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明玉珍佔據巴蜀

明玉珍佔據巴蜀

明玉珍,元末羣雄之一,農民起義領袖,徐壽輝的得力大將。陳友諒弒主篡位,引起明玉珍極大憤慨,隨即與之決裂,佔據巴蜀,建立大夏國,登基稱帝。

明玉珍,湖北隨州人,出身貧苦。明玉珍家族世代以務農爲生,元朝對農業徵收很重的稅賦,農民受盡剝削和壓迫,普遍心懷不滿,明玉珍很早就產生了反元之心。

明玉珍身高八尺,體魄健碩,目重瞳子,相貌不凡。他素有大志,性格豪放,爲人仗義,愛打抱不平,在鄉里很有威信。

在元末農民大起義中,明玉珍糾集千餘人起義,上山結柵,反抗元朝。不久,徐壽輝發動紅巾軍起義,威鎮江南。明玉珍率部下山,投入紅巾軍,此後南征北戰,成爲徐壽輝手下一員年輕將領。當時,明玉珍只有二十多歲。

公元1355年,黃岡一帶遭受洪澇災害,紅巾軍軍糧困難。徐壽輝命明玉珍率萬餘人,乘五十艘大船,沿江而上,到巫峽一帶籌集軍糧。

明玉珍雖然年輕,卻很有智謀和權威,他嚴厲約束部隊,申明軍紀,沿途只是徵集豪強地主的糧食,奪取官府物資,對百姓則秋毫無犯,還時常救濟窮人。時間不長,明玉珍滿載糧食而歸,還到處傳播了紅巾軍的好名聲。徐壽輝喜出望外,提升明玉珍爲元帥。明玉珍是紅巾軍中最年輕的元帥。

明玉珍作戰驍勇,常常身先士卒,不懼生死,帶頭衝鋒陷陣。有一次,在與元將哈麻禿作戰時,明玉珍衝在隊伍最前邊,不料被敵兵一箭射中右眼。明玉珍忍住巨痛,帶着箭傷,一面高呼殺賊,一面繼續與敵博鬥。士兵們受其鼓舞,人人拼死向前,終將元軍擊潰。此後,明玉珍瞎了一隻眼,被人稱爲“明眼子”。

明玉珍治軍有方,愛護士兵,與士兵們同甘共苦,得到的獎賞全都分給手下將士,自己不留分文,因而得到將士們擁戴,在軍中享有崇高威信。

明玉珍以推翻元朝爲已任,從不謀取個人私利,對徐壽輝忠心耿耿,處處維護紅巾軍的聲譽。明玉珍率部轉戰於湖北、湖南戰場,立下赫赫戰功,深受徐壽輝信任。

徐壽輝在攻佔湖北、湖南以後,揮兵東進,攻打江西、浙江、安徽等地,同時命明玉珍獨率一軍,向西征戰,去佔領巴蜀之地。

明玉珍接受重任,率軍西征,攻破巫峽,佔領萬州,兵抵重慶。重慶有元軍駐守,但兵力不是很多。明玉珍經過數日激戰,攻陷重慶,生俘元軍將領。明玉珍把敵將獻給徐壽輝,徐壽輝大喜,任命明玉珍爲隴蜀行省右丞。

明玉珍佔領重慶以後,繼續西進,在普州與北方紅巾軍李喜喜部相遇。李喜喜是劉福通的部將,在陝西被元軍擊潰以後,進入蜀地。明玉珍與李喜喜雖然都是紅巾軍,但沒有隸屬關係,如今爲了爭奪地盤,自己人也打了起來。最終,明玉珍擊敗李喜喜,奪取了普州、瀘州、敘南等地。

明玉珍繼續向蜀地進軍,他兵分兩路,一路攻打嘉定、龍州、興元等地,意圖佔領巴蜀全境;一路直取巴蜀重鎮成都。元朝在巴蜀地區的統治力量薄弱,結果明玉珍部隊皆獲大勝,元軍被消滅,並活捉了元將完者都、朗革歹、趙資。

明玉珍勸完者都等人投降,三人卻寧死不降。明玉珍無奈,只得將三人斬首,以禮安葬。三人被稱爲“三忠”。完者都、朗革歹是蒙古人,爲元朝盡忠理所應當,而趙資是漢人,卻也甘願爲元朝捐軀。

公元1360年,陳友諒殺害徐壽輝,自立爲帝。消息傳來,明玉珍悲憤交加,大哭不止。他想率軍東征,討伐陳友諒,被衆人勸阻。當時,明玉珍實力不如陳友諒,巴蜀又路途遙遠,伐陳確實不是明智之舉。

從此,明玉珍與陳友諒斷絕關係,派兵把守夔門,不與內地相通。明玉珍佔據巴蜀,自稱隴蜀王。明玉珍在重慶城南爲徐壽輝立廟,四時祭祀。

公元1362年,明玉珍在衆人擁戴下登基稱帝,國號大夏,追尊徐壽輝爲應天啓運獻武皇帝,廟號世宗。

朱元璋滅掉陳友諒以後,明玉珍祭告徐壽輝,覺得大仇已報,隨即遣使與朱元璋通好。朱元璋回信稱讚明玉珍,誇他是當世劉備。兩家友好往來,信使不斷。

公元1366年,明玉珍病逝,享年三十八歲,其子明升繼位。明玉珍臨終前囑咐兒子,只宜據守巴蜀,不可進犯中原,中原如有明主,便可歸順。

公元1371年,朱元璋已經建立明朝,統一了中原。朱元璋派湯和率軍收復巴蜀,同時遣使勸降,明升便率衆歸順了明朝。

42、華夷一統大元朝25、乃馬真後攝政40、姚樞傳播程朱理學5、爲報父仇毀滅塔塔兒46、孫子接了爺爺班5、爲報父仇毀滅塔塔兒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精選10、元朝爆發兩都之戰25、乃馬真後攝政精選9、一個不懂漢話的元朝皇帝59、元朝矛盾積重難返69、朱元璋掃平江南41、元朝也有“蘇武”精選6、漢人爲元朝滅宋立大功7、大蒙古國橫空出世27、長途跋涉攻滅大理34、用漢人方法治理漢地41、元朝也有“蘇武”24、長子西征橫掃歐洲26、蒙哥爭得汗位29、蒙軍第三次西征50、元英宗實施新政精選2、大蒙古國橫空出世45、江南反抗迭起精選2、大蒙古國橫空出世63、韓山童發動大起義47、元成宗守業有成52、泰定帝坐收漁利22、盟友反目蒙古伐宋20、拖雷離奇去世精選10、元朝爆發兩都之戰10、成吉思汗西征中亞9、蒙軍南下伐金41、元朝也有“蘇武”50、元英宗實施新政56、元惠宗剷除權臣52、泰定帝坐收漁利68、朱元璋勢力崛起33、士大夫雲集金蓮川11、蒙古鐵騎所向無敵精選3、大蒙古國三次橫掃歐洲47、元成宗守業有成11、蒙古鐵騎所向無敵60、元末農民大起義44、海外用兵受挫24、長子西征橫掃歐洲62、彭瑩玉一生致力反元43、蒙古諸王叛亂25、乃馬真後攝政11、蒙古鐵騎所向無敵4、兄弟反目十三翼大戰37、滅亡南宋統一天下36、劉整獻策攻伐江南24、長子西征橫掃歐洲25、乃馬真後攝政2、北方興起蒙古族33、士大夫雲集金蓮川精選2、大蒙古國橫空出世6、恩將仇報攻滅汪罕50、元英宗實施新政精選5、大蒙古國與元朝不是一回事精選3、大蒙古國三次橫掃歐洲42、華夷一統大元朝33、士大夫雲集金蓮川67、明玉珍佔據巴蜀4、兄弟反目十三翼大戰67、明玉珍佔據巴蜀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11、蒙古鐵騎所向無敵31、大蒙古國一分爲五40、姚樞傳播程朱理學17、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精選3、大蒙古國三次橫掃歐洲69、朱元璋掃平江南47、元成宗守業有成7、大蒙古國橫空出世42、華夷一統大元朝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29、蒙軍第三次西征精選10、元朝爆發兩都之戰23、窩闊臺征服吐蕃27、長途跋涉攻滅大理44、海外用兵受挫65、徐壽輝摧富益貧47、元成宗守業有成精選9、一個不懂漢話的元朝皇帝12、忠心耿耿博爾術15、文官之首耶律楚材34、用漢人方法治理漢地8、蒙滅西夏之戰50、元英宗實施新政新視角讀元史 序言和目錄新視角讀元史 序言和目錄32、忽必烈建立元朝14、神箭手哲別57、脫脫力挽危局63、韓山童發動大起義12、忠心耿耿博爾術4、兄弟反目十三翼大戰
42、華夷一統大元朝25、乃馬真後攝政40、姚樞傳播程朱理學5、爲報父仇毀滅塔塔兒46、孫子接了爺爺班5、爲報父仇毀滅塔塔兒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精選10、元朝爆發兩都之戰25、乃馬真後攝政精選9、一個不懂漢話的元朝皇帝59、元朝矛盾積重難返69、朱元璋掃平江南41、元朝也有“蘇武”精選6、漢人爲元朝滅宋立大功7、大蒙古國橫空出世27、長途跋涉攻滅大理34、用漢人方法治理漢地41、元朝也有“蘇武”24、長子西征橫掃歐洲26、蒙哥爭得汗位29、蒙軍第三次西征50、元英宗實施新政精選2、大蒙古國橫空出世45、江南反抗迭起精選2、大蒙古國橫空出世63、韓山童發動大起義47、元成宗守業有成52、泰定帝坐收漁利22、盟友反目蒙古伐宋20、拖雷離奇去世精選10、元朝爆發兩都之戰10、成吉思汗西征中亞9、蒙軍南下伐金41、元朝也有“蘇武”50、元英宗實施新政56、元惠宗剷除權臣52、泰定帝坐收漁利68、朱元璋勢力崛起33、士大夫雲集金蓮川11、蒙古鐵騎所向無敵精選3、大蒙古國三次橫掃歐洲47、元成宗守業有成11、蒙古鐵騎所向無敵60、元末農民大起義44、海外用兵受挫24、長子西征橫掃歐洲62、彭瑩玉一生致力反元43、蒙古諸王叛亂25、乃馬真後攝政11、蒙古鐵騎所向無敵4、兄弟反目十三翼大戰37、滅亡南宋統一天下36、劉整獻策攻伐江南24、長子西征橫掃歐洲25、乃馬真後攝政2、北方興起蒙古族33、士大夫雲集金蓮川精選2、大蒙古國橫空出世6、恩將仇報攻滅汪罕50、元英宗實施新政精選5、大蒙古國與元朝不是一回事精選3、大蒙古國三次橫掃歐洲42、華夷一統大元朝33、士大夫雲集金蓮川67、明玉珍佔據巴蜀4、兄弟反目十三翼大戰67、明玉珍佔據巴蜀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11、蒙古鐵騎所向無敵31、大蒙古國一分爲五40、姚樞傳播程朱理學17、成吉思汗是怎麼死的精選3、大蒙古國三次橫掃歐洲69、朱元璋掃平江南47、元成宗守業有成7、大蒙古國橫空出世42、華夷一統大元朝53、兩都之戰元朝混亂29、蒙軍第三次西征精選10、元朝爆發兩都之戰23、窩闊臺征服吐蕃27、長途跋涉攻滅大理44、海外用兵受挫65、徐壽輝摧富益貧47、元成宗守業有成精選9、一個不懂漢話的元朝皇帝12、忠心耿耿博爾術15、文官之首耶律楚材34、用漢人方法治理漢地8、蒙滅西夏之戰50、元英宗實施新政新視角讀元史 序言和目錄新視角讀元史 序言和目錄32、忽必烈建立元朝14、神箭手哲別57、脫脫力挽危局63、韓山童發動大起義12、忠心耿耿博爾術4、兄弟反目十三翼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