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創世紀

每一夜當你仰望浩瀚的星空,

是否想過其中蘊藏過諸多的傳奇?

那個風起雲涌的年代已經過去,

將星璀璨的銀河重新陷入沉寂,

一切都凝定成歷史,變成了回憶。

那是黃金時代的終結。

然而,請不要忘記——

每一顆星辰都是戰士的靈魂,在蒼穹中俯視新生的大地;

每一顆流星都是一個未曾完成的心願,在黑暗中剎那燃燒成灰燼。

只是,歸家的路途,終點又在哪裡?

——題記

――――――――――――――――――

序創世紀

對於整個宇宙而言,公元3021年只是時空長河中微不足道的一瞬間;然而,對於整個人類上萬年的歷史而言,這一年的重要性卻遠遠大過於人類歷史上的任何一年。

這一年的3月15日,即公元3021年3月15日,銀河系各殖民星球的聯軍在最後的總決戰“墮日傳說”中,攻破了特萊維尼——太陽系聯邦的首府,以地球爲代表的聯邦政府宣佈投降,從而結束了兩個政權之間長達200多年的戰爭。

當新的政權確立後,這一年,被定爲銀河新曆法的元年。

從太陽系聯邦崩潰的當天開始,實行了3000多年的太陽曆將被廢止,代之而起的是全新的宇宙歷。一千多年來飽受太陽系政府殖民統治的銀河聯軍無意寬大戰敗國,在處置完太陽系聯邦政府的首腦後,出動軍隊強行遷走九大行星上的戰後倖存居民,分批的遷徙流放到遙遠的荒僻星球。

獲勝的銀河聯軍司令部在卡爾-狄士雷利元帥的建議下,在數個月的多方會談結束後,發出了摧毀太陽系的命令。

宇宙曆元年1月28日,成了所有太陽系移民世世代代不忘的一天——在被強行帶上太空航母駛離太陽系軌道時,他們看見了那一顆照耀了人類幾十億年的恆星的覆滅!

聯軍總司令狄士雷利元帥親手摁下了起爆的按鈕,反物質中子流擊中了太空中那顆美麗的恆星,正反物質的相撞湮滅產生了駭人的爆炸。巨大的衝擊波和磁暴襲擊了艦隊,所有移民在劇烈震盪的航母中看着他們的故鄉一如煙花般在漆黑的太空中開放,毀滅,個個泣不成聲。而在他們身邊,押解遺民的銀河殖民星聯邦軍隊的士兵,則對於殘暴的宗主國的徹底毀滅發出瞭如雷的歡呼。

在一片歡呼與哭泣中,35歲的聯軍司令卡爾回手撫着胸前一枚像章,輕聲說了一句什麼。當身邊副官以爲沒有聽清楚他的指令上前詢問時,驚訝地看見了元帥冰藍色眼眸中的淚光。

銀河聯軍總司令卡爾-狄士雷利指揮大軍麾師返回,身後留下了一片廢墟。人類文明的起源地從此消失於太空,不復存在。

從此,銀河系的歷史進入了另一個劃時代的開始。

新政權的誕生無疑需要新一代強有力的領導人。宇宙曆元年4月27日,在銀河聯邦的首都科培爾舉行了有史以來第一次全銀河系的全民選舉。187個殖民星都參加了表決,最後以103票對84票、並不佔絕對優勢的結果,推選了殖民星球梅卡達的執政官霍普曼-德拉斯爲新的銀河聯邦元首。

銀河系歷史上第一位聯邦元首德拉斯,是一位資深的政治家和社會活動家,向來以親民和反戰的政治態度聞名於銀河各星系,在對太陽系聯邦的戰爭中極力主張“不流血的奪取”,經常主持戰後重建的工作,曾經先後一手修復了銀河系裡飽受戰火摧殘的十二顆星球,並在那裡豎立起了威望和擁有了最初一批追隨者。

也許人民在長達幾百年的戰爭結束後,對於和平有着急切的嚮往,纔會選擇這樣一位非軍人出身的政治家當政。然而,德拉斯元首一上任,就頒佈了一條石破天驚的元首令——

解除銀河聯軍總司令卡爾-狄士雷利元帥的軍權!

其實,這樣突然的事並非沒有一點先兆,早在銀河聯軍發動總決戰“墮日的傳說”時,他就對狄士雷利沒有控制軍隊在戰鬥中的殺戮表示了極力的反對。在爲時3個月又11天的登陸決戰中,對太陽聯邦懷着極度仇恨的士兵們絲毫沒有刻意控制他們的行爲,甚至在摧毀了太陽聯邦軍隊主力登陸地表後,殘酷的殺戮行爲沒有一絲收斂。而狄士雷利元帥不僅沒有采取迅速有效的手段制止軍隊的暴行,據說還親身參與了槍殺解除武裝的地球執政府人員的行動。

短短一百多天中,太陽系九個行星上死亡人數達到了駭人聽聞的13億!

然而,沉浸在巨大勝利中的軍隊反而興高采烈,連銀河系裡一般的平民也不以爲忤。對於結束了這場漫長而艱鉅戰爭的狄士雷利元帥,幾乎所有人都稱他爲偉大的英雄和傑出的軍事家,而忽視了他在征服過程中對於宗主國的殘酷報復行爲。

所以,銀河元首忽然下達的元首令,對於任何人來說都不啻是平地一聲雷。

幾乎所有的人都在擔心軍隊的暴動——要知道,年僅35歲的卡爾-狄士雷利元帥在軍隊中的聲望無人能比。自從他18歲加入軍隊後,很快就顯露出了非凡的軍事天才,21歲時因爲在金星圍殲戰中的戰功被破格提升爲上校。此後,凡是他指揮的戰役,從來沒有一次失敗過。

一次又一次的輝煌戰績成就了他的威名,也贏得了軍隊各階層的支持。在銀河會戰的末期,因爲處於不利局面的銀河聯軍急需勝利,年僅30歲卻屢建奇功的少將被破天荒地被躍級提升爲元帥,一躍成爲銀河聯邦軍隊的總司令。

來自各個殖民星的軍隊戰鬥力參差不齊,人心渙散,在作戰時往往只考慮本星球的利益而吝於配合協作,因此在戰鬥中往往處於下風。然而在狄士雷利元帥的統一指揮下,既便是一盤散沙也發揮出了巨大的殺傷力,從中央突破到集中攻擊,由於他戰術運用的巧妙,無不所向披靡,贏得了“銀河戰神”的稱號。

終於,在他的手中,綿延了將近300年,死亡了數百億人的戰爭結束了。

35歲的他自然是當之無愧首席功臣。

狄士雷利元帥率領軍隊浴血奮戰才征服了整個銀河系,沒有讓他當上聯邦元首已經讓許多士兵不服了,如今居然還要奪他的兵權——連一般的百姓都認爲,“銀河戰神”卡爾絕對不甘於放棄到手的權力,一場軍事政變在所難免。

在選舉結果一出來時,因爲懼怕動亂,已有20%的居民逃離了銀河聯邦首府所在的星球科培爾;而在聯邦元首德拉斯下元首令撤消狄士雷利元帥一切軍隊中的職務時,出逃的居民更是達到了78%,整個科培爾星球幾乎成了無人區。

但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戰爭竟然始終沒有爆發。

宇宙曆元年5月1日,卡爾-狄士雷利元帥親自前往倫勃朗寧宮,覲見聯邦新任元首德拉斯,交出了象徵聯邦軍隊統治權的黃金長劍。隨後,狄士雷利元帥召開了發佈會,在所有軍隊代表和政府人員面前宣佈正式辭去銀河聯邦總司令的職務,態度輕鬆,口氣平靜,甚至笑着說今後要做一名蹩腳的花匠,去遙遠的海華特拉星球上過平民的生活。

說這一句話的時候,元帥冰藍色的眼睛裡閃耀着不容置疑的歡樂輕鬆的光芒,以至於臺下他那些忠心的擁護者們都大惑不解——和他出生入死多年的將領都不敢相信,這樣一位尚且年輕的統帥,居然會心甘情願的放下一生緊握的槍,打算去做一個花匠!

“一定是聯邦政府強迫元帥說這句話的!”

“一定是德拉斯這傢伙搞的鬼!”

臺下的將領們紛紛交頭接耳,不信任和憤怒籠罩了全場。政府的警衛隊已經進入了一級戒備狀況,而將領們與他們衛兵的手也已經按上了離子槍。

“這沒什麼好奇怪的。要知道,我一直期待着回家。”臺上的卡爾-狄士雷利卻帶着一貫不經意的笑容,示意臺下安靜,“海華特拉星球是我的故鄉,我在那裡一直生活到17歲……一直到太陽系的殖民者鎮壓了那裡所謂的‘暴動’!”

他頓了頓,神色一瞬間有些可怕:“我必須回去,回到我的家鄉去,那裡長眠着我的父母,我的所有親人……還有我的薇薇婭。”狄士雷利元帥停頓了一下,又一次回手撫着心口上那一枚銀質的像章,聲音低沉:“各位,我不是一個偉大的人,我所做的一切並不是爲了崇高的目標——我只是一個復仇者,我的目的只是要反抗太陽系那些殖民者的殘酷統治。”

“如今我的目標已經達到。所以,我要歸家,諸位。”

臺下頓時一片寂靜。和他並肩戰鬥過的戰友都知道,元帥胸口那枚銀像章上,是一位短髮少女的肖像,幾十年來一直別在元帥軍服的心口上。

薇薇婭,這個名字在上層將領中悄悄流傳着。據說,這個少女是元帥少年時的戀人,同一個學校的學生,在太陽系軍隊鎮壓海華特拉星球上的饑民暴動時,被暴虐的士兵蹂躪致死——那個時候,這個少女年僅15歲,還是一個高中生。

17歲的卡爾-狄士雷利在那一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中失去了雙親和戀人,把戀人的銀像章含在舌頭底下躲過了搜身,孤身一人搭乘太空梭逃離了故鄉。第二年,他抵達了當時銀河聯邦軍隊的基地科培爾,立刻加入了聯邦空軍陸戰隊,從此開始了一名職業軍人的生涯。

18年來,他一直轉戰於茫茫太空,指揮着軍隊一處處地摧毀着太陽聯邦的一切。應該是爲了報復當年地球統治者對故鄉的殘忍屠殺,他對於敵軍、甚至太陽系下屬星球上的平民,都沒有絲毫的同情心,每一個他攻下的星球往往都伴隨着可怕的傷亡,因而也讓他在反對派那裡得到了“屠夫卡爾”的稱號。

終於,在他從軍後的第十年,即他28歲的時候,少將軍銜的卡爾率軍收復了被太陽聯邦高壓統治長達十一年的海華特拉星球。對於已經投降的敵軍,他居然不顧太空軍事公約,悍然下令手下軍隊成批處死了210萬戰俘!

此舉在太陽聯邦和銀河聯邦都引起了震動,當時還是梅卡達星球執政官的霍普爾森-德拉斯率先站出來嚴厲指責這一殘暴做法,在他的一再堅持下,銀河聯邦通過了決議,讓當時的卡爾-狄士雷利少將遭到了降職和監禁一年的處分。雖然狄士雷利在解除監禁重返軍隊後,很快立下了新的戰功而重新得以晉升,但是兩個人不和的傳聞卻由此一直存在。

隨着戰爭的一步步進行,狄士雷利的戰功和軍階如火箭般上升,與此同時,在後方作爲政治家的德拉斯在政壇上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可是由於狄士雷利在戰爭中那好殺戮的性格依舊沒有絲毫改變,而德拉斯對他的指責也越來越嚴厲。

“這個戰爭狂人多活一分鐘,宇宙中流出的血就要多10000升!”他在一次聯邦會議上如此抨擊,帶着痛心疾首的表情,“我們必須遏制他!阻止這個屠夫!”

但是大多數的銀河聯邦議員沒有支持他,因爲對於正在和太陽聯邦決一死戰的銀河聯邦來說,這樣一位傑出的統帥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沒有狄士雷利讓敵人流血,那麼每分鐘流出的10000升的血將會是銀河聯邦戰士的吧?

於是,狄士雷利元帥依舊獲得重用,掌握着軍隊的指揮權,領導着麾下軍隊一個個攻破了太陽系的各大行星。

如今銀河系的戰局已經全部平定,連太陽都已經被毀滅——當然,摧毀整個太陽系的做法也遭到了德拉斯的極力反對。霍普爾森-德拉斯還當選爲聯邦元首,那麼立下赫赫戰功的狄士雷利元帥也將毫無用處了吧?

“回到海華特拉星球是我幾十年的夢想,我18年的浴血奮戰只是爲了奪回屬於我的東西。”臺下的衆位軍官正在胡亂猜測時,又聽見卡爾-狄士雷利淡然而又欣慰的話語——完全是發自於內心的話語,“以後新聯邦的安全,就要依靠各位了。血已經流得夠多了,以後大家的任務,就是要把血跡沖洗乾淨吧!”

於是,宇宙曆元年5月5日,在軍隊的歡呼和簇擁下,年方35歲的前聯邦軍隊元帥搭乘普通的太空運載飛船“塔羅斯”號飛離科培爾星球,消失在茫茫太空,去開始他傳奇式人生的新旅程。全軍將士肅立致軍禮,一直目送到飛船消失。

如果一切都到此爲止的話,那麼將會是一個非常圓滿的結局,政局從戰時向着和平時期穩定過渡,而銀河系飽受戰爭之苦的人民也可以真正安定下來休養生息。然而,自從聯邦元帥卡爾離去後的三個月時間裡,形勢卻急轉直下!

首先,基於戰爭已經結束,龐大的戰爭機器——軍隊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爲了減輕聯邦人民的負擔,向來對軍人沒有好感的德拉斯元首當即下令在軍隊中裁員近40%,一批被認爲在戰爭中犯有罪行的將領也遭到了解職和追查。

理所當然地,這種操之過急的做法引起了軍隊的不滿,從一般士兵到高級將領,暗地裡都對元首大發牢騷,氣氛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而在被強行遷移的太陽聯邦遺民中,也爆發了小規模的騷動。由於不堪忍受銀河聯邦士兵的歧視和虐待,也不願被分散地遷移到陌生荒涼的星球上去,太陽聯邦的遺民裡不斷地有人持械起義。但是,遭到政府不公平待遇的軍隊消極怠工,不願有效地鎮壓起義,於是,動亂馬上擴大到以科培爾爲中心的12個星球上。

聯邦政府焦頭爛額,政治家出身的德拉斯元首沒有處理軍事的能力。得不到軍隊的支持,政府甚至無法有效控制首都科培爾的局勢。無奈之下,德拉斯元首準備作出一定程度的讓步,以緩和日漸嚴峻的局面。

在這種情況下,他恢復了當年卡爾-狄士雷利麾下三員名將:愛德蒙-馮-斐迪亞斯(銀河艦隊司令,32歲)、託羅斯基-科塔夫(銀河空軍司令,46歲)以及奧萊託-德-摩爾(空軍陸戰隊司令,37歲)三個人的上將職務,令其全面負責起聯邦的治安。

在號稱“三駕馬車”的三位將軍的指揮下,動亂漸漸開始平定。

然而,形勢剛剛好轉,就在一個驚人的噩耗下又再度惡化!

“狄士雷利元帥在海華特拉星球上被太陽系的暴民刺殺了!”

“兇手還砍下了元帥的首級!”

這個消息如驚雷一般地在銀河聯邦中轟傳,讓聽到的平民與將士無不大驚失色。彷彿一桶火yao在高壓下終於爆炸,軍隊中爆發了大規模的騷亂,在銀河聯邦軍隊三位上將的帶頭提議下,士兵們集結在一起,向政府要求嚴懲兇手並加強對太陽系遺民的控制與清洗。

迫於壓力,聯邦警察局開展了調查,很快抓獲了嫌犯。但是在抓獲的當晚,警察局就遭到了不明身份人羣的襲擊,嫌疑犯逃脫。儘管科培爾警察局長向聯邦元首請求辭職,但是德拉斯元首卻不允許,並在辦公室的爭論裡,脫口說出了心聲:“其實,我並不想因爲一個屠夫應得的死亡,而失去我忠心的部下。”

於是,警察局長得以留任。

而這句話不知怎地被流傳了出去,頓時在軍隊裡引起了軒然大波。士兵們爲他們所愛戴的統帥遭到的不幸與侮辱而憤怒起來,不斷地脫離軍營,上街進行抗議與示威,事態迅速擴大,從科培爾星球的開始,漸漸半個銀河系的軍隊都捲入了其中。而三大將領中除了聯邦空軍陸戰隊司令摩爾上將出手阻止了手下軍士以外,另外兩名將領斐迪亞斯上將和科塔夫上將卻無意控制手下的違紀行爲,甚至還暗中加以鼓勵。

眼見聯邦政府遲遲不能抓獲嫌疑犯,士兵們開始不滿,私下裡自行組織起來展開了搜捕——據說,這個違反聯邦憲法的組織的首領,其實就是艦隊司令斐迪亞斯上將。不顧憲法的所有條約,也不顧任何人民的權利,所有來自太陽系的遺民都遭到了殘酷的清洗和拷問。

在軍隊無情的追查下,爲了不連累族人,來自太陽聯邦首府地球、具有東方血統的蕭納德終於挺身而出自行投案,並交出了被冰凍的元帥的頭顱。

雖然聯邦政府強烈譴責了軍隊違反憲法、無視政府的行爲,並要求將領們把兇手交給政府審判,但對政府早已失去信任的軍隊依舊我行我素。宇宙曆元年6月2日,斐迪亞斯上將和科塔夫上將指揮軍隊佔領了聯邦通訊中心,當着全銀河系人民的面,處死了刺殺元帥的兇手蕭納德,並誓言要將兇手背後的太陽系反抗組織連根挖出、徹底消滅。

隨後,軍隊與趕來維持秩序、收回通訊中心的政府軍發生了激烈衝突。面對着德拉斯元首發出的要軍隊繳械回營的命令,愛德蒙-馮-斐迪亞斯上將冷笑着宣佈,軍隊將不再聽從聯邦政府的調遣,並以狄士雷利元帥的名義號召全軍士兵起來推翻這個無用懦弱的政權。士兵們一呼百應,甚至那些因裁軍被打發回原籍的士兵,都在各個星球上起兵響應。

一時間,剛剛結束的戰爭又再一次爆發了。

相對於上一次的銀河戰爭,歷史學家稱這一次內戰爲“銀河戰爭Ⅱ”。

6月2日當天,科培爾星球上就開始了激烈的內戰,效忠於德拉斯元首的政府軍同狄士雷利領導過的銀河聯軍交火,整個星球,甚至整個銀河系又重新陷入了一片火海。

很快,軍事上毫無經驗的德拉斯政府軍節節敗退,銀河聯軍控制了一切要害部門,於6月10日正式接收整個聯邦首府,宣佈成立由軍人執政的新銀河帝國,追認死去的卡爾-狄士雷利元帥爲帝國元首,原銀河艦隊司令愛德蒙-馮-斐迪亞斯上將就任帝國元帥兼艦隊統帥,原銀河空軍司令託羅斯基-科塔夫擔任帝國的總參謀長兼空軍、陸軍司令。而原銀河空軍陸戰隊司令奧萊託-德-摩爾上將因爲沒有興趣捲入內戰,也不想參加帝國政府,於是宣佈退役。

其實,從這一次銀河聯邦內戰中得到最大好處的是太陽系的遺民——趁着聯邦內部的混亂,在一個勇敢的青年安東尼-費爾南多的領導下,遺民們成功地逃離了監禁他們的星球,乘着破舊的航母,穿過危險的隕石區與小行星帶,到達了位於銀河帝國勢力範圍之外、銀河系中最偏僻荒涼的地方——仙后座β星。

在80多光年的漫長逃亡路途中,有30%以上的太陽系人民死於戰爭和飢餓,最後到達目的地的人數不到8億。然而,這8億人卻頑強地在那裡生活了下來,重新組建了新的太陽聯邦政府,並選出英雄蕭納德的遺孀、同樣是黑髮黑眼睛的柯琳-蕭夫人作爲他們的領導人,24歲的安東尼-費爾南多成了軍事上的首領。

太陽系作爲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它本身擁有的科學技術要遠遠領先於銀河各個殖民星球,靠着遺民中衆多的各類專家,新的聯邦迅速發展起來。

而以德拉斯元首爲首的原銀河聯邦政府被迫流亡,在流亡過程中得到了銀河*個殖民星的支持。趁着新生的銀河軍事帝國正忙於鎮壓境內太陽系遺民的起義和叛逃,聯邦政府在離科培爾2萬光年以外的普里摩斯星球上建立了新的政權,並得到了喘息。187個殖民星中的另外92個則懾於銀河帝國強大的軍事力量,宣佈效忠於軍人執政的新軍事帝國;而其餘31個比較偏遠的殖民星球則表示中立。

於是,宇宙中三個分裂的政權形成了。

在以後的30多年裡,三個政權之間相互的戰爭始終沒有停息過。雖然軍事帝國一度仗着雄厚的實力和傑出的將領,幾乎攻陷了銀河聯邦的首府普里摩斯,但在關鍵的時刻,太陽聯邦卻派出艦隊支援以前的死敵,讓銀河帝國的軍隊功敗垂成。

脣亡齒寒,這個道理誰都懂,更何況是太陽聯邦中用兵首屈一指的費爾南多總督。在23歲的一介女流——蕭納德的未亡人柯琳-蕭和年輕的總督安東尼-費爾南多的領導下,太陽聯邦和流亡的銀河聯邦結成了聯盟,共同對抗着強大的敵人。

但是在銀河帝國方面,卻也是軍事實力強大,名將如雲。帝國的兩大將領斐迪亞斯和科塔夫早在第一次銀河戰爭期間就聲名遠揚,而軍事建國的宗旨又讓他們在國內開設了大量的軍官學校,培養出了大批的軍事人才,帝國的軍事實力不斷地得到加強。

然而最強的帝國也有侷限,軍人們在政治和經濟方面不是行家。擁有92個殖民星球的帝國,在物資生產總量上居然只和小小的太陽聯邦不相上下,以至於每一年帝國都要從中立的殖民星球上大量引進物資,而且在帝國內實行統一的分配製度。

這一點,也成了制約帝國進一步統一整個銀河系的主要障礙。

於是,在不停的小規模的衝突中,三個政權相持了32年。在這32年間,又有將近20億的人戰死。而隨着時光無情的流逝,三個政權當初的締造者都年事漸高,權力的重心也開始交接給了第二代領導人。

銀河軍事帝國在這方面似乎是最順利的一個,這因爲帝國掌權者愛德蒙-馮-斐迪亞斯元帥有一個極其出色的繼承人——他25歲的侄子比夏-馮-斐迪亞斯少將。

這位21歲時畢業於帝國第一流軍事學院的青年有着天才的稱號,據他的導師所稱,斐迪亞斯少將自從進入軍校以來,沒有輸掉過任何一次的模擬戰鬥。這個成績,據說已可以和當年的“銀河戰神”卡爾-狄士雷利元帥媲美——而在實戰中,年僅27歲的少將也已經立下了赫赫戰功,實力人所共見。

愛德華-馮-斐迪亞斯沒有子女,而他的生死至交、帝國總參謀長科塔夫上將終身未娶,毫無疑問,如此出色且有着強大支持的比夏-馮-斐迪亞斯少將已經成爲軍事帝國的最佳繼承人。

而在太陽聯邦方面,據說也出現了一個非常優秀的人才,雖然那個叫米格爾-海因的青年在身世上還留着謎團,但是這似乎絲毫不影響他在聯邦中發揮日漸重要的作用。由於輝煌的實戰成績,這個據說沒有受過正式教育的青年贏得了聯邦總督費爾南多的欣賞,而聯邦主席——柯琳-蕭更是象一個慈母一樣提攜、愛護着他。

相比之下,情況最糟糕的是以民主建國著稱的銀河聯邦的流亡政府。由於政府內黨派衆多,而沒有一個派別有絕對的實力,所以自從德拉斯後,30多年間如走馬燈般地換了8位元首。每一位元首在任時間都不長,因此沒有一個執政方案是得到徹底實行的。這種朝令夕改的情況嚴重影響了政府的運行,也讓民衆對政府開始缺乏信心。

更不幸的是,上天似乎沒有象對另外兩個政權一樣,給銀河聯邦一位強有力的新領導人,可以統一內部種種不和諧的聲音——因此,銀河聯邦中亂糟糟的情況似乎還要持續好一段時間。

第十二章 突圍第十七章 遙遠的她第六章 死亡第十四章 國母第八章 戰雲飛渡第六章 死亡第五章 權力中心第十六章 綠島之夢第十五章 訣別第六章 死亡第六章 死亡第十七章 遙遠的她第一章 創世紀第十章 暗第十六章 綠島之夢第十六章 綠島之夢第十章 暗第十四章 國母第四章 國母第十五章 訣別第四章 國母第一章 創世紀第十五章 訣別第十一章 歸家第十七章 遙遠的她第十四章 國母第十六章 綠島之夢第十六章 綠島之夢第十三章 宣戰第十五章 訣別第十章 暗第十六章 綠島之夢第六章 死亡第三章 孤燈第五章 權力中心第十八章 挽風第十三章 宣戰第十一章 歸家第十章 暗第四章 國母第一章 創世紀第一章 創世紀第三章 孤燈第十五章 訣別第一章 創世紀第十章 暗第十二章 突圍第十章 暗第四章 國母第十九章 歷史的碎片第十七章 遙遠的她第八章 戰雲飛渡第十五章 訣別第八章 戰雲飛渡第六章 死亡第十六章 綠島之夢第四章 國母第十九章 歷史的碎片第七章 告別第九章 會戰普里摩斯第一章 創世紀第七章 告別第九章 會戰普里摩斯第十章 暗第三章 孤燈第五章 權力中心第二章 暗夜下的華爾茲第九章 會戰普里摩斯第二章 暗夜下的華爾茲第七章 告別第十四章 國母第三章 孤燈第十四章 國母第六章 死亡第二章 暗夜下的華爾茲第九章 會戰普里摩斯第十三章 宣戰第九章 會戰普里摩斯第十章 暗第二章 暗夜下的華爾茲第九章 會戰普里摩斯第十九章 歷史的碎片第一章 創世紀第十四章 國母第十八章 挽風第一章 創世紀第九章 會戰普里摩斯第十九章 歷史的碎片第十五章 訣別第三章 孤燈第十八章 挽風第十三章 宣戰第一章 創世紀第十六章 綠島之夢
第十二章 突圍第十七章 遙遠的她第六章 死亡第十四章 國母第八章 戰雲飛渡第六章 死亡第五章 權力中心第十六章 綠島之夢第十五章 訣別第六章 死亡第六章 死亡第十七章 遙遠的她第一章 創世紀第十章 暗第十六章 綠島之夢第十六章 綠島之夢第十章 暗第十四章 國母第四章 國母第十五章 訣別第四章 國母第一章 創世紀第十五章 訣別第十一章 歸家第十七章 遙遠的她第十四章 國母第十六章 綠島之夢第十六章 綠島之夢第十三章 宣戰第十五章 訣別第十章 暗第十六章 綠島之夢第六章 死亡第三章 孤燈第五章 權力中心第十八章 挽風第十三章 宣戰第十一章 歸家第十章 暗第四章 國母第一章 創世紀第一章 創世紀第三章 孤燈第十五章 訣別第一章 創世紀第十章 暗第十二章 突圍第十章 暗第四章 國母第十九章 歷史的碎片第十七章 遙遠的她第八章 戰雲飛渡第十五章 訣別第八章 戰雲飛渡第六章 死亡第十六章 綠島之夢第四章 國母第十九章 歷史的碎片第七章 告別第九章 會戰普里摩斯第一章 創世紀第七章 告別第九章 會戰普里摩斯第十章 暗第三章 孤燈第五章 權力中心第二章 暗夜下的華爾茲第九章 會戰普里摩斯第二章 暗夜下的華爾茲第七章 告別第十四章 國母第三章 孤燈第十四章 國母第六章 死亡第二章 暗夜下的華爾茲第九章 會戰普里摩斯第十三章 宣戰第九章 會戰普里摩斯第十章 暗第二章 暗夜下的華爾茲第九章 會戰普里摩斯第十九章 歷史的碎片第一章 創世紀第十四章 國母第十八章 挽風第一章 創世紀第九章 會戰普里摩斯第十九章 歷史的碎片第十五章 訣別第三章 孤燈第十八章 挽風第十三章 宣戰第一章 創世紀第十六章 綠島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