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0章 陽明學府

劉正笑道:“諸事已了,漢國命運如何,也用不着本尊操心了。反正72福地皆入漢運正統,至於36洞天,俱是方外之人,只要不干涉紅塵秩序,便不予理睬。”

白起問道:“帝尊,咱們是不是順路敲打一下?”

劉正搖了搖頭,一本正經的說道:“這是齊銳的工作,咱們不能越俎代庖。走吧,有天子劍鎮壓氣運,漢國可享一萬年太平。至於一萬年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情,那是衆生願望凝聚出來的報應,縱是本尊出手,也於事無補。”

劉正在天子劍山上再施加了三層封印,然後便換上了一身秀才服裝。至於白起,則是弄出了一身書童打扮,長平鐵也套上了厚厚的僞裝,變成了一根扁擔,挑起了兩個看起來很重的箱子。

起初白起很不理解,可是離開了72福地之後,兩人踏入了36洞天的陽明洞天,所到之處,皆是身具浩然正氣的讀書人。

標準配置就是手不釋卷,白扇輕搖,身後跟着揮漢如雨的書童。

劉正行走在大路上,發現一位秀才打扮的人停下了腳步,趁着書童休息的功夫,竟然小跑着退到劉正的身邊,忍不住的吐槽說:“在下徐文才,學兄請了!”

劉正忙按照標準見禮,然後才一本正經的問道:“徐學兄有何見教?”

徐文才認真的咬文嚼字說:“吾觀學兄之書童,所擔書箱舉重若輕,想來學兄定是學業不精,故而沒有足夠的詩書讓書童擔負。學兄請看吾之書童,行不足三裡便不堪重負,這纔是真正治學之人應該具備的實力。”

劉正不想跟徐文才糾纏,於是就說道:“學兄言之有理,吾這便抓緊時間學習,您請自便!”

徐文才可不想放過劉正,竟然說道:“三人行,必有我師。學兄應該向吾學習,早日讓書童不堪重負才是正理。”

劉正無可奈何,乾脆激活頭頂上的浩然正氣光環。

就連書童打扮的白起,也輕而易舉的激活了頭頂之上的浩然正氣光環。

劉正頭頂的光環爲十色,白起稍遜一籌,也有九色光環。

兩大驚世駭俗的浩然正氣光環出世,瞬間照亮了整個洞天。

一位老者邁着穩健的步伐走到徐文才面前,一字一句的念道:“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你以書童不堪重負爲治學成就,實乃誤入歧途。故而罰你自擔書箱,若是不能在規定的時間裡趕到陽明學府,那就淘汰。”

徐文才不敢反駁,只能點頭稱是。

老者並沒有監督徐文才的所作所爲,而是直接把劉正和白起帶到了陽明學府。

老者這才表明身份說:“老夫忝爲陽明學府的府主,欲聘二位賢師執教,不知意下如何?”

劉正笑道:“陽明學府格物致知,恐怕跟在下所學背道而馳,就不敢班門弄斧了。”

老者嘆道:“祖師有言:若遇賢者,切不可敝帚自珍。當有播撒知識於天下的大氣,以成就天下之大才爲己任。”

老者說完,便取出一本古卷交予劉正。

劉正展開古卷,便見《陽明心學》開宗明義:

心即理:王陽明賢師自敘年少時候,程朱理學的宏揚天下教化,主張格物窮理。天下學子皆認爲理是通過格物求來的。

然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是以王陽明賢師決心效仿前輩,淨心素面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卻也沒有格出什麼道理。反而因爲餐風飲露,大病了一場。

後來王陽明賢師到龍場自省,置身石棺之中,潛心參悟所學。才終於悟到,萬事萬物都在自己心裡。所有的道理不必外求,世界的意義也是由你的內心賦予的,向自己內心求索就可以。

知行合一:“知行工夫,本不可離”,知道的理一定要與現實發生聯繫纔有意義。

知行不能分家,只知道不行動,其實還是不知道。

致良知:求得內心之理,然後去行動,去體悟,也就算是致良知了。

劉正看完之後,老者便請求予以解說一番。

劉正推脫不過,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綜合儒釋道三家核心義理,從而對陽明賢師的心學說法進行解說:

格物致知,絕非眼之視物而得,乃由心發。衆所周知,樹之所以爲樹,草之所以爲草,皆是前輩賢人給出的定義,後人學而遵之,便形成了道理。

然而人定勝天,前人所行之道,或許與後人需要的道並不一致。如前輩先人以足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爲榮,故而行走於崇山峻嶺,茂林修竹,皆有增益。

可後世之人行則車馬,坐則明堂;手有經卷,學有明師。故而再學前輩先行棄簡就繁,不走陽光大道,專挑人跡罕至的山林走。

似此等遊歷,不識人間煙火,不懂人情世故。縱是追循聖賢腳步毫無偏差,也會因爲時移事易,環境改變而東施效顰。不僅浪費時間,還容易壞了道心。

是故後人學前輩先賢之義理,不應以追尋前人腳步爲念,當以推陳出新,建立自身義理。

前人之理,並非絕對正確,也並非絕對不正確。只是環境變了,人也變了,故而義理也應該與時俱進,因地制宜,因人而異。

格物致知,念由心發。也就是說咱們站在前輩先賢的肩膀之上,所看到的新事物和新環境,皆應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對新的東西進行定義,並讓一時之人明義理,有進步。

格物致知,其實就是引導大家認識由新環境催發出來的新事物。

接下來的知行合一,其實就是投入巨大的精力對新事物進行探索和研究,從而找到大多數人可以學習模仿的義理。換句話說,就是學而有成,成而有用。比如新出現了一種果蔬,大家都不知道怎麼吃,有人覺得吃葉子,有人覺得吃果實,還有人選擇吃根塊。

格物致知,就是告訴學問之人經過不同的嘗試之後,對果蔬最適合食用的部分進行定義,以及其他部分的用途也做出精準的定義。從而讓大家都明白,從而避免誤食,亂食。

劉正乾脆以西紅柿爲例,讓陽明學府的秀才們進行實驗,從而得出了西紅柿成熟的的果實口感最好,青果次之,葉和根莖皆不能食用。

老者問道:“劉賢師以爲這便是知行合一?”

劉正回答說:“不錯,學問之人把相關道理寫下來,形成書冊惠及天下蒼生,便是爲民請命,這便是知行合一。”

老者問道:“若有心性險惡之徒,明知西紅柿的葉和根莖皆不可食,卻因爲一己之私誤導大衆,又當如何是好?”

劉正回答說:“這就需要所學之人達到知行合一探出義理之後,還要用良知對義理進行梳理淨化。從而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以精華之義理教化百姓,這就是致良知,也是導人向善的真正核心。”

老者問道:“劉賢師,你覺得是讓有良知的人做學問,還是讓有學問的人提升其道德水準比較好?”

劉正笑道:“格物致知,非凡人可以悟出義理。若是有良知的人才堪大用,那自然是最好的選擇。可若是才情不足,那就只能讓有能力的人提升道德素養了。實在不行就用制度進行約束。要知道格物致知,必須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這就必須要以能力作爲支撐。故而良知可以用其他手段進行彌補,才情就只能靠天賦和學習力進行積攢了。”

老者笑道:“多謝劉賢師指點,陽明學府永遠銘記您的大恩大德!”

第1566章 善刀挖寶第1199章 兔子咬人第1821章 司馬說事第1184章 發現敵蹤第435章 解煩五豪第2167章 拒不納降第548章 張麻曹真第1289章 秘密挑戰第1614章 秦夢突破第2204章 現場提拔第2089章 吳情投誠第2025章 鍾會退兵第1523章 淘汰過半第2040章 進退維谷第756章 街亭之敗第355章 醉話英雄第2078章 王者戰道第1958章 袁府支柱第1323章 核心弟子第801章 徐庶襲營第1521章 天魔繚亂第340章 關鳳曹昂第190章 鍛鍊楊修第1227章 制約壟斷第207章 損公肥私第1512章 七女聯姻第416章 童子海軍第2092章 自作多情第1160章 吳越合流第838章 西平郭氏第1818章 盈虧之道第229章 劉正開元第1568章 悲壯荊軻第665章 徐州大亂第385章 左右爲難第1179章 爲愛癡狂第1979章 文蕊兵敗第2070章 賈充出兵第2066章 魏氏投趙第1188章 軍功體系第525章 曹操論戰第258章 鮮卑困境第31章 水泥問世第1591章 阻擊王濤第2174章 雛鳳輕啼第2132章 羽林飛騎第245章 烏桓內亂第90章 二打陽翟第1040章 沙匪來襲第1765章 劉氏核心第1103章 隘口爭奪第1391章 功高震主第1623章 強加造化第1104章 滄海桑田第1061章 陣法中樞第1062章 黑牛領主第720章 將星公約第549章 俘虜成濟第1932章 重建九華第459章 女將威武第1842章 萬毒蛇皇第1185章 戰隊內鬥第92章 張寶來襲第989章 任務婚姻第507章 老兵威武第39章 張角舉事第811章 水土不服第2166章 帝威初顯第238章 劉備請賢第1774章 排名之爭第1185章 戰隊內鬥第1146章 鹹魚西施第343章 圍洛救宛第1909章 孤膽擒龍第1277章 比文招親第1774章 排名之爭第495章 俘虜之厄第1605章 智能投喂第283章 下盤戰役第854章 寒門難興第796章 劍走偏鋒第1574章 聞道之爭第1656章 水城出兵第1422章 修路計劃第325章 張遼揚威第640章 燕山對決第1957章 爲了孩子第1260章 階層碰撞第905章 盛樂悲歌第821章 魯淑之悟第233章 甄豫之死第1061章 陣法中樞第1564章 賢者之淚第1117章 人定勝天第1826章 易京會戰第1709章 英雄名錄第2111章 烈武狂濤第1397章 武威大戰第1318章 天地有情第338章 旗鼓相當
第1566章 善刀挖寶第1199章 兔子咬人第1821章 司馬說事第1184章 發現敵蹤第435章 解煩五豪第2167章 拒不納降第548章 張麻曹真第1289章 秘密挑戰第1614章 秦夢突破第2204章 現場提拔第2089章 吳情投誠第2025章 鍾會退兵第1523章 淘汰過半第2040章 進退維谷第756章 街亭之敗第355章 醉話英雄第2078章 王者戰道第1958章 袁府支柱第1323章 核心弟子第801章 徐庶襲營第1521章 天魔繚亂第340章 關鳳曹昂第190章 鍛鍊楊修第1227章 制約壟斷第207章 損公肥私第1512章 七女聯姻第416章 童子海軍第2092章 自作多情第1160章 吳越合流第838章 西平郭氏第1818章 盈虧之道第229章 劉正開元第1568章 悲壯荊軻第665章 徐州大亂第385章 左右爲難第1179章 爲愛癡狂第1979章 文蕊兵敗第2070章 賈充出兵第2066章 魏氏投趙第1188章 軍功體系第525章 曹操論戰第258章 鮮卑困境第31章 水泥問世第1591章 阻擊王濤第2174章 雛鳳輕啼第2132章 羽林飛騎第245章 烏桓內亂第90章 二打陽翟第1040章 沙匪來襲第1765章 劉氏核心第1103章 隘口爭奪第1391章 功高震主第1623章 強加造化第1104章 滄海桑田第1061章 陣法中樞第1062章 黑牛領主第720章 將星公約第549章 俘虜成濟第1932章 重建九華第459章 女將威武第1842章 萬毒蛇皇第1185章 戰隊內鬥第92章 張寶來襲第989章 任務婚姻第507章 老兵威武第39章 張角舉事第811章 水土不服第2166章 帝威初顯第238章 劉備請賢第1774章 排名之爭第1185章 戰隊內鬥第1146章 鹹魚西施第343章 圍洛救宛第1909章 孤膽擒龍第1277章 比文招親第1774章 排名之爭第495章 俘虜之厄第1605章 智能投喂第283章 下盤戰役第854章 寒門難興第796章 劍走偏鋒第1574章 聞道之爭第1656章 水城出兵第1422章 修路計劃第325章 張遼揚威第640章 燕山對決第1957章 爲了孩子第1260章 階層碰撞第905章 盛樂悲歌第821章 魯淑之悟第233章 甄豫之死第1061章 陣法中樞第1564章 賢者之淚第1117章 人定勝天第1826章 易京會戰第1709章 英雄名錄第2111章 烈武狂濤第1397章 武威大戰第1318章 天地有情第338章 旗鼓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