“六百名法軍全軍盡沒”純屬流言,他親自寫了關於那次戰役的戰報,但是他不認爲這樣的戰報會在國內有什麼樣的影響力,他必須儘快打開局面才行。

但是打開局面,並沒有大多數人想象的那麼簡單,誠然沒有六百名法軍全軍盡沒,可是戰爭進行到現在,已經有八百名法人因爲各種原因陣亡、病亡或失蹤,到現在爲止,孟託班還不敢公佈這個會讓國內引發無數風潮的數字。

而這個數字還不包括外籍軍團的損失,如果算上外籍軍團的損失,那麼總的死亡者統計必定破千,至於俄羅斯人,他們比法國人還要苦一些。

現在孟託班完全是犧牲了俄羅斯人的利益,蘇常兩府的第一線防禦都由俄羅斯軍隊來承擔,因此他們的損失也格外沉重,要知道俄羅斯軍隊的兵力還不到法隊的一半,但是他們的陣亡數字卻是法隊的四分之三--整整六百名,包括好些被全部殲滅的步兵連與步兵排。

因此俄羅斯人一再提出了強烈的抗議,但是孟託班清楚得知道,如果照顧俄羅斯人的情緒,那麼被殲滅與重創的部隊只能是法蘭西軍隊,他繼續說道:“以現在的情況來看,我們必須在一八五七年的年初使戰爭局勢有着根本性的變化,不然這場戰爭只能無果而終……”

一位法國上校詢問道:“就現在的局勢而言,我們沒有任何打破戰局的辦法,我們最輝煌的戰果也不過是殲滅了叛軍一個步兵營而已,而到了決戰的時候,叛軍一邊逃之夭夭,一方面在另一個方面發動了攻勢,迫使我們回援,我們不能不照顧到俄羅斯朋友的情緒。”

“誰說我們要照顧俄羅斯朋友的情緒?”孟託班卻提出了不同意見:“這或許是改變戰爭形勢的最好機遇!”

第487章 對華戰爭的選擇第428章 船團第194章 決勝第351章 請功第269章 張斯桂第79章 時勢第407章 穆拉維約夫第421章 振旅第428章 船團第290章 肚量第77章 鄧肯第573章 氣盛第196章 善後第560章 沖天志第181章 攻城第502章 快刀第496章 道臺第230章 求戰第374章 戰略第22章 手段第180章 求援第83章 過江第553章 民都洛第32章 楠溪哨第220章 黑道人第426章 堅守第313章 利用第337章 妙算第271章 相見如故第41章 洋人第446章 熱潮第491章 雉河集第335章 鬆口第261章 馮文鎰第460章 燃燒第531章 馬尼拉第305章 閩江口第128章 禮物第473章 封王第394章 預備旅!出動!第387章 敗北第355章 刮目相看第240章 艱難的決定第22章 手段第111章 試攻第41章 洋人第68章 另一種大捷第36章 分兵第131章 背後的謀劃第149章 暴利第313章 利用第569章 入城第551章 奧斯曼第159章 高梁材更第167章 新知縣第351章 請功第423章 決心第36章 分兵第118章 危機與機遇第520章 遠征第5章 信物第188章 反覆第250章 回馬槍第375章 馬隊第48章 利器第203章 臨海之變第561章 志願軍第191章 無用功第203章 臨海之變第145章 浙局第5章 信物第221章 電報第154章 殺戒第216章 不動第192章 豆腐榨油第134章 守成第66章 大捷第288章 易幟第415章 關健時刻第335章 鬆口第397章 黃文金第321章 後手第37章 磐石第162章 開城更二百七十五章 待遇第281章 過江第107章 立營第279章 結硬寨,打呆仗第445章 停戰第549章 典範第243章 機動防禦第224章 留守二百七十五章 待遇第509章 共榮第373章 上游第117章 回師第428章 船團第64章 人潮第195章 隻身來投第169章 支持
第487章 對華戰爭的選擇第428章 船團第194章 決勝第351章 請功第269章 張斯桂第79章 時勢第407章 穆拉維約夫第421章 振旅第428章 船團第290章 肚量第77章 鄧肯第573章 氣盛第196章 善後第560章 沖天志第181章 攻城第502章 快刀第496章 道臺第230章 求戰第374章 戰略第22章 手段第180章 求援第83章 過江第553章 民都洛第32章 楠溪哨第220章 黑道人第426章 堅守第313章 利用第337章 妙算第271章 相見如故第41章 洋人第446章 熱潮第491章 雉河集第335章 鬆口第261章 馮文鎰第460章 燃燒第531章 馬尼拉第305章 閩江口第128章 禮物第473章 封王第394章 預備旅!出動!第387章 敗北第355章 刮目相看第240章 艱難的決定第22章 手段第111章 試攻第41章 洋人第68章 另一種大捷第36章 分兵第131章 背後的謀劃第149章 暴利第313章 利用第569章 入城第551章 奧斯曼第159章 高梁材更第167章 新知縣第351章 請功第423章 決心第36章 分兵第118章 危機與機遇第520章 遠征第5章 信物第188章 反覆第250章 回馬槍第375章 馬隊第48章 利器第203章 臨海之變第561章 志願軍第191章 無用功第203章 臨海之變第145章 浙局第5章 信物第221章 電報第154章 殺戒第216章 不動第192章 豆腐榨油第134章 守成第66章 大捷第288章 易幟第415章 關健時刻第335章 鬆口第397章 黃文金第321章 後手第37章 磐石第162章 開城更二百七十五章 待遇第281章 過江第107章 立營第279章 結硬寨,打呆仗第445章 停戰第549章 典範第243章 機動防禦第224章 留守二百七十五章 待遇第509章 共榮第373章 上游第117章 回師第428章 船團第64章 人潮第195章 隻身來投第169章 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