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懸棺洞

我一怔,問道:“特殊的用途?什麼用途?”

龍少道:“我覺得和南陵的那些傳說有關,我們在之前那大殿的壁畫中看到用血浸染玉質的光球,從這谷底召喚什麼東西出來。你看,這些棧道一直延伸到底下不知道多深的地方,很可能就是爲那些東西服務的,這很可能就是壁畫上那種祭祀活動的場地。”

我下意識地往下望了望,別說還真有這種可能,從之前那壁畫的內容上看,那種神秘莫測的東西具有很強的破壞力,但如此光滑深邃的山壁,不借助某些攀附物是沒法上來的,除非那些東西都是長翅膀的,可以飛上來。

龍少繼續道:“這些棧道輻射的範圍還真不小,可見這種祭祀活動對南陵人來說意義非凡。只是,不知道南陵人到底在這底下發現了什麼。”

我們所在的區域屬於典型的丹霞地貌,處在西太平洋地震帶上,多火山多地震,地質運動比較頻繁。出現如此大的裂谷,其實並不是特別奇怪的事情,我猜測會不會是地質運動導致了裂谷的形成,南陵人偶然發現了地底某些讓他們感到不可思議的東西,所以把它們當神一樣地膜拜。

古代人很迷信的,尤其是文明不發達地區,發現任何超出他們認知度的東西,敬畏和崇拜便隨之而來。而就目前我們所瞭解的情況來看,誰也沒法猜測出裂谷底部的真實景象,只是預感到不會是什麼好玩的東西。

不過情況如果真的像龍少所說,這裡仍舊是爲祭祀服務的,那四周肯定會有進行祭祀的場所,而且規模應該極大,否則真的很對不住南陵人在崖壁上下的如此大的功夫。

幾人休息了片刻後,鷹戈又開始打頭陣先走了,他的身手比我們都好了很多,不一會兒就將我們甩開了一大截,雖然誰也不願在這地方多待,但實在雙腿發軟力不從心,我發誓這是我這輩子走得最提心吊膽的路了。

不一會兒,我看到前方的鷹戈已經停了下來,示意我們快跟上,可能是爲了節省體力,他沒有大聲喊話,只是一個勁朝我們招手。我們沒他那麼快的速度,就這麼一點距離摸了半天才跟上,鷹戈有點小興奮,身子一弓居然就消失不見了,接着忽又從山壁裡探出了腦袋。

我心中大驚,鷹戈這廝還會無敵穿牆術嗎,怎麼鑽到崖壁裡去了?我疑心自己太累出現幻覺了,再一看才恍然大悟。原來崖壁上出現了一個長方形的洞口,鷹戈此時已經鑽了進去,坐在洞部。

我頓時也一陣小興奮,這洞不小,足有五個平方米見方,高度超過一米,而深度更是橫着躺裡面也沒任何問題。這對於已經雙腿麻木、渾身痠軟的我們來說,無疑是最難得的恩惠了,總算南陵人還夠意思,終於有了個暫時的休息場地。啥也不多說了,我們一個個貓腰鑽了進去,橫躺在冰冷的石地上,此刻卻都感到說不出的暢快。

三炮道:“我的親姥姥!懸在那枯木樁上再吹幾分鐘的風,我恐怕就下去給人家當神去了。但總算運氣不錯,摸到人家睡午覺的地方來了!”

鷹戈用手電掃了掃四周,對我們道:“這樣的洞對面也有,一路走下去恐怕還會碰到很多!”我順着光線照到的地方一看,果然在對面的崖壁上看到好幾個類似的洞口,我贊同鷹戈所說的,這種洞會沿着崖壁一直分佈。

這樣的洞,很容易讓我想起懸棺葬,又叫崖葬,這種葬制,在四川和福建的一些山區比較常見,有名的有巫峽和福建武夷懸棺葬。這種葬制的基本做法,就是在陡峭的山崖上開鑿洞口,再用特殊的方法將棺木吊至洞口放入。因爲出現崖葬的地方通常也會有這種橫木,所以這很容易讓人想起懸棺葬,不知道南陵人搞不搞這一套玩意兒。不過奇怪的是,目前我們發現的幾個洞中都是空蕩蕩的。而且就總體來看,這裡的洞口排列還是非常稀疏的,就算是崖葬,也是不具備規模的,但從這工程大張旗鼓的程度來看,又覺得十分的不合理,於是我很快就對崖葬的看法有了懷疑。

風師爺道:“這些洞都比較寬敞,不像是普通的懸棺洞,應該是特意開鑿出來供人休息的!”

看我們聽得還不太明白,風師爺解釋了一下:修建如此複雜的工程,是需要大量人力的,而且高空作業的難度很大,幹活的那些工匠們也需要休息,各種材料也需要有地方放置。這種洞是特意開鑿出來的,專供工匠臨時休息,同時也有儲備倉庫的作用。這樣各個地段的人既能互不影響,又能相互協調,效率就會高上許多。這貌似是最合理的解釋了,我希望這就是它們存在的理由,我們所在的洞算得上寬敞,擠十個人問題都不大,如果一路上都有這些地方供我們休息,那我們的勝算便會又多一成。

鷹戈拿出揹包裡的食物和水,給每人都分了一些,顯然是習慣了軍隊裡的那一套:同志們鉚足了勁吃,吃飽了決戰疆場。主要的食物也就是壓縮餅乾和鮭魚、牛肉罐頭,這些東西沒在河裡被沖走當真是萬幸,否則我們現在只能用聯想法充飢了。

我並不習慣這些用於野外作業的食物,不過眼下實在餓暈了頭,三兩下就塞完了。抹嘴後一轉眼,只見幾人都在狼吞虎嚥着,唯獨龍少一人蹲在一個角落裡,盯着山壁上一個什麼東西在看,一邊看一邊還在思索着。

我湊上前,發現山壁上有一個圖案,龍少一轉頭,指着那圖案對我道:“原來是這樣,我現在知道這些洞是幹什麼用的了!”

我看了看那圖案,感覺就像是一個圍棋的棋盤,上面星羅棋佈地標着很多黑點。我看得不太明白,問龍少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龍少道:“我之前說過,這裡修得這麼龐大正規,除了祭祀崇拜以外,沒什麼更好的解釋了,但現在看來,似乎有另外的可能性了。”

我一怔,問道:“特殊的用途?什麼用途?”

龍少道:“我覺得和南陵的那些傳說有關,我們在之前那大殿的壁畫中看到用血浸染玉質的光球,從這谷底召喚什麼東西出來。你看,這些棧道一直延伸到底下不知道多深的地方,很可能就是爲那些東西服務的,這很可能就是壁畫上那種祭祀活動的場地。”

我下意識地往下望了望,別說還真有這種可能,從之前那壁畫的內容上看,那種神秘莫測的東西具有很強的破壞力,但如此光滑深邃的山壁,不借助某些攀附物是沒法上來的,除非那些東西都是長翅膀的,可以飛上來。

龍少繼續道:“這些棧道輻射的範圍還真不小,可見這種祭祀活動對南陵人來說意義非凡。只是,不知道南陵人到底在這底下發現了什麼。”

我們所在的區域屬於典型的丹霞地貌,處在西太平洋地震帶上,多火山多地震,地質運動比較頻繁。出現如此大的裂谷,其實並不是特別奇怪的事情,我猜測會不會是地質運動導致了裂谷的形成,南陵人偶然發現了地底某些讓他們感到不可思議的東西,所以把它們當神一樣地膜拜。

古代人很迷信的,尤其是文明不發達地區,發現任何超出他們認知度的東西,敬畏和崇拜便隨之而來。而就目前我們所瞭解的情況來看,誰也沒法猜測出裂谷底部的真實景象,只是預感到不會是什麼好玩的東西。

不過情況如果真的像龍少所說,這裡仍舊是爲祭祀服務的,那四周肯定會有進行祭祀的場所,而且規模應該極大,否則真的很對不住南陵人在崖壁上下的如此大的功夫。

幾人休息了片刻後,鷹戈又開始打頭陣先走了,他的身手比我們都好了很多,不一會兒就將我們甩開了一大截,雖然誰也不願在這地方多待,但實在雙腿發軟力不從心,我發誓這是我這輩子走得最提心吊膽的路了。

不一會兒,我看到前方的鷹戈已經停了下來,示意我們快跟上,可能是爲了節省體力,他沒有大聲喊話,只是一個勁朝我們招手。我們沒他那麼快的速度,就這麼一點距離摸了半天才跟上,鷹戈有點小興奮,身子一弓居然就消失不見了,接着忽又從山壁裡探出了腦袋。

我心中大驚,鷹戈這廝還會無敵穿牆術嗎,怎麼鑽到崖壁裡去了?我疑心自己太累出現幻覺了,再一看才恍然大悟。原來崖壁上出現了一個長方形的洞口,鷹戈此時已經鑽了進去,坐在洞部。

我頓時也一陣小興奮,這洞不小,足有五個平方米見方,高度超過一米,而深度更是橫着躺裡面也沒任何問題。這對於已經雙腿麻木、渾身痠軟的我們來說,無疑是最難得的恩惠了,總算南陵人還夠意思,終於有了個暫時的休息場地。啥也不多說了,我們一個個貓腰鑽了進去,橫躺在冰冷的石地上,此刻卻都感到說不出的暢快。

三炮道:“我的親姥姥!懸在那枯木樁上再吹幾分鐘的風,我恐怕就下去給人家當神去了。但總算運氣不錯,摸到人家睡午覺的地方來了!”

鷹戈用手電掃了掃四周,對我們道:“這樣的洞對面也有,一路走下去恐怕還會碰到很多!”我順着光線照到的地方一看,果然在對面的崖壁上看到好幾個類似的洞口,我贊同鷹戈所說的,這種洞會沿着崖壁一直分佈。

這樣的洞,很容易讓我想起懸棺葬,又叫崖葬,這種葬制,在四川和福建的一些山區比較常見,有名的有巫峽和福建武夷懸棺葬。這種葬制的基本做法,就是在陡峭的山崖上開鑿洞口,再用特殊的方法將棺木吊至洞口放入。因爲出現崖葬的地方通常也會有這種橫木,所以這很容易讓人想起懸棺葬,不知道南陵人搞不搞這一套玩意兒。不過奇怪的是,目前我們發現的幾個洞中都是空蕩蕩的。而且就總體來看,這裡的洞口排列還是非常稀疏的,就算是崖葬,也是不具備規模的,但從這工程大張旗鼓的程度來看,又覺得十分的不合理,於是我很快就對崖葬的看法有了懷疑。

風師爺道:“這些洞都比較寬敞,不像是普通的懸棺洞,應該是特意開鑿出來供人休息的!”

看我們聽得還不太明白,風師爺解釋了一下:修建如此複雜的工程,是需要大量人力的,而且高空作業的難度很大,幹活的那些工匠們也需要休息,各種材料也需要有地方放置。這種洞是特意開鑿出來的,專供工匠臨時休息,同時也有儲備倉庫的作用。這樣各個地段的人既能互不影響,又能相互協調,效率就會高上許多。這貌似是最合理的解釋了,我希望這就是它們存在的理由,我們所在的洞算得上寬敞,擠十個人問題都不大,如果一路上都有這些地方供我們休息,那我們的勝算便會又多一成。

鷹戈拿出揹包裡的食物和水,給每人都分了一些,顯然是習慣了軍隊裡的那一套:同志們鉚足了勁吃,吃飽了決戰疆場。主要的食物也就是壓縮餅乾和鮭魚、牛肉罐頭,這些東西沒在河裡被沖走當真是萬幸,否則我們現在只能用聯想法充飢了。

我並不習慣這些用於野外作業的食物,不過眼下實在餓暈了頭,三兩下就塞完了。抹嘴後一轉眼,只見幾人都在狼吞虎嚥着,唯獨龍少一人蹲在一個角落裡,盯着山壁上一個什麼東西在看,一邊看一邊還在思索着。

我湊上前,發現山壁上有一個圖案,龍少一轉頭,指着那圖案對我道:“原來是這樣,我現在知道這些洞是幹什麼用的了!”

我看了看那圖案,感覺就像是一個圍棋的棋盤,上面星羅棋佈地標着很多黑點。我看得不太明白,問龍少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龍少道:“我之前說過,這裡修得這麼龐大正規,除了祭祀崇拜以外,沒什麼更好的解釋了,但現在看來,似乎有另外的可能性了。”

我一怔,問道:“特殊的用途?什麼用途?”

龍少道:“我覺得和南陵的那些傳說有關,我們在之前那大殿的壁畫中看到用血浸染玉質的光球,從這谷底召喚什麼東西出來。你看,這些棧道一直延伸到底下不知道多深的地方,很可能就是爲那些東西服務的,這很可能就是壁畫上那種祭祀活動的場地。”

我下意識地往下望了望,別說還真有這種可能,從之前那壁畫的內容上看,那種神秘莫測的東西具有很強的破壞力,但如此光滑深邃的山壁,不借助某些攀附物是沒法上來的,除非那些東西都是長翅膀的,可以飛上來。

龍少繼續道:“這些棧道輻射的範圍還真不小,可見這種祭祀活動對南陵人來說意義非凡。只是,不知道南陵人到底在這底下發現了什麼。”

我們所在的區域屬於典型的丹霞地貌,處在西太平洋地震帶上,多火山多地震,地質運動比較頻繁。出現如此大的裂谷,其實並不是特別奇怪的事情,我猜測會不會是地質運動導致了裂谷的形成,南陵人偶然發現了地底某些讓他們感到不可思議的東西,所以把它們當神一樣地膜拜。

古代人很迷信的,尤其是文明不發達地區,發現任何超出他們認知度的東西,敬畏和崇拜便隨之而來。而就目前我們所瞭解的情況來看,誰也沒法猜測出裂谷底部的真實景象,只是預感到不會是什麼好玩的東西。

不過情況如果真的像龍少所說,這裡仍舊是爲祭祀服務的,那四周肯定會有進行祭祀的場所,而且規模應該極大,否則真的很對不住南陵人在崖壁上下的如此大的功夫。

幾人休息了片刻後,鷹戈又開始打頭陣先走了,他的身手比我們都好了很多,不一會兒就將我們甩開了一大截,雖然誰也不願在這地方多待,但實在雙腿發軟力不從心,我發誓這是我這輩子走得最提心吊膽的路了。

不一會兒,我看到前方的鷹戈已經停了下來,示意我們快跟上,可能是爲了節省體力,他沒有大聲喊話,只是一個勁朝我們招手。我們沒他那麼快的速度,就這麼一點距離摸了半天才跟上,鷹戈有點小興奮,身子一弓居然就消失不見了,接着忽又從山壁裡探出了腦袋。

我心中大驚,鷹戈這廝還會無敵穿牆術嗎,怎麼鑽到崖壁裡去了?我疑心自己太累出現幻覺了,再一看才恍然大悟。原來崖壁上出現了一個長方形的洞口,鷹戈此時已經鑽了進去,坐在洞部。

我頓時也一陣小興奮,這洞不小,足有五個平方米見方,高度超過一米,而深度更是橫着躺裡面也沒任何問題。這對於已經雙腿麻木、渾身痠軟的我們來說,無疑是最難得的恩惠了,總算南陵人還夠意思,終於有了個暫時的休息場地。啥也不多說了,我們一個個貓腰鑽了進去,橫躺在冰冷的石地上,此刻卻都感到說不出的暢快。

三炮道:“我的親姥姥!懸在那枯木樁上再吹幾分鐘的風,我恐怕就下去給人家當神去了。但總算運氣不錯,摸到人家睡午覺的地方來了!”

鷹戈用手電掃了掃四周,對我們道:“這樣的洞對面也有,一路走下去恐怕還會碰到很多!”我順着光線照到的地方一看,果然在對面的崖壁上看到好幾個類似的洞口,我贊同鷹戈所說的,這種洞會沿着崖壁一直分佈。

這樣的洞,很容易讓我想起懸棺葬,又叫崖葬,這種葬制,在四川和福建的一些山區比較常見,有名的有巫峽和福建武夷懸棺葬。這種葬制的基本做法,就是在陡峭的山崖上開鑿洞口,再用特殊的方法將棺木吊至洞口放入。因爲出現崖葬的地方通常也會有這種橫木,所以這很容易讓人想起懸棺葬,不知道南陵人搞不搞這一套玩意兒。不過奇怪的是,目前我們發現的幾個洞中都是空蕩蕩的。而且就總體來看,這裡的洞口排列還是非常稀疏的,就算是崖葬,也是不具備規模的,但從這工程大張旗鼓的程度來看,又覺得十分的不合理,於是我很快就對崖葬的看法有了懷疑。

風師爺道:“這些洞都比較寬敞,不像是普通的懸棺洞,應該是特意開鑿出來供人休息的!”

看我們聽得還不太明白,風師爺解釋了一下:修建如此複雜的工程,是需要大量人力的,而且高空作業的難度很大,幹活的那些工匠們也需要休息,各種材料也需要有地方放置。這種洞是特意開鑿出來的,專供工匠臨時休息,同時也有儲備倉庫的作用。這樣各個地段的人既能互不影響,又能相互協調,效率就會高上許多。這貌似是最合理的解釋了,我希望這就是它們存在的理由,我們所在的洞算得上寬敞,擠十個人問題都不大,如果一路上都有這些地方供我們休息,那我們的勝算便會又多一成。

鷹戈拿出揹包裡的食物和水,給每人都分了一些,顯然是習慣了軍隊裡的那一套:同志們鉚足了勁吃,吃飽了決戰疆場。主要的食物也就是壓縮餅乾和鮭魚、牛肉罐頭,這些東西沒在河裡被沖走當真是萬幸,否則我們現在只能用聯想法充飢了。

我並不習慣這些用於野外作業的食物,不過眼下實在餓暈了頭,三兩下就塞完了。抹嘴後一轉眼,只見幾人都在狼吞虎嚥着,唯獨龍少一人蹲在一個角落裡,盯着山壁上一個什麼東西在看,一邊看一邊還在思索着。

我湊上前,發現山壁上有一個圖案,龍少一轉頭,指着那圖案對我道:“原來是這樣,我現在知道這些洞是幹什麼用的了!”

我看了看那圖案,感覺就像是一個圍棋的棋盤,上面星羅棋佈地標着很多黑點。我看得不太明白,問龍少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龍少道:“我之前說過,這裡修得這麼龐大正規,除了祭祀崇拜以外,沒什麼更好的解釋了,但現在看來,似乎有另外的可能性了。”

我一怔,問道:“特殊的用途?什麼用途?”

龍少道:“我覺得和南陵的那些傳說有關,我們在之前那大殿的壁畫中看到用血浸染玉質的光球,從這谷底召喚什麼東西出來。你看,這些棧道一直延伸到底下不知道多深的地方,很可能就是爲那些東西服務的,這很可能就是壁畫上那種祭祀活動的場地。”

我下意識地往下望了望,別說還真有這種可能,從之前那壁畫的內容上看,那種神秘莫測的東西具有很強的破壞力,但如此光滑深邃的山壁,不借助某些攀附物是沒法上來的,除非那些東西都是長翅膀的,可以飛上來。

龍少繼續道:“這些棧道輻射的範圍還真不小,可見這種祭祀活動對南陵人來說意義非凡。只是,不知道南陵人到底在這底下發現了什麼。”

我們所在的區域屬於典型的丹霞地貌,處在西太平洋地震帶上,多火山多地震,地質運動比較頻繁。出現如此大的裂谷,其實並不是特別奇怪的事情,我猜測會不會是地質運動導致了裂谷的形成,南陵人偶然發現了地底某些讓他們感到不可思議的東西,所以把它們當神一樣地膜拜。

古代人很迷信的,尤其是文明不發達地區,發現任何超出他們認知度的東西,敬畏和崇拜便隨之而來。而就目前我們所瞭解的情況來看,誰也沒法猜測出裂谷底部的真實景象,只是預感到不會是什麼好玩的東西。

不過情況如果真的像龍少所說,這裡仍舊是爲祭祀服務的,那四周肯定會有進行祭祀的場所,而且規模應該極大,否則真的很對不住南陵人在崖壁上下的如此大的功夫。

幾人休息了片刻後,鷹戈又開始打頭陣先走了,他的身手比我們都好了很多,不一會兒就將我們甩開了一大截,雖然誰也不願在這地方多待,但實在雙腿發軟力不從心,我發誓這是我這輩子走得最提心吊膽的路了。

不一會兒,我看到前方的鷹戈已經停了下來,示意我們快跟上,可能是爲了節省體力,他沒有大聲喊話,只是一個勁朝我們招手。我們沒他那麼快的速度,就這麼一點距離摸了半天才跟上,鷹戈有點小興奮,身子一弓居然就消失不見了,接着忽又從山壁裡探出了腦袋。

我心中大驚,鷹戈這廝還會無敵穿牆術嗎,怎麼鑽到崖壁裡去了?我疑心自己太累出現幻覺了,再一看才恍然大悟。原來崖壁上出現了一個長方形的洞口,鷹戈此時已經鑽了進去,坐在洞部。

我頓時也一陣小興奮,這洞不小,足有五個平方米見方,高度超過一米,而深度更是橫着躺裡面也沒任何問題。這對於已經雙腿麻木、渾身痠軟的我們來說,無疑是最難得的恩惠了,總算南陵人還夠意思,終於有了個暫時的休息場地。啥也不多說了,我們一個個貓腰鑽了進去,橫躺在冰冷的石地上,此刻卻都感到說不出的暢快。

三炮道:“我的親姥姥!懸在那枯木樁上再吹幾分鐘的風,我恐怕就下去給人家當神去了。但總算運氣不錯,摸到人家睡午覺的地方來了!”

鷹戈用手電掃了掃四周,對我們道:“這樣的洞對面也有,一路走下去恐怕還會碰到很多!”我順着光線照到的地方一看,果然在對面的崖壁上看到好幾個類似的洞口,我贊同鷹戈所說的,這種洞會沿着崖壁一直分佈。

這樣的洞,很容易讓我想起懸棺葬,又叫崖葬,這種葬制,在四川和福建的一些山區比較常見,有名的有巫峽和福建武夷懸棺葬。這種葬制的基本做法,就是在陡峭的山崖上開鑿洞口,再用特殊的方法將棺木吊至洞口放入。因爲出現崖葬的地方通常也會有這種橫木,所以這很容易讓人想起懸棺葬,不知道南陵人搞不搞這一套玩意兒。不過奇怪的是,目前我們發現的幾個洞中都是空蕩蕩的。而且就總體來看,這裡的洞口排列還是非常稀疏的,就算是崖葬,也是不具備規模的,但從這工程大張旗鼓的程度來看,又覺得十分的不合理,於是我很快就對崖葬的看法有了懷疑。

風師爺道:“這些洞都比較寬敞,不像是普通的懸棺洞,應該是特意開鑿出來供人休息的!”

看我們聽得還不太明白,風師爺解釋了一下:修建如此複雜的工程,是需要大量人力的,而且高空作業的難度很大,幹活的那些工匠們也需要休息,各種材料也需要有地方放置。這種洞是特意開鑿出來的,專供工匠臨時休息,同時也有儲備倉庫的作用。這樣各個地段的人既能互不影響,又能相互協調,效率就會高上許多。這貌似是最合理的解釋了,我希望這就是它們存在的理由,我們所在的洞算得上寬敞,擠十個人問題都不大,如果一路上都有這些地方供我們休息,那我們的勝算便會又多一成。

鷹戈拿出揹包裡的食物和水,給每人都分了一些,顯然是習慣了軍隊裡的那一套:同志們鉚足了勁吃,吃飽了決戰疆場。主要的食物也就是壓縮餅乾和鮭魚、牛肉罐頭,這些東西沒在河裡被沖走當真是萬幸,否則我們現在只能用聯想法充飢了。

我並不習慣這些用於野外作業的食物,不過眼下實在餓暈了頭,三兩下就塞完了。抹嘴後一轉眼,只見幾人都在狼吞虎嚥着,唯獨龍少一人蹲在一個角落裡,盯着山壁上一個什麼東西在看,一邊看一邊還在思索着。

我湊上前,發現山壁上有一個圖案,龍少一轉頭,指着那圖案對我道:“原來是這樣,我現在知道這些洞是幹什麼用的了!”

我看了看那圖案,感覺就像是一個圍棋的棋盤,上面星羅棋佈地標着很多黑點。我看得不太明白,問龍少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龍少道:“我之前說過,這裡修得這麼龐大正規,除了祭祀崇拜以外,沒什麼更好的解釋了,但現在看來,似乎有另外的可能性了。”

第18章 記號第31章 送葬俑第7章 屍魃第38章 鬼訊號第49章 逃出生天第7章 屍魃第9章 迷霧森林第47章 靈魂寄存第35章 七宿星龍第37章 龍魂戰機第48章 玉屍第36章 蟲攻第30章 十字祭第15章 鬼龍吐珠第6章 交易第5章 邪玉詭第36章 蟲攻第17章 壁畫第26章 血祭靈宮第20章 石棺第4章 前言(四)第21章 百足蜈蚣屍第28章 蜈蚣第44章 墜落第38章 鬼訊號第16章 鎮墓石第42章 天塹鬼城第41章 伊貝函數第31章 送葬俑第41章 伊貝函數第39章 天門第9章 迷霧森林第12章 鬼頭祭第15章 鬼龍吐珠第1章 前言(一)第31章 送葬俑第3章 前言(三)第17章 壁畫第48章 玉屍第34章 屍體第47章 靈魂寄存第12章 鬼頭祭第45章 深淵鬼窟第3章 前言(三)第2章 前言(二)第1章 前言(一)第42章 天塹鬼城第43章 人面鬼蝠第2章 前言(二)第8章 地獄之城第40章 恐怖的夢境第14章 突變第41章 伊貝函數第12章 鬼頭祭第5章 邪玉詭第31章 送葬俑第50章 起源(上)第30章 十字祭第48章 玉屍第1章 前言(一)第23章 懸棺洞第44章 墜落第37章 龍魂戰機第29章 襲擊第28章 蜈蚣第31章 送葬俑第34章 屍體第1章 前言(一)第32章 龍魂第31章 送葬俑第34章 屍體第3章 前言(三)第15章 鬼龍吐珠第22章 鬼行棧道第25章 九根手指第2章 前言(二)第8章 地獄之城第39章 天門第39章 天門第14章 突變第50章 起源(上)第15章 鬼龍吐珠第29章 襲擊第46章 錯亂第12章 鬼頭祭第32章 龍魂第42章 天塹鬼城第1章 前言(一)第8章 地獄之城第37章 龍魂戰機第38章 鬼訊號第16章 鎮墓石第29章 襲擊第41章 伊貝函數第30章 十字祭第29章 襲擊第23章 懸棺洞第10章 擡屍千棺塔
第18章 記號第31章 送葬俑第7章 屍魃第38章 鬼訊號第49章 逃出生天第7章 屍魃第9章 迷霧森林第47章 靈魂寄存第35章 七宿星龍第37章 龍魂戰機第48章 玉屍第36章 蟲攻第30章 十字祭第15章 鬼龍吐珠第6章 交易第5章 邪玉詭第36章 蟲攻第17章 壁畫第26章 血祭靈宮第20章 石棺第4章 前言(四)第21章 百足蜈蚣屍第28章 蜈蚣第44章 墜落第38章 鬼訊號第16章 鎮墓石第42章 天塹鬼城第41章 伊貝函數第31章 送葬俑第41章 伊貝函數第39章 天門第9章 迷霧森林第12章 鬼頭祭第15章 鬼龍吐珠第1章 前言(一)第31章 送葬俑第3章 前言(三)第17章 壁畫第48章 玉屍第34章 屍體第47章 靈魂寄存第12章 鬼頭祭第45章 深淵鬼窟第3章 前言(三)第2章 前言(二)第1章 前言(一)第42章 天塹鬼城第43章 人面鬼蝠第2章 前言(二)第8章 地獄之城第40章 恐怖的夢境第14章 突變第41章 伊貝函數第12章 鬼頭祭第5章 邪玉詭第31章 送葬俑第50章 起源(上)第30章 十字祭第48章 玉屍第1章 前言(一)第23章 懸棺洞第44章 墜落第37章 龍魂戰機第29章 襲擊第28章 蜈蚣第31章 送葬俑第34章 屍體第1章 前言(一)第32章 龍魂第31章 送葬俑第34章 屍體第3章 前言(三)第15章 鬼龍吐珠第22章 鬼行棧道第25章 九根手指第2章 前言(二)第8章 地獄之城第39章 天門第39章 天門第14章 突變第50章 起源(上)第15章 鬼龍吐珠第29章 襲擊第46章 錯亂第12章 鬼頭祭第32章 龍魂第42章 天塹鬼城第1章 前言(一)第8章 地獄之城第37章 龍魂戰機第38章 鬼訊號第16章 鎮墓石第29章 襲擊第41章 伊貝函數第30章 十字祭第29章 襲擊第23章 懸棺洞第10章 擡屍千棺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