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0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五)

第1160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五)

修改屏蔽:

同路之後,必是歧路。

皇帝既選擇了支持攻伐印度,那麼便等於皇帝在打造一柄昂貴和華麗的上吊繩。

當然這根上吊繩有可能和崇禎那根同款,也可能是之前沒見過的新品,這主要看是誰逼他上吊的。

印度市場成爲大順工業資本集團最大的市場,並且伴隨着傾銷壓榨,引爆印度的起義和混亂,造成市場銳減。

印度覺醒,市場銳減的危機傳導回大順,造成極端商品相對過剩的經濟危機,引爆大順自己的危機。

皇帝沒得選擇。

他站在自己家族的角度,覺得打印度確實挺好的,收稅充實內帑,維護自己的統治。

在他看來,也不過是一種換了個模樣的鄭和下西洋。

但其實,大順這邊急速發展的工商業,總得把東西賣出去。

要麼賣給印度。

要麼賣給鬆蘇之外的國內。

朝廷也總得考慮那些商人和作坊的生計,只不過鑑於現實情況,還要考慮小農男耕女織的生計。

賣印度,確實看起來兩不誤。

既不傷男耕女織的小農。

也不會讓那些“失業則死、得業則生”的人,無有生計。

畢竟,賣給國內,就是在摧毀大順的穩固的男耕女織。

對皇權而言,當然是死路。

皇權的經濟基礎就是小農經濟,不管是貴族地主搞莊園鄔堡郡兵藩鎮、亦或者新興階層搞新的一套,皇權都不好受。

把男耕女織瓦解,搞的絕大多數的小農都活不下去了,多半就得領一根崇禎同款。

賣給印度,其實還是死,只是慢性中毒,在閾值達成毒發之前,皇帝看不出來而已。

紡紗機總要替代手搓棉紗的,大順的織布業越發達,印度那邊從事手工搓棉紗的人就越多。

搓的越多,大順的織布業就越發達,就會使勁兒往印度賣。

賣的越多,越便宜,印度原本的手工布就越少,就更多的人去搓棉紗。

技術升級替代之後,大順這邊一上蒸汽加騾機,幾十萬上百萬原來搓棉花條、繞棉花紗的就得瞬間失業。

人越多,引發的混亂也就越大。

越大的混亂,市場越蕭條。

市場蕭條、急需市場,這個問題總要解決的。

要麼,放開內部市場,瓦解小農經濟。

要麼,消滅產生這種舊時代、之前沒見過的危機產生的階層基礎,消滅新興階層,消滅機器,消滅工業。

要麼……其實沒有要麼了,地球就這麼大,有消費能力的市場也就這麼點。

這兩個要麼,無論選誰,誰都不肯死。

兩邊總得死一個。

又都不肯主動去死,那就只能打。

誰贏了聽誰的。

最終的結果,無非三個。

要麼:

最老練的封建統治者跳出來,裝模作樣,配上儒教特色的平均空想加忠孝、再配上地主軍功良家子、再配上覆古顏李學的軍人四民論和異教清除論、再配上財閥,搞極端反動忠君皇權小資那一套,搞成個怪物。

劉鈺爲了改革的種種妥協和不得已,確實把這個怪物的零件都補足了。

劉鈺教出來很多怪物,尤其是那些新學體系出來的人。

他們是傳統的,延續着宋明以來,讀書人理所當然是人上人的傳統心態。

他們又是扭曲的,他們自嘲自己不是讀書人,當然此時的士大夫階層也不認可他們是讀書人,可實際上他們內心仍把自己當成傳統的讀書人,並且理所當然認爲自己應該做人上人。

當危機爆發的時候。

一羣核心是中小地主的軍功良家子軍官團;配一羣在城市裡邊緣的、帶着傳統讀書人心態的、在經濟危機中苦難的、欲做人上人而不得的、新學知識分子小資階層……

這種詭異的農村和城市的、中小地主配小資的組合、必須以契合傳統而造出來的先賢經書,那是什麼奇葩古怪可怕的東西,是不言而喻的。

要麼:

新興階層操控和利用底層,搞掉皇帝和封建制度、小農經濟,撕開內外之別,把整個大順的省份、城市、農村,都強行拉進新的體系當中。

這也是一種擴大市場。

印度市場炸了,河南陝西四川補,總要吃飽,吃不飽自己就會死。

然後,再反手再把利用完的底層賣了。

大順的資產者正式踏上歷史舞臺,看看能不能自己抗住小農經濟瓦解的超大規模起義。

劉鈺爲了改革的不得已,使得大順新興階層真沒機會當買辦了,一旦覺得可以和皇權掰腕子了,那可真是沒軟弱性了,標準的內殘外狠。

掉封建統治者,去打碎過去的舊時代,抗住轉型劇痛的小農經濟瓦解的大起義,是一項硬性考覈。

這個考覈不過關,那就是真的是,給你機會,你不中用了。

要麼:

……屆時,歐洲的最反動的封建分子,最後到達萬里長城,到達最反動最保守的堡壘的大門時,他們一定會看到從西元前221年就最閃耀、最有分量、世界上最沉重的那頂皇冠,落地摔得粉碎,無人敢拾。

當這些歐洲最保守的封建分子,用他們熟悉的拉丁語讀出來這個萬里長城上的國家名字時——因爲歐洲最保守的封建分子,一定不會說英語,連拉丁語都不會,怎麼配當歐洲最保守的封建勢力——所以他們會這樣讀出這個國家的名字:

SINAEAN POPULUSQUE REPUBLIQUE

S·P·Q·R

若走到這一步,屆時,大順的皇權、貴族、勳貴、良家子集團和封建勢力、士紳廢物、食利地主,肯定會被一掃而空的。

因爲是封建勢力最反動最保守的堡壘,所以也就不存在妥協,只會砸個粉碎。

要麼你死,要麼我死。

不過那就無所謂了,大門一關,肉爛在鍋裡。

當印度完成了傳導革命這個使命後,對中國的價值,只剩下“不在別人手裡,所以大順炸了的時候,東南亞和東亞沒有外人可以染指——因爲沒有印度做跳板,所以夠不着”。

內部炸完了之後,邊界就在錫蘭省。

邊界擴的越靠外,炸的時候,你死我活絕無妥協空間的程度就越大,因爲沒有外部勢力干涉的話,一統天下的傳統,不存在任何的妥協可能。

在沒有外部勢力干涉的情況下,也就是勝利者摧枯拉朽傳檄而定。

是以,印度這件事,對大順挺重要,但對中國更重要。

既要作爲原材料產地和市場,把鬆蘇的新興集團養肥,養出來上百萬與之光影半生的另一半。

還要承擔印度覺醒,大起義之後,市場萎縮,把矛盾傳導回大順的任務。

這是內功,至關重要。

這關乎着世界的命運:中華主導的、與歐洲同步進行的、整個東亞和東南亞以及環太平洋的同步全面工業化、以及讓舊世界崩潰的生產相對過剩……

反倒是孟鬆麓在檀香山打基礎,爲將來把北美切成法、中、英、西、外加個緩衝區的北美原住民民族國,那倒是次要的了。

甚至是不需要怎麼上心的、或者專門去費心思經營的。

因爲世界是物質的。

檀香山的檀木、舊金山育空河西雅圖的黃金、舊銀山的白銀。

那邊勞力的匱乏、利潤的誘惑、大順工業發展導致的貴金屬貨幣不足。

這些現實的物質條件,將註定會有一場延綿數十年、橫跨太平洋的大遷徙;一場屬於大順特色的東進運動,和美洲大開發。

也正因爲世界是物質的,所以註定了大順對印度的侵襲,絕對不會犯下鴉片戰爭這樣的罪惡。

倒不是大順的資產階級是特殊材料製成的,只是因爲現實的物質世界註定了無利可圖。

畢竟,鴉片貿易的利潤,本質上是因爲清政府還維繫着一定程度的中央集權,並且在全國禁絕鴉片。

英國資產階級在鴉片戰爭中的真正訴求,其實恰恰是中國禁鴉片。

所以鴉片戰爭用“自由貿易”做藉口,才顯得無比荒謬。

老馬的預言很快成真,當清政府爲了鎮壓起義而放開鴉片厘金、地方割據、自種自賣之後,印度鴉片種植業很快就知道“自由貿易”這個藉口多可笑了。

沒有任何科技含量的玩意兒,是不配用自由貿易做藉口的。

現在的印度,既沒有一個能執行律法的莫臥兒帝國,也沒有禁菸令。

德里都能被阿富汗人揚了的帝國中樞,這時候往印度販芙蓉膏,那簡直就是往營口賣黃豆、往海州賣鹽、往南洋賣甘蔗。

商業天才。

老馬還說,金銀貨幣條件下,貨幣就這麼多。買鴉片了,就買不了棉布了。

能買得起鴉片的人,纔是消費商品的主力,底層既買不起鴉片,也買不起棉布。

英國搞罪惡的鴉片戰爭,是因爲平衡貿易逆差。

印度的確是從二百年前開始,吸走了美洲歐洲和波斯的不少金銀貴金屬,但大順也不需要非得賣那玩意兒才能把金銀弄走。

劉鈺好容易把鬆蘇的工業革命搭起來來,這時候自不會不去賣棉布,反而去賣芙蓉膏。

完後,還賣不出去,而是在給印度王公作嫁衣裳,讓他們自己種後抽稅,積累錢財,養兵買槍,抵抗大順的入侵?

讓印度王公從“中產”那抽走鴉片稅,買英國槍、法國炮,武裝起來一羣底層的被大順商品衝擊的苦難百姓,把大順趕下海?

既然老馬早已經教過這個問題,那就老老實實賣工業品吧。

一方面是物質現實下的本身無利可圖。

另一方面,大順的帝國中樞還沒有崩,朝廷說話還好使,在印度的開拓也不是那種私營的印度公司,至少禁菸令是可以執行的。

對朝廷來說,或者對皇帝而言,他也不想讓印度王公抽走鴉片稅,去英法那買槍買炮來抵抗大順的侵入。

再一個,那種事,對一個道德傳統深厚的保守傳統來說,也確實接受不了。

大順不會往井裡吐痰,因爲大順還要喝這個井裡的水。

(本章完)

第52章 模棱兩可第271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上)第1493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一)第770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下)第682章 打印第1302章 死與復仇(二三)第148章 魚第895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六)第1182章 剃鬚 易服第112章 絕纓第580章 同樣的荷蘭人,不同的態度第521章 離開體系只是普通人第530章 打漁殺家第166章 不知爲何而戰的強軍第166章 不知爲何而戰的強軍第19章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第900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一)第1242章 三戰定印度(九)第473章 百思不得其解(下)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第741章 巴達維亞新政(二)第991章 煙幕第898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九)第130章 暴論第999章 和過去不一樣了第50章 皇帝的棋子第562章 啓蒙工具人(中)第807章 閹黨(上)第309章 無夷可徵的徵夷大將軍第396章 權輕而言重第1211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下)第1112章 上國心態(六)第360章 敵在本能寺第577章 缺文科生的大順第88章 變革的第一抹漣漪第660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上)第600章 捧殺第280章 隱忍勝於現在就反抗第936章 綁定(下)第645章 難得的互信第549章 澳門的蝴蝶(上)第1145章 最後的佈置(六)第820章 大事成矣(七)第416章 和談無膽 戰勝無望第1443章 歪經已成(中)第1088章 工業革命(一)第229章 不可生搬硬套第1463章 最後的鬧劇(十)第591章 不如歸去第1144章 最後的佈置(五)第323章 假公正第589章 面子裡子第867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三)第1438章 分歧(四)第1312章 死與復仇(三三)第1447章 三山合一(中)第41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1134章 只想當狗第1022章 事物的兩面性(下)第726章 昨日投名狀 今日罪名簿第902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三)第122章 混沌未可知第464章 立碑第1481章 臨別告誡(七)第31章 收心第1431章 鴆酒 解藥(上)第409章 約法三章第27章 臨行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175章 狡兔三窟第1279章 特色第202章 評書梆子學歷史第1279章 特色第1051章 坐莊(下)第38章 扣個人質第25章 前朝舊事今日師第758章 表演戰(八)第187章 開戰第167章 論跡第771章 難以觸摸第1118章 消亡在即第573章 邦加的大麻煩第1196章 木牛流馬(三)第331章 雷罰第734章 咱們(上)第212章 爲什麼要學習第1359章 國富論(二)第884章 滑不留手第653章 你只是枚棋子(六)第517章 城裡城外(上)第446章 人都死了第641章 前科第237章 歐洲突破口第890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一)第1398章 遷徙路(一)第1426章 必死之局(中)第1117章 傳承第1514章 終章 九三年(卅二)第504章 善勝敵者,勝於無形第1058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二)
第52章 模棱兩可第271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上)第1493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一)第770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下)第682章 打印第1302章 死與復仇(二三)第148章 魚第895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六)第1182章 剃鬚 易服第112章 絕纓第580章 同樣的荷蘭人,不同的態度第521章 離開體系只是普通人第530章 打漁殺家第166章 不知爲何而戰的強軍第166章 不知爲何而戰的強軍第19章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第900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一)第1242章 三戰定印度(九)第473章 百思不得其解(下)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第741章 巴達維亞新政(二)第991章 煙幕第898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九)第130章 暴論第999章 和過去不一樣了第50章 皇帝的棋子第562章 啓蒙工具人(中)第807章 閹黨(上)第309章 無夷可徵的徵夷大將軍第396章 權輕而言重第1211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下)第1112章 上國心態(六)第360章 敵在本能寺第577章 缺文科生的大順第88章 變革的第一抹漣漪第660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上)第600章 捧殺第280章 隱忍勝於現在就反抗第936章 綁定(下)第645章 難得的互信第549章 澳門的蝴蝶(上)第1145章 最後的佈置(六)第820章 大事成矣(七)第416章 和談無膽 戰勝無望第1443章 歪經已成(中)第1088章 工業革命(一)第229章 不可生搬硬套第1463章 最後的鬧劇(十)第591章 不如歸去第1144章 最後的佈置(五)第323章 假公正第589章 面子裡子第867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三)第1438章 分歧(四)第1312章 死與復仇(三三)第1447章 三山合一(中)第41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1134章 只想當狗第1022章 事物的兩面性(下)第726章 昨日投名狀 今日罪名簿第902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三)第122章 混沌未可知第464章 立碑第1481章 臨別告誡(七)第31章 收心第1431章 鴆酒 解藥(上)第409章 約法三章第27章 臨行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175章 狡兔三窟第1279章 特色第202章 評書梆子學歷史第1279章 特色第1051章 坐莊(下)第38章 扣個人質第25章 前朝舊事今日師第758章 表演戰(八)第187章 開戰第167章 論跡第771章 難以觸摸第1118章 消亡在即第573章 邦加的大麻煩第1196章 木牛流馬(三)第331章 雷罰第734章 咱們(上)第212章 爲什麼要學習第1359章 國富論(二)第884章 滑不留手第653章 你只是枚棋子(六)第517章 城裡城外(上)第446章 人都死了第641章 前科第237章 歐洲突破口第890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一)第1398章 遷徙路(一)第1426章 必死之局(中)第1117章 傳承第1514章 終章 九三年(卅二)第504章 善勝敵者,勝於無形第1058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