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震懾,談說同盟會

驚天一槍,不知從何處而來,雖未當場擊斃鐵良,卻打斷了他的腸子,讓他多受了許多痛苦才蹬腿完蛋。》

南海縣令裴景福,坐轎行於路,遭兩名壯漢持手槍狙擊,身中數彈而亡,轎伕及隨行衙役卻是抱頭逃竄。

偵探郭堯階,應該算是中國最早的獵頭人,專一獵取江湖會黨的頭顱,藉此賺錢謀生。可惜,他也成了復興會振奮聲威的祭品之一,被刺殺於廣州暗巷之中。

得到確切消息的復興會總部立刻電報通知東京支部,由東京支部在報紙上率先披露,聲稱此三起刺殺皆爲復興會所組織和指揮,並出動了復興會精英,其中更有復興會核心領導、頂尖高手陳勝親自出馬,手刃滿酋鐵良,且全身而退。

在普通的復興會會員看來,復興會現在的核心領導已經有了六位,分別是化名陳勝、孫威的陳文強,化名振華的宋教仁,化名吳起的吳祿貞,化名固本的蔡元培,以及東京支部的楊篤生。而他們不知道的是陳勝和陳威是一個人,蔡元培已經赴德邊學習邊發展歐洲支部,事實上的領導只是陳、宋、吳、楊四人,分管着經濟、政治宣傳、軍事訓練和吸收會員這四大項工作。

現在,復興會主推陳勝這個名義上的暗殺專家,便是要以行動抑制會內躁動的情緒,同時給滿清官員製造心理壓力,震懾其膽,使其日後不敢對可能被捕的復興會會員施以辣手。

而同盟會在東京成立,顯然是革命黨的大事件。復興會並不與同盟會合併,且在此時搞出驚世駭俗的暗殺行動,很明顯是在證明自己的實力。說白了,復興會不僅不臣服。而且在與同盟會分庭抗禮,在擴大影響,在爭奪資源。

但這話是不好說出來的,你革命,難道就非得聽你的,還不讓我革命了?況且。復興會的行動幹得漂亮,幹得轟動,還替你們把史堅如志士的仇給報了,你們再挑理兒,可就太狹隘了。

鐵良被刺身死,轟動效應及震懾效果確實是巨大的。不僅清朝大小官員爲之驚恐,悍酋大吏們也談虎色變,有清廷達官貴人便言:“革命不足畏,惟暗殺足畏!”

“拋頭顱。灑熱血,以身殉志,以命酬國。元兇巨惡,全不放過。”早已準備好的冠名以陳勝的文章首先在東京復興會機關報《二十世紀之中國》發表,一個偉岸形象樹立起來,無數革命志士仰慕欽佩,願追隨其後,爲國而殉。

革命的北辰在東京很鬱悶。本來收服且合併了黃興的華興會堂口,陶成章的光復會堂口。同盟會崛起江湖,隱然領袖江湖雄。但復興會不僅不聽命臣服,反倒搞出這些事來,名聲大振,有凌駕於同盟會之勢。

不行,同盟會也得搞出點名堂來。否則,如何吸引投資,維持人氣。此時,正值悲烈千秋的吳樾志士,謀刺出洋五大臣。身死殉國。吳志士原本系暗殺團的成員,與新組合同盟會毫無關係。但北辰就是有天才手段,果斷地創建了追認制度,將暗殺團的成員吳樾追認成爲了同盟會的會員,如此一來,同盟會的影響力頓時擴大了許多。

其時的暗殺團已經不復當初面貌,一部分加入了復興會,成爲行動隊的一員,或者轉爲其他工作;另一部分則被光復會吸引,如吳樾、趙聲等。

但同樣是暗殺,復興會瞄準的滿清頑固官吏,以及阻礙其推翻滿清統治的滿酋巨惡;而暗殺團則目標模糊,似乎滿人的大吏都可能是他們剷除的對象。當然,這也不可一概而論。比如吳樾謀刺出洋考察憲政的五大臣,其目的是破壞滿清立憲的進程,摧毀一切有可能延長滿清統治的補救措施。

正如章太炎曾激烈地說過:“但願滿人多桀紂,不願見堯舜。滿洲果有聖人,革命難矣。”基於這樣的思維,不管政策是好是壞,是進步還是保守,只要是清廷推出的,統統在革命黨的反對和咒罵之列。

……

在熱風的輕輕吹動下,海在抖動,一層細密的皺紋,耀眼地反映着太陽的光彩。在海與天之間的蔚藍空間,波浪一個接着一個地衝上傾斜的沙岸。海水在沙灘上拋擲着雪白的泡沫,在滾燙的沙礫間消散。

“這是不對的,他們根本不懂倒逼這個方法,也沒看清現在問題的實質。”陳文強用力在沙灘上踩了深深的腳印,看着海水灌滿,又頑皮地猛踩進去,濺起一片水花,說道:“改革能救國,可救不了朝廷。如果明白這個道理,刺殺目標就不該指向五大臣。而且,立憲派對這樣的暗殺,應該是心中竊喜啊!”

“你的意思是立憲派會利用這樣的暗殺,作爲與朝廷就憲政問題進行討價還價的籌碼?”楊篤生有些恍然,但還不十分確定。

“說對了。”陳文強淡淡一笑,說道:“看過上海最近的報紙了嗎?不正警勸朝廷迅速‘行憲政,融滿漢,以安天下之心;開國會,導人才,以作徙薪之計’嗎?”

“立憲派的?”楊篤生苦笑一聲,說道:“他們倒是真會借力。如此看來,革命盛,則改良衰,反之亦然。這個認識可能是錯誤的。”

陳文強拍拍楊篤生的手臂,說道:“別的革命黨是這樣認爲的,而立憲派在理解上卻要高了一層。改良之遲緩激發革命,革命危及朝廷又推動改革,他們倒是很希望在某些關鍵時刻,革命黨能成爲推進改革的動力。”

“我倒忘了你與立憲派的關係。”楊篤生睜大眼睛,打量着陳文強,揶揄道:“那你是幫他們呢,還是——”

“看看,你還是把雙方的關係看得那麼涇渭分明。”陳文強搖了搖頭,說道:“如果分析二者的政治主張,其實是差不多的,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都是要滿清交出權力,強大國家。只不過一個是體制內的,一個是體制外的。一個是朝廷許可的,一個是朝廷禁止的。在體制外,且被禁止,那能幹的事情就受到很大限制;在體制內,被許可,則可以幹成很多體制外想幹而幹不成的事情。”

“繞口令嗎?”楊篤生翻了翻眼睛,說道:“只是隨便一說,沒有懷疑你的意思。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在同盟會與康梁的論戰中,我們就持中立態度吧!至於《關於准許清國學生入學之公私立學校之規程》,我與鈍初等人也討論過,認爲:此次規則,出於文部省,專言我國學務,且細觀條文,重在辦學方面,留學生是有些誤解、胡鬧了。”

歷史在很多地方都是失真的,中國相當多的近代史書籍似乎一直在說:一九零五年,日本政府出臺了一個旨在侮辱、禁絕清國留學生的《取締清國留學生規則》,於是,在東京的清國留學生們奮起抗議,其中,愛國青年陳天華因此悲憤投海而死。

現在,除了陳天華已經加入復興會,並被調到南洋進行宣傳鼓動工作外,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也並不是如此簡單。

清政府要求日本政府立法監管留學生,防止他們被革命黨策反,這是其中一個方面。另外一個客觀因素就是:當時日本民間專門爲清國留學生開辦的野雞學校已經氾濫成災;而且,很多清國留學生的確學風不好,整天在清國人同鄉的小圈子裡瞎混,終日在酒樓、妓院裡遊蕩,耽於酒色,曠課成風,許多清國留學生甚至連日語都沒能掌握好,這樣的學風,的確需要整頓。

而從文字上而言,這部法律本來名叫《關於准許清國學生入學之公私立學校之規程》,卻因爲日本報紙“標題黨”的疏漏,被簡稱爲《清國留學生取締規則》。其中,“取締”二字十分刺眼。報紙一出,留學生和旅日華人譁然。值得注意的是,當時沒有網絡、沒有電視、電臺,日本政府出臺一個新法規,許多清國留學生其實是沒有機會接觸到法規的原文的。許多時候,要靠口口相傳,三人成虎因而在所難免。

這個新規定一出臺,頓時在東京的清國留學生之中掀起了軒然大波。清國留學生紛紛扔下課本,蜂擁衝上街頭,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罷課、遊行、示威、抗議活動,風風火火,沸沸揚揚。

其中,以秋瑾爲代表的部分清國留學生,煽動全體清國留學生罷課回國,一些清國留學生更是組成了“糾察隊”,帶上棍棒武器,滿東京跑,看到清國留學生就威脅他們:“你回不回國?”說“不回國”的,立即羣起圍毆之。

但是,終歸還是有明白人。當中有一個清國留學生站出來說:“我們連那個所謂《取締規則》的原文都還沒有讀過,發什麼怒呢?我們是否應該先調查、研究,搞清楚之後,再反對也不遲呀!”憤怒的留學生們當即這樣迴應他:“不用查了,還有什麼好查的?!我們認爲是這樣,就是這樣!”

第239章 編練新軍,惠州清鄉第147章 教誨,搶別人的成功第168章 不能容忍的折騰第57章 瓊州戰略第220章 出離憤怒,外交突圍第231章 風風火火來改革第225章 不和諧的聲音,陳袁再會第24章 結死樑第247章 清室安置第57章 辣手摧磨第224章 錢,都緊張第31章 沉重的傳統第177章 潛伏,裡挑外掘第101章 馬上見分曉第208章 經濟、金融戰爭第86章 開導,實驗室的秘密第281章 載譽而歸,海南建設第231章 東北局勢第137章 正當防衛,雷厲風行第78章 賞罰分明的堂規第241章 無題第163章 威壓,賑濟第102章 一槍第295章 戰爭暫時的結束第174章 感同身受的龍濟光第231章 東北局勢第216章 北辰歸來,同盟會決議第45章 求知少年第145章 低估,再加條件第208章 臨時政府,篷勃生氣第276章 訪德成功,抵美晉見第71章 龍興堂初立第225章 標本兼治,明暗結合第209章 戰局變換,再會張之洞第249章 肅王伏法,大總統第263章 宴會外交第155章 抵英,接手鐵路公司第71章 互動,造勢第114章 無題第73章 佈局,人販第169章 革命領袖的選擇,反攻在即第213章 國際形勢第2章 博覽會之感第149章 長遠結交,舞會?第291章 交還青島,無理挑戰第180章 大舉南下,密商對策第168章 長期方略,爆發第82章 各有感慨第105章 打秋風、拔羊毛第52章 內應外合第163章 威壓,賑濟第179章 展望:既艱苦又樂觀第230章 東北形勢第161章 不撈好處誰幹哪?第144章 內部支持,德國外債第174章 炮兵編制第54章 一切順遂第180章 大舉南下,密商對策第2章 一個洞一毛錢第71章 龍興堂初立第210章 繁瑣雜事,清廷的兩難第185章 先下手爲強,互動第176章 越人急躁,撤退的條件第204章 滇西南新佈置第36章 道德的坍塌第202章 老袁的心思,上海光復第3章 把人當人看第150章 瑣事,歡樂夜第65章 海上第176章 強硬不退,踏足上海第222章 聯合陣線,兵痞鬧事第285章 飛機、坦克、青黴素第209章 災荒,賑災,袁氏復起第195章 退路,形勢大變第222章 最後一擊第205章 清廷應對,排兵佈陣第17章 吃講茶第290章 陰你一把,戰爭爆發第255章 凝聚,打壓第140章 巧舌如簧,遊說第83章 人生轉折,操練第52章 內應外合第112章 輕取萬寧第258章 蒙亂第248章 北京新面貌第254章 美國的判斷,日人碰壁第59章 何爲殺手,羅登的煩惱第179章 深謀,革命成功的第一條件第163章 威壓,賑濟第236章 重擊,敗得不冤第111章 立威,將計就計第9章 外謙內毒第139章 行難,綜合考慮第73章 佈局,人販第94章 瓊州之基第213章 國際形勢第217章 最後的全力支撐第24章 制服金三爺第7章 上海大江湖
第239章 編練新軍,惠州清鄉第147章 教誨,搶別人的成功第168章 不能容忍的折騰第57章 瓊州戰略第220章 出離憤怒,外交突圍第231章 風風火火來改革第225章 不和諧的聲音,陳袁再會第24章 結死樑第247章 清室安置第57章 辣手摧磨第224章 錢,都緊張第31章 沉重的傳統第177章 潛伏,裡挑外掘第101章 馬上見分曉第208章 經濟、金融戰爭第86章 開導,實驗室的秘密第281章 載譽而歸,海南建設第231章 東北局勢第137章 正當防衛,雷厲風行第78章 賞罰分明的堂規第241章 無題第163章 威壓,賑濟第102章 一槍第295章 戰爭暫時的結束第174章 感同身受的龍濟光第231章 東北局勢第216章 北辰歸來,同盟會決議第45章 求知少年第145章 低估,再加條件第208章 臨時政府,篷勃生氣第276章 訪德成功,抵美晉見第71章 龍興堂初立第225章 標本兼治,明暗結合第209章 戰局變換,再會張之洞第249章 肅王伏法,大總統第263章 宴會外交第155章 抵英,接手鐵路公司第71章 互動,造勢第114章 無題第73章 佈局,人販第169章 革命領袖的選擇,反攻在即第213章 國際形勢第2章 博覽會之感第149章 長遠結交,舞會?第291章 交還青島,無理挑戰第180章 大舉南下,密商對策第168章 長期方略,爆發第82章 各有感慨第105章 打秋風、拔羊毛第52章 內應外合第163章 威壓,賑濟第179章 展望:既艱苦又樂觀第230章 東北形勢第161章 不撈好處誰幹哪?第144章 內部支持,德國外債第174章 炮兵編制第54章 一切順遂第180章 大舉南下,密商對策第2章 一個洞一毛錢第71章 龍興堂初立第210章 繁瑣雜事,清廷的兩難第185章 先下手爲強,互動第176章 越人急躁,撤退的條件第204章 滇西南新佈置第36章 道德的坍塌第202章 老袁的心思,上海光復第3章 把人當人看第150章 瑣事,歡樂夜第65章 海上第176章 強硬不退,踏足上海第222章 聯合陣線,兵痞鬧事第285章 飛機、坦克、青黴素第209章 災荒,賑災,袁氏復起第195章 退路,形勢大變第222章 最後一擊第205章 清廷應對,排兵佈陣第17章 吃講茶第290章 陰你一把,戰爭爆發第255章 凝聚,打壓第140章 巧舌如簧,遊說第83章 人生轉折,操練第52章 內應外合第112章 輕取萬寧第258章 蒙亂第248章 北京新面貌第254章 美國的判斷,日人碰壁第59章 何爲殺手,羅登的煩惱第179章 深謀,革命成功的第一條件第163章 威壓,賑濟第236章 重擊,敗得不冤第111章 立威,將計就計第9章 外謙內毒第139章 行難,綜合考慮第73章 佈局,人販第94章 瓊州之基第213章 國際形勢第217章 最後的全力支撐第24章 制服金三爺第7章 上海大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