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嗯”了一聲:“話說得有理,但你在大王面前不可這樣直說,這會激怒大王!”
白起一聲冷笑:“大王豈是這樣的人?”
范雎輕嘆了一聲:“凡事小心呀!”
“哦,”白起道:“還望丞相大人好好地勸一勸大王。”
范雎一愣:“剛剛你還激昂陳詞,你只需對大王如此一說,便會奏效!”
白起輕嘆了一聲:“他根本就不由得我說呀!”
范雎“哈哈”笑了起來,笑得白起低下了頭。白起只得懇求道:“還望大人多多美言!”
范雎搖了搖頭:“你戰無不勝,功高蓋世,大王最最倚重的就是你!如果你的話都聽不進去,誰還能進言?”
“不,大人,在進言獻策方面,大王最聽你的!”
“他也只聽我說得對的!”
“難道我剛纔所說就不對嗎?”
“白起將軍,你不想想,大王能做出這樣的決定,肯定是深思熟慮了的!豈能是我等三言兩語就能說動的?”
“但我說的都句句在理呀!”
范雎笑着搖了搖頭:“將軍,若大王聽了你的話,不罵你就已是給足了你的面子!數國對峙,豈有四面出擊之理?安撫幾國乃是必須的!即使安撫不住,也可拖延時日,避其鋒芒!大王之所以這樣做,是下了決心穩住趙國,全力攻楚國了!我們做臣子的,就要全力順應大王的佈局,將它做好!”
“趙國擁精兵數十萬,日夜對我虎視眈眈,豈會是能輕意安撫的?”
“完全安撫定不可能,但暫緩它的攻勢,卻是可能。”
白起雙目圓睜:“依我之見,根本就不需安撫趙國,只需派兵防於要地,待我滅楚國後,便可立即回擊趙國!”
“你怎知你能滅楚國?你又怎知不被楚國所……一切都非定數,大王會拿自己的萬里江山冒此大險,任由你放手一搏?”
白起就像泄了氣的皮球,只好俯首道:“懇請丞相進進美言。”
范雎搖頭:“咱家做不了此事!”“
“那麼就請丞相想辦法拖延公主的婚期!”
范雎一驚:“這是爲何?”
白起想了一下:“只有吊足趙國的胃口,趙軍纔不會輕舉妄動!”
范雎搖了搖頭:“不可,那樣可能會惹惱趙國,而且也顯得我們沒有誠信。”
白起突然深施一禮:“懇求丞相了!”
“哦?”范雎一驚,急問:“將軍,這是爲何?”
不想白起卻一下跪在地上,聲淚俱下:“懇求丞相了!”幾名隨從也立即跪倒了一片!
范雎頓時大驚失色,趕緊拉住白起:“將軍這是爲何呀!快快請起!”
“懇求丞相答應在下!”
“好好,我答應,我答應。快起來吧!”范雎用袖口擦拭着額角的冷汗,喘着粗氣:“你可折煞老夫了!一位叱吒風雲、威震六國的大將軍竟對我這樣手無縛雞之力的老朽行此大禮!你就不怕嚇壞老夫嗎!”
白起一臉的肅穆,仍施禮道:“懇求丞相幫我!”
“可以,可以。但不知將軍爲何讓老夫幫你如此?”
白起頓了一下:“只求丞相幫我!”
“好好,既然將軍不願說,老夫就不問了。將軍放心,老夫一定全力幫助將軍,盡力拖延公主的婚期!”
“多謝丞相了!”白起說着又要跪拜。
范雎趕緊扶住:“將軍萬不可如此,老夫答應就是了!”
“多謝丞相!”白起的隨從又雙膝跪地,將手中的禮盤舉過頭頂。
范雎立刻擺手:“此物就不必了!”
白起“嗯”了一聲:“這只是小小的心意,事後還有重謝!”
“不,不,你我同朝爲官,互相幫忙是常有的事,將軍不必送此重禮。”
“這點小禮算什麼?大禮還在後頭呢!請丞相不要推辭。只求丞相能幫到在下!告辭了!”說着白起帶領隨從揚長而去。
白起隨即返回上庸,又路經伊闕——那個韓軍軍營擋路的地方。遠遠望去,韓軍的營地仍舊在此,而且又擴大了很多!而在另一處,又隱約可見魏軍的旗號!兩軍同時同地出現,又相距如此之近,這分明是兩軍聯手之狀!營盤之廣,氣勢之盛,可見兩軍兵力不下二十萬之衆!
白起不禁倒吸了口涼氣,默默地說:“攻楚必先拔下此處!”
隨行的將士自告奮勇:“將軍莫憂,我等在前,必定衝過此處!”
白起一笑:“這次可就不行了!繞過去!”遂帶隨從繞遠路回到上庸。
緊接着白起便集結兵力,揮軍殺向伊闕的韓、魏聯軍。
衆將勸道:“韓魏聯軍兵勢浩大,我軍兵力不及其一半,怎可主動進攻?”
白起笑道:“難道還要等他們上門送死不成!”
“如今一個楚國就讓我們應接不瑕,怎可再招惹韓、魏?我們應稟明大王,聯韓魏而抗楚國。”
“能聯韓魏早就聯了!還用得着我們操心?韓魏聯軍現屯兵於伊闕,正在我軍側後,這就是頂在我們腰肋的一把刀!此軍不除,何談抗楚!”當即引軍十萬,猛攻二十四萬韓魏聯軍的伊闕。
寡不敵衆!但白起巧妙地利用了韓魏兩軍面和心不和,各自試圖保存實力的弱點,大破韓魏聯軍,斬首二十四萬,虜公孫喜,拔五城。韓、魏兩國精銳損失殆盡,從此再也難以對秦國組織起有力的攻勢。
側翼雖肅清,但秦軍也損失慘重——十萬將士,傷亡將半!但白起不待休整補充,便又以曲曲五萬之師主動進攻地大物博、人口衆多、擁兵百萬的楚國,兵力不及楚軍的十分之一!
衆將又力勸,白起道:“此時已無後顧之憂,正是進兵良機!”
副將司馬靳看着白起,搖頭道:“將軍爲了公主,簡直瘋了!”
秦軍順漢水南下,佔鄧(今湖北襄樊北),直逼楚別都鄢(今湖北宜城東南)。楚王聞訊大驚:“秦軍只用兵五萬,便絕然來攻,這到底是何意?”
但鄢爲楚之別都,楚王不敢怠慢,急調大軍數十萬北上守鄢。兵力懸殊太大,楚軍處處呈圍殲秦軍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