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節 燒津鏖戰

朱祁鈺率領的中路軍團還在爲攻打甲府的事情發愁的時候,楊天奉率領的第五軍已經成功地佔領了靜岡,並且繼續向南推進,擴大南路偏鋒軍團的戰功。

第五軍沒有費多少事情就佔領了靜岡,在第五軍攻打富士的時候,叛軍就在向靜岡撤退,楊天奉在制定攻佔富士的計劃時,就已經將佔領靜岡的行動計算在了裡面。也就在兩萬多叛軍從富士趕往靜岡的時候,楊天奉讓前去攻擊靜岡的騎兵師在靜岡西面大概三十里的地方設下了埋伏圈。顯然,這支騎兵部隊的任務除了引誘富士的叛軍去支援靜岡之外,另外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將這股叛軍攔截下來!

富士這邊,楊天奉率領第五軍的兩個騎兵師完成了佔領任務之後,只留下五千人守衛富士,等待運送補給物資的船隊到達,隨後他就率領另外的近兩萬騎兵殺向了靜岡。因爲叛軍主要是步兵,而且還遭到了第五軍第一騎兵師的阻擊,而第五軍都是騎兵,所以楊天奉只花了半天的時間,就率領手下兩萬餘騎兵趕到了那股叛軍的前面去。

在到達靜岡城外的時候,兩萬騎兵變成了兩萬步兵,他們的戰馬都被留在了後面的森林裡。這兩萬第五軍官兵全都穿着叛軍的軍服,連拿的武器也都是叛軍的武器。當然,他們將短銃,以及騎兵的戰刀都藏在了衣服下面。

從富士出發的叛軍早就把消息送到了靜岡,靜岡城內的叛軍根本就沒有懷疑這支部隊的性質,當即就將楊天奉他們放入了靜岡城。楊天奉的計策成功了。兩萬多第五軍的騎兵,對付一萬五千叛軍,雖然這些明軍官兵都沒有騎馬作戰,不過,在地面上,他們的戰鬥力仍然遠超過了叛軍!

僅一夜的時間,第五軍就打下了靜岡。楊天奉卻沒有讓第五軍的官兵停下來休整。他派出五千騎兵去追擊逃跑的靜岡守軍之後,讓另外的一萬多騎兵全都穿上了靜岡守軍的軍服。隨後,楊天奉派人前去正在阻擊叛軍的第一騎兵師,讓第一騎兵師撤出戰鬥。而第一騎兵師在撤出戰鬥之後,在戰場外圍繞了個大圈子,最後到了叛軍的東面。

那兩萬叛軍與第一騎兵師鏖戰了近兩日,剩下的一萬餘叛軍見到明軍騎兵撤退,立即欣喜若狂地奔向了靜岡。不過,更大的一場災難正在靜岡城外等着他們呢。顯然這股叛軍都沒有好下場,第五軍裡應外合,在第一騎兵師切斷了叛軍東去的道路。而前去追擊逃跑的靜岡守軍的那五千騎兵也從西面趕了回來,楊天奉指揮的第五軍主力則在城內部署好了防禦。結果,這一萬多叛軍被困死在了靜岡城外。半日不到,一萬餘叛軍全部被殲滅,其中五千多人做了俘虜。

這次,楊天奉沒有手軟。他一聲令下,五千多叛軍俘虜全都掉了腦袋,其中包括兩名叛軍的將領。而執行這一任務的是前第五軍的官兵。

不過,楊天奉也算是做得乾淨利落,他沒有將這一情況彙報給皇帝,連夜讓人處理掉了屍體。當然,朱祁鈺也不知道第五軍殺降的事情。如果皇帝知道了的話,肯定會大發雷霆的。因爲朱祁鈺早就下了命令,嚴禁殺害投降的叛軍,而是應該將起移交給日本中央軍處理!

打下靜岡之後,楊天奉讓第五軍在這座城市休整了三日,同時派人趕回富士,讓船隊直接將物資運送到靜岡來,而不是在富士卸貨。

從進攻富士開始,到最後佔領靜岡,可以說第五軍的作戰行動一氣呵成,如同行雲流水一般,毫無半點拖沓之處。後來,第五軍的這一戰役行動被很多軍事教材所引用,可以說,楊天奉非常有效的將騎兵部隊的高速運動,以及長途奔襲能力發揮了出來,並且利用奇襲,在戰鬥中避免了騎兵部隊火力不足的缺點,一口氣拿下了兩座有強大軍隊防禦的城市。更難能可貴的是,在這輪進攻中,第五軍不但殲滅了富士與靜岡近八萬守軍,而且自身傷亡不到一千人,第五軍的物資消耗也非常少。

如果換了其他的將軍,甚至是朱祁鈺親自來指揮這場戰鬥,恐怕都無法在如此少的傷亡與消耗的情況之下,獲得這麼巨大的勝利吧!

這也是楊天奉成名的一戰,雖然在東征時,楊天奉就有過驚人的表現,特別是在今市城外,他以第四軍一名普通的偵察騎兵軍官的身份,率領第四軍的殘餘部隊,抵擋住了東軍的猛烈進攻,並且在後來的反擊中,差點就要了上杉謙信的命,最後還率領數百傷兵奮力殺出東軍的包圍圈,回到了今市城。這些都已經讓楊天奉的勇猛被廣爲傳誦。不過,這也僅僅是其勇猛的一面,而在新的戰爭方式下,將領的勇猛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而真正能夠證明一名將軍價值的是其頭腦,在戰場上指揮千軍萬馬作戰的能力!

富士一靜岡之戰,就證明了楊天奉的頭腦。也許,僅僅用頭腦靈活來形容都是不夠的,當時在明軍將領,特別是在騎兵將領中,能有如此才能的將軍確實非常少。之前的鄧茂算是一個,陳豫也有所表現。不過,鄧茂早亡,而陳豫更多的時候表現出來的只是勇猛與野蠻,而不是精明。顯然,楊天奉是第一個用腦袋打仗的騎兵將軍,而且也是明帝國年輕的陸軍將領中,最爲讓朱祁鈺所重視的一個了!

後來,有很多人研究富士-靜岡戰役。當明軍大規模使用火器,特別是在火炮小型化,輕型化,能夠大規模的在戰場上使用,並且能夠在野戰中配合步兵作戰之後,有很多人提出了“騎兵無用論”。特別是在北伐之後,一些年輕軍官根據蒙古騎兵的慘敗判斷,騎兵已經無法在戰場上生存下去了,所以騎兵遲早要退出戰爭。在後來的東征,以及楊洪的西征中,證明騎兵的地位是無法被替代的,不過仍然有很多人認爲,步兵,以及騎馬作戰的步兵仍然能夠比騎兵更有效的擊敗敵人。

顯然,這是歷史上三次“騎兵無用論”的第一次。通過這場戰鬥,楊天奉已經用結果告訴了所有那些支持“騎兵無用論”的人,騎兵不但有用,而且還仍然是戰場上的主力,只要將騎兵的能力發揮出來,那麼騎兵仍然將是一支強大的軍隊,甚至將是決定戰場勝負的軍隊!

第五軍在靜岡休整的時候,運輸船隊也趕了過來,將作戰物資,主要是供騎兵使用的短銃子彈,新的戰刀等武器彈藥送了過來。押送糧草的部隊則留在了富士,靜岡城內叛軍囤積的糧草足夠第五軍用上幾個月了,根本就不需要從後方運送糧草過來。這時候,楊天奉也接到了皇帝的命令,他纔沒有讓船隊將多餘的糧草運走,這些糧草後來都供給了朱祁鈺的主力兵團使用。

此時,楊天奉面臨着兩個選擇。他要麼留在靜岡等待中路主力軍團到達,要麼就繼續前進,在中路主力軍團到達之前打到叛軍後方去。

在這個選擇上,楊天奉沒有猶豫,如果第五軍停下來的話,那麼今後恐怕就沒有多少供他們發揮的機會了,而且第五軍再沒有機會成爲戰場上的主力,最多隻是給第十軍這類的步兵軍當配角。第二個選擇是進軍路線,是沿着海岸線繼續推進,還是沿着內陸通道直接向西進攻?最後,楊天奉選擇了前者。他的奇襲方法用一次就已經算多的了,今後要想再用同樣的辦法對付叛軍,獲勝的希望並不大。而要想趕在主力軍團到達之前獲得更多的戰功,那就必須要有海軍的支援,至少要讓運輸船隊爲進攻部隊提供後勤支援!

楊天奉選擇的下一個目標是靜岡南面的燒津。這是一箇中等規模的海港城市,大概有五萬多居民,另外有約兩萬叛軍防守。因爲燒津的港口並不大,而且這裡一直不是叛軍守衛的主要地方,所以之前袁晨皓地艦隊並沒有襲擊燒津。而楊天奉要向沿着海岸線繼續挺進的話,就必須要打下燒津!

在第五軍到達燒津城外的時候,叛軍已經組織好了防禦工作,而當時東洋艦隊還在大阪灣活動,沒有趕到這邊來,所以第五軍不可能得到海軍艦隊的配合,無法像第十一軍那樣,直接從海港方向進攻,只能硬打!

圍困燒津兩日,第五軍使用了各種辦法,想引誘燒津的叛軍出城作戰,不過,楊天奉的計劃都失敗了。叛軍吃了兩次虧,丟掉了富士與靜岡,這次怎麼都不肯離開城牆的保護。顯然,叛軍吃定了第五軍沒有火炮的缺點,根本就不打算與第五軍在城外決戰!而要等到炮兵團跟上來,那就還需要幾日的時間。這時候,楊天奉也有點急了,如果燒津久攻不下的話,那麼第五軍就是在浪費最爲寶貴的時間!

“將軍,乾脆明日我們強攻得了!”第五軍的軍官也差不多與楊天奉的想法一致,“現在主力軍團正在南下,大概十日之內就能到達富士,如果我們在這邊耽擱的時間太久的話,等到主力軍團趕上來,我們就沒有機會了。”

“是啊,我們不能耽擱下去了,燒津就兩萬叛軍,我們有三萬多兵力,就算騎兵下馬作戰,也能打下燒津!”

“打吧,大不了,與叛軍決死一戰!”

“對,我們三萬人馬,還打不過兩萬叛軍?”

……

軍官們紛紛附和,顯然,大部分人都認爲,必須要儘快打下燒津,不過,楊天奉卻並不這麼想。

楊天奉壓了壓手,讓周圍的軍官都安靜了下來之後說道:“繼續挺進是肯定的,但是打不打燒津是另外一個問題。我們第五軍是騎兵部隊,現在炮兵團還沒有到達靜岡,沒有炮兵的掩護,就算我們打下了燒津,也必然傷亡慘重。這次,皇上已經多次強調,控制傷亡是最重要的一點,如果沒有控制住傷亡,就算獲得了勝利,那也沒有任何功勞。這一路上,我們打下了富士,靜岡,傷亡都控制得很好,如果我們在燒津與叛軍兩敗俱傷的話,那有什麼意義?”

“將軍,總不能就耗在這裡吧?”

“對,我們確實不能跟叛軍耗在這裡,就算我們有足夠的糧草跟叛軍耗下去我們也不能浪費時間。”楊天奉用手上的長木棍在地圖上點了一下,說道,“之前,我們的計劃是沿着海岸線挺進,爭取讓船隊爲我們提供支援,免去了後方運送物資的麻煩。不過,現在看來,如果我們沿着海岸線前進的話,就必須要進攻很多叛軍防守的城市與據點。第五軍是騎兵軍,並不擅長攻堅,就算富士與靜岡已經被我們打下來了,那也不可能說第五軍有步兵軍那樣強大的攻堅能力。不過,我們爲什麼不換個方式考慮問題?第五軍既然爲騎兵軍,那麼最擅長的是什麼?是長途奔襲,利用騎兵運動速度快的優點,我們可以打叛軍一個措手不及!”

“將軍,你的意思是,我們放棄燒津?”

“對,不僅僅是放棄燒津,而且還要放棄所有叛軍已經有所準備的城市,不與叛軍爭一地一城的得失,將我們騎兵部隊的優點完全發揮出來,用高速運動,向叛軍後方穿插,打亂叛軍的防禦部署,迫使叛軍調整防線,將更多的兵力用到後方城市的防禦上去!”楊天奉掃了一眼周圍的軍官,“只有這樣打,第五軍才如魚得水,用自己的優點去對付敵人的缺點。當然,皇上肯定會支持我們這麼做的,只要迫使叛軍將更多的兵力留在後方的城市與據點,那就能減輕主力軍團進攻的難度!”

衆人紛紛附和,顯然,這些騎兵軍官都更樂意在打運動戰,而不是打攻堅戰。

“今日傍晚,我們迅速撤回靜岡,隨後,每人準備半個月的口糧,將後勤保障部隊的戰馬都集中起來,多帶一些彈藥,做好在敵後長期作戰的準備,既然要大幹一場,那我們就放開手腳,讓叛軍嚐嚐第五軍的厲害!”

衆人全都笑了起來,顯然,他們還體會到了更深一層的意思。靜岡以西的地區,明軍還從來沒有到達過,想必那邊的油水肯定不少吧,如果能夠如同東征時第五軍那樣的話,那麼每名官兵獲得的戰利品肯定將是難以估計的!

第16節 神機復仇第28節 華僑航海家第73節 虎賁將軍第15節 舊港登陸戰第57節 雷火之錘第8節 奧斯曼使者第5節 紅夷艦隊第4節 柴匯的重任第52節 蠻荒大陸第40節 防禦性海戰第24節 爾虞我詐第23節 大洋孤島第7節 皇帝的無奈第15節 西域雄師第36節 阿拉伯之毒第14節 滔天陰謀第11節 對馬島登陸戰第2節 妥當安置第31節 海上殲滅戰第10節 歸降第16節 尾張大傻瓜第38節 遠航第16節 鯨灣捕鯨業第3節 惑敵第7節 海上存在第4節 馬槍的威力第3節 大軍北上(二)第60節 神火第74節 兩皇對陣第30節 大學第50節 趕盡殺絕第70節 皇帝的較量第20節 出征第3節 惑敵第22節 出海蛟龍第37節 最後的戰鬥第52節 蠻荒大陸第20節 皇家千金第31節 毒誓第10節 反擊第27節 最終策略第23節 金元第5節 血戰安州第44節 英勇的帝國騎兵第7節 狡猾的小西行長第41節 開明地主第11節 引導第20節 戰略行動第39節 迂迴包抄第7節 資本家聯盟第17節 臨陣倒戈第14節 霹靂戰神第48節 甲斐之虎第38節 帝國使者第15節 舊港登陸戰第30節 軍隊的基礎第1節 凱旋迴京第42節 粉碎的真主第11節 大皇子的志向第19節 智取龍門第55節 風捲殘雲第28節 秘密偵察第17節 柴氏家族第30節 于謙的擔憂第19節 惡戰阿杰梅爾第52節 建議第3節 誓死抵抗第17節 抱頭鼠竄第18節 花好月圓第19節 權柄第67節 太子第50節 富山之戰第61節 希臘火第2節 大明鐵騎(二)第36節 圍攻德里第68節 童子軍第14節 日寇第一兵第1節 將軍請辭第48節 甲斐之虎第64節 秘密武器第7節 遠征方略第80節 炮轟倫敦塔第15節 再戰孟買第58節 圍攻名古屋第81節 北方來迅第42節 叛軍重臣第38節 遠航第50節 軍火案第7節 渾水摸魚第16節 夜襲第10節 反擊第10節 紅夷殖民地第33節 堅城攻略第16節 鯨灣捕鯨業第57節 整合浪潮第2節 天下事第24節 夜襲敵營第53節 戰役收尾第42節 叛軍重臣第7節 皇帝的無奈
第16節 神機復仇第28節 華僑航海家第73節 虎賁將軍第15節 舊港登陸戰第57節 雷火之錘第8節 奧斯曼使者第5節 紅夷艦隊第4節 柴匯的重任第52節 蠻荒大陸第40節 防禦性海戰第24節 爾虞我詐第23節 大洋孤島第7節 皇帝的無奈第15節 西域雄師第36節 阿拉伯之毒第14節 滔天陰謀第11節 對馬島登陸戰第2節 妥當安置第31節 海上殲滅戰第10節 歸降第16節 尾張大傻瓜第38節 遠航第16節 鯨灣捕鯨業第3節 惑敵第7節 海上存在第4節 馬槍的威力第3節 大軍北上(二)第60節 神火第74節 兩皇對陣第30節 大學第50節 趕盡殺絕第70節 皇帝的較量第20節 出征第3節 惑敵第22節 出海蛟龍第37節 最後的戰鬥第52節 蠻荒大陸第20節 皇家千金第31節 毒誓第10節 反擊第27節 最終策略第23節 金元第5節 血戰安州第44節 英勇的帝國騎兵第7節 狡猾的小西行長第41節 開明地主第11節 引導第20節 戰略行動第39節 迂迴包抄第7節 資本家聯盟第17節 臨陣倒戈第14節 霹靂戰神第48節 甲斐之虎第38節 帝國使者第15節 舊港登陸戰第30節 軍隊的基礎第1節 凱旋迴京第42節 粉碎的真主第11節 大皇子的志向第19節 智取龍門第55節 風捲殘雲第28節 秘密偵察第17節 柴氏家族第30節 于謙的擔憂第19節 惡戰阿杰梅爾第52節 建議第3節 誓死抵抗第17節 抱頭鼠竄第18節 花好月圓第19節 權柄第67節 太子第50節 富山之戰第61節 希臘火第2節 大明鐵騎(二)第36節 圍攻德里第68節 童子軍第14節 日寇第一兵第1節 將軍請辭第48節 甲斐之虎第64節 秘密武器第7節 遠征方略第80節 炮轟倫敦塔第15節 再戰孟買第58節 圍攻名古屋第81節 北方來迅第42節 叛軍重臣第38節 遠航第50節 軍火案第7節 渾水摸魚第16節 夜襲第10節 反擊第10節 紅夷殖民地第33節 堅城攻略第16節 鯨灣捕鯨業第57節 整合浪潮第2節 天下事第24節 夜襲敵營第53節 戰役收尾第42節 叛軍重臣第7節 皇帝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