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德班解圍戰

德班,原本是紅夷在非洲大陸南部地區建立的一座據點。當初,紅夷在西洋與次大陸地區被明軍擊潰之後,並沒有撤出西洋,他們保住了這個據點,或者說是,明帝國艦隊沒有乘勝南下,所以也就沒有攻佔這座據點,甚至沒有發現這座據點。後來,明帝國艦隊穿越了莫桑比克海峽,發現了德班,並且佔領了這一據點。德班這個名字被繼續保留了下來,明帝國仍然沿用了這個紅夷取的名字。

顧成林回國之前,德班就已經被明軍佔領了,而且被明軍當作了繼續南下,並且爲今後的遠征部隊提供支持的前進據點。當時,顧成林在德班留下了一直大約三千人的陸戰隊,並且在回國之前,安排運輸船隊爲這支陸戰隊送來了大量的給養以及作戰物資。另外,留在該地區,由龍四海海軍少將指揮的那支分艦隊也將每三個月前來德班一次,以保證德班的安全,同時爲駐紮在這裡的陸戰隊送來給養物資。而這次顧成林率領大西洋艦隊到達馬林迪的時候,龍四海正好率領艦隊南下了。所以,在擊潰了紅夷的襲擊艦隊之後,顧成林就決定前往德班,帶上龍四海這個他親手培養的海軍少將!

兩日後,艦隊到達了德班外海,不過,顧成林沒有看到龍四海的艦隊,反而看到了非常驚人的一幕。

“將軍,那裡有人!”

顧成林迅速的跑到了船舷邊上,順着旁邊那名軍官地手指方向看去。果然,在一塊漂浮着的木板上爬着一個穿着帝國海軍軍服的水兵。

“立即放下小艇,叫軍醫做好搶救準備,艦隊暫時停止前進,派出偵察戰艦,前去打探德班的情況!”顧成林一口氣下達了好幾條命令,而且還一邊說着。一邊走下了戰艦尾部的指揮艦橋。

很快,那名水兵就被救上了旗艦“皇帝”號(這是帝國的第二艘旗艦。原本是另外一個名字,不過在大沽的時候,朱祁鈺親自給這艘戰艦改了名,並且取了這個新地名字,大概是朱祁鈺自己不能遠征,所以希望用這個名字來讓顧成林代替他遠征吧),而早就做好了準備的軍醫立即開始搶救。過了好一陣。那名落海水兵才甦醒了過來。

“將軍……”當他一看清楚旁邊地顧成林的時候,立即掙扎着要站起來。

“別亂動,你現在還很虛弱,等下就送你去休息!”顧成林扶住了他,“告訴我,發生什麼事了?”

“將軍,紅夷進攻德班據點,龍四海將軍的艦隊被圍住了。另外,陸戰隊也在與敵人惡戰,我的戰艦被敵人擊沉了,然後就掉到了海里,醒來的時候,就看到將軍你了……”話還沒有說完。那名水兵就昏了過去,軍醫一番搶救,纔將他救醒過來,不過此時他已經非常的虛弱了,甚至連開口的力氣都沒有。

顧成林微微皺了下眉毛,神色雖然不大,不過熟悉他地軍官都很清楚,海軍大將徹底的憤怒了。他安慰了那名水兵幾句之後,就吩咐軍醫好好照顧他。隨後,顧成林下令升起了戰鬥信號旗。整個艦隊的所有戰艦頓時進入了戰鬥狀態。不多時。十多名主要的艦長都乘坐小艇來到了旗艦上。

“現在,敵人的情況不明。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龍四海將軍的那支小艦隊的情況非常危急。還有德班據點地陸戰隊也正在與敵人惡戰,所以,我們沒有任何的準備時間!”顧成林的話說得非常快,“艦隊立即做好戰鬥裝備,我們馬上殺入德班,不管敵人有多強大,首先擊潰敵人的戰艦,後衛分隊護送運輸船隊,並且掩護陸戰隊上岸。前鋒,以及主力艦隊迎戰紅夷艦隊。必須要用最快的速度擊敗紅夷艦隊,然後支援據點裡的陸戰隊官兵,大家都明白了嗎?”

“是!”

顧成林向十多名艦長掃了一眼,這才點了點頭,讓他們返回了自己地戰艦。不出兩刻鐘,艦隊就出發了。這次,艦隊是以戰鬥隊列航行的,而且每一艘戰艦上的官兵都已經做好了戰鬥準備!

在距離德班港還有十多裡的時候,艦隊的前哨戰艦就發出了接敵信號,接着,顧成林的旗艦開始加速,前鋒與主力艦隊裡的戰艦則按照標準的戰鬥隊列開始編隊,並且紛紛將戰艦的右舷朝向了德班港的方向。這是非常標準地進攻隊列,這也是明帝國艦隊最常用地戰術,按照後來顧成林的話來說,明帝國地艦隊只有進攻,沒有撤退的說法。而爲了防止敵人戰艦逃脫,所有戰艦的艦艏都是朝向南面的,這樣才能夠儘快加速,追上逃跑的敵艦!

當顧成林在望遠鏡裡看到了紅夷戰艦的時候,立即就冷笑了起來。紅夷艦隊的規模不算小,比龍四海的那支小艦隊確實強大不少。不過,也絕不算多,僅僅五十多條戰艦而已,而且其中的主力戰艦大概就只有十艘左右。當然,比起大西洋艦隊來說,紅夷艦隊的規模確實是太小了,連小巫見大巫都算不上!

隨着大西洋艦隊的出現,紅夷艦隊也立即轉變了作戰方向,大概他們已經快要把龍四海的那支明軍艦隊給打爬下了,所以開始轉身對付顧成林的大西洋艦隊。不過,此時他們已經失去了戰場上的主動權,大西洋艦隊控制住了紅夷艦隊的主要航道,並且在風向上也極爲有利。不過,最爲重要的是,大西洋艦隊在接敵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準備!

“皇帝”號右舷四十五門新型火炮的齊射宣告戰鬥開始。這是帝國當時最龐大的一艘戰艦,也是戰鬥力最強地一艘戰艦。全艦共有三層火炮甲板,裝備了九十門青銅加農炮(加農炮的名稱也是從此得來的,指的就是長身管,口徑較小,遠射程的火炮),而且,這些都是帝國製造的第一批後裝火炮。當時世界上最爲先進的火炮!因爲採用了定裝發射藥地技術,而帝國的火炮設計師設計出了密閉性能達到了要求地炮尾栓機構。讓火炮具備了後裝彈的能力。整個裝填的過程是先打開炮栓,將炮彈裝進炮管底部,隨後將發射藥包轉進炮膛,關閉炮栓,點火引爆發射藥。這要比前裝炮的裝填步驟簡單得多,而且火炮可以固定在甲板上,不需要前後移動。這樣就能讓火炮更大一些,不但提高了火炮的威力,也提高了火炮的射程。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提高了火炮地射擊頻率。除此之外,“皇帝”號的首甲板(也就是露天甲板)上還安置了兩列共十二門大口徑臼炮。這樣強大的武備,讓“皇帝”號成爲了當時全世界當之無愧的頭號戰艦,甚至比之前的“帝國”號都強大了一倍以上!

整個戰列線上的五十多艘主力戰艦也跟着開火了。這些主力戰艦雖然都要比“皇帝”號稍微小一點,裝備的火炮只有七十二門。臼炮八門,不過比起紅夷的那些主力戰艦來說,仍然強大了不少。最重要地是,明帝國戰艦的火炮射程要比紅夷的遠得多。特別是在採用了後裝填技術之後,火炮不但可以做得更重,而且裝藥量提高了很多。身管也長了很多,這是當時提高火炮射程的最爲主要的辦法!

紅夷艦隊頓時陷入了混亂之中,恐怕他們的官兵也沒有想到,明軍戰艦竟然能夠在距離他們還有近四千步地地方就開火。在他們的認識中,明軍戰艦火炮的射程確實很遠,不過也就三千步左右,開始那支明軍艦隊裡的戰艦上的火炮也就只能打到這麼遠。不過,當炮彈呼嘯着落下來的時候,他們不敢再有任何的懷疑了,同時感到了絕望。因爲他們還需要靠近明軍艦隊至少一千多步才能開炮還擊。如果明軍艦隊一直進行遠距離交戰的話,那他們甚至連還手的機會都沒有!

顧成林卻沒有保持住這段優勢。因爲他必須要以最快的速度解決掉眼前地這股敵人,當炮火壓制住了敵人地艦隊時,前鋒艦隊就向敵人艦隊殺了過去。前鋒艦隊主要都是遠洋巡洋艦,這是一種從二級戰艦演變而來的遠洋戰艦。其武備不算很強,只配備了四十八門火炮與六門臼炮,不過其速度是非常快地,甚至不比遠洋護衛艦差,而且,其戰鬥力也不算弱。其實,在遠洋作戰,這些巡洋艦纔是戰鬥的主要力量,特別是在快速交戰的過程中,這些巡洋艦有着不可替代的價值。

這時候,顧成林犯了一個錯誤,因爲他並不知道紅夷艦隊也有了質的變化。而這個變化最主要的就是紅夷火炮,或者說紅夷戰艦所使用的彈藥的進步!

在南洋,西洋兩場海上大戰中,紅夷艦隊的規模並不比明帝國艦隊小,結果他們卻遭到了慘敗。後來,幾個紅夷國家在總結失敗教訓的時候,一致認爲,他們失敗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火炮不如對手,特別是彈藥的性能不如對手,而在其他方面,紅夷戰艦甚至要比明帝國的戰艦還要好一些(特別是在遠航航行性能方面,紅夷戰艦確實是最優秀的,直到景泰二十四年,帝國爲西洋艦隊更換戰艦,建造了新一代戰艦的時候,其遠洋航行性能才首次超過了紅夷戰艦)。所以,幾個紅夷國家開始重點研製新的炮彈,而他們所需要的技術,其實就是從明帝國這裡得到的!

紅夷軍隊將戰鬥中繳獲的一批明軍炮彈,準確的說,是一些沒有爆炸的啞彈帶了回去。在經過了深入的研究之後,荷蘭,英國,葡萄牙,法蘭西,西班牙這幾個主要的紅夷海上強國都開始仿製明帝國的炮彈,而這些炮彈最先就提供給了這些國家的海軍戰艦。當時,掌握了生產這些炮彈技術的威尼斯城邦並沒有向奧斯曼帝國出售這種先進炮彈,顯然,他們也採取了與明帝國一樣的政策,絕不將最先進的,而且能夠製造出大規模殺傷效果的武器出售給任何一個可能的敵人,更何況是曾經的敵人!

當顧成林發現紅夷的炮彈不再是實心彈,而是可以炮戰的炮彈時,心裡也是一驚,不過表面上,他卻非常的鎮定。隨後,顧成林下令主力艦隊也開始進攻。隨着主力艦隊的五十多艘主力戰艦投入戰鬥,並且開始在近距離內用臼炮轟擊紅夷戰艦的時候,戰場上的局面就基本上確定了。紅夷能夠製造出明帝國的炮彈,但是,他們卻沒有能夠製造出明帝國戰艦使用的大口徑臼炮,因爲這不是仿製就能生產出來的,要製造臼炮,就必須要有非常先進的金屬冶煉技術,而且還得有水力車牀,不然,根本就不可能製造出合格的臼炮(後來的蒸汽機,其實也是利用了製造臼炮的一些工業技術,可以說,臼炮是當時最爲難以製造的一種武器了)。

在雙方艦隊正在激戰的時候,大西洋艦隊的後衛艦隊也掩護着運輸船隊,將陸戰第三師的官兵送上了德班港外面的海灘,並且用炮火掩護了陸戰隊的行動。當然,戰鬥的主要地點還是在海上,兩支艦隊的指揮官心裡都很清楚,制海權是這場戰鬥的關鍵,誰失去了制海權,那麼誰就將遭受失敗。不過,認識歸認識,實力纔是最主要的,紅夷艦隊的指揮官就算再清楚,在實力比明軍艦隊差了一大截的情況下,他的結果並不會因爲他的認識而有任何的改變!

戰鬥從中午打到了傍晚,當紅夷艦隊的旗艦上升起了白色的投降旗時,顧成林讓“皇帝”號停止了炮擊。這兩艘旗艦的決鬥結束了,兩支艦隊的戰鬥也結束了。雖然,參戰的明帝國戰艦都有所損失,不過,沒有任何一艘戰艦受了致命傷,而五十多艘紅夷戰艦卻沒有一艘逃脫,其中二十三艘被擊沉,十五艘衝上淺灘擱淺,還有十七艘嚮明軍投降。而大西洋艦隊近三百多名官兵傷亡,其中大部分都是被炮彈破片擦傷了的輕傷員!

第8節 太祖誕辰第4節 馬槍的威力第23節 感動天下第31節 海上單挑第43節 和親與人質第17節 柴氏家族第9節 平叛戰略第6節 工業資本家第17節 偷襲第22節 出海蛟龍第12節 火速救援第19節 皇帝的煩惱第24節 犧牲的價值第18節 楊天奉的老辦法第6節 工業資本家第32節 家事,國事第16節 疑雲重重第25節 掩殺第6節 鞠躬盡瘁第4節 示弱第2節 狡猾的阿巴克第36節 圍攻德里第12節 西北軍團第49節 最強的組合第54節 揚帆出海第37節 颱風第7節 皇權第53節 帝國遠征軍第56節 迷霧重重第21節 暴動第4節 瘋狗加藤清正第25節 一敗石彪第22節 楊洪的選擇第77節 消失的馬德里第60節 叛徒的下場第27節 黛姬王后第20節 火攻第1節 情繫南洋第59節 失去的珍貴第67節 謙信之戀第13節 匪軍第56節 偷襲青梅城第28節 商會的禮物第16節 夜襲第10節 歸降第39節 收尾第50節 富山之戰第1節 情繫南洋第22節 全面叛亂第19節 圍困哈烈第57節 雷火之錘第34節 王驥勤王第45節 夜宴第32節 愚忠第40節 狹路相逢第49節 階段性勝利第50節 海上決戰第6節 絕地大反擊第22節 出海蛟龍第33節 王國的繼承人第34節 不值得的勝利第29節 大王子第30節 軍隊的基礎第29節 全面反擊第1節 錯亂的時空第15節 銀行第16節 決戰大草原第48節 墳墓第34節 南征北伐第36節 商業聯盟第36節 探險家的足跡第20節 說降第38節 皇帝的恩賜第3節 大軍北上(一)第22節 騎兵對撼第52節 守株待兔第64節 秘密武器第26節 分化敵人第36節 收買第17節 前進據點第3節 大軍北上(二)第52節 建議第8節 海上霸主第68節 以戰促和第24節 皇帝的後臺第36節 阿拉伯之毒第3節 地理大發現第4節 瘋狗加藤清正第2節 日不落帝國帝國第35節 重拳出擊第34節 虎皮做旗第51節 皇帝的權柄第18節 婦女解放運動第9節 槍第35節 軍制改革第38節 阿巴克的最後選擇第23節 死守浦和第16節 無障礙進攻第8節 反思第42節 軍械革命
第8節 太祖誕辰第4節 馬槍的威力第23節 感動天下第31節 海上單挑第43節 和親與人質第17節 柴氏家族第9節 平叛戰略第6節 工業資本家第17節 偷襲第22節 出海蛟龍第12節 火速救援第19節 皇帝的煩惱第24節 犧牲的價值第18節 楊天奉的老辦法第6節 工業資本家第32節 家事,國事第16節 疑雲重重第25節 掩殺第6節 鞠躬盡瘁第4節 示弱第2節 狡猾的阿巴克第36節 圍攻德里第12節 西北軍團第49節 最強的組合第54節 揚帆出海第37節 颱風第7節 皇權第53節 帝國遠征軍第56節 迷霧重重第21節 暴動第4節 瘋狗加藤清正第25節 一敗石彪第22節 楊洪的選擇第77節 消失的馬德里第60節 叛徒的下場第27節 黛姬王后第20節 火攻第1節 情繫南洋第59節 失去的珍貴第67節 謙信之戀第13節 匪軍第56節 偷襲青梅城第28節 商會的禮物第16節 夜襲第10節 歸降第39節 收尾第50節 富山之戰第1節 情繫南洋第22節 全面叛亂第19節 圍困哈烈第57節 雷火之錘第34節 王驥勤王第45節 夜宴第32節 愚忠第40節 狹路相逢第49節 階段性勝利第50節 海上決戰第6節 絕地大反擊第22節 出海蛟龍第33節 王國的繼承人第34節 不值得的勝利第29節 大王子第30節 軍隊的基礎第29節 全面反擊第1節 錯亂的時空第15節 銀行第16節 決戰大草原第48節 墳墓第34節 南征北伐第36節 商業聯盟第36節 探險家的足跡第20節 說降第38節 皇帝的恩賜第3節 大軍北上(一)第22節 騎兵對撼第52節 守株待兔第64節 秘密武器第26節 分化敵人第36節 收買第17節 前進據點第3節 大軍北上(二)第52節 建議第8節 海上霸主第68節 以戰促和第24節 皇帝的後臺第36節 阿拉伯之毒第3節 地理大發現第4節 瘋狗加藤清正第2節 日不落帝國帝國第35節 重拳出擊第34節 虎皮做旗第51節 皇帝的權柄第18節 婦女解放運動第9節 槍第35節 軍制改革第38節 阿巴克的最後選擇第23節 死守浦和第16節 無障礙進攻第8節 反思第42節 軍械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