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曹操投董

曹操的典軍校尉,是個光桿司令,這一點董卓心知肚明。

對於曹操的投靠,李儒雖然說心有疑慮,但是卻找不到證據。

他也沒有發現,曹操有什麼壞心思。

有了曹操的帶頭,原來的大將軍府舊部,紛紛改弦更張。

董卓外強內虛的局面,終於得到了改善。

……

長秋宮中,少帝和何太后,正在聽宮人稟報——八月宮亂的損失。

有宮女來報說:“啓稟太后,少帝——章臺殿中,天子六璽齊備,只有那至關重要的,傳國玉璽,卻是不見蹤影!”

何太后問:“知道這件事情的,都有誰呀?”

宮女只得如實回答。

何太后讓宮女退下,又派心腹出動,溺殺。

少帝問:“太后,這可如何是好呀?”

何太后說:“傳國玉璽的樣子,你我母子,都熟記於心,重新弄一枚,也不是什麼難事呀!”

何太后派人宣詔,令將作監最優秀的制印工匠,前往長秋宮聽用。

還特別的強調:帶齊工具,酷似和氏璧的玉石一塊,以及黃金若干。

工匠見何太后召見,忙按要求準備,然後進了長秋宮。

何太后讓衆人退下,從懷中取出傳國玉璽圖樣,命工匠在偏殿中制印。

一天之後,工匠完成任務。

何太后收起印璽,厚賞工匠。

工匠領了賞,謝了恩,起身想要出宮。

發現腿沒了。

他還沒來得及感覺到疼痛,整個人就融化了。

似乎整個天地之間,再也沒有,這名工匠存在過的痕跡。

何太后轉身離開,又命人沖洗偏殿。

還特意吩咐:用上最好的香薰。

至於何太后,晚上會不會做噩夢,誰也不知道呀?

凶神惡煞的董卓又來了,在大朝會上耀武揚威,少帝心驚膽戰,總感覺小命難保。

反倒是陳留王劉協,多與董卓親近,實在是一樁奇事。

大朝會還沒有結束,司隸校尉潘隱,上溫德殿覲見。

潘隱表奏:

幷州刺史丁原,帶甲三萬,已經到了,洛陽城的北門。

他還打出了,執金吾的旗號,要不要開放城門,請朝中大臣定奪。

袁隗表奏少帝說:“陛下,諸位大臣,丁原受詔進京,不可拒絕。”

幷州鐵騎大肆進城,又恐攪了洛陽城的安寧。

不如讓幷州鐵騎,駐紮在城外的北軍大營,讓執金吾丁原帶三千人入城。

董卓雖然收服了,何進的舊部,但是他還沒有來得及,整頓洛陽北軍。

如今洛陽城的城防大權,依舊掌握在潘隱的手中。

司隸校尉潘隱,已經依附司空袁隗,想來丁原進城,已經是大勢所趨。

董卓忙上奏說:“陛下,丁原進城之後,不如防守洛陽城的,北面和東面。”

至於西面和南面,董卓沒有說,想來是西涼鐵騎的地盤了。

少帝說:“既然大家都同意,執金吾丁原,進入洛陽城。朕也就同意了!”

少帝得知,太傅王允與執金吾丁原,是老相識了。

於是就派王允,作爲天使,前往洛陽城北,宣詔丁原進京。

王允走後,文武百官,繼續朝議。

……

再說太傅王允,領了漢帝詔書之後,到御園之中,擇良馬一匹代步。

打馬出了洛陽城的北門。

一刻鐘之後,進入了丁原軍中。

丁原接待了王允,隨後就談起了正事。

丁原問:“王太傅不在城中侍奉少帝,反而四處奔波,這是幹什麼呢?”

王允正色的說:“幷州刺史丁原聽旨!”

詔書:

幷州刺史丁原,五原郡上抗擊匈奴,解除了北方邊患。

今國家有事,急需良臣入朝。

特進幷州刺史丁原,爲執金吾!

帶甲三千,到洛陽城中赴任。

欽此!

丁原領了詔書,跪拜!謝恩!

丁原說:“王太傅鞍馬勞頓,不如先稍事休息,一會兒功夫,軍中擺宴,替太傅大人接風洗塵!”

王允心中焦急,於是就對丁原說:“丁執金吾,還是火速進城,遲恐生變!”

丁原忙問詳情,王允只好,把大朝會上的相關故事,給講了一遍。

丁原這才明白——洛陽城已經成了——龍潭虎穴。

丁原命令:

主簿呂布,帶着張遼,領三千幷州鐵騎,隨執金吾丁原,進入洛陽城中赴任。

陷陣營高順,領其餘將領:魏續,侯成,宋憲,曹性,郝萌,成廉,把守營寨,約束三軍。

衆軍各自準備,呂布親自挑人。

一刻鐘之後,三千幷州鐵騎,氣吞萬里如虎。

就這樣,丁原在前,呂布居左,張遼在右。

他們跟隨着太傅王允,大軍從洛陽城的北城門入了城,直奔執金吾官衙。

在洛陽城中,與下了朝的董卓,不期而遇。

董卓見丁原意氣風發,又見呂布:

生得氣宇軒昂,威風凜凜,手執方天畫戟,怒目而視。

頂束髮金冠,披百花戰袍,攘唐貌愷甲,系獅蠻寶帶,縱馬挺戟,跟隨在丁建陽的身後,端是威風凜凜。

多年戰陣廝殺的經歷,讓呂布有了一種——捨我其誰的英雄氣概。

董卓一見呂布,心中甚是喜愛。

回到西涼刺史府之後,董卓找來李儒。

董卓說:“文優,我想做百官之首,你看可以嗎?”

李儒說:“如今大局已定!”

雖然來了個丁原,但是整頓完洛陽北軍之後,董卓軍的實力,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李儒建議:

西涼刺史董卓,迅速進宮覲見何太后,請封大將軍錄尚書事。

董卓大喜,立即準備進宮。

當時天色已晚,按制外臣不得深夜入宮。

然而當官心切的董卓,已經顧不得那麼多了。

董卓軍,已經接掌了宮禁,戍衛皇宮的,正是中郎將董旻。

董旻違制,大開宮門。

董卓一路暢行無阻,很快就進入了長秋宮中。

當時何太后,正要寬衣解帶,沐浴解乏。

聽聞有外臣,闖入宮禁,嚇得花容失色。

匆匆束帶更衣,連頭上釵飾都來不及打理。

就那樣披頭散髮的,出來見了董卓。

董卓見何太后模樣甚美,一時之間,心旌動搖。

色字頭上一把刀,董卓似乎忘記了,來長秋宮的目的。

何太后見董卓不懷好意,於是就問他:“董刺史,興漢侯的檄文,你應該沒有忘記吧?”

董卓點了點頭,那句話當然得記牢了——禍不及家人,刑不上婦孺。

董卓說:“當然記得!”

何太后見董卓,依舊不肯死心,於是就說:“我一個婦道人家,你要做什麼,我也反抗不了,你請便吧!”

何太后似乎認命了。

董卓反而猶豫了,興漢侯的檄文,既是警告,又是對婦孺的保護。

關鍵是興漢軍的虎威,誰敢冒犯。

董卓知道,就算是自己做了什麼,興漢侯劉正,也是鞭長莫及的。

然而天底下,沒有不透風的牆。

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

一時痛快了,後患無窮。

一想起家中,那個嬌俏可人的孫女董白,董卓就猶豫了。

何太后是好,但也比不上董白重要。

萬一董卓軍將來事敗,今日怎麼欺凌何太后,他日董家人必將遭遇同樣的命運。

罷了,這樣的畜牲事,想都不能想啊!

董卓想到這裡,忙下跪請罪說:“是外臣失禮了,請何太后恕罪!”

何太后聽了董卓的話,才知道一場危機,已經消弭於無形了。

於是她就,問起了董卓,深夜獨闖長秋宮的用意。

董卓這纔想起來——自己進宮是來求官的。

於是他就,合盤托出。

何太后說:“天色不早了,你還是先行退下吧!大朝會上,少帝會滿足你的心願。”

董卓心有不甘,遲遲不肯離開。

何太后見董卓不肯走,於是就說:“你想要的話,就進來吧!”

說完之後,轉身回了寢帳。

何太后豁出去了,董卓若真是畜牲,自己也反抗不了,不如索性大方一些。

董卓這才恍然大悟,夜宿長秋宮,不管做與不做,流言蜚語,都會傳遍天下。

既然連何太后都放棄了,爲什麼還要滯留長秋宮,壞了人家的名節不說,還會給家人遭致禍患呢?

董卓灰頭土臉的離開了,回到刺史府中之後,有三名侍女遭了罪,纔算暫時的,抒緩了心中的悶氣。

大朝會上,少帝頒詔:

西涼刺史董卓,北邙山救駕有功。

穩定洛陽城中局勢,掃除十常侍餘孽,都有建樹。

特加封董卓爲大將軍錄尚書事,加九錫總攬朝政。

特賜: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獎勵功勳,見證忠勇,以示漢室少帝,優厚大臣。

欽此!

董卓領了詔書,謝恩之後,又晉了朝會位次,再接受了百官的道賀之後,才心滿意足了。

董卓得了尊位,對何太后的野心,又減輕了幾分。

與此同時,執金吾丁原,加封太原侯,正式開府治事,與董卓軍分庭抗禮。

下朝之後,丁原在執金吾衙門中,開始了新的任命:

原丁原軍主簿呂布,升任執金吾府主簿。

原丁原軍護軍司馬張遼,升任執金吾府護軍司馬。

高順任中郎將,主持洛陽城外丁原軍的軍寨。

曹性勇悍,晉升校尉,督守洛陽東門。

魏續精明,晉升校尉,督守洛陽北門。

其餘衆將,均有封賞。

又命令郝萌,往來洛陽城與幷州兩地,轉運糧草,打算長期駐屯洛陽城外。

……

董卓得償所願,於是就對李儒說:“文優,是時候勒緊,丁建陽的脖子了!”

董卓心想,丁原官居執金吾,居然敢對董卓軍,指手畫腳。

不如先餓幷州鐵騎,十天半個月的,看那丁原軍,還有什麼底氣,在洛陽城中,耀武揚威。

丁原身居執金吾,爲什麼不能就近調撥糧草,反而要從幷州轉運呢?

原來是那董卓軍,一進入洛陽城,就率先控制了,京師的各大糧倉。

畢竟董卓知道,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董卓軍吃得飽了,纔有戰鬥力。

這樣一來,糧倉是董卓軍,最新搶佔的據點。

要不然的話,大將軍何進的舊部,爲什麼會乖乖的投降,拱手認命了呢?

丁原慢了一步,糧倉已經沒有丁原軍的份了。

董卓雖然佔了先機,但是他的腦袋,還是很清醒的。

知道糧倉事關重大,於是就調徐榮來到洛陽城,負責看守糧倉。

弘農的防務,由新安的牛輔接手。

對於徐榮的能力,董卓心知肚明。

即便是天下無雙的超神呂布,也休想從徐榮手中,奪得一粒糧食。

李儒說:“丞相,時機已經成熟了,是時候讓華雄動手了!”

董卓聽了之後,示意李儒,立即安排。

李儒立即派遣快馬,向潛伏在汜水關西面密林中的,華雄和胡軫,以及李肅:傳達了出擊的命令。

劉正的興漢軍情報部,正在高速運轉,董卓軍的動靜,很快就傳入了梅園之中,到達了劉正的書案上。

劉正問郭嘉:“奉孝,丁原軍派誰把守汜水關,查清楚了嗎?”

郭嘉說:“侯爺,是穆順!”

劉正嘆了一口氣,丁原麾下,豪傑無數。

爲了掣肘呂布,丁原居然把看管大軍命脈的重要任務,交給穆順那樣的人,這不是自尋死路嗎?

第1867章 宛城聚兵第1206章 前城趣事第1914章 打破封印第1846章 沙虎殞落第368章 戰陳金亭第380章 興漢鐵血第794章 告身之威第26章 海上風雲第855章 轉業安置第1804章 談判交鋒第1339章 討回公道第715章 逆臣授首第1528章 李智出山第314章 攻克濮陽第412章 司馬撤兵第1023章 開悟傳說第1022章 槍神傳人第2167章 拒不納降第184章 李肅毀袁第460章 制定規則第989章 任務婚姻第792章 新的對抗第1770章 抵達蘭桂第408章 司馬劍兵第2021章 枉作小人第2126章 孔義之危第486章 神行之威第1628章 兵戰艱危第1158章 橋頭激戰第2033章 輿論先行第1217章 絕密計劃第1051章 強制八時第1387章 弘農協定第1222章 御龍新政第682章 廣陵新政第639章 陷陣之名第839章 談判籌碼第1824章 發現目標第1632章 四成原則第1862章 鄧艾掌軍第1363章 新秀狀元第1958章 袁府支柱第1281章 密會申安第135章 馬超斬將第1534章 李智御兵第1379章 烈火如歌第1678章 西米事件第2083章 地刺五號第239章 西守東攻第1790章 雪獸分裂第196章 陳宮首謀第834章 魚與熊掌第1463章 萬物皆刀第1181章 日向富山第57章 東海糜竺第990章 戰地巾幗第1212章 傳統無價第2045章 鄭林審案第307章 獻帝殺臣第1676章 宋氏之殤第20章 至孝魯肅第1062章 黑牛領主第1248章 白起出徵第1417章 岳飛斬虎第1026章 龍腹之危第1362章 一吻之禍第839章 談判籌碼第1409章 道元重炮第1597章 棲鳳求龍第679章 陳應之死第1694章 西宛軍議第1172章 跨海追兇第680章 陳周博弈第2092章 自作多情第760章 三出祁山第467章 洪安善射第1028章 秦楚比武第2028章 各取所需第512章 安民西行第323章 王林來援第930章 青山協定第2170章 大帝之心第1617章 柳東出現第1854章 升恩鬥仇第1369章 附屬宗派第284章 攻破下盤第2025章 鍾會退兵第7章 七星寶刀第444章 撤守之爭第405章 東海大學第385章 左右爲難第1577章 聞道4班第1939章 博弈規則第457章 水土不服第1445章 倉谷比拼第2213章 越女阿竹第323章 王林來援第1756章 圈羊戰術第2051章 陳八之死第2228章 番外篇:戰海守關人(2)
第1867章 宛城聚兵第1206章 前城趣事第1914章 打破封印第1846章 沙虎殞落第368章 戰陳金亭第380章 興漢鐵血第794章 告身之威第26章 海上風雲第855章 轉業安置第1804章 談判交鋒第1339章 討回公道第715章 逆臣授首第1528章 李智出山第314章 攻克濮陽第412章 司馬撤兵第1023章 開悟傳說第1022章 槍神傳人第2167章 拒不納降第184章 李肅毀袁第460章 制定規則第989章 任務婚姻第792章 新的對抗第1770章 抵達蘭桂第408章 司馬劍兵第2021章 枉作小人第2126章 孔義之危第486章 神行之威第1628章 兵戰艱危第1158章 橋頭激戰第2033章 輿論先行第1217章 絕密計劃第1051章 強制八時第1387章 弘農協定第1222章 御龍新政第682章 廣陵新政第639章 陷陣之名第839章 談判籌碼第1824章 發現目標第1632章 四成原則第1862章 鄧艾掌軍第1363章 新秀狀元第1958章 袁府支柱第1281章 密會申安第135章 馬超斬將第1534章 李智御兵第1379章 烈火如歌第1678章 西米事件第2083章 地刺五號第239章 西守東攻第1790章 雪獸分裂第196章 陳宮首謀第834章 魚與熊掌第1463章 萬物皆刀第1181章 日向富山第57章 東海糜竺第990章 戰地巾幗第1212章 傳統無價第2045章 鄭林審案第307章 獻帝殺臣第1676章 宋氏之殤第20章 至孝魯肅第1062章 黑牛領主第1248章 白起出徵第1417章 岳飛斬虎第1026章 龍腹之危第1362章 一吻之禍第839章 談判籌碼第1409章 道元重炮第1597章 棲鳳求龍第679章 陳應之死第1694章 西宛軍議第1172章 跨海追兇第680章 陳周博弈第2092章 自作多情第760章 三出祁山第467章 洪安善射第1028章 秦楚比武第2028章 各取所需第512章 安民西行第323章 王林來援第930章 青山協定第2170章 大帝之心第1617章 柳東出現第1854章 升恩鬥仇第1369章 附屬宗派第284章 攻破下盤第2025章 鍾會退兵第7章 七星寶刀第444章 撤守之爭第405章 東海大學第385章 左右爲難第1577章 聞道4班第1939章 博弈規則第457章 水土不服第1445章 倉谷比拼第2213章 越女阿竹第323章 王林來援第1756章 圈羊戰術第2051章 陳八之死第2228章 番外篇:戰海守關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