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域外擲天戈

萬里長的靈光遙指陽都,在此過程之中,其輪廓也是緩緩凝聚顯現出來,由外而觀,猶如一根裹在晶瑩靈霧之中的長戈。

這件法器名喚“營衛天戈”,具備分天裂地之威。

如果此物完好,那麼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做到蔽絕所有天機感應,從而起到一舉摧毀敵手的效用。

可這法器其實只是煉造了一半,還沒有完滿地步,只是勉強堪用罷了,所以眼下只能依靠諸派修士一同施法遮絕天機,但這並不能保證完全不被熹王察知。

不過很快就有修士提出,對於此事完全不用擔心。因爲陽都方纔被熹王攻了下來未久,統御還不穩固,想要短時間內把所有軍民和工廠及物資都是轉挪走,那是很難做到的,強行去爲,還極有可能自行引發混亂。

就算真是能做到,熹王方纔戰勝長老團,即將登上皇位,現在卻連外來攻擊都是抵受不住,反而要棄城而逃,那威信又如何維持?

需知無論過去昊皇還是長老團統御期間,可從未發生過這等事,故無論從熹王個人性格還是正統的必要性來說,其都是無可能離開的。

陽都城內,張御正在一條閃爍着晶瑩光芒的廊道里走着,此間一直通向密卷庫房所在,裡面存放着歷代昊族皇帝的手書和秘卷,本來唯有昊皇可以進入,但他身上帶着熹王的傳印章印,故可以在此暢通無阻。

熹王在拿到傳位之印的那一刻,便已是成了昊皇,只差舉辦一個繼位大典,故各方秘庫所在其都是瞬間明朗,再也半分隱秘可言。而熹王知曉了,也等若是他知曉了。

就在他來到廊道盡頭的時候,忽然眸微一動,擡起頭往天中看了一眼,方纔他感到了一陣警兆傳來,這威脅應當是來自於天外。

他能分辨出,這並不是特意針對自己而來的,他很可能是被某物波及或是籠罩在內了。

這麼看的話,對方所針對的目標當是很大,有可能是熹王本人及其大軍,或者乾脆就是整個陽都。

他略作思索,這警兆雖然不算太明顯,但熹王那裡有着萬靈所的神異生靈,還有諸多修道人和造物煉士,應該也是能有所察覺的,也不用他去提醒。

從感應上看,敵襲恐怕威能不小,萬一如果熹王抵抗不了,那麼他會從旁出手,陽都這裡面還存在有許多他所需弄明白的東西,還需由此找尋“上我”可能的痕跡,不會隨意讓人把這些都給摧毀了。

確如他所想,熹王這裡很快也是得到了神異生靈的示警,以及底下修道人含糊警告,結合兩者,他判斷出有一場前所未見的襲擊即將從天外來到,目標就是陽都!

可就像是六派所預判的那樣,他絲毫沒有離開陽都的打算。

拿到傳位之位印,繼位大典的日期便就隨之定下,此事他早已是昭告四方,各地宗王宗親、諸侯權貴都有派遣觀禮使者到來,這個時候若是倉皇出逃,還有誰會信服他?

還有一個原因,這一次攻擊明顯是來自天外六派。可昊族就是靠着打壓修道宗派起家的,要是擋不住天外六派的襲擊,並且陽都還在他的手中失去了,那怕是無人再會承認他是皇帝,哪怕有傳印在手也是一般。

而反過來看,若是他能擋住外來的侵襲,那卻是更有利於他鞏固皇位。故是他立刻命令百萬飛舟在外集結待命,新打造的造物日星送去天中。

除了這些之後,他還利用起新近掌握的英耀所,將昊神一個個重喚出來,全力恢復整個城域的守禦力量,以期能擋住即將到來的襲擊。

張御在走過廊道之後,穿過一座晶門,來到了一個四邊空落的圓形平臺之上,上方是光霧營造出來的虛空星雲,一根根敦實的琉璃方柱矗立在那裡,每一根都刻着着獨特的符號,可見裡面整齊排列着一束束密卷。

他走到一根方柱之前,見下方有一個凹槽,便拿出一隻瓷瓶,將熹王的鮮血倒入下去幾滴,此間每一處都需要現任昊皇的鮮血來開啓。

這看似誰拿到昊皇之血都可來此打開門戶,但實際上這裡是有一個靈性檢驗的,若是血液主人有抗拒之心,那麼也是通不過去的。

血液滴落下去後,柱壁隨之化開,露出了裡面的卷宗,每一卷都是以玉軸相裹,上面皆有靈性護持。

他沒有拿起來,眸光閃爍了一下,就將裡間內容全數看了下來。

這上面記載的是某一任昊皇時其與宗室之間的私密事,包括各種不爲人知隱蔽記錄上面都能找到,可這裡面並沒有他想要的東西。

他也不急,很有耐心的一個個看下來。

最後他發現,以第七任昊皇爲參照,前後有着一條十分明顯的分割線。在第七任昊皇之後,昊族皇帝無不是擁有大量的書冊記錄,不止是皇帝自身,包括身邊的臣僚近侍,都有詳實且豐富的對話記載。

有些記錄他在外面也是見過了,但那都是經過嚴謹修飾的,這裡存放的纔是最爲原始的記載,且俱是以靈性力量爲載錄的。

卷宗上面連當事人的語氣都是一成不變的拓錄了下來,可以保證原意無比準確,沒有一絲半毫的美化和爲尊者諱的意思,從上面可以直觀瞭解到每一任昊皇的生平和執政風格。

留下這些,應該就是爲了讓後繼者在遇到複雜局面的時候,能從這些前人的智慧中找到應對方法。

可是在更早的時候,也就是第七任昊皇之前,卻就沒有這些了。可以看到,由此越是往前翻,記載便越簡陋粗疏,且沒有任何拓影記錄。這裡面還很少有被翻動的跡象,說明後任昊皇對這些祖先的事蹟並不感興趣。

張御對此也是能理解的,因爲第七任昊皇之前,所記載用的載體是一種更爲古老和複雜的文字,這意味着要想讀懂這些秘卷,還要去學一門早已無用的語言。

而沒有直觀的影像,讀這些平鋪直敘的描述本身就已經十分枯燥了,再加上更早的政體與後來的昊族也是格格不入,誰還有耐心看下去呢?

但他卻是覺得,昊族真正的秘密,恐怕就是隱藏在這其中,不然沒必要用一種獨特的文字來記錄,雖然上面沒有靈性的力量保護,但反而是最爲穩妥的保存方法。

文字的解讀對他來說不是什麼難事,看得出來這些文字遵循了一些道法上的變化,對於他這等道法精深的修道人而言,破解起來可謂毫無困難。

待翻看了一會兒,他發現上面所記載的除了一些重要事件,還有則是早期造物技藝,當中採取了大量了來自修道宗派的道經用語,署名之人的名姓大部分都有道號,看來早期的昊族的確是和修道人淵源極深。

結合流傳在外的歷史記載看,應該是一些低輩修士因爲本身資質和道機變化的緣故,無法再修道了,只能流露到了世間,但他們沒有因爲道機變化而就此頹喪,反而從四面八方聚集到一起,試着走出一條新路。

透過那一行行樸實無華的文字,哪怕只是最爲平鋪直敘的描述,也能感受到裡面那一股不斷進取,奮勇開拓的昂揚精神。

隨着他逐個往前翻看,終是來到當是擺放第一到第四代昊皇的載錄所在。

琉璃柱中擺放的不再是玉軸裹帛,而是一捆捆玉簡,這完全就是修道宗派的作派了。他拿起玉簡翻看下來,而在這裡,他終於找到了有用的記載。

待看下來後,他也是確定了此前的判斷。昊族的出現的確是人爲推動的,這幾任昊皇時期,一直有一人在指引昊族,並提供給他們各種幫助。

這位沒有詳細的名姓和來歷,上至昊皇,下至平民,無不是以“聖人”稱呼之。而也正是在這位的庇佑之下,早期的昊族子民才躲過了來自各方面的威脅及危險,並逐漸強盛起來,直到四代之後,這位纔是逐漸脫離了昊族的視線。

看到這裡,他若有所思,因爲他一路過來不曾有所遺漏,每一任昊皇的卷宗都是看過了,所以他隱隱能感覺到,在四任昊皇之後,這位“聖人”其實並沒有就此銷聲匿跡,仍是在背後指引着昊族前進,包括後面昊族四處攻伐修道宗派,似也有這位的身影。

上面還提了一筆,在昊族需要“聖人”相助的時候,昊皇往往會供奉“聖人”畫像,並與之溝通。只是他於此間找了下,並沒有找到那位“聖人”的畫像。

那麼假若是此物沒有被後人毀掉的話,應該是擺放在別處了。

昊皇的秘庫不止一處,他覺得自己當再去別處看看。有一個地方他覺得最有可能,那處他本也是準備過去一看的。

見這裡再有什麼值得一看後,他就從這處密室裡面走了出來,才走了幾步之後,聽到了外間傳來隆隆炮響之聲,還有璀璨的靈性煙火衝上天空,並伴隨着山呼海嘯的歡呼聲,應當是昊皇的繼任大典開始了。

同一時刻,頂上那股威脅之力也是越來越是強烈。他擡眸望去,便見虛空之外有一道流光正以驚人速度往陽都這處轟落而來!

……

……

第三百一十二章 今當拭往跡第三百八十六章 衆瀾皆歸平第三百六十九章 天機一氣合第一百八十四章 傾卷斷餘流第三百二十六章 虛實照元一第二十一章 侵氣築金丸第五百三十二章 求玄爲明上第兩百八十三章 忘我復反生第兩百五十三章 修人非同天第三百一十四章 乘幽論遷議第二十三章 茫空一時黯第四百四十三章 斷機起爭殺第一百四十八章 煙火第兩百五十七章 說法第一百零四章 傳法定根築第一百七十六章 通神蓄機勢第四百二十一章 靈分各附歸第三十四章 明機喚心藏第一百二十七章 來書第一百六十一章 故地第一百九十五章 萬相天輪第三百六十三章 高閣覓仙蹤第一百六十章 烏雲第三百零一章 乘光向道明第兩百一十章 判析第兩百八十二章 啄影破虛藏第十二章 用策暗分說第八十六章 穢至生心異第一百五十章 追功猶可期第五十三章 映光亦造靈第一百三十四章 玉蓮第三百一十章 議定立有常第七十四章 劫芒碎玉璧第七章 渾光映濁影第六十九章 循利逞機變第二十六章 查檢第十五章 大道玄渾第九十六章 再築世外天第一百三十八章 人定第兩百零九章 天言未盡落第十五章 傳書雲廷中第八十四章 幻身第一百零四章 崩塌第兩百三十七章 異機內外生第三百一十四章 曜烈捉氣回第一百七十二章 破域持傳印第一百七十章 殼去留神氣第兩百九十二章 現蹤方入門第一百七十八章 使者第兩百二十二章 誘餌第四十八章 玄府之影第一百三十六章 巧合第一百九十三章 前驅運陣霧第七十二章 瞻遠留機斷第兩百二十六章 靈域知空闕第一百五十八章 求道當論法第三十五章 賜授第三百四十二章 外道先後來第二十九章 堆名非是真第一百七十九章 分辨第兩百四十三章 長恆生起落第一百四十六章 身換神非舊第十一章 方域生微異第四百七十章 撫氣爲定主第三百一十八章 氣貫兩界屏第十章 演化第一百五十五章 退返方化生第兩百零九章 誅絕第一百一十二章 三元第兩百一十六章 祭功以求渾第六十八章 上下爭異名第二百一十章 身乘雲光去第一百六十九章 親脈落血咒第九十四章 方臺第一百二十一章 殘原存羽跡第十九章 驚潮未涌時第九十五章 進襲第兩百三十三章 舊陣引虛真第一百四十六章 斬氣絕神意第三百九十七章 籌戰各有備第一百四十二章 赤霧蔽陽烈第三百七十八章 心歸六正全第七章 遠舟撞壁入第三十七章 渡歷得誠道第三百零一章 對影向同合第一百一十七章 顧去捉影身第兩百五十章 展機以待敵第一百四十章 柔堅克彌隙第八十七章 尋玄訪鎮臺第兩百三十五章 闖境第四百一十九章 挪勢去索絆第六十七章 論空問先天第五百四十五章 固意收神身第一百三十三章 論上言寶器第三十九章 迅擊第九十四章 驚虹若萬鈞第四十三章 澄心第一百六十四章 沉神難消磨第一百七十六章 殿上得錄名第十八章 玄圖蔽天機
第三百一十二章 今當拭往跡第三百八十六章 衆瀾皆歸平第三百六十九章 天機一氣合第一百八十四章 傾卷斷餘流第三百二十六章 虛實照元一第二十一章 侵氣築金丸第五百三十二章 求玄爲明上第兩百八十三章 忘我復反生第兩百五十三章 修人非同天第三百一十四章 乘幽論遷議第二十三章 茫空一時黯第四百四十三章 斷機起爭殺第一百四十八章 煙火第兩百五十七章 說法第一百零四章 傳法定根築第一百七十六章 通神蓄機勢第四百二十一章 靈分各附歸第三十四章 明機喚心藏第一百二十七章 來書第一百六十一章 故地第一百九十五章 萬相天輪第三百六十三章 高閣覓仙蹤第一百六十章 烏雲第三百零一章 乘光向道明第兩百一十章 判析第兩百八十二章 啄影破虛藏第十二章 用策暗分說第八十六章 穢至生心異第一百五十章 追功猶可期第五十三章 映光亦造靈第一百三十四章 玉蓮第三百一十章 議定立有常第七十四章 劫芒碎玉璧第七章 渾光映濁影第六十九章 循利逞機變第二十六章 查檢第十五章 大道玄渾第九十六章 再築世外天第一百三十八章 人定第兩百零九章 天言未盡落第十五章 傳書雲廷中第八十四章 幻身第一百零四章 崩塌第兩百三十七章 異機內外生第三百一十四章 曜烈捉氣回第一百七十二章 破域持傳印第一百七十章 殼去留神氣第兩百九十二章 現蹤方入門第一百七十八章 使者第兩百二十二章 誘餌第四十八章 玄府之影第一百三十六章 巧合第一百九十三章 前驅運陣霧第七十二章 瞻遠留機斷第兩百二十六章 靈域知空闕第一百五十八章 求道當論法第三十五章 賜授第三百四十二章 外道先後來第二十九章 堆名非是真第一百七十九章 分辨第兩百四十三章 長恆生起落第一百四十六章 身換神非舊第十一章 方域生微異第四百七十章 撫氣爲定主第三百一十八章 氣貫兩界屏第十章 演化第一百五十五章 退返方化生第兩百零九章 誅絕第一百一十二章 三元第兩百一十六章 祭功以求渾第六十八章 上下爭異名第二百一十章 身乘雲光去第一百六十九章 親脈落血咒第九十四章 方臺第一百二十一章 殘原存羽跡第十九章 驚潮未涌時第九十五章 進襲第兩百三十三章 舊陣引虛真第一百四十六章 斬氣絕神意第三百九十七章 籌戰各有備第一百四十二章 赤霧蔽陽烈第三百七十八章 心歸六正全第七章 遠舟撞壁入第三十七章 渡歷得誠道第三百零一章 對影向同合第一百一十七章 顧去捉影身第兩百五十章 展機以待敵第一百四十章 柔堅克彌隙第八十七章 尋玄訪鎮臺第兩百三十五章 闖境第四百一十九章 挪勢去索絆第六十七章 論空問先天第五百四十五章 固意收神身第一百三十三章 論上言寶器第三十九章 迅擊第九十四章 驚虹若萬鈞第四十三章 澄心第一百六十四章 沉神難消磨第一百七十六章 殿上得錄名第十八章 玄圖蔽天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