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諾獎大佬的推薦

當一個理論已經被闡述得足夠清楚,當一場報告會在演說的環節便贏得了如此規模的掌聲,提問的環節反而顯得有些多餘了。

當然,在提問環節站起來提問的人依舊不少。

而對於這些問題,陸舟也都一一進行了詳細地解答。

比起一個舉手都沒有的MRS會議來說,這無疑是個振奮人心的進步。

這至少說明着,在場的聽衆是真正的,將他的理論聽進去了,而不只是單純地爲了用掌聲掩蓋自己的無知。

報告會散場之後,有幾個洪堡大學的博士跑上了講臺,興奮地找陸舟要了簽名,說是爲了紀念這個可能被載入化學史的瞬間。

雖然並不認爲歷史會記載這種瑣屑的小事,但陸舟還是滿足了他們的請求,在他們的課本上潦草地寫下了自己的名字。

從臺前走到了幕後,埃特爾教授向陸舟走了過來,用認真的聲音說道。

“無論諾貝爾委員會是否認同你的理論的價值,我都會向瑞典皇家科學學院推薦你的名字。”

陸舟微微愣了下,隨即笑道。

“謝謝。”

“不客氣,”看着陸舟,埃特爾教授也寬慰地笑了笑,“該說謝謝的是我們,感謝你將這場報告會帶給柏林,我已經很久沒有聽過如此出色的報告了。雖然我無法保證你能獲得諾貝爾獎的青睞,但我覺得,至少被諾貝爾獎提名的榮譽屬於你。”

按照諾貝爾獎的評選規則,曾經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擁有推薦候選人的資格。

不過這並沒有什麼值得興奮的,畢竟每年被推選的候選人通常有1000到2000人,經過兩輪篩選之後,最終能獲得諾貝爾獎的只有一個。

原則上是不能透露推薦人的,提名信息在50年內嚴格保密。

不過在最初的推薦環節,這個規定並沒有被嚴格的遵守。

根據某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獲獎感言,至少在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存在着“嘿,我向瑞典皇家科學院推薦了你”這樣的玩笑話,而被調侃者通常都會在坐立不安中讀過人生中最漫長的一年,直到十月份的最終結果揭曉。

當然,和平獎和文學獎就不必提了。

連博彩公司都能提前“猜到”被提名者的名單,並且在名單揭曉之前開盤,這兩個獎項早就已經被玩壞了。

陸舟開玩笑道:“你不應該告訴我,這樣對我來說就沒有任何驚喜可言了。”

埃特爾哈哈笑了笑:“只是提名而已,別太激動。等你到了我這個歲數,能把諾貝爾的獎牌捧回家就不錯了。”

陸舟做了個無奈的表情。

“這也……太打擊人了吧。”

憑藉一個新穎的理論拿下諾貝爾獎確實不太現實,很多東西都需要時間去檢驗。

但他覺得,即便如此,自己大概也用不着等上那麼久……

……

對於諾貝爾獎,陸舟並不着急,也並沒有因爲埃特爾教授的推薦產生任何焦慮。

他覺得,對於自己而言,獎牌是對自己研究成果的一種認可,卻並非促使他去從事某項研究的動機。

他還年輕,未來的路還很長。

安心做自己的研究,等緣分到了,該是他的東西,早晚都會有。

且不管陸舟如何看待自己的理論以及懸在頭頂的那枚獎牌,幾乎就在報告會結束之後,整個理論化學界都因此而轟動了。

這種轟動的反響,遠遠比陸舟的論文最初刊登在《JACS》上時要強烈的多。

與數學中的千禧難題一樣,化學界同樣存在着亟待解決的難題。

只不過這些問題不像數學猜想那樣可以用簡單的語言進行概括,甚至連“誰更重要”這一問題在各大學派中都存在爭議。

不過,即便爭議存在,在有些地方國際理論化學界還是達成了共識的。

比如作爲21世紀化學的四大難題之首,如何建立精確有效而又普遍適用的化學反應的含時多體量子理論和統計理論,便是其中之一。

這念起來似乎有些拗口,用通俗的語言進行描述便是,如何準確地計算化學反應的速率?如何確定化學反應的途徑?如何確定需要用到的催化劑?

以及,如何站在理論的高度,回答所有諸如此類的問題。

電化學結構界面的理論模型,對應的則是該命題中的某一類問題。

做個不恰當但很形象的比喻,這個理論模型的建立,對於“化學界四大世紀難題”的意義,大概就相當於哈代-李特爾伍德定理之於黎曼猜想。

“哈代-李特爾伍德定理”確定了“黎曼函數在一定區間內的非平凡零點數目不小於KT”,而“電化學界面結構的理論模型”確定了“某一類化學反應的微觀化學反應理理論”。

就在陸舟的報告會結束之後,德國的馬克斯·普朗克科學促進學會就“電化學結構界面的理論模型”成立的跨學科課題小組,宣佈了對該理論的支持立場。

比較有意思的是,就在馬普所表明立場之後,此前曾在《自然》上發表科學評論,對該理論持樂觀立場的馬丁·卡普拉斯教授,幾乎是緊隨其後地在化學界頂刊《JACS》上刊登了一篇論文。

在論文中,卡普拉斯教授引用了陸舟在《JACS》上此前發表的論文,從理論的角度對多晶金屬電極的零電荷電位給出了一個明確的解釋。

在此之前,這被看作是電化學、理論化學領域的一個經典難題。

雖然“多晶金屬電極的零電荷電位”的存在性是毋庸置疑的,但關於其形成機理以及微觀條件下的化學實質卻一直沒有一個定論。

然而在“電化學界面結構的理論模型”的框架下,解決這一問題似乎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至少,比起從“第一原理計算”的角度出發去研究這個問題要容易的多。

很顯然,這位諾獎大佬早在兩個月前就已經看準這個理論最終可以成功,所以早早地便在它身上“下了注”。所以這篇論文,纔會能如此及時的發出來。

現在看來,他顯然是賭對了。

對這個嶄新的理論產生興趣的,不僅僅是馬丁·卡普拉斯。

隨着報告會的結束,越來越多的理論化學界同行,乃至應用領域的研究人員,都對這套理論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相比起計算結果與現實存在較大出入的“Kohn-Sham方法”以及“密度泛函理論”而言,這個電化學界面結構的理論模型簡直就是爲研究材料表面的電化學性質量身定做的,對於高分子領域的研究有着很強的指導性。

尤其是對於計算化學、計算材料學的博士來說,這個新的理論的出現,對他們而言無疑是一個福音。

至少,他們的老闆,現在又多了一個把他們留在研究團隊裡的理由。

就在外界猜測着陸舟會不會因爲這個理論而成爲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時候,德國化學學會已經在不聲不響中做出了決定。

爲了表彰這一理論模型對化學的傑出的貢獻,德國化學學會經討論之後決定,授予這一理論的開創者,一枚意義非凡的獎章……

第1138章 重賞之下必有高玩第411章 爆炸的方程?第1243章 紀錄片選角第1119章 人類心智的巔峰!第1588章 那通天的高塔正在拔地而起第276章 私人身份的會面第905章 你到底是誰?!(4/4)第1612章 逆天的戰鬥力第1290章 將捲曲的時空拉直第1642章 你被捕了第1382章 L·S·P·M第1243章 紀錄片選角第192章 目標,數學年刊!第211章 最年輕的得主!第194章 進京開會第1023章 我來想辦法第1388章 細思恐極的隱患第1622章 諾亞方舟第1442章 聖地巡禮第710章 盆地中的沙漠第927章 碳基芯片問世!(2/4)第164章 乾杯?第696章 又是一年諾獎季第1241章 未來工業的雛形第193章 論老闆坑徒弟的正確姿勢第1047章 IEEE的頂會第581章 這不是我想要的身體!第219章 人之常情(3/3)第933章 建議修改!(4/4)第555章 只欠東風第一百零二章 投個五百萬試試水第258章 需要什麼樣的學生第八十七章 拉人入夥第十四章 打工吧學霸第528章 那就拜託你了!第1573章 早有計劃第1274章 匪夷所思的線索第1480章 二代可控聚變技術立項!第1020章 來自虛空的記憶第590章 登月總顧問第866章 年輕真好第705章 重大缺陷?(1/3)第220章 兄die,買保險嗎?第628章 《自然週刊》的專訪第1475章 特別行動顧問第556章 點火!第1088章 靈感來時都一樣第1376章 絕密文件第978章 產品出世!(2/4)第268章 冰雹猜想第747章 習慣就好第二十二章 論文的正確寫作姿勢第1174章 實在是太瘋狂了!第1473章 沒有懸念的勝負第七十章 證明周氏猜想!第239章 熱鬧非凡的普林斯頓小鎮第383章 合作研究的邀請(2/3)第534章 幸福來得太突然第1340章 隱式密度泛函方法第544章 全力配合第963章 氧氣的搬運工第405章 久別重逢第723章 我們需要一場勝利第457章 好評如潮的MRS秋會第543章 人品爆發?第449章 陸舟的“故居”第1366章 不尋常的地質構造第969章 抉擇第1296章 在春節之前搞定!第1459章 重返金大第286章 十大年度科技進展第974章 生產比鋰硫電池更流弊的玩意兒(3/5)(求月票~~)第1203章 在此之後要做的事情第1274章 匪夷所思的線索第八十九章 草臺班子們的第一場會議第134章 看在宿主如此勤奮的份上(第七更)第三十一章 我這人怎麼吃都不長肉第935章 前往滬上(2/4)第845章 三年之期!第1282章 啓發第1599章 不然我研究它幹什麼?第396章 大會與大獎!第1338章 三秒鐘哪夠第1562章 這裡有我第1202章 蓋的不是超算,是金礦第318章 《自然》還是《科學》?第1610章 未完成的實驗第971章 誰的功勞我們心裡有數第373章 拜訪哈佛第1049章 顛覆整個行業的技術第1106章 站着把錢掙到第993章 但我拒絕!第792章 最糟糕的情況第1009章 氣氛忽然變得哲學第1190章 多模結構的三維腔體(中秋快樂~)第1211章 第二次緊急任務第1407章 避難所第1050章 就叫“未來”好了第1143章 做點什麼,總比什麼都不做要好
第1138章 重賞之下必有高玩第411章 爆炸的方程?第1243章 紀錄片選角第1119章 人類心智的巔峰!第1588章 那通天的高塔正在拔地而起第276章 私人身份的會面第905章 你到底是誰?!(4/4)第1612章 逆天的戰鬥力第1290章 將捲曲的時空拉直第1642章 你被捕了第1382章 L·S·P·M第1243章 紀錄片選角第192章 目標,數學年刊!第211章 最年輕的得主!第194章 進京開會第1023章 我來想辦法第1388章 細思恐極的隱患第1622章 諾亞方舟第1442章 聖地巡禮第710章 盆地中的沙漠第927章 碳基芯片問世!(2/4)第164章 乾杯?第696章 又是一年諾獎季第1241章 未來工業的雛形第193章 論老闆坑徒弟的正確姿勢第1047章 IEEE的頂會第581章 這不是我想要的身體!第219章 人之常情(3/3)第933章 建議修改!(4/4)第555章 只欠東風第一百零二章 投個五百萬試試水第258章 需要什麼樣的學生第八十七章 拉人入夥第十四章 打工吧學霸第528章 那就拜託你了!第1573章 早有計劃第1274章 匪夷所思的線索第1480章 二代可控聚變技術立項!第1020章 來自虛空的記憶第590章 登月總顧問第866章 年輕真好第705章 重大缺陷?(1/3)第220章 兄die,買保險嗎?第628章 《自然週刊》的專訪第1475章 特別行動顧問第556章 點火!第1088章 靈感來時都一樣第1376章 絕密文件第978章 產品出世!(2/4)第268章 冰雹猜想第747章 習慣就好第二十二章 論文的正確寫作姿勢第1174章 實在是太瘋狂了!第1473章 沒有懸念的勝負第七十章 證明周氏猜想!第239章 熱鬧非凡的普林斯頓小鎮第383章 合作研究的邀請(2/3)第534章 幸福來得太突然第1340章 隱式密度泛函方法第544章 全力配合第963章 氧氣的搬運工第405章 久別重逢第723章 我們需要一場勝利第457章 好評如潮的MRS秋會第543章 人品爆發?第449章 陸舟的“故居”第1366章 不尋常的地質構造第969章 抉擇第1296章 在春節之前搞定!第1459章 重返金大第286章 十大年度科技進展第974章 生產比鋰硫電池更流弊的玩意兒(3/5)(求月票~~)第1203章 在此之後要做的事情第1274章 匪夷所思的線索第八十九章 草臺班子們的第一場會議第134章 看在宿主如此勤奮的份上(第七更)第三十一章 我這人怎麼吃都不長肉第935章 前往滬上(2/4)第845章 三年之期!第1282章 啓發第1599章 不然我研究它幹什麼?第396章 大會與大獎!第1338章 三秒鐘哪夠第1562章 這裡有我第1202章 蓋的不是超算,是金礦第318章 《自然》還是《科學》?第1610章 未完成的實驗第971章 誰的功勞我們心裡有數第373章 拜訪哈佛第1049章 顛覆整個行業的技術第1106章 站着把錢掙到第993章 但我拒絕!第792章 最糟糕的情況第1009章 氣氛忽然變得哲學第1190章 多模結構的三維腔體(中秋快樂~)第1211章 第二次緊急任務第1407章 避難所第1050章 就叫“未來”好了第1143章 做點什麼,總比什麼都不做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