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借貸

“文山,你也要餘三思?”

茂陵城中,第五倫又迎來了一個勸誡者,看着自己的師兄王隆,他有些感慨。

第五倫打擊渭北三十三家豪強時,王隆與其叔父王元作爲被第五倫敲山震虎的“虎”,沒敢說話。但今日,王隆卻忍不住來進諫,請第五倫打消風傳於五陵的焚券之事。

王隆拱手道:“合符節,別契券者,所以爲信。有家有國者,足兵足食民信之矣,其中以信最爲重要,契券本是信譽之憑藉,不可焚也!”

對王隆,第五倫還是願意講點實話的,沉吟後道:“文山,你雖以文學才幹聞名五陵,但可曾細細行走過鄉里看看?”

“如今關中小農,大多是五口之家,能在田裡耕作的壯勞力,不過才二人,二人合力,其能耕者不過百畝,百畝之收穫不過百多石。”

“春耕夏耘,秋獲冬藏,平素還得上山砍伐薪樵,替官府服徭役,運氣不好甚至會被打發到羌中西海去,一去就是幾年。兩個壯勞力,就變成了一個,那種時候,婦孺老幼都得下田才能保證收成。”

“農夫春不得避風塵,夏不得避暑熱,秋不得避陰雨,冬不得避寒凍,四時之間無日休息,才能勉強滿足衣食所需。還得算進平素親戚應酬,紅白兩事弔死問疾,養孤長幼在其中,家中也沒有餘糧、存錢。”

“已勤苦到如此地步,可收成卻不穩,還得擔憂水旱突發,以及官府急政暴賦,賦斂不時,尤其是新莽時的朝令而暮改,一言不合就要訾產徵收糧食,逼得多少農戶家破人亡。”

“於是每逢天災人禍,青黃不接,亦或是交不出口賦,小農就得借貸。在城郭附近的,向‘子錢家’,也就是高利貸者借錢糧;在鄉野者,則求助於大宗及豪強富戶。”

“但利息都很高,來年還不上,便是利滾利,最後利息高於本金,小農就只能賣田宅甚至將自己也賣爲奴婢、做佃農來償債。”

這些事,一心沉迷於文學的王隆或許有知曉,但想要他躬身去細細瞭解,是不可能的。

畢竟他更多的時候,也就是站在長平館上,看着外面悲天憫人,感懷傷春罷了,寫一篇賦也是強說愁而已。但第五倫雖也曾登臺閣,但畢竟是曾花了功夫,腳踏實地,在民間仔細調查的。

“餘當年在第五里時,已痛疾小宗旁支受債之弊,悉數免除,又建義倉應急。做戶曹掾時,行走於渭北諸縣時,據查,一里之中,或有泰半之人是佃農,這其中大多數,就是因爲借貸,不得已賣了田,幾代人下來,當初借的債利滾利,沒有還清的時候。”

“佃農收成只留口糧,其餘都交給了債主,明明辛勤如此,也不敢再借,可當年留下的利息卻仍越滾越大,根本見不到頭,只能做更多事來償還,諸如充當部曲服役,送兒女爲賤奴。而以渭北三十三家尤甚。經過治粟校尉計算,一些佃戶所欠利息,已經十代人都還不完。”

他放過貸,管過貸,查過貸,甚至爲了試驗,親自借過貸。第五倫可以自豪地說一句:“沒有人比我更懂債券!”

第五倫言罷,看着王隆道:“貸一斗之糧,收數代人千石之利,這就是文山所說,萬不可毀的信譽?”

如今,隨着三十三家被打掉,大宗被抄查的土地分給了士卒,而這些債券也落到了第五倫手裡。

無非就兩個選擇,繼續沿用,逼迫那萬餘戶佃農繼續含辛茹苦上供,做實際上的農奴。

亦或是……幫他們將頭頂上壓了不知幾代人,永遠沒有出頭之日的債券大山,一把火燒了!

但王隆認爲,此舉太過劇烈,還有第三種選擇。

他確實是爲第五倫着想,苦口婆心地勸道:“下臣自知百姓之苦,但也不必公然焚燬,倒不如封於府庫,不向佃農追討利息即可。否則,恐怕會讓關中豪右及五陵各子錢家忐忑不安,生怕終有一日,這把火會燒到自己頭上。”

王隆是豪家出身,隨着渭北三十三家覆滅,那種物傷其類的心態,連他都有點,更何況是別人?

他說道:“富人不貸,貧民且飢,若是大王帶頭表示,債券可焚可毀,往後誰還敢借貸?不是會逼死更多窮苦小農麼?王莽也曾痛疾民間借貸利息頗多,故行五均之貸,宣稱不要利,最終卻只是一份空文,只肥了貪官污吏及城中大賈,於小民和販夫販婦卻毫無利好。”

“下臣唯恐大王是隻圖一時痛快,卻遺患無窮!”

第五倫不同意:“古時有孟嘗君門客燒其券,民稱萬歲,孟嘗遂爲四君子之首,同樣的事,爲何到了你口中,就是禍患?”

因爲孟嘗君燒的是自己的券,而第五倫是在慷他人之慨!

王隆沒敢直接如此說,只垂首道:“此乃械數小道,都是治理的支流,不是治理的本源,所以孟嘗君最後才落得身敗名裂。上位之人愛好權謀,臣下百官中,詭詐欺騙之輩,會乘機跟着欺騙。”

第五倫笑道:“那依你之見,治之本原是什麼?”

王隆擡頭應答:“君子者,治之原也!”

“只要大王愛好禮義,崇尚賢能,少些械數之心,在下的百官也會極能辭讓,極忠信。再以君子臣下治民,不必等待符節相合和辨別契券就有信用,不必等待抽籤投鉤而有公正,不必等待衡石稱量而有公平,不必等待鬥斛敦概而有劃一。”

“故賞不用而民勸,罰不用而民服,有司不勞而事治,政令不煩而俗美,百姓莫敢不順上之法,象上之志,而勸上之事,而安樂之矣。”

“如此,在外敵入寇時,城郭不必等待整飭而堅固,兵刃不必等待磨礪而強勁。《詩》曰:王猶允塞,徐方既來。此之謂也。”

看上去空洞,還有點文人的天真,但說一千道一萬,還是建議第五倫重用“君子”,也就是豪家子弟,保護他們的利益,而寄希望於他們來組織民衆幫忙。

“依靠‘百姓’來治國麼?”

第五倫搖頭,這是隗老西的路線,卻不是他這寒門小姓能走得通的。

新的利益集團需要分蛋糕,可蛋糕不夠,只能往舊勢力身上動刀,不然就兩邊不討好。

從長平館之宴後,第五倫已經走上了一條滿是荊棘的不歸路,除了核心集團的既得利益者們無所謂,畢竟只有掀翻舊貴,新貴才能出頭。關中豪右已經被第五倫得罪得夠嗆了,如王隆期盼的,指望一點退步,就能換取他們幫忙,實屬天真。

倒不如索性走到底,三十三家,起碼有上萬戶佃農,田租減了一成,過去的債券再一燒,雖還不算廣泛發動羣衆,但上萬人的運糧民夫便有了,可不比豪強的“善意”有用得多。

“文山的苦心,餘知之。”

“但此事已有定奪,人盡皆知,再將說出的話吞回肚子裡,那纔是真正沒了信譽!”

第五倫也不算失望,指望王隆一下子跨越階層的意識是不太可能的。更何況他每一句話,都在爲自己着想,而不像某些人,看着第五倫“倒行逆施”,其實在偷着樂。

王隆頓首默然不言,他其實很少過問政事,只是近來覺得第五倫,越走越偏,心裡有些難過。

但王隆很快就擡起頭來,主動請命:“既然如此,爲免不明實情的豪右、子錢家聽信謠言妄動,就讓臣寫一篇《焚券賦》,來爲大王宣揚此事,贊大王愛民之心。也正好釐清一事……”

“大王只針對投效劉伯升之輩,並非是想將關豪家、富戶、子錢家的債券田產統統收繳焚燬,對麼?”

他期盼地看着第五倫,而第五倫也笑道:“這是自然,此乃政爭,只要衆人效忠於魏,甚至能做到兩不相幫,勿要動輒投漢,與之勾結,我自然能確保彼輩利好。”

第五倫當然沒瘋狂到想消滅民間借貸,再過兩千年也依然健在,甚至越發紅火啊。但也不能放任自如,王莽都知道嘗試管控,儘管失敗了,他這真穿越者,連假穿越者都不如?

魏王扶起他的奉常,說道:“方苞方體,維葉泥泥。慼慼兄弟,莫遠具爾。我此番召文山來,正有讓你作賦之意,還是親師兄弟靠得住啊。”

又把臂道:“馮敬通南下蜀中,開春後,或許能將侯兄一起帶回來,屆時吾等子云公之徒三人,便能像當年宣明裡中時一般,再度共聚一堂,把酒言歡了!”

王隆也很憧憬那一天啊,應諾而去,第五倫笑着與他作別,只是看着王隆身影自庭院中遠去,手慢慢放下來,竟感覺到了一絲絲的無奈。

人生的路便是如此,曾經志同道合的人,也會有分道揚鑣的一天啊。

第五倫覺得,王隆還是專注於整理典籍和詩書,比較好一點。

而王隆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在第五倫看不到的地方,他停下了腳步,也舉起袖子,擦了一下奪眶而出的淚水。

王隆雖然一心替第五魏的穩固着想,也願意違背己心,替第五倫宣揚此事,他永遠不會背叛自己的師兄弟和老朋友,但王隆還是想不明白。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免費領!

“豪強著姓,怎麼就成了魏王的絆腳石,動輒喊打喊殺了?是,有人爲富不仁,對民生有害,本有許多手段慢慢改良,何必用此劇烈之術呢?”

“大王身邊,恐怕是出了榮夷父之類的小人啊!”

景丹、任光之徒,在這件事上頗爲支持第五倫,王隆覺得,過去做事溫和的第五倫,是受了彼輩影響。

“奉常……”

沒有資格拜見魏王的小角色班彪在外等待王隆,他們倆倒是很聊得來——只要班彪不暴露自己的復漢企圖。

王隆苦笑着搖搖頭,沒有多說,只讓班彪隨自己回櫟陽去,他們還是埋頭典籍,不聞外事,才能讓內心更舒服些。

而班彪知道王隆進諫失敗,又回首看着茂陵城中。

沖天火焰燃起,煙柱高過屋頂和城牆,那是三十三家上萬份債券被投入烈火之中,在上萬戶人家頭頂,不知積壓了幾代人的利息、負擔,統統化作輕飄飄的青煙,隨風而去。

“魏王萬壽!”

茂陵城中歡呼陣陣,被召集來觀看的五陵鄉野父老、佃農中長者代表,都發出了由衷讚譽,也不知是出自內心,還是第五倫派人安排的托兒?班彪認爲是後者。

而城內外也來看熱鬧的豪右、大賈、子錢家,則面有異色。

班彪只凝望那煙火,暗暗搖頭。

“第五倫上次戰勝劉伯升,只是出於湊巧,乃幸也,非數也。”

“但這次,第五倫狂妄至此,倒行逆施,毀滅信譽,恐怕真的要在隗氏鐵騎下,內外交困,轟然敗亡了!”

……

PS:第二章在18:00。

第626章 天子守國門第183章 快把那爐火燒得通紅第468章 祁山第323章 豆粥第198章 一粒第95章 那沒事了第85章 剿匪第653章 砍頭第685章 大決戰第159章 挑動黃河天下反第182章 福報第197章 冀州亂成了一鍋粥第178章 馬已經服第618章 不許秀!第382章 棄地第605章 甩鍋大會第222章 左隊後隊第697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第582章 猛如虎第562章 委屈第537章 暴力第299章 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第499章 強渡第676章 折衝千里第530章 破防第31章 西蜀子云亭第269章 兒皇帝第231章 兵諫第613章 這不是和平第292章 其亡也忽焉第444章 二王第221章 託孤第109章 黃河謠第280章 破竹第4章 第五倫讓梨第271章 打拳第112章 爭個屁第24章 不舉者有罪第647章 我真的在拉扯了第271章 打拳第220章 戰神第492章 將軍第405章 公孫帝第201章 碩鼠還是飛蝗第554章 荊襄第163章 散裝大郡第695章 十二年之夢第596章 強弩之末第131章 如玉第616章 焚書第443章 故事第177章 武安第676章 折衝千里第45章 諸君!第358章 好消息第89章 對百姓我重拳出擊第664章 刺馬第95章 那沒事了第294章 公無渡河第587章 還有一點想笑第419章 西線無戰事第188章 洪流第464章 我成替身了第159章 挑動黃河天下反第51章 三辭第659章 陰陽不調第554章 荊襄第688章 這誰頂得住啊第116章 不愧是你!第590章 兩千第144章 我到河北省來第327章 離譜第80章 我要做的有三件事第42章 殺人第175章 大腿第245章 義在東軍第171章 曲線復漢第430章 東北易幟第526章 天命之子第314章 賭徒第498章 打援第212章 努力第442章 先王不足法第673章 巨人之力第418章 遊擊第332章 雲橫秦嶺家何在第505章 鶡鳥第239章 二五第559章 甥舅第541章 倫秀(下)第三卷完第32章 馳名雙標第263章 家書第509章 斧頭第92章 第五縱隊第439章 你配嗎第597章 同室操戈第225章 五第122章 老王第359章 七十三第365章 私貨
第626章 天子守國門第183章 快把那爐火燒得通紅第468章 祁山第323章 豆粥第198章 一粒第95章 那沒事了第85章 剿匪第653章 砍頭第685章 大決戰第159章 挑動黃河天下反第182章 福報第197章 冀州亂成了一鍋粥第178章 馬已經服第618章 不許秀!第382章 棄地第605章 甩鍋大會第222章 左隊後隊第697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第582章 猛如虎第562章 委屈第537章 暴力第299章 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第499章 強渡第676章 折衝千里第530章 破防第31章 西蜀子云亭第269章 兒皇帝第231章 兵諫第613章 這不是和平第292章 其亡也忽焉第444章 二王第221章 託孤第109章 黃河謠第280章 破竹第4章 第五倫讓梨第271章 打拳第112章 爭個屁第24章 不舉者有罪第647章 我真的在拉扯了第271章 打拳第220章 戰神第492章 將軍第405章 公孫帝第201章 碩鼠還是飛蝗第554章 荊襄第163章 散裝大郡第695章 十二年之夢第596章 強弩之末第131章 如玉第616章 焚書第443章 故事第177章 武安第676章 折衝千里第45章 諸君!第358章 好消息第89章 對百姓我重拳出擊第664章 刺馬第95章 那沒事了第294章 公無渡河第587章 還有一點想笑第419章 西線無戰事第188章 洪流第464章 我成替身了第159章 挑動黃河天下反第51章 三辭第659章 陰陽不調第554章 荊襄第688章 這誰頂得住啊第116章 不愧是你!第590章 兩千第144章 我到河北省來第327章 離譜第80章 我要做的有三件事第42章 殺人第175章 大腿第245章 義在東軍第171章 曲線復漢第430章 東北易幟第526章 天命之子第314章 賭徒第498章 打援第212章 努力第442章 先王不足法第673章 巨人之力第418章 遊擊第332章 雲橫秦嶺家何在第505章 鶡鳥第239章 二五第559章 甥舅第541章 倫秀(下)第三卷完第32章 馳名雙標第263章 家書第509章 斧頭第92章 第五縱隊第439章 你配嗎第597章 同室操戈第225章 五第122章 老王第359章 七十三第365章 私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