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風雨飄搖的弘光朝廷

南京,位於皇宮內的內閣值房。

輔馬士英和內閣大學士王鐸、蔡奕琛相對無言,處於極度的震驚之中。

在他們面前的案几之上擺放着一份軍報,可是三人誰也沒有勇氣拿起軍報仔細閱讀。

靠着擁立之功、靠着陰謀把史可法排擠出朝廷,馬士英成了南明朝廷的輔。可是他的才幹根本不足以撐起這天下的亂局,他的能力就連朝堂都無法穩定。

自弘光登基,短短的一年內,南明朝廷先後起了三次大的黨爭,大悲案、僞太子案,童妃案,朝廷之上一片混亂,大臣們整日爭吵不休。東林黨人在禮部尚書錢謙益的帶領下不斷向馬士英起了攻擊。

而弘光帝酗酒好色,逐歡追樂,其昏庸程度比大明曆代君王都甚,根本不已國事爲念。

軍國大事都是馬士英一言而決,可是朝堂政爭馬士英無比的熟稔,靠着和司禮監掌印太監盧九德勾結,把東林黨等一派反對勢力牢牢壓制住。

可是對於真正的軍國大事,馬士英卻完全抓了瞎。

此刻看着面前的軍報,馬士英只覺得眼前黑,就想一下子昏睡過去。

南寧侯、平賊將軍左良玉率領二十萬大軍離開武昌,順江而下,要清君側!

清君側,清的可不就是自己嗎?

這可真是屋漏偏逢連陰雨、破船又遇打頭風,滿清大軍已經自歸德南下,即將兵臨揚州,左良玉又率令部下二十萬大軍造反,難道大明要亡了不成?

“輔,你要快拿個主意啊!”大學士王鐸在一邊連聲催促着。

聽了王鐸的話,馬士英苦笑了起來。大明的重兵都在江北,南京城內的都是戰鬥力低下的雜牌部隊,雖然還有好幾萬人,可是戰鬥力都差得很,巧婦難爲無米之炊,自己又有什麼辦法!

“調靖南侯黃得功部趕赴蕪湖,堵住左良玉大軍。給史可法傳旨,讓他火派遣軍隊奔赴蕪湖,會同黃得功一起抵擋左良玉!”仔細沉思良久,馬士英下令道。

“輔啊,清兵即將到達揚州,史閣部恐怕沒法分兵啊!再說,揚州到蕪湖千里之遠,恐怕到達蕪湖就晚了。要不我親自帶兵去蕪湖算了。”王鐸毛遂自薦道。

王鐸一介文官,哪裡有勇氣領兵去和強大的左軍廝殺,他不過是想借機掌握兵權而已。亂世之中,只有掌握一支軍隊才能抱住自己的性命。

馬士英沒想到一向文弱的王鐸竟然有如此勇氣,心中不禁有些感動。可感到歸感動,把南京城內不多的軍隊再交給王鐸是馬士英所不願意的,城中有軍隊,馬士英才能有安全感。

“就不勞覺之兄辛苦了,有靖南侯在,想必能擋住左良玉軍。”

“可是靖南侯手裡才四萬多軍隊,怎可能擋住左軍二十多萬大軍啊!”王鐸急道。

“對了,新封的寧波總兵任思齊不是帶來兩萬軍隊到了鎮江嗎,讓他去蕪湖吧,聽說任思齊部都是水軍,船隊溯江而上,度會比步兵快得多。”

“好吧。”見無法得到兵權,王鐸悻悻道。

於是馬士英下令擬旨,交由司禮監蓋印之後,派人火趕往鎮江,調寧波總兵任思齊部往蕪湖,抵擋左良玉大軍。

用人之際,對於前不久任思齊請調的糧餉,馬士英慷慨了許多。下令調集十萬石糧食,二十萬兩紋銀,犒賞寧波軍。

天下的賦稅九成出自江南,丟失了北方也有一個好處,就是減少了許多的負擔,現在的南京朝廷糧餉倒是非常的充足。

......

接到聖旨之前,任思齊正在緊張訓練新徵的水兵。這幾日在鎮江收集了五百餘條江船,順便把船上的船員也接收了過來,足有一萬多近兩萬人。

當然這種強行徵集惹得船隻的主人們極度不滿,紛紛抗議,可是在岱山軍士兵的刀兵面前,這種抗議是那麼的軟弱。

而對於船上的普通船員來說,就更不敢反抗了,不過任思齊也沒虧待了他們,大批的銀兩放下去,每個人都拿到兩三兩銀子,這讓船員們的心安穩了下來。

跟着船的原主人跑船,一年也就掙個幾兩銀子,現在岱山軍如此大方,給誰幹不是幹啊。

就這樣,任思齊把近兩萬船員編入了軍隊,軍隊的規模一下子擴大了一倍,達到近四萬人。

對於任思齊這種近似明搶的做法,鎮江知府李濤親自前來抗議,抗議岱山軍的暴行。可是嘴上的抗議管什麼用,就連呆在岱山軍中的沈廷揚都站在任思齊一邊。

“南田兄,任總兵徵集船隻並非爲一己私利,而是爲了抵抗清兵,爲了大明啊。至此社稷爲難之時,咱們當戮力同心,豈能只考慮一己之私?”沈廷揚勸解道。

“季明兄你說的道理我何嘗不知,可那些船主天天在我耳邊嚷叫,我不得不來啊。”李知府苦笑道。

部隊擴充了一倍,並不意味着戰鬥力就上去了。新徵募的這些船伕根本沒有進行過訓練,戰鬥力極差。

這幾日任思齊便忙着整編他們,按照岱山軍的編制對他們編組,派出岱山軍老兵充當骨幹,勉勉強強把他們糅合到一起。

好在有李彥直在,他帶着參謀司衆人全盤負責新兵編制之事,任思齊才輕鬆了許多。可他也並不是沒事可敢,每天裡帶着茅十八等水軍將領在長江江道上巡弋,考察着長江的水文,制訂着將來海戰的策略。

就在這時,朝廷的使者又來到了鎮江。

帶着衆將從乘船匆匆回到水營,見到朝廷的使者仍是太監盧芳。

左良玉二十多萬大軍順江而下,要清君側。盧芳宣了聖旨時候,衆將一陣大譁,任思齊也目瞪口呆。

雖然他腦中有前世的記憶,可是前世那個企業高管並非歷史學家,對明朝的歷史也一知半解。腦中對南明的記憶只有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這樣的大事,熟知的歷史人物也就是史可法閻應元張煌言鄭成功這寥寥數人。

左良玉雖然也有印象,可對他的事蹟任思齊腦中根本就沒有印象。

北有清兵攻打揚州,西有左良玉二十多萬大軍東下,原來南明的局勢如此之危!怪不得弘光朝廷輕而易舉的就覆滅了。

面對如此複雜危險的局勢,任思齊頓覺一陣陣無力。就憑自己這幾萬人能力挽狂瀾,挽救漢家河山嗎?

第三百六十六章 查抄王家第四百五十章 攻略常州第二百九十二章 兇猛的滿兵第四百三十八章 陳子龍第八十九章 事了第四百六十五章 詐降第三百七十四章 被兩面夾擊的岱山軍(第二更,求訂閱)第三百八十五章 激戰第三百七十三章 反他孃的!第三百六十二章 心存死志的史可法第六章 出海第四百四十九章 閻應元第五百零一章 大敗清軍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打太倉第七十一章 慘烈的搏鬥第二百二十章 膠州灣第三十四章 襲擊第三百八十八章 百人敵第四百九十一章 張煌言的見解第六十八章 被搶第二百零七章 岑港巡檢司第一百一十六章 驚詫第一百一十五章 茅十八的應對第二百一十六章 海防遊擊第二百二十四章 拒入第四百五十三章 出征第四百八十九章 思齊封王,戰事再起第一百九十一章 激戰(3)第四百一十七章 剃髮令第三百六十章 “援軍”入城第四百零六章 激戰第二百八十七章 滿兵來了第三百三十四章 兵臨揚州第一百八十一章 入夥(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德意志人鄧肯第二百九十七章 佯攻第四百五十三章 出征第四百四十二章 劉良佐第二百二十八章 編制和訓練第二百四十章 世家們的對策第二十三章 封口第三十七章 傅春重傷(求收藏)第四百二十三章 抗清同盟第十四章 海戰(3)第三十章 起航第一百八十六章 鳳舞練兵第三百七十七章 崇明島第七十九章 客船第二百一十六章 海防遊擊第四百九十五章 八旗漢軍這樣的漢奸軍隊一個不留第二百一十三章 流言第一百五十七章 應對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兵第四百七十七章 城破第四百四十四章 鏖戰第四百六十一章 陣斬李率泰第四百五十四章 暗爭第一百一十章 盧宗漢來援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沙鎮第三百九十章 綠營兵們的攻城第四百六十八章輕取鎮江第四百四十二章 劉良佐第二百三十五章 罐頭風波第一百二十七章 “合作”第一百五十九章 海戰(1)第一百一十五章 茅十八的應對第一百七十四章 崇禎十七年的春節到來了第一百二十四章 成立鄉兵第四百二十章 議戰第四百零五章 清軍襲營第三十四章 襲擊第九十三章 李前寬的陰謀第一百七十二章 劉德福來投第二百三十四章 夏收與岱山經濟第二百七十一章 募兵難第七十二章 任思齊和張蒹葭第三百五十二章 得勝回城第一百二十章 勝利第二十五章 塞巴斯提安第一百九十八章 衝陣第四百七十章 大混亂第四百六十一章 陣斬李率泰第一百零四章 薛雨來來了第四百一十章 崇明(1)第二百三十一章 黃斌卿又升官了第二百八十四章 岱山軍的缺陷第四百九十四章 破關而入第九十一章 達成合作(上)第二十九章 請求第七十四章 洗脫罪名第二百四十一章 雙方第三百六十八章 清軍攻城戰的開始第一百三十五章 硫磺島第一百零五章 舟山羣島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行久的請求第一百二十二章 宋立本的加入第四十四章 奪船第五十七章 任家灣(2)第二百四十八章 纏戰第二百二十四章 拒入
第三百六十六章 查抄王家第四百五十章 攻略常州第二百九十二章 兇猛的滿兵第四百三十八章 陳子龍第八十九章 事了第四百六十五章 詐降第三百七十四章 被兩面夾擊的岱山軍(第二更,求訂閱)第三百八十五章 激戰第三百七十三章 反他孃的!第三百六十二章 心存死志的史可法第六章 出海第四百四十九章 閻應元第五百零一章 大敗清軍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打太倉第七十一章 慘烈的搏鬥第二百二十章 膠州灣第三十四章 襲擊第三百八十八章 百人敵第四百九十一章 張煌言的見解第六十八章 被搶第二百零七章 岑港巡檢司第一百一十六章 驚詫第一百一十五章 茅十八的應對第二百一十六章 海防遊擊第二百二十四章 拒入第四百五十三章 出征第四百八十九章 思齊封王,戰事再起第一百九十一章 激戰(3)第四百一十七章 剃髮令第三百六十章 “援軍”入城第四百零六章 激戰第二百八十七章 滿兵來了第三百三十四章 兵臨揚州第一百八十一章 入夥(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德意志人鄧肯第二百九十七章 佯攻第四百五十三章 出征第四百四十二章 劉良佐第二百二十八章 編制和訓練第二百四十章 世家們的對策第二十三章 封口第三十七章 傅春重傷(求收藏)第四百二十三章 抗清同盟第十四章 海戰(3)第三十章 起航第一百八十六章 鳳舞練兵第三百七十七章 崇明島第七十九章 客船第二百一十六章 海防遊擊第四百九十五章 八旗漢軍這樣的漢奸軍隊一個不留第二百一十三章 流言第一百五十七章 應對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兵第四百七十七章 城破第四百四十四章 鏖戰第四百六十一章 陣斬李率泰第四百五十四章 暗爭第一百一十章 盧宗漢來援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沙鎮第三百九十章 綠營兵們的攻城第四百六十八章輕取鎮江第四百四十二章 劉良佐第二百三十五章 罐頭風波第一百二十七章 “合作”第一百五十九章 海戰(1)第一百一十五章 茅十八的應對第一百七十四章 崇禎十七年的春節到來了第一百二十四章 成立鄉兵第四百二十章 議戰第四百零五章 清軍襲營第三十四章 襲擊第九十三章 李前寬的陰謀第一百七十二章 劉德福來投第二百三十四章 夏收與岱山經濟第二百七十一章 募兵難第七十二章 任思齊和張蒹葭第三百五十二章 得勝回城第一百二十章 勝利第二十五章 塞巴斯提安第一百九十八章 衝陣第四百七十章 大混亂第四百六十一章 陣斬李率泰第一百零四章 薛雨來來了第四百一十章 崇明(1)第二百三十一章 黃斌卿又升官了第二百八十四章 岱山軍的缺陷第四百九十四章 破關而入第九十一章 達成合作(上)第二十九章 請求第七十四章 洗脫罪名第二百四十一章 雙方第三百六十八章 清軍攻城戰的開始第一百三十五章 硫磺島第一百零五章 舟山羣島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行久的請求第一百二十二章 宋立本的加入第四十四章 奪船第五十七章 任家灣(2)第二百四十八章 纏戰第二百二十四章 拒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