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激發

“……日本對德國發出最後通牒,限德國在8月24日、即美國時間23日之前撤離青島,解除當地戰艦武裝,將青島交給日本。

德國對此未作回覆。因此,日本天皇下令對德宣戰。宣戰文告的重要一段如下:

“歐戰爆發以來,日本沉痛地關注着這場災難。日本嚴守中立,希望維持遠東和平。但是,德國的行徑迫使日本的盟友大英帝國採取戰爭行動。德國憑藉膠州灣租界加緊備戰,其戰艦在亞洲東部海域巡邏,威脅到日本及其盟國的商業活動。”

“遠東和平受到威脅。日本政府和大英帝國之間就此進行了坦誠而充分的協商,同意根據同盟條約,採取必要措施保護共同利益。日本方面期望通過和平方式實現這一目標。因此日本政府真誠地向德意志帝國政府提出了我們的要求。但直到最後一天,我們仍未收到德方同意的任何回覆。”……”

《紐約時報》1914年8月23日東京電

青島,位於山東半島西南部的膠州灣畔,前傍黃海,後依嶗山,上顧京津,下趨淞滬,是中國北方之重要門戶。這裡背山面海,風景秀麗,氣候宜人。膠州灣港闊水深,常年不凍,是個天然良港,在軍事、經濟上都佔有重要地位,在一定程度上,青島可以說是中國北方第一良港。

1897年鉅野教案後,德國以此爲口實,派出軍艦抵達膠州灣。1898年3月6日,德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德膠澳租界條約》。從此,膠澳淪爲德國的殖民地,山東也劃入了德國的勢力範圍。

德國強佔膠澳後,爲實現其在青島建立遠東軍事基地、建立遠東貿易據點的目的,開始大力營建當時尚爲一片荒山、荒灘的青島。從1898年至1914年的17年間,在德皇建立“模範殖民地”的決心下,德國先後在青島投資了1.7億多馬克,建立了必要的防禦體系和一港、一城、一路所必須的基礎設施。經過德國17年的殖民建設與經營,青島逐漸成爲一座初具規模的近代工業海港城市。到1913年,青島已躍居國內第六大港的地位,成爲山東對外貿易中心,更成爲德國在遠東最爲重要的海軍基地、貿易據點。

也正因如此,當歐戰打響之後,在世人關注歐戰戰局時,在亞洲、在遠東,人們同樣將視投向了青島,投向了這片德國在遠東唯一的殖民地。

早在二十餘天前,當德國捲入戰爭之後,儘管青島遠在亞洲,亦同時實施了動員,根據動員令,所有的預備役——郵電職員、商船船員、殖民地政府職員、官員,當然僅限德裔,即接受徵召加入膠澳守備隊。

在過去的二十幾天間,被招募的上萬名中國勞工,一直在膠澳附近要塞前爲德國人修建着工事,在中國勞工的眼中,這些工作和過去的工作並沒有任何區別,只是需要趕班加點而已,但是對於青島的德國人來說,他們卻清楚的知道,日本發佈最後通牒意味着什麼,意味着二十四小時後,青島這座他們引以爲傲的城市將陷入戰火之中。

迪特里希山東麓的半坡上的膠澳總督府,這裡同樣也是德治青島的心臟,在總督府周圍,幾道簡易的工事,十幾名持槍的德軍守衛在這裡,而總督府內軍官們不時進出着,他們是來向麥耶?瓦爾德克彙報青島要塞防禦工程進展的。

日本人人的最後通牒已經發出了六個小時,他們只有不到二十個小時的時間來準備這一切,儘管他們準備了一個月,但是日本人同樣也準備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而且日本人的兵力更多。

“哎”

這會恐怕整個亞洲沒有任何人比麥耶?瓦爾德克這位膠澳總督更愁的人了,青島的要塞或許堅固,或許密集,但是麥耶?瓦爾德克卻清楚的知道,別說是守衛青島,就是手下的那幾千官兵,甚至連那些要塞都無法配齊足夠的士兵防禦。

因爲德國戰前已經遇見到——戰爭的勝負將在歐洲決定,在英國擁有制海權的情況下德國很難守住孤懸海外的殖民地,所以戰前已經把主力大部調回了歐洲。現在的青島除了炮臺守軍外,只有1個海軍陸戰營、陸軍4個步兵連、1個騎兵連和2個炮兵分隊,再加上奧匈帝國的300多士兵和緊急動員的德國僑民,總兵力甚至還不到5000人。

“守,如何守……”

心嘆着一聲,麥耶?瓦爾德克同樣在心裡埋怨起那些“膽小而懦弱的”中國人,他們甚至連接收膠澳的的膽量都沒,德國無條件歸還膠澳,甚至還將設施良好的要塞以及要塞上的火炮、彈藥都歸還給他們,他們竟然還不敢要

“難怪會……”

就在他心裡抱怨不已時,總督府通訊官漢克上尉卻急匆匆的拿着一份電報闖了進來。

“總督閣下,從京城公使發來的電報”

漢克上尉的臉上帶着笑容,那笑容是之前所沒有的。

“電報?”

難道還有什麼轉機?

一接過電報,不過只看數眼麥耶?瓦爾德克的臉上便展現出了笑容。

“根據德國駐華全權代辦馬爾參閣下與淮海經略使李子誠閣下全權代表顧維鈞先生達成《德國向中華民國淮海經略府歸還膠澳租借地條約》,民國三年,即1914年8月24日0時,由膠澳特別區委員接收膠澳全部權益,德意志帝國政府即日起,放棄對膠澳租借地權益……”

23日下午4時,在總督府大廳內,在麥耶?瓦爾德克以及一衆德國軍官的面前,格奧爾格.凱貝爾念着經電報傳來的條約文體,他是使用德語朗讀,而現在的格奧爾格.凱貝爾不僅僅是德華大學校長,同樣也是膠澳接管委員會的委員之一,而這一安排着實讓麥耶?瓦爾德克鬆了一口氣,在他看來,這或許正是未來德國收回膠澳的“契機”,他甚至能夠想象當皇帝得知這一消息時,也會長鬆一口氣。

“德意志帝國膠澳租借地總督府同意無條件向中華民國淮海經略使府歸還膠澳租借地,包括一切城市公共設施、港口設施之全部……”

至於接下涉及到膠濟鐵路以及沿線廠礦的交接,在座的軍官們並沒有給予太多的關注,事實上每一個人都清楚,在青島無法保障的前提下膠濟鐵路更不可能得到任何保障,而在這個問題上,在京城進行談判時,馬爾參甚至都沒有進行糾纏,原本這一切就是要歸還給中國的,鐵路和鐵路設施超過6500萬馬克,可是德國爲了開發青島卻耗費了近兩億馬克,大頭都不在乎了更何況是小頭。

而膠濟鐵路公司總裁裡德.馮.克勞斯同樣沒有表示任何質疑,他之所以不反對將鐵路、沿線車站甚至廠礦以及所有鐵路機車、車廂,都歸還給中國人,是因爲麥耶?瓦爾德克作出了保證。

只要膠澳和鐵路在中國人手中,在戰爭結束之後,德國仍然還有機會收回這一切,現在的無條件歸還,只是暫時的。

“淮海經略使以個人名譽擔保所在德國軍人、眷屬以及僑民人身及財產的安全,可根據個人意願,選擇前往德租界或連雲港,並享有在隴海沿線任何附屬地正當經商、生活之權力。”

相比於其它,這一條反而是衆人更關注的,在他們很多人看來,中國捲入戰爭的可能性很大,而現在已經無法離開中國的他們,到時就會成爲敵國僑民或戰俘,將會被關在戰俘營中,這個時候他們需要一個“避難所”。

“……並保證即使是在中德互相宣傳之前提下,亦不干擾任何德國僑民之正當經營、生活”

終於隨着格奧爾格.凱貝爾唸完全條約之後,麥耶?瓦爾德克帶頭鼓起了掌,現在德國已經得到了德國所需要的,至少青島,嗯從今天晚上12點起,這裡就將是中國人自己的事情了。

而更爲重要的一點是,在之前同中國代表會面時麥耶?瓦爾德克得到了一份意外的收穫,一張淮海銀行開出的五十萬元本票,儘管他並不會因此出賣德國的利益,但卻不介意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多一些防身之物。

而相應的作爲回報,他只是同意在要塞留下一些願意留在青島的軍人,幫助中國人熟悉青島的各個要塞,那些要塞上的火炮、彈藥,中國人可是支付三百六十五萬馬克,在將來保衛青島的過程中,他們自然希望所有的要塞都得到充分的發揮,而對麥耶?瓦爾德克而言,他當然希望中國人守住青島,希望青島留在中國人手中,這是符合德國利益的,爲此,他甚至下令將全部的野戰炮、機槍以及三千支步槍和彈藥都留給了中國人。

“先生,請回答我,你們能守住青島嗎?”

“青島就像是號角”

面對坐在面前的穆湘玥,李子誠不無感慨的說道。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覺醒,總是需要一些激發點,去刺激它、激發它,激發這個國家的國民某一種情感點,而後,當民衆覺醒之後,這個國家才能真正覺醒”

或許這個時代的人很難理解這一點,但是對於李子誠來說,卻是再清楚不過的了,事實上,對於近代中國,尤其是中國人而言,他們沒有國家觀,甚至沒有民族觀。

但是十年前日本的興起,尤其是日俄戰爭的結局,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並且導致了中國的民族主義覺醒。民族主義化的亞洲黃種人被證明完全可以擊敗白種人,併成爲一流的強國。覺醒後的民族主義與新興的中國新軍事力量迅速結合。大量知識分子在日本軍事勝利的巨大刺激下,同時也迫於科舉制度廢除的現實,紛紛投筆從戎。這些熱血沸騰的年輕中國新軍軍人,很快接受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民族主義口號,剪掉了奴隸象徵的辮子,抱着“**名爲對內,實爲對外,對外問題最重要者,軍事”的信念,將“相將提戈,驅殺韃奴”,“光我神州完我志”作爲奮鬥的首要目標,從而成爲了**最可靠、最有力的力量,甚至就是袁世凱和他北洋新軍最終也自覺或者不自覺地加入了他們的行列,民族的先聲。在這股民族主義力量面前,“君主立憲”和“西學爲用”之類的玩意很快就變得蒼白無力,最終無法逃脫進入歷史垃圾堆的命運。

民族主義的力量很快發揮了出來。武昌首義,舉國響應。民族主義**者們雖然並未取得軍事上的決定性勝利,卻依然在1912年幾乎兵不血刃的輕鬆埋葬了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辛亥**最偉大的劃時代歷史意義,就在於徹底排除了這個障礙。雖然黑夜依舊茫茫,長途仍是漫漫,但道路已經打開了隨着中華民國的建立,在數千年滄桑中一直由“家天下”統治着的古老國度,在喪失了昔日優越地位而落後於世界的艱難環境下,開始了其歷史上最偉大、也最爲艱苦卓絕的一次巨大變革:由大一統的封建國家,向近代民族國家轉型。

但是,現在的中國,不過是剛剛步入近代民族國家行列,只有少數先驅者、青年知其國、知其族,對於大多數國民而言,他們並不知道何爲家、何爲國、何爲民族,等到舉國國民皆擁有國民意識、民族意識、國家意識之後,才能使這個國家真正具備代近民族國家的雛形,而且歷史上,實現這種變化要等二十年之後。

“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受到了這個非常重大的創痛,正像患了退化病,他們的感覺和思想像是都喪失掉了。把數千年來民族過去的光榮和偉大來比,一再的艱難和不幸,真像是隔了一世不堪回首……”

在提及此時的國民時,李子誠的語中多少帶着一絲悲憤之意。

“滿清數百年的屠殺與奴役,已經讓這個民族失去了他的血性與骨氣,而對於這個時代的中國人而言,最重要的就是重鑄他們的骨氣與血性”

一語斷言之時,李子誠嘴上說的大義凜然,但是心裡卻暗道了一聲抱歉,即便是穆湘玥也很難明白自己內心深處的矛盾。

理智告訴自己現在不應該捲入戰火,但是現實卻迫使自己必須要進行這場戰爭,事實上,自己已經到了背水一戰的境地,而想要贏得這場背水之戰,自己就必須要整合手頭一切可以整合的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關係。

“重鑄他們的骨氣與血性?”

穆湘玥的眉頭微鎖,致遠說的是實話,他明白,但是想依靠青島,或者說一場戰爭重鑄民族的骨氣與血性,這未免也樂觀了

“民族主義”

面對穆湘玥的疑惑,李子誠緩聲吐出四個字來,一個在歷史上被證明,效果顯著的一種主義,一種精神。

“藕初,縱觀歐洲歷史,可以說民族主義是最強大一種力量,在世界各國它凝聚成爲一種強大的精神和物質力量,無論是古希臘和古羅馬,不管是抵禦侵略還是開疆拓土,它立下汗馬功勞,歐洲的迅速崛起,雖說得益於重商社會的形成與發展,但民族主義的覺醒和高漲的影響卻是不可低估的,可以說對任何國家而言,民族主義都是一抓就靈的靈丹妙藥,尤其是對於我們這樣一個曾經擁有過輝煌的歷史與過去的國家來說,有幾個人不曾想過恢復民族曾經擁有的榮耀與輝煌有幾個人不曾夢想過重回天朝上邦時代而這一切,都是民族主義最堅實的基礎,而現在……”

神情嚴峻的李子誠略作沉吟,然後神情變得嚴肅,但眉宇間卻又帶着一絲笑容。

“這次,青島將會成爲一個導火索,它勢必將引爆整個國家、整個民族的民族情緒,或許,無法激化出狂熱的民族情緒,不會讓四萬萬同胞甘願爲膠澳拋頭顱、灑熱血,但是,只需要讓五千萬人甘願如此,一萬萬人心絃爲之牽掛,兩萬萬人能在這個過程中知其國、短其族,那麼也就成功了”

一聲感嘆之餘,雙眼凝視你着穆湘玥,李子誠極爲自信的說道。

“到那時,我們也就贏了,至少輸不了”

站起身,李子誠雙手拄着桌面,在這一瞬間,他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在過去一段時間的變化。

“到那時,日本人會在戰場上知道,他們的對手已經不再是一羣毫無國家民族觀念的“豚尾奴”,而是一個在民族大旗下奮力抗爭的偉大國家,這個國家通過這次民族戰爭的洗禮,在向近代民族化的道路上邁出了最具決定性的一步。可以說,這場衝突,將會成爲中國歷史上最爲偉大的事件,一切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任何歷史功績,都將在它面前都將黯然失色”。.。

第137章 院內憂心欲分肥 琪紫欲行離是非第320章 拖他幾天第367章 袁世凱的妥協第365章 二十一響禮炮第59章 誰的未來 公司人別第179章 是狂或是愚第263章 湘潭地第13章 挖個坑等你跳第122章 晉身之道第285章 嘆第18章 另一個選擇更!第28章 袁世凱之愁第85章 大戰前夜第29章 質物第42章 地第58章 連雲之利第236章 風雲際會第43章 駐京辦主任第225章 德國第163章 意外收穫第21章 總長有所圖 總統亦有謀第174章 軍如匪、政如盜第269章 拼死而爲第338章 山騾子第84章 “內憂外慮”第128章 1913年的心理戰第24章 部門第12章 袁氏憂局暗失望 樑揚獻計施以謀第358章 驚愕第245章 好好幹第350章 野心第328章 各取所需第21章 車廂內他人爲我用 北京城公使自上鉤第118章 捧殺第125章 怪叔叔第253章 東西方第280章 金剛的末日第54章 眼裡容不得沙子第25章 送上門來第123章 言法第365章 二十一響禮炮第167章 狂熱第37章 肉票的開始第378章 離心離德第382章 就職儀式第18章 舊金山第16章 秦王掃六合第216章 薩拉熱窩的槍聲第73章 理想與夢想第346章 武昌第171章 魏子棟的心思第246章 志願軍第244章 血忠社第11章 是忠?是奸?(上)第60章 工商部之規第20章 接連下馬威第232章 繞開第245章 好好幹第182章 傷員第106章 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第252章 誰都想成爲王牌第19章 司徒美堂第33章 外交突破新歷史 血鑄責任不敢棄第129章 買一送一第320章 拖他幾天第110章 文化遠征第119章 捧殺第76章 警察第273章 決心第166章 勝利時刻第169章 袁世凱的心結第84章 短視第174章 驅虎吞狼第195章 再做嫁衣第375章 國家、國民都盼望着你第310章 法蘭西的需求第132章 廣播電臺第308章 改變第295章 海軍的選擇第186章 奪他的刀第75章 馮如第328章 各取所需第30章 斷其命脈第195章 再做嫁衣第233章 改編第40章 籌劃(下)第8章 車廂內的討論第116章 殺招第174章 驅虎吞狼第39章 籌劃(上)第367章 袁世凱的妥協第311章 袁世凱的心機第17章 願意來中國嗎?第99章 現形記第307章 陽謀之計第279章 電子戰第179章 南京第296章 元老會議第104章 推進置腹第115章 成功的機會
第137章 院內憂心欲分肥 琪紫欲行離是非第320章 拖他幾天第367章 袁世凱的妥協第365章 二十一響禮炮第59章 誰的未來 公司人別第179章 是狂或是愚第263章 湘潭地第13章 挖個坑等你跳第122章 晉身之道第285章 嘆第18章 另一個選擇更!第28章 袁世凱之愁第85章 大戰前夜第29章 質物第42章 地第58章 連雲之利第236章 風雲際會第43章 駐京辦主任第225章 德國第163章 意外收穫第21章 總長有所圖 總統亦有謀第174章 軍如匪、政如盜第269章 拼死而爲第338章 山騾子第84章 “內憂外慮”第128章 1913年的心理戰第24章 部門第12章 袁氏憂局暗失望 樑揚獻計施以謀第358章 驚愕第245章 好好幹第350章 野心第328章 各取所需第21章 車廂內他人爲我用 北京城公使自上鉤第118章 捧殺第125章 怪叔叔第253章 東西方第280章 金剛的末日第54章 眼裡容不得沙子第25章 送上門來第123章 言法第365章 二十一響禮炮第167章 狂熱第37章 肉票的開始第378章 離心離德第382章 就職儀式第18章 舊金山第16章 秦王掃六合第216章 薩拉熱窩的槍聲第73章 理想與夢想第346章 武昌第171章 魏子棟的心思第246章 志願軍第244章 血忠社第11章 是忠?是奸?(上)第60章 工商部之規第20章 接連下馬威第232章 繞開第245章 好好幹第182章 傷員第106章 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第252章 誰都想成爲王牌第19章 司徒美堂第33章 外交突破新歷史 血鑄責任不敢棄第129章 買一送一第320章 拖他幾天第110章 文化遠征第119章 捧殺第76章 警察第273章 決心第166章 勝利時刻第169章 袁世凱的心結第84章 短視第174章 驅虎吞狼第195章 再做嫁衣第375章 國家、國民都盼望着你第310章 法蘭西的需求第132章 廣播電臺第308章 改變第295章 海軍的選擇第186章 奪他的刀第75章 馮如第328章 各取所需第30章 斷其命脈第195章 再做嫁衣第233章 改編第40章 籌劃(下)第8章 車廂內的討論第116章 殺招第174章 驅虎吞狼第39章 籌劃(上)第367章 袁世凱的妥協第311章 袁世凱的心機第17章 願意來中國嗎?第99章 現形記第307章 陽謀之計第279章 電子戰第179章 南京第296章 元老會議第104章 推進置腹第115章 成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