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宣府振兵(一)

大軍從德勝門出發,一路上並沒有急於前行,而是保持着每日五十里的速度前進,於五日之後纔到達宣府。朱祁鈺這次的領軍方針也很明確,在遭遇蒙古大軍之前,儘量保存軍隊的體力與精力,不做無故的消耗。所以,這一路,軍隊的行進速度並不快,甚至可以說有點慢。要知道,上次親征,朱祁鈺只花了不到兩天時間就率軍到了宣府。

宣府鎮守,總兵,平寇大將軍,安北公楊洪早就接到了消息,在朱祁鈺大軍距離宣府還有半日路程的時候,他就已經率領侍衛隊在城外等着了。而宣府的五萬守軍也全都出城列隊,等待皇帝的檢閱。

平定京城叛亂之後,朱祁鈺兌現了自己的諾言,不僅冊封楊洪爲大將軍,還加了爵位。而楊洪對朱祁鈺也是死心塌地,這幾年來,忠心爲大明守衛邊關,不但數次打退了蒙古大軍,而且還有力的支援了陳豫的軍隊,發動了對蒙古的反擊。

如果從能力上來講,楊洪絕不在陳懋之下,其在蒙古人中的影響甚至比陳懋還要大,他與大同總兵郭登被蒙古人並稱爲大明邊關“豺狼”二將,當然,楊洪是“豺”,郭登是“狼”。這也證明了楊洪是一個智將,以擅長智謀,屢出奇謀而出名。也正是如此,每次蒙古大軍襲擊宣府,總是討不到任何好處,反而損兵折將,狼狽不已的逃了回去!到後來,蒙古人乾脆就不到宣府來惹事了,每次掠奪,總是躲得遠遠的,生怕被楊洪給追上,又讓他們偷雞不成反蝕把米。

從功勞上來看,楊洪也爲大明立下了赫赫戰功。作爲邊關守將,楊洪能保得一方百姓平安,且數退蒙古大軍,這就已經是了不起的功勞了!相對以打硬仗,打狠仗出名的郭登來說,楊洪還有一大功勞!在他鎮守邊關的這幾年裡,宣府守軍只有兩千餘人陣亡,四千餘人負傷。而郭登鎮守大同,其損失的兵將,幾乎是楊洪的十倍!顯然,這也是一種能力,而且,朱祁鈺還特別欣賞楊洪的這種能力,不然,以朱祁鈺的脾氣,楊洪侄子楊勇叛亂,他也不會這麼重用楊洪了!

朱祁鈺也遠遠的看到了離城二十里前來迎接他的楊洪,讓後面的兵馬放慢速度之後,朱祁鈺帶着這次一同出征的陳懋,羅國棟,祖百齡,陳豫,樑嶽,海濤,鄧茂等將領迎了上去。而還有裡許,楊洪就已經翻身下馬,帶着宣府守將等在了路邊。

“陛下辛苦了!”

“楊將軍,你也辛苦了!”朱祁鈺換了禮,楊洪這才上馬,而朱祁鈺笑着說道,“楊將軍,我已經給你說過多次了,我們都是自己人,雖然我身爲帝國皇帝,不過此次我率軍出征,更是大明將領。以後,就不用這麼多禮了!”

“陛下客氣了,宣府守軍已經在城外迎候。另外,末將略備薄酒,爲陛下,以及各將軍掃塵,望陛下笑納!”

“行,走了這幾日,軍糧吃得我也有點心悶了。不過,楊洪,你可記得帝國政府新定下的接待標準?”

“末將明白,陛下請放心!”

“好,那我們就先去看看宣府守軍的情況,晚上我們再痛飲!”

一行人來到宣府城外,數萬將士都已經站好了。這其中,有不少已經是老兵了,其中有一部分是當初朱祁鈺留在宣府的傷兵,後來病癒之後,就都留了下來。此刻,這些士兵再次見到親領大軍出征的皇帝,個個都是激動不已。

“各位,我們好久不見了!”朱祁鈺也認得其中幾人,特別是那次跟隨他一起前去營救陳懋的騎兵,他更是記得很清楚。說着,朱祁鈺就已經翻身下馬,走到了那幾名騎兵的旁邊,“怎麼樣,你們的傷都好了吧?聽說這幾年來,你們鎮守邊關,殺敵很是勇猛,是不是都已經做了軍官嗎?”

“陛下厚愛,我們幾個都已經是騎兵校尉了!”

“不錯,不錯,我大明軍人,就從沒有給我丟過臉!”朱祁鈺笑着拍了下開始答話的那名騎兵軍官的肩膀,“恩,更結實了。這次,還想跟我一起遠征大漠嗎?”

“臣等願誓死追隨陛下!”

“行,行,不過,這可還得問問你們的楊總兵肯不肯放人了!”

“陛下言重,天下兵馬皆爲陛下的部將,如若陛下要人,我怎麼敢不給呢!”楊洪連忙在一旁表態,朱祁鈺肯在他這裡要人,也算是給楊洪一個大面子了。只不過,這幾個騎兵軍官是他手下最優秀的年輕軍官,真要放人,楊洪還有點心痛呢。

“楊將軍既然這麼說了,那我可不客氣了。陳懋!”

“末將在!”

“去看看,還有那些人是你的舊部下,全都要過來。楊總兵這麼大方,我們怎麼能夠不給面子了,正好我們也缺乏有經驗的年輕軍官,那我們恭敬就不如從命了!”

見到陳懋帶着陳豫,樑嶽兩人,進去一會就挑了上百人出來,而且個個都是能征善戰的年輕軍官,楊洪那個心痛啊!可開始自己大話說在了前面,此時後悔就已經太晚了。

陳懋等人挑了今千人之後,這才帶着這些以往的部下回到了朱祁鈺一邊,而這些年輕軍官也都很是興奮。畢竟,鎮守宣府,那要蒙古人來了,他們纔有建功立業的機會。而這次,皇帝御駕親征,主動去找蒙古人的麻煩,那以後建議功業的機會也就多了許多,他們自然願意跟隨朱祁鈺出征了!當然,沒有被選中的,那些原本是楊洪部下的軍官就有點眼紅了。如果此時朱祁鈺開口的話,保不準,宣府這五萬守軍,恐怕都要站到朱祁鈺的身後去了!

當然,朱祁鈺並沒有這麼貪心,而且宣府是這次遠征的大後方,如果留的兵少了,被蒙古偷襲,那就因小失大了。朱祁鈺又讚賞了楊洪的手下一番,這才帶着一幫將領進了宣府城。而楊洪也趕緊留下幾員副將安排朱祁鈺所率大軍駐紮的事情,接着就急忙跟着朱祁鈺入了宣府城,帶着朱祁鈺等人直接去了鎮守大將軍府。

離吃晚飯還有兩三個時辰,朱祁鈺也沒有浪費這點時間,他一方面讓祖百齡去處理大軍的補給事情,安排軍隊在城外紮營,一方面讓楊洪等人送來蒙古大軍的情報,同時也讓隨軍出征的帝國安全部的官員去建立了聯繫渠道,直接從柴匯的探子那了獲取到更多,更直接的情報。

“陛下,前幾日探子回報,蒙古大軍已經轉移到了飲馬河附近,大概是也先知道了陛下率軍親征的消息,準備南下了!”

“楊洪,你認爲也先這次會主動南下,找我們決戰?”朱祁鈺看了楊洪一眼,然後就沉思了起來。

楊洪則想了一陣,才說道:“陛下,如果我是也先的話,必然避開大軍鋒芒,先在大漠裡好上幾個月,等到大軍疲憊之後,再找機會決戰!”

“對,我也是這麼想的!”朱祁鈺站了起來,走到了沙盤前,“也先在軍事上是個天才,特別擅長指揮騎兵作戰,如果真是騎兵交鋒,恐怕你與陳懋都不是他的對手。而且,他手下還有個伯顏帖木兒,此人小心謹慎,從不給對手留下機會。當年,陳懋在大馬羣山一帶,就沒有能夠拿他怎麼樣,後來還差點中了他的全套。雖然,進攻上,伯顏帖木兒小心有餘,進去不足,遠不如其兄也先。不過這次,是我軍攻,蒙古守,他的能力必然會得到極大的發揮!而且,也先在我們手裡吃過兩吃大虧,這幾年下來,也在邊關與我大明軍隊打了好幾次大規模的戰役,對我軍的作戰戰術,行軍安排已經瞭如指掌。且,蒙古暫時無破我大明火器的辦法。以也先的頭腦,這次他必然不會輕易進攻,而是要先消耗我軍銳氣。所謂一鼓作氣再則衰三則竭。等到我大軍軍心不穩,士氣不定,銳氣不足之時,再領軍南下,擊我軍於不備,那麼,也先還真有取勝的可能!”

“陛下的意思是?”楊洪微微的點了下頭,顯然,在戰略分析上,朱祁鈺遠在他之上,而且條理清晰,邏輯嚴明,幾乎每一點都考慮到了。

“既然蒙古人不肯南下,那我們就北上,逼他們作戰!”朱祁鈺冷笑了一下,指着地圖說道,“春暖花開,蒙古人就要開始返回牧場了。既然也先掌握了我們的戰術安排,那我們就反其道而行之,主動出擊,對準了蒙古人的牧場,攻其命脈,到時候,就算也先不肯決戰,他也沒有別的選擇!”

“陛下,我軍只有騎兵擅長長途奔襲,且大漠條件惡劣,如補給跟不上,那我們豈不要孤軍奮戰了?”陳懋雖然佩服朱祁鈺的膽色,不過他並不認爲大軍北上是個好辦法!

“陳懋,誰說過只要你的騎兵北上了?”朱祁鈺背起了雙手,走到了沙盤的對面,“這次,我們準備充足。上次遠征,因爲步卒,神機營都沒有配備戰馬,所以我軍只能在開平誘敵,引也先上鉤,而最後,也先率軍北逃,我們也只能望塵莫及啊!我也一直在考慮,大漠作戰,速度爲上。這幾年下來,於大人已經幫我們籌集到了數十萬匹戰馬,而這其中,還有不少是蒙古人賣給我們的!楊洪!”

“末將在!”

“於大人送了多少戰馬到宣府了?”

“已經有四十萬匹了!”

“陳懋,現在你知道了吧?”朱祁鈺得意的笑了起來,“四十萬匹戰馬,可以爲你的騎兵每人準備兩匹,另外爲其他兵卒每人準備一匹。現在,你應該知道,爲什麼我要讓步兵以及神機營的軍人都聯繫騎馬了吧?”

“陛下英明,料事如神,如有這四十萬匹戰馬幫助,那平定蒙古指日可待!”陳懋也興奮了起來,這就相當於他們手裡有了三十萬騎兵,當年,成祖皇帝遠征蒙古,雖然每次都帶了四十萬以上的大軍,可從來都沒有過這麼多的騎兵啊!

“呵呵,恭維的話,等到我們獲勝以後再說吧。戰略上,我們可以輕視敵人,不過落實到實際行動上,我們就要高度重視敵人,只要是敵人,不管他再弱小,只要我們不重視,那我們就要敗在他們的手上!”朱祁鈺端正了將領的態度之後,說道,“雖然我們手裡有了戰馬,不過並不等於有了這麼多的騎兵,畢竟,單一兵種作戰的年代已經過去了,如果僅僅只有騎兵,那我們根本就打不過蒙古人。所以,這次,我們要想個好的辦法,讓也先主動上鉤,讓也先主動來踩我們的圈套!”

將領們都冷靜了下來,雖然勝利的希望很大,不過在勝利真正到來之前,那還只是希望,而不是事實,只能認真的對待每一次戰鬥,謹慎的應付每一個敵人,那麼,勝利纔會由希望變爲現實!

“陛下,如果要引也先前來決戰的話,最好的辦法就是圍點打援!”楊洪思考了一陣,最先提出意見。

“對,這次北伐,初步戰術核心就是圍點打援!”朱祁鈺拿起了沙盤旁邊的長棍,在沙盤上畫了一圈,說道,“大漠以北,從東面的飲馬河,到西面的塔密兒河,再到北面的阿只裡海子這片大草原,一直都是蒙古人放牧的主要地區。而這其中,又以乎蘭乎失溫附近方圓五百里範圍爲其最重要的牧場。探子已經查明,開春之後,大量蒙古牧民都將集中在這附近,至少會有上百萬人。而春季又是放牧的最重要季節,是牲畜產交配的季節,這直接關係到了牧民下半年,乃至下一年的生活。因此,我認爲,這次北伐,對準了乎蘭乎失溫而去,以沿途儘量減少耽擱時間,以最快的速度殺到這片大草原,然後控制牧場,俘虜前來放牧的蒙古牧民,直接打擊蒙古的基礎。到時候,不管他也先在哪,想不想與我們決戰,他都不得不領兵前來與我決戰!”

“陛下,那我們選擇這裡作爲決戰戰場的話,就應該建立後勤補給線,到時候,就不得不將更多的兵力留在後方了!”

第71節 拉郎配第33節 秘密警察頭子第40節 狹路相逢第9節 勇猛第三軍第29節 陰謀的舞場第65節 風馳電掣第37節 越後之戰第18節 神秘寶藏第24節 西線無戰事第45節 夜宴第32節 撞門第28節 華僑航海家第39節 工業中心第34節 現代醫學第29節 海上決戰第26節 分化敵人第29節 海上決戰第38節 敵情第29節 帝國警察第6節 日寇夜襲第32節 逆我者亡第72節 炮轟獅身人面相第59節 萬炮齊鳴第35節 隻身赴會第11節 對馬島登陸戰第37節 拍賣大會第22節 寡頭末日第56節 迷霧重重第12節 騙取壹歧島第64節 天皇的尷尬第57節 圍困尾張第64節 帝國醫學院第15節 再戰孟買第59節 救兵第17節 保險公司第70節 發兵尼羅河第43節 阿拉的化身第48節 陸戰近衛軍第41節 妥協第8節 海上戰神第29節 海上決戰第8節 謙虛將領第23節 金元第51節 攻佔佛得角羣島第34節 現代醫學第43節 錫蘭王室第12節 紅夷總督第33節 百王大會第24節 鴻門宴第6節 力挫第三兵團第54節 大海戰第20節 出征第4節 柴匯的重任第28節 吸血鬼第13節 退敵第34節 賞賜第1節 軍紀第30節 皇帝的安排第4節 瘋狗加藤清正第16節 護國大臣第8節 反思第9節 削番第6節 工業資本家第7節 渾水摸魚第27節 騎兵渡江第19節 權柄第6節 日寇夜襲第52節 島鏈戰略第35節 段靈的麻煩第40節 波利加妃子第24節 人心第8節 琉球使者第53節 制罪第21節 勝利會師第10節 軍事情報局第52節 蠻荒大陸第44節 朱文正的報告第20節 圍而不攻第30節 親臨前線第4節 西洋報告第72節 無間配合第30節 次大陸之亂第3節 兩大問題第70節 皇帝的較量第36節 帝國憲法第20節 議會風波第48節 陸戰近衛軍第33節 越後之龍第25節 京城之夜第10節 戰時法第48節 墳墓第30節 圍困順義第16節 立川鏖戰第67節 謙信之戀第30節 將計就計第31節 海上單挑第13節 退敵第24節 勇追窮寇第16節 決戰大草原第28節 釜山登陸戰
第71節 拉郎配第33節 秘密警察頭子第40節 狹路相逢第9節 勇猛第三軍第29節 陰謀的舞場第65節 風馳電掣第37節 越後之戰第18節 神秘寶藏第24節 西線無戰事第45節 夜宴第32節 撞門第28節 華僑航海家第39節 工業中心第34節 現代醫學第29節 海上決戰第26節 分化敵人第29節 海上決戰第38節 敵情第29節 帝國警察第6節 日寇夜襲第32節 逆我者亡第72節 炮轟獅身人面相第59節 萬炮齊鳴第35節 隻身赴會第11節 對馬島登陸戰第37節 拍賣大會第22節 寡頭末日第56節 迷霧重重第12節 騙取壹歧島第64節 天皇的尷尬第57節 圍困尾張第64節 帝國醫學院第15節 再戰孟買第59節 救兵第17節 保險公司第70節 發兵尼羅河第43節 阿拉的化身第48節 陸戰近衛軍第41節 妥協第8節 海上戰神第29節 海上決戰第8節 謙虛將領第23節 金元第51節 攻佔佛得角羣島第34節 現代醫學第43節 錫蘭王室第12節 紅夷總督第33節 百王大會第24節 鴻門宴第6節 力挫第三兵團第54節 大海戰第20節 出征第4節 柴匯的重任第28節 吸血鬼第13節 退敵第34節 賞賜第1節 軍紀第30節 皇帝的安排第4節 瘋狗加藤清正第16節 護國大臣第8節 反思第9節 削番第6節 工業資本家第7節 渾水摸魚第27節 騎兵渡江第19節 權柄第6節 日寇夜襲第52節 島鏈戰略第35節 段靈的麻煩第40節 波利加妃子第24節 人心第8節 琉球使者第53節 制罪第21節 勝利會師第10節 軍事情報局第52節 蠻荒大陸第44節 朱文正的報告第20節 圍而不攻第30節 親臨前線第4節 西洋報告第72節 無間配合第30節 次大陸之亂第3節 兩大問題第70節 皇帝的較量第36節 帝國憲法第20節 議會風波第48節 陸戰近衛軍第33節 越後之龍第25節 京城之夜第10節 戰時法第48節 墳墓第30節 圍困順義第16節 立川鏖戰第67節 謙信之戀第30節 將計就計第31節 海上單挑第13節 退敵第24節 勇追窮寇第16節 決戰大草原第28節 釜山登陸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