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董王

大野澤與後世的梁山水泊地域重合,處於樑宋齊魯之間,乃是濟水中游的蓄水大湖,方圓數百里,山幽水深、灌木林莽。天下承平之際,這是樑王、昌邑王等諸侯的遊獵之所。到了亂世,則是盜跖、彭越等大盜落草爲寇之地。

領導了湖畔“梁山赤眉”的董憲,他的身世和楚漢之際的彭越差不多,都是打漁的苦出身,朝廷搞什麼五均六筦加大對漁獵的苛稅後,他落草做了盜賊,聚集了一幫漁家少年,又乘着赤眉興起之際竊其名號,果然吸引了更多人投奔,半年聚衆數萬,成了氣候。

但和當初坐等“兩龍相鬥”,反秦時全程摸魚的彭越不同,董憲卻成了抗擊朝廷大軍的主力,先擊退太師王匡五萬大軍,又率部趕赴成昌合戰,一舉擊潰了東征王師。

董憲雖然出身底層,但可沒少聽彭越等人從黔首翻身躋身名王的故事,滿腦子都是王侯將相那一套。

先前他號稱赤眉別部,就讓別人稱自己爲“將軍”,如今得到大勝,董將軍名望即將遍佈兗州,董憲就更是志得意滿,野心滋生,覺得自己未來可以做一做……

“董王!”

但這名號現在可不能亮出來,董憲琢磨着,自己現在頂多就一個吳廣,真正引領天下首義的“陳勝”,還是泰山赤眉樊崇,如今王師已潰散,是時候跟他會面,商量赤眉軍接下來的去向了。

雖然一起打敗了官軍,但兩部互不統屬,連口音也不大一樣,爲了避免火併衝突,梁山赤眉駐於成昌之南,居太師王匡故壘。泰山赤眉居成昌之北,吃着更始將軍部衆丟棄的糧食。

既然對方強而自己較弱,那主動登門的姿態就得擺出來,董憲讓人帶上些甲冑之類的戰利品,前往樊崇駐地。董憲雖然出身低,如今贏了大仗,也開始講究排場,讓人將太師丟棄的儀仗扛着,身披一身繳獲的甲冑,擦得錚亮。

董憲得到幾位“卒史”一路指引,走到更始將軍大帳時,卻見到一羣蓬頭垢面的赤眉戰士擠在外頭烤火,爲首的是一位身材高大的漢子,額上褐土還未洗去,正哈哈說笑着與旁邊衆人分食繳獲的糧食熱飯,不用碗筷,髒兮兮的手握着一捧,黃色米粒粘在他的濃髯上。

再一擡頭,瞧見被高高懸起的廉丹頭顱,因爲被無鹽人痛恨,廉丹的屍身居然被與他有血仇的當地人分食,連眼睛都被摳走,只留下兩個血窟窿。

這時候大帳被掀開,一位氣宇不凡的中年人走了出來,有硬朗的直子,衣着得體,身被鐵甲,站在與農夫無二的赤眉當中猶如鳳立雞羣。

董憲下意識以爲這就是樊崇了,遂朝他作揖:“樊王!”

此人一愣,連道誤會:“我乃赤眉從事,琅琊臨沂人徐宣。”

徐宣在縣裡當過獄吏,還讀過《易》,不但有文化,還會陰陽卜算,在赤眉軍中是二把手,他已經聽說董憲要來的事,只引導他走到帳外團團坐的赤眉戰士處,指着那位吃粟米糊了一鬍子的濃髯大漢道:“這位纔是樊三老!”

這是董憲萬萬沒想到的,這樊崇除了身材高大,孔武有力外,身上竟無任何能凸顯他地位的裝飾,衣着與旁人沒什麼區別。

“樊王……”董憲只好上前見禮,不料對方卻板起臉來:“再稱呼我王、公、將軍,我可要翻臉了!”

董憲聽愣了,他原本還想按照投靠自己的那幾個讀書人所言,吹噓樊崇:“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新,功宜爲王。”

然後來個成昌相王,彼爲樊王,他爲董王呢!

徐宣連忙對董憲道:“泰山赤眉裡沒有什麼高低貴賤,雖然有三老、從事、卒史,但平日裡,衆人都是以巨人相稱。”

這是什麼狗屁規矩?不是爲了做人上人的話,造什麼反?董憲根本無法理解,但既然在人家的地盤,又想約樊崇做大事,只能告罪。

直到他改了稱呼,樊崇才露出了笑,只喚董憲坐下,談起這幾日的戰事來眉飛色舞,對董憲感激泰山赤眉來救則擺手道:“不必客套,既然都叫赤眉,那便是一家人!”

不多時,另一支參加成昌之戰的赤眉領袖,“大河赤眉”的女頭領遲昭平也來了,她的打扮則是故作神秘,畢竟人設是仙姑。

赤眉三巨頭就此匯攏,開始談及今後的去路。

董憲說道:“樊巨人年初時殺了景尚,敗官軍兩萬,如今吾等又殺更始將軍廉丹,擊潰官軍十萬,赤眉天下無敵,只要樊巨人帶着吾等揮師向西,我看這濮陽、定陶都能打下來!”

朝廷爲了打這場仗已經府庫空虛,幾個月內再徵召不出十萬以上大軍來討伐,關東諸郡絕不是赤眉對手,他們正好可以趁機發展勢力。

“我提議,往西南走,去打定陶城!”

董憲說起定陶的富庶,簡直是眉飛色舞:“定陶是大都會,糧倉裡的食物足夠三部赤眉吃一整年,又是天下之中,家家戶戶門口掛着絲綢,佔據了那兒,就能將整個樑楚囊括到手中來。”

不料遲昭平卻出言反對:“定陶才被官軍十萬人吃了幾個月,哪還有什麼餘糧,樊巨人,依妾薄見,還是應該向北走,去打河北!”

遲昭平描述了魏地的安定,篤定地認爲那裡一定儲藏着大量糧食,當然,她最終的目的,還是帶着赤眉大隊人馬進攻元城。

“殺了更始將軍還不夠,只有燒了王莽皇廟,掘了他的祖墳,肯定能得到更多人響應。”

二人都有各自的目的,在那苦勸樊崇,倒是樊崇就一聲不吭地吃着手裡的米,末了抹着嘴巴道:“冬天快到了。”

“要論暖和,何處能比得上故鄉暖啊。”

“我想家了。”

樊崇站起身來,看着坐在他周圍各有創傷的赤眉戰士們道:“衆人也一樣。”

他當初只是一個普通農夫,因抗稅被官府逮了,鞭打一夜後殺了稅吏落草,其餘人也差不多。

“過去是被官軍攔着堵着回不去,可現在,誰還攔得住吾等?是時候去將吾等丟掉的物什,奪回來了!”

被豪強兼併的土地、被官府強取的租稅、離散的父母妻女、還有他們原本平靜安樂的生活!

樊崇高興起來:“明天,就帶着所獲的糧食衣物散夥,想回泰山的回泰山,我要帶着跟我幾年的老兄弟們,去往故鄉琅琊、城陽、東海!”

這不一定是徐宣等三老、從事們想要的,也和董憲希望能效仿陳勝吳廣,做強做大,王侯將相的目標相背。因爲東海等地在東方,在天下的邊角角處,一旦去了,如何再主導反新大業,如何號召天下人響應?

但這肯定是底層赤眉戰士渴求的,赤眉士卒們也打累了,如今繳獲頗豐,確實應該回家炫耀炫耀,都歡呼起來。

樊崇抿了口酒,看着目瞪口呆的董憲,以及只能依靠自己的遲昭平:

“什麼定陶、魏郡,都是好地方啊,汝等去罷,我就不同行了。樊崇只想帶着衆人,打回老家過冬去!”

……

“經此一役,赤眉已成陳勝吳廣之勢啊!”

在帶着一羣潰兵去往魏成郡的耿純眼中,赤眉打完成昌之戰,已經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

去歲關東大災,飛蝗遍地,不止是大河沿岸,各州郡加起來,流民數量恐怕已經超過了漢武帝時的兩百萬,百姓對新政的忍耐已經到了一個極限,此爲天時。

而赤眉大敗官軍,太師王匡西奔,洛陽以東再無一支萬人以上的王師阻擋赤眉,耿純想着,自己若是赤眉領袖,當務之急是統合梁山、泰山、大河諸部,然後便聚十萬之衆,西取濟平……

沒錯,就是他老爹耿艾做二千石的定陶,這讓耿純越發焦急。

“定陶自春秋以來便是天下之中,南臨淮、泗,北走衛、魏,當豫、兗之道,控樑、宋之郊,自古四戰用武之地也。赤眉必圍取定陶,然後遣一將奪衛地濮陽,扼大河之津。此爲地利。”

“託了李焉幫忙,他不是四處宣揚什麼‘江湖有盜,自稱樊王,姓爲劉氏,萬人成行’麼?若我是樊崇,一定會應了這讖緯,在定陶,這漢高稱帝之處,宣稱自己是漢家劉姓宗室,又能騙一羣士人擁戴,陳勝初建張楚之勢必成!”

只要這旗號豎起來,人和也齊了。郡縣苦新者,四處遍佈的劉姓豪強,必刑其長吏,殺之以應赤眉,很多地方甚至能傳檄而定,朝廷重新徵兵東討前,成皋敖倉以東只怕不保。

巧了,太師王匡也是這麼想的,這才一路奔逃千里,直接往洛陽去了。

耿純唯獨沒料到,那樊崇戰術上簡直是個天才,沒有建制的情況下讓十萬人跟着他幹,但在戰略眼光上,卻是一言難盡,說白了就是目光短淺,不考慮長遠,想去哪就去哪。

不管如何,此役之後,形勢大變,他們耿家的“三窟”之一定陶成了最危險的地方,所以耿純才念着要給魏成郡多拉點兵卒,壯大第五倫實力,抵禦赤眉的同時……

“也能讓我在魏成,多些說話的底氣。”

所以耿純在招攬殘兵時越發賣力,兗州皆已大亂,河北儼然成了上佳的安身之所,潰兵敗卒們如同驚弓之鳥,生怕赤眉追來,聽說魏成有大河阻隔,都被耿純說了一通那裡的穩固,都紛紛加入其中。

越往西邊走,他們的隊伍就越是壯大,並且不斷有散兵加入,保有建制的隊伍瞧着讓人信任。

路上沒吃食時,耿純直接帶着衆人號稱赤眉,打下一個本地豪強的小堡壘,取其存糧之半,卻沒有害土豪的性命。

至於那些想要乘機禍害婦女的,被耿純下令處死,不知不覺,他已經成了這支敗兵的首領,衆人都爭着表現,希望過河後能得到更好待遇。

到十月初,他們抵達白馬津時,隊伍已經長了很多倍,粗略數下來,起碼三千人,而耿純一路號令呼喝,嗓子都喊破了。

魏成郡已經得知了成昌大戰的結果,第五倫也料到,除了避難的百姓富戶外,必有殘兵敗卒慌不擇路欲遁入河北。

對岸的黎陽縣渡口駐軍增加了一倍,甚至派人一隊人來到治亭郡白馬津地盤上維持秩序。

但還是沒想到,會一次性來這麼多潰兵,居然還是保持建制的,守軍大爲警戒,直到耿純出面解釋,又讓彭寵留在南岸維持秩序,他渡河去與第五倫說明情形。

在船上回首,耿純看到了三千對期盼的眼睛。

哪怕收攏的敗兵良莠不全,哪怕裡面有人屠過無鹽,但耿純決定,自己一定要說服第五倫,讓他們渡河。

只有這樣,他耿純才能和馬援一樣,手裡有了兵。倘若日後定陶當真被圍,耿純要跟第五倫“借兵”去救老父親時,也不至於開不了口。

這就是耿純公義之外的私心,魏成郡丞一職,不再是給朋友幫忙,得當成宗族容身之所來經營了。

踏上北岸時,卻見第五倫深衣大冠,身披裘袍,已親臨渡口,正在翹首等他。

耿純跳下船,似乎恢復了往日的灑脫,哈哈大笑着往第五倫走去,對朋友的稱呼卻發生了悄然變化。

“郡君,我收攏了三千兵卒來投奔魏成,此事值得歡慶麼?”

第五倫聽着耿純嘶啞的嗓音,靠近時又瞧見他擔憂局勢和父親安危,數日未眠的滿眼血絲,能想象一路的不易。遂走到河邊,竟解袍給被河風吹得哆嗦的耿純披上。

“相比於得兵卒三千,我更欣喜的是,伯山你平安歸來!”

……

PS:第二章在18:00。

第523章 創業未半第87章 假摔第167章 土崩瓦解第422章 北京第239章 二五第115章 三顧第71章 揚子(今晚0點上架)第375章 樂土第624章 異端更可恨第574章 馬鹿第243章 好日子第392章 銜環第699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221章 託孤第621章 但我大受震撼第20章 別看今日跳得歡第596章 強弩之末第187章 難民第93章 橫刀立馬第142章 反賊何苦難爲反賊第455章 孤膽第287章 甕中捉鱉第427章 瓦玉第661章 漢中第605章 甩鍋大會第394章 南渡第337章 真香第8章 以“德”服人第179章 爲何而戰第184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第667章 蜀中無大將第695章 十二年之夢第225章 五第379章 嘗新第448章 山海情第467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254章 大預言術第537章 暴力第63章 士紳的錢如數奉還第425章 獨立第651章 刻板印象第526章 天命之子第154章 折肱第30章 新朝雅政第536章 好人第35章 家裡有礦第378章 五學第643章 懂了第165章 只見新人笑第624章 異端更可恨第277章 鼎之輕重第232章 微操第683章 大敵第429章 新年快樂第10章 鴿了第521章 假民主第158章 地皇三年第348章 關門大吉第104章 封王第289章 天兵第356章 逃婚第182章 福報第553章 陰陽第168章 股東第142章 反賊何苦難爲反賊第401章 王業不偏安第232章 微操第78章 陰兵借糧第558章 獵物第532章 氣得渾身發抖第341章長楊第600章 第五層第473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72章 批判的武器(求首訂!)第439章 你配嗎第562章 委屈第68章 我有一言第266章 渭南渭北第291章 四分五裂第668章 賈復第433章 學會了哥的運營第411章 真龍不怕火第528章 看好了,我只示範一次第95章 那沒事了第212章 努力第174章 雙贏第270章 其血玄黃第289章 天兵第414章 三路兵線第236章 斧鉞!第315章 韓信第655章 對手第32章 馳名雙標第39章 用愛發電第247章 進京第578章 牢不可破的聯盟第514章 鐐銬第210章 這河裡第471章 改革第589章 忠誠!
第523章 創業未半第87章 假摔第167章 土崩瓦解第422章 北京第239章 二五第115章 三顧第71章 揚子(今晚0點上架)第375章 樂土第624章 異端更可恨第574章 馬鹿第243章 好日子第392章 銜環第699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221章 託孤第621章 但我大受震撼第20章 別看今日跳得歡第596章 強弩之末第187章 難民第93章 橫刀立馬第142章 反賊何苦難爲反賊第455章 孤膽第287章 甕中捉鱉第427章 瓦玉第661章 漢中第605章 甩鍋大會第394章 南渡第337章 真香第8章 以“德”服人第179章 爲何而戰第184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第667章 蜀中無大將第695章 十二年之夢第225章 五第379章 嘗新第448章 山海情第467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254章 大預言術第537章 暴力第63章 士紳的錢如數奉還第425章 獨立第651章 刻板印象第526章 天命之子第154章 折肱第30章 新朝雅政第536章 好人第35章 家裡有礦第378章 五學第643章 懂了第165章 只見新人笑第624章 異端更可恨第277章 鼎之輕重第232章 微操第683章 大敵第429章 新年快樂第10章 鴿了第521章 假民主第158章 地皇三年第348章 關門大吉第104章 封王第289章 天兵第356章 逃婚第182章 福報第553章 陰陽第168章 股東第142章 反賊何苦難爲反賊第401章 王業不偏安第232章 微操第78章 陰兵借糧第558章 獵物第532章 氣得渾身發抖第341章長楊第600章 第五層第473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72章 批判的武器(求首訂!)第439章 你配嗎第562章 委屈第68章 我有一言第266章 渭南渭北第291章 四分五裂第668章 賈復第433章 學會了哥的運營第411章 真龍不怕火第528章 看好了,我只示範一次第95章 那沒事了第212章 努力第174章 雙贏第270章 其血玄黃第289章 天兵第414章 三路兵線第236章 斧鉞!第315章 韓信第655章 對手第32章 馳名雙標第39章 用愛發電第247章 進京第578章 牢不可破的聯盟第514章 鐐銬第210章 這河裡第471章 改革第589章 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