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節 陸戰近衛軍

在馬林迪守衛的正是陸戰隊將軍蘭‘波’率領的兩千人的帝國陸戰隊官兵。這是一支陸戰隊的‘精’銳之師。因爲當年第一支陸戰隊是由帝國近衛軍改編的,後來在陸戰隊編制擴大之後,由前近衛軍官兵組成了新的陸戰近衛軍。這個軍最初只有一個旅的編制,屬於特殊軍團,並且在朱祁鈺第一次率領艦隊西征的時候,被派往非洲地區,爲帝國今後的遠征開闢前沿哨所,並且建立艦隊遠征的據點。不過,後來帝國陷入了日本叛‘亂’,以及對帖木爾帝國與莫臥兒帝國的戰爭之中,所以這些新建立起來的據點都沒有得到多大的利用,最多爲探險隊提供支持而已。

蘭‘波’率領的陸戰近衛軍已經在非洲地區駐紮了數年之久,雖然在此期間,他們一直沒有得到皇帝的進一步指示,也沒有擴大行動,但是蘭‘波’並沒有‘浪’費這幾年的時間,在一些友好的土著部落的幫助下,陸戰近衛軍擴大了五處據點,並且將這五個據點建設成了一套防禦屏障。這其中,居於南部第二的馬林迪就是整條防線的支撐點,這也是蘭‘波’最爲關注的一個據點。五千遠征軍中,有兩千人駐紮在此,並且用幾年的時間,將馬林邊建成了一個堅固的要塞。

當數十艘紅夷戰艦突然殺來,還有上萬的紅夷軍隊在附近登陸,攻擊馬林迪的時候,蘭‘波’並沒有放棄抵抗。對帝國軍人來說,任何放棄戰鬥的行爲都是最爲可恥的,只要還有一口氣,帝國軍人,特別是‘精’銳的帝國近衛軍就絕對不會放下手上的武器,放棄與敵人的戰鬥。對這些常年駐紮在外地帝國軍人來說,他們只有一個觀念,那就是,守衛據點,是帝國皇帝‘交’託給他們的重任,這是捍衛帝國利益的生死戰場。他們只有兩條出路,要麼戰勝敵人,光榮地走出戰場,要麼就倒在戰場上,被敵人將自己的屍體擡出戰場!

大概,連紅夷都沒有想到,守衛在這個偏遠地區地,竟然是明帝國最爲‘精’銳,戰鬥力最強悍,而且意志最頑強的軍隊吧。在那些紅夷將領看來,一個只有兩千人守衛,沒有任何支援的據點,用數十艘戰艦,外加上萬的陸戰隊,絕對能夠在數日內攻克。不過,他們的根本就沒有想到,就算用上十倍的時間,再投入一倍的兵力,都不可能攻佔這座堅固的堡壘!

正是紅夷嚴重輕視守衛在馬林迪的明帝國軍隊,結果,他們的統帥做出了一個錯誤的判斷,用主力艦隊,以及陸戰隊的主力去攻佔南面的‘蒙’巴薩,然後派遣前鋒艦隊,支持一萬陸戰隊去進攻馬林迪。可以說,這是一個相當錯誤的決定。在‘蒙’巴薩的明軍大概只有一千人左右,而在馬林迪的明軍則有兩千人。而且,這兩支部隊都是‘精’銳部隊,如果他們集中兵力攻擊一處地方的話,那必然會獲得勝利,結果,卻分散兵力,妄圖一次‘性’攻佔兩處明軍的據點,這就是他們失敗的開始!

‘蒙’巴薩是一個不大的據點,一千陸戰近衛軍的官兵從最初就在堡壘裡堅守,根本就不出來作戰。而這座堡壘式足夠堅固的,就算用紅夷的火炮,恐怕也要轟上好長一段時間才能取得成果。當然,不能忽略掉明帝國的火炮。數年之內,明帝國在這幾個據點裡都儲備了大量的彈‘藥’,雖然陸戰近衛軍使用的還是一些已經落後了的,已經被明帝國軍隊淘汰了的火器,特別是火炮。不過,這些火炮仍然有着足夠大的威力,並且對紅夷的火炮仍然有着壓倒‘性’的優勢。

圍攻‘蒙’巴薩的紅夷軍隊打了十日,都沒有取得什麼效果。同樣的,前來進攻馬林迪的紅夷軍隊也打了十日,甚至還沒有進入據點的腹地!直到戰鬥的第二十日,蘭‘波’纔在陸戰隊傷亡過大的情況下,將戰線收縮到了堡壘附近,最後撤入了堡壘。不過,紅夷要想攻佔馬林迪的明軍堡壘,那就還得‘花’上恐怕不止二十日的時間了!而後來,紅夷又從南面的戰場上‘抽’調了一萬的地面部隊來進攻馬林迫堡壘,當然,結果並沒有好到哪裡去,堅固的堡壘,外加明軍強大的炮火,讓紅夷根本無法前進半步!

戰鬥打了一個多月,明軍一直堅守着最後的陣地。蘭‘波’也數次派出了通信兵,趕往後方的據點,讓那邊的守軍派遣戰艦回去通報消息。不過,這段時間的風向並不適合戰艦北上,而且紅夷艦隊已經控制了這一海域的制海權,那些部署在這一地區的小型戰艦難以突破紅夷戰艦的包圍圈,就算是偶爾有機會殺出重圍,結果也很難越過大洋上的風暴區,到達明帝國海軍艦隊活動的海域。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所以消息一直沒有送回去!

也就在蘭‘波’他們在據點裡堅守了近一個月的時候,朱祁鈺率領的帝國主力艦隊終於殺了過來。這完全可以說是一次誤打誤撞的事情,朱祁鈺之前並沒有考慮到紅夷艦隊會在短短几年之內再次殺回西洋,不然的話,他就絕不會只帶西洋艦隊一半的戰艦趕過來,而是會把整支西洋艦隊都帶過來,狠狠地教訓一下紅夷。當然,西洋艦隊一半的戰艦,而且全是主力戰艦與二級戰艦的實力是不可小看的,如果單以火力來講的話,紅夷艦隊比這半支西洋艦隊都差遠了!

當“帝國”號率先突破了紅夷艦隊,並且利用戰艦上的數‘門’大口徑的囟炮轟擊周圍的紅夷戰艦時,堡壘上的瞭望員也看到了遠處海面上的戰鬥,並且一眼就認出了“帝國”號上飄揚着的那面龍旗。這是帝國海軍,乃至整個明帝國的標誌。而且只有“帝國”號可以懸掛這面海軍旗(這是當時的規矩,後來就改變了,黑龍出海旗被正式定爲帝國海軍的軍旗之後,就可以懸掛在每一條帝國海軍戰艦上了)。而且,“帝國”號的皇帝的旗艦。顯然,在“帝國”號懸掛這面旗幟的時候,就表示皇帝正在戰艦上,如果皇帝不在戰艦上的話,那就應該懸掛艦隊司令官的帥旗。比如顧成林的帥旗,或者是袁晨皓的帥旗。

帝國皇帝親自率領艦隊殺來的消息,立即讓那些在堡壘裡已經堅持抗戰一個多月的帝國陸戰近衛軍的軍人看到了希望,而且士氣與鬥志也迅猛的燃燒了起來。蘭‘波’更是興奮,帝國皇帝能夠親率大軍殺來,那肯定是有所準備的。而他也就理所當然地認爲,消息已經送了出去,這次前來的不僅僅是帝國艦隊,肯定還有更多的陸戰隊。說不陸戰隊已經在附近某處地方上岸了,正在朝着堡壘方向殺來呢。

在此情況下,要擊敗敵人,最好的辦法就是裡應外合。將敵人徹底地殲滅,不要給敵人任何的機會。想到這,蘭‘波’立即就下令守衛堡壘的陸戰近衛軍開始反擊,用近衛軍的突擊方式向外面的敵人發動進攻!顯然,蘭‘波’有點‘性’急了,如果他再耐心的等到傍晚的話,那就會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不過他並沒有等到傍晚!

陸戰近衛軍如同出籠猛虎一般的從堡壘裡衝了出來,甚至連那些裹着繃帶的傷員都拿着戰刀,火槍,短銃,手榴彈這些武器加入了進攻行動。不過,他們的這次衝擊確實非常有效。此時,那些圍在堡壘外面的紅夷地面部隊(當時,西方國家還沒有陸戰隊的稱呼)正在關注着海面上的戰鬥,明帝國艦隊的突然出現,也給了他們很大的打擊。這些紅夷官兵也都理所當然的認爲,明帝國的主力軍團也在戰場附近了,甚至連紅夷的將領都在猶豫,是應該繼續向堡壘發動進攻,還是應該暫時放棄進攻,進行防禦。

陸戰近衛軍這麼一衝出來,紅夷頓時‘亂’了陣腳,立即認爲,明帝國的主力軍團肯定就在附近,不然守衛堡壘的明軍不會貿然出擊。也正是在這一情況下,紅夷的指揮官下令部隊暫時退卻,準備撤退到後面的陣地上進行防禦,等情況明朗之後,再決定是攻還是守。而這一退,立即就出了問題。當時,陸戰近衛軍並沒有採取戰線進攻的方式,而是進行的近距離突擊。在紅夷開始撤退的時候,陸戰近衛軍已經殺到了他們面前,戰鬥已經由火槍之間的對‘射’變成了戰刀,短銃與手榴彈的天下。

紅夷地面軍隊的主要武器就是火槍,他們雖然也如同明帝國的陸軍一樣,爲每名士兵都配備了刺刀,而且一些士兵還‘花’自己的錢購買了軍刀,匕首之類的近距離作戰武器。不過,比起裝備‘精’良的陸戰近衛軍來說,他們的近戰能力就差遠了。陸戰近衛軍的武器配製基本上與近衛軍一樣,當然,他們配備的不是馬槍,而是步槍,另外每人都有一套標準的戰刀,兩把短銃,以及數枚手榴彈。當然,能夠帶上這麼多武器,還能靈活作戰的,也只有近衛軍那些體格極爲彪悍的軍人才能辦到,一般的陸軍部隊的官兵,恐怕帶上這麼多的武器,連行軍都有問題了!

蘭‘波’衝到了最前面,他是一手用刀,一手用短銃,而且跟在後面的幾個警衛員一直在不斷的掩護着他。紅夷的撤退迅速地變成了潰退,而且他們的退卻速度根本就比不上陸戰近衛軍的進攻速度。

當蘭‘波’一口氣殺到了據點外圍的時候,這才感到出了問題,因爲他想像中的援軍並沒有到達,而且紅夷後方防線上的部隊也都調動了起來,畢竟紅夷在兵力上仍然佔有絕對的優勢,在近戰的條件下,這種兵力優勢起到的作用就更爲明顯了。不過,在此條件下,蘭‘波’已經沒有了選擇,如果他下令陸戰近衛軍撤回堡壘的話,那就將是一場災難,紅夷軍隊很有可能順勢殺入堡壘,他們將在艦隊獲勝之前被敵人徹底的消滅,那麼就算皇帝率領艦隊獲得了勝利,也將變得沒有多少意義了。蘭‘波’唯一的選擇仍然是進攻,就算此時陸戰隊的傷亡已經很嚴重了,他仍然只有進攻。

戰鬥在這一刻進入了最爲關鍵的時刻,可以說,只要陸戰近衛軍稍微鬆懈一下,就將面臨滅頂之災。當然那,結果還將取決於艦隊。如果艦隊遲遲無法取得勝利的話,那麼陸戰近衛軍根本就撐不到艦隊獲勝的那一刻。不過,也正是如此,艦隊的勝利將直接影響到地面戰場上的局面,而正是明帝國艦隊的強悍戰鬥力,最終挽救了瀕臨崩潰的陸戰近衛軍。

艦隊之前的炮戰完全就是在相互消耗,不過,當海戰變成了近距離戰鬥,完全由火炮的火力,炮彈的殺傷力決定的時候,那就變成了海上的白刃戰,最爲殘酷的戰鬥。而這也是明帝國海軍最擅長的戰鬥方式之一,且這是最能夠有效的發揮明帝國海軍火炮優勢的戰鬥方式。這種近距離的戰鬥,雖然會使明帝國艦隊自身也受到一定的損失,但是這卻能夠加快勝利到來的速度!

進入了近戰之後,明帝國艦隊的優勢表現得一覽無餘,短短半個時辰之內,就至少有二十艘紅夷戰艦被打成了一堆篝火。相反,雖然明帝國的戰艦也頻繁中彈,不過那些紅夷炮彈卻沒有多少威脅,特別是對皮堅‘肉’厚的主力戰艦來說,紅夷火炮發‘射’的那些實心炮彈,確實無法對其構成多大的威脅,最多隻能讓兩舷,以及‘露’天甲板上的官兵受到點威脅而已。

傍晚之前半個時辰,紅夷艦隊崩潰了。只有數艘戰艦沒有被摧毀,並且正在脫離戰鬥。顧成林絲毫沒有猶豫,他一方面派遣戰艦去追擊那些逃竄的紅夷戰艦,另外一方面讓主力艦隊靠近海港,開始用炮火支援正在艱苦戰鬥的陸戰近衛軍。而隨着明帝國艦隊的到來,剛剛組織起來的紅夷地面部隊也完全崩潰了,他們可不敢冒着被明帝國戰艦火力打擊的危險,再繼續與明帝國的地面部隊打下去!

第51節 南征第42節 御試第36節 阿拉伯之毒第26節 全殲強敵第12節 圍堵第4節 工業帝國第53節 後院失火第26節 野外鏖戰第43節 水淹千軍第22節 私生子第14節 貴族議會第2節 天下事第46節 憤怒的蘇丹第77節 消失的馬德里第8節 海上霸主第29節 商人的禮物第37節 越後之戰第13節 遍地星火第22節 篝火晚會第21節 工業的動力第1節 宣府振兵(二)第4節 親政第11節 迷霧第2節 天下事第13節 匪軍第8節 圍城血戰第25節 北線進攻第34節 軍神真面目第38節 帝國使者第64節 帝國醫學院第37節 馬島之行第16節 柴美嬌的不滿第35節 分權第20節 戰略行動第27節 論功行賞第32節 撞門第57節 整合浪潮第3節 條條大路通京城第29節 全面反擊第36節 凱旋第2節 帝國之矛第7節 皇帝的無奈第32節 未來海軍第22節 土城殲敵第37節 颱風第48節 挺進第59節 救兵第16節 夜襲第28節 救援行動第7節 封鎖舊港第22節 戰列線第44節 主動迎敵第22節 寡頭末日第34節 不值得的勝利第39節 俠客第39節 大戰準備第19節 權柄第43節 影子家臣第15節 土著的力量第9節 平叛戰略第34節 逼降第38節 阿巴克的最後選擇第27節 騎兵渡江第7節 皇帝的無奈第36節 殲敵第25節 圍追堵截第28節 收購第4節 示弱第51節 野蠻攻城法第29節 向德里進軍第32節 整軍勵馬第37節 馬島之行第49節 反擊第7節 遠征方略第68節 上京第41節 越後大捷第27節 王位之爭第32節 家事,國事第28節 大躍進第26節 雙虎第49節 國家意識第72節 炮轟獅身人面相第13節 匪軍第4節 瘋狗加藤清正第2節 妥當安置第9節 節外生枝第5節 御用鏢局第1節 帝國大動脈第3節 科學萌芽第11節 火攻第24節 情致第22節 楊洪的選擇第24節 神火天降第24節 神火天降第8節 聯合艦隊第17節 西洋政策第61節 希臘火第52節 守株待兔第22節 土城殲敵第48節 戰爭籌資
第51節 南征第42節 御試第36節 阿拉伯之毒第26節 全殲強敵第12節 圍堵第4節 工業帝國第53節 後院失火第26節 野外鏖戰第43節 水淹千軍第22節 私生子第14節 貴族議會第2節 天下事第46節 憤怒的蘇丹第77節 消失的馬德里第8節 海上霸主第29節 商人的禮物第37節 越後之戰第13節 遍地星火第22節 篝火晚會第21節 工業的動力第1節 宣府振兵(二)第4節 親政第11節 迷霧第2節 天下事第13節 匪軍第8節 圍城血戰第25節 北線進攻第34節 軍神真面目第38節 帝國使者第64節 帝國醫學院第37節 馬島之行第16節 柴美嬌的不滿第35節 分權第20節 戰略行動第27節 論功行賞第32節 撞門第57節 整合浪潮第3節 條條大路通京城第29節 全面反擊第36節 凱旋第2節 帝國之矛第7節 皇帝的無奈第32節 未來海軍第22節 土城殲敵第37節 颱風第48節 挺進第59節 救兵第16節 夜襲第28節 救援行動第7節 封鎖舊港第22節 戰列線第44節 主動迎敵第22節 寡頭末日第34節 不值得的勝利第39節 俠客第39節 大戰準備第19節 權柄第43節 影子家臣第15節 土著的力量第9節 平叛戰略第34節 逼降第38節 阿巴克的最後選擇第27節 騎兵渡江第7節 皇帝的無奈第36節 殲敵第25節 圍追堵截第28節 收購第4節 示弱第51節 野蠻攻城法第29節 向德里進軍第32節 整軍勵馬第37節 馬島之行第49節 反擊第7節 遠征方略第68節 上京第41節 越後大捷第27節 王位之爭第32節 家事,國事第28節 大躍進第26節 雙虎第49節 國家意識第72節 炮轟獅身人面相第13節 匪軍第4節 瘋狗加藤清正第2節 妥當安置第9節 節外生枝第5節 御用鏢局第1節 帝國大動脈第3節 科學萌芽第11節 火攻第24節 情致第22節 楊洪的選擇第24節 神火天降第24節 神火天降第8節 聯合艦隊第17節 西洋政策第61節 希臘火第52節 守株待兔第22節 土城殲敵第48節 戰爭籌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