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元惠宗先明後暗

元惠宗先明後暗

元惠宗是元朝最後一個皇帝,他在位三十七年,實際執政三十年,在元朝歷史上當皇帝時間最長。元惠宗前期比較賢明,但後期卻昏聵怠政,貪圖享樂,致使各種矛盾集中爆發,最終葬送了大元江山。

元惠宗稱帝時只有十四歲,他採取韜光養晦策略,暗中培植親信,擴大勢力,七年之後,一舉剷除權臣伯顏,掌握了大權,隨後報了父仇。這顯示出了元惠宗深沉機智的性格和明智的策略。

元惠宗親政以後,勵精圖治,勤政廉明,選賢任能,尤其是重用脫脫等賢臣,廢除伯顏時期舊政,推行一系列新政,對緩解社會矛盾、挽救危局產生了積極作用。

元惠宗在精心治國的同時,潛心學習漢文化。元惠宗出身坎坷,小時候沒有受到良好教育,也沒有接觸過漢文化。他在靜江流放期間,有幸認識了大圓寺的秋江長老。秋江長老見他聰明伶俐,十分喜歡,教他學習《論語》、《孝經》,元惠宗這纔開始接受漢文化的啓蒙教育。

元惠宗對漢文化很感興趣,他當皇帝以後,本來有很好的學習條件,可權臣伯顏反對漢化,禁止蒙古人學漢文,元惠宗不敢公開學習,只能偷偷地看一些漢文書籍,因而他的漢文化水平不高。

元惠宗親政以後,知道要想治理天下,不懂漢文化是不行的,於是加緊補課。元惠宗請名儒入朝講學,讀四書五經,並練習寫字。每天散朝以後,其他人都走了,元惠宗把近臣名儒留下,給他講儒學典籍。元惠宗聽得津津有味,常常到日落西山。

當時講學的名儒葉衡,留下了一首詩歌:“水晶宮殿柳深迷,朝罷千官散馬蹄。只有詞臣留近侍,經筵長到日輪西。”意思是說,散朝之後,朝臣都走了,只有近臣留下來爲皇帝講學,常常講到日落。可見,元惠宗學習漢文化是十分認真和刻苦的。

在脫脫任丞相主持朝政期間,朝廷井然有序,元惠宗不用很費精力。脫脫辭相之後,繼任的幾位丞相能力一般,元惠宗只好親自上陣,直接處理政務。

元惠宗的執政能力還是很強的,他繼續推進脫脫制定的各項改革措施,着重抓了廉政建設,頒佈實施《至正條格》,對官員的行爲做了法律規範。元惠宗下令減少宮廷開支,裁減宮女,派遣朝廷官員到地方上巡視,還詔令各地舉薦隱士,廣泛選拔人才。元惠宗親自理政五年,取得一些成效,史稱“至正新政”。

元惠宗親政十多年以後,逐漸失去了親政初期的銳氣,開始變得怠於政務。元惠宗有一大愛好,就是喜歡搞建築,他堪稱這方面的天才,無師自通,搞了不少發明創造,被人稱爲“魯班天子”。

元惠宗親自畫圖紙建宮殿,讓工匠們依圖建設。元惠宗還會造龍船,也是親自繪製樣本。龍船設計巧妙,在行船時,龍的頭、眼、口、爪、尾都能動,栩栩如生,令人讚歎。龍船造好以後,元惠宗帶着嬪妃們下湖遊玩,逍遙自在。

元惠帝還精心設計製造了宮漏,宮漏是古代的計時器。元惠帝制造的宮漏體形高大,構思奇妙,精巧絕倫,非常罕見。明軍攻入大都時,繳獲了宮漏,獻給朱元璋。朱元璋感嘆說:“把心思用在這方面,豈有不亡國之理?”遂下令把宮漏搗毀了。

朱元璋做夢也沒有想到,他的後代子孫中,也出了一個愛做木匠活的朱由校皇帝。不過,朱由校只是自己動手做一些小玩藝,而元惠帝搞得是大型的建築藝術,朱由校與元惠宗相比,可謂是小巫見大巫了。

元惠宗善觀天象,而且預測十分準確。有一次,元惠宗夜觀天象,見有異常。司天監官員奏報說:“根據天象,山東將有大水。”元惠宗說:“不對!天象顯示,山東將損失一大將。”果然,在山東平亂的一名大將陣亡了。衆人皆驚愕,贊元惠宗是神仙。不知道這門高深玄妙的學問,元惠宗是怎麼學會的?

自脫脫死了以後,元惠宗徹底墮落了,他寵信奸臣,不問政事,聲色犬馬,吃喝玩樂。元惠宗在宮中修建清寧殿,繞殿又建造若干個百花宮,每五天一移宮,盡情享受。

元惠宗迷戀上了密宗,整日在宮中修煉“大喜樂”。“大喜樂”又叫雙修法,即男女一塊修煉。皇帝、大臣、宮女同在一室,赤身裸體,實在不成體統,搞得烏煙瘴氣,朝野上下全都厭惡。

這個時候,元朝已經破敗不堪,矛盾積重難返,再加上皇帝如此昏庸胡爲,豈有不亡之理?

37、滅亡南宋統一天下41、元朝也有“蘇武”精選10、元朝爆發兩都之戰45、江南反抗迭起精選3、大蒙古國三次橫掃歐洲41、元朝也有“蘇武”40、姚樞傳播程朱理學65、徐壽輝摧富益貧43、蒙古諸王叛亂44、海外用兵受挫52、泰定帝坐收漁利62、彭瑩玉一生致力反元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60、元末農民大起義41、元朝也有“蘇武”20、拖雷離奇去世50、元英宗實施新政8、蒙滅西夏之戰47、元成宗守業有成38、史天澤爲元立大功62、彭瑩玉一生致力反元13、經略中原木華黎新視角讀元史 序言和目錄6、恩將仇報攻滅汪罕精選10、元朝爆發兩都之戰67、明玉珍佔據巴蜀49、元仁宗推行漢化71、北元延續元朝國號42、華夷一統大元朝51、南坡之變英宗被殺59、元朝矛盾積重難返59、元朝矛盾積重難返23、窩闊臺征服吐蕃52、泰定帝坐收漁利11、蒙古鐵騎所向無敵71、北元延續元朝國號新視角讀元史 序言和目錄47、元成宗守業有成28、再次伐宋蒙哥喪命11、蒙古鐵騎所向無敵34、用漢人方法治理漢地17、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49、元仁宗推行漢化64、紅巾軍威震天下65、徐壽輝摧富益貧精選2、大蒙古國橫空出世43、蒙古諸王叛亂44、海外用兵受挫1、《元史》與《新元史》13、經略中原木華黎38、史天澤爲元立大功66、陳友諒弒主稱帝62、彭瑩玉一生致力反元51、南坡之變英宗被殺14、神箭手哲別61、起義具有宗教色彩59、元朝矛盾積重難返18、鷸蚌相爭老三繼位62、彭瑩玉一生致力反元精選6、漢人爲元朝滅宋立大功43、蒙古諸王叛亂47、元成宗守業有成13、經略中原木華黎精選7、大元朝爲何屢次對外作戰失敗2、北方興起蒙古族精選9、一個不懂漢話的元朝皇帝71、北元延續元朝國號33、士大夫雲集金蓮川50、元英宗實施新政22、盟友反目蒙古伐宋精選4、蒙古鐵騎爲何能夠天下無敵58、元惠宗先明後暗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33、士大夫雲集金蓮川34、用漢人方法治理漢地64、紅巾軍威震天下29、蒙軍第三次西征21、聯宋滅金統一北方31、大蒙古國一分爲五59、元朝矛盾積重難返69、朱元璋掃平江南16、成吉思汗的皇后和兒子58、元惠宗先明後暗71、北元延續元朝國號42、華夷一統大元朝24、長子西征橫掃歐洲17、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46、孫子接了爺爺班43、蒙古諸王叛亂31、大蒙古國一分爲五16、成吉思汗的皇后和兒子64、紅巾軍威震天下38、史天澤爲元立大功10、成吉思汗西征中亞26、蒙哥爭得汗位7、大蒙古國橫空出世49、元仁宗推行漢化7、大蒙古國橫空出世
37、滅亡南宋統一天下41、元朝也有“蘇武”精選10、元朝爆發兩都之戰45、江南反抗迭起精選3、大蒙古國三次橫掃歐洲41、元朝也有“蘇武”40、姚樞傳播程朱理學65、徐壽輝摧富益貧43、蒙古諸王叛亂44、海外用兵受挫52、泰定帝坐收漁利62、彭瑩玉一生致力反元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60、元末農民大起義41、元朝也有“蘇武”20、拖雷離奇去世50、元英宗實施新政8、蒙滅西夏之戰47、元成宗守業有成38、史天澤爲元立大功62、彭瑩玉一生致力反元13、經略中原木華黎新視角讀元史 序言和目錄6、恩將仇報攻滅汪罕精選10、元朝爆發兩都之戰67、明玉珍佔據巴蜀49、元仁宗推行漢化71、北元延續元朝國號42、華夷一統大元朝51、南坡之變英宗被殺59、元朝矛盾積重難返59、元朝矛盾積重難返23、窩闊臺征服吐蕃52、泰定帝坐收漁利11、蒙古鐵騎所向無敵71、北元延續元朝國號新視角讀元史 序言和目錄47、元成宗守業有成28、再次伐宋蒙哥喪命11、蒙古鐵騎所向無敵34、用漢人方法治理漢地17、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49、元仁宗推行漢化64、紅巾軍威震天下65、徐壽輝摧富益貧精選2、大蒙古國橫空出世43、蒙古諸王叛亂44、海外用兵受挫1、《元史》與《新元史》13、經略中原木華黎38、史天澤爲元立大功66、陳友諒弒主稱帝62、彭瑩玉一生致力反元51、南坡之變英宗被殺14、神箭手哲別61、起義具有宗教色彩59、元朝矛盾積重難返18、鷸蚌相爭老三繼位62、彭瑩玉一生致力反元精選6、漢人爲元朝滅宋立大功43、蒙古諸王叛亂47、元成宗守業有成13、經略中原木華黎精選7、大元朝爲何屢次對外作戰失敗2、北方興起蒙古族精選9、一個不懂漢話的元朝皇帝71、北元延續元朝國號33、士大夫雲集金蓮川50、元英宗實施新政22、盟友反目蒙古伐宋精選4、蒙古鐵騎爲何能夠天下無敵58、元惠宗先明後暗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33、士大夫雲集金蓮川34、用漢人方法治理漢地64、紅巾軍威震天下29、蒙軍第三次西征21、聯宋滅金統一北方31、大蒙古國一分爲五59、元朝矛盾積重難返69、朱元璋掃平江南16、成吉思汗的皇后和兒子58、元惠宗先明後暗71、北元延續元朝國號42、華夷一統大元朝24、長子西征橫掃歐洲17、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46、孫子接了爺爺班43、蒙古諸王叛亂31、大蒙古國一分爲五16、成吉思汗的皇后和兒子64、紅巾軍威震天下38、史天澤爲元立大功10、成吉思汗西征中亞26、蒙哥爭得汗位7、大蒙古國橫空出世49、元仁宗推行漢化7、大蒙古國橫空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