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一突圍杏山

在洪承疇準備突圍,他所爲信任的愛將,讓明軍視清兵膽戰心驚的吳三桂,卻在他的軍事生涯上抹下了極不光彩的一筆,他率先當了逃兵!

吳三桂看起來只是一員勇猛的戰將,其實頗有心術,一接到洪承疇準備突圍的命令,回營即與將士商量突圍辦法。

他營中有一降的蒙古人獻計,敵兵詭計極多,小路必嚴兵堵截,大路當設備稍寬,宜從大路……這位久居清政權中的蒙古人十分熟悉滿清用兵的特點。

這次吳三桂做出了正確的判斷,用蒙古降人之計,決定從大路突圍。

就在準備下達命令的時候,忽聽明兵各的沉寂,火把晃動,雜亂的叫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

原來,怯懦的大同總兵王樸爲保全性命,不顧軍令,回營便率本部人馬先乘夜突圍逃跑。其他各鎮總兵官一看形勢不好,誰也不願被消滅,惟恐落後,倉皇爭先拔營,頓時一片混亂。

吳三桂既不想盡節,也不想束手待斃,一聽各營要逃,亦不怠慢,當即傳令本部人馬起行,直奔大路殺出。

皇太極料到明兵糧絕,很可能乘夜逃跑,早作了截擊的準備。黑夜中,明兵且戰且闖,各兵散亂,黑夜難認,不辨方向,互相擁擠,自相踐踏。

當突進至壕邊,遭到嚴陣以待地清兵的迎頭截砍。死傷累累,而掉進壕塹裡的不計其數。大批明兵無法突圍,被壓縮到南海邊,適遇漲潮,都讓無情的潮水席捲而去。

吳三桂從大路殺出,直奔杏山城。果如所料。皇太極佈置兵力,大都在小路截殺明兵,而大路兵力不多,只有他與文武隨從三四百人守衛營帳。雖然盛設旌旗、帳幙,卻無重要將領。

正在此時,負責在杏殺城方向攔截明軍的蒙古固山額真庫魯克達爾漢阿賴和察哈爾毛海,正巧準備攻擊杏殺城,見一隊人馬向皇太極大營殺去。大驚,急忙帶着本部三千人,自前方攔截而去。

眼看就要突圍而出,前方忽然出現大股敵人,吳三桂麾下將士有些心驚。事關生死存亡,吳三桂抖擻精神,大聲道:

“把我的戰旗張揚起來,我自在前開道,汝等只管隨我前行,我自保你等安全。若失了一人一卒,也算不得吳三桂地本事!”

他竟然真的獨自一人,當先一騎衝出,眼見得到了敵軍面前,厲聲道:“大明總兵吳三桂在此,給我讓開了道路!”

本來庫魯克達爾漢阿賴和察哈爾毛海還不知對面來的是誰。一聽是吳三桂之名,心中大驚,四目相對,庫魯克達爾漢阿賴說道:“吳三桂何等英勇,清兵亦不是其對手,我等上去,只有徒勞送死……”

“只要陛下無事,我等都是大功一件。”察哈爾毛海強作鎮靜道:“況且我等任務只是攻擊杏山。不如賣了吳三桂這個人情,放他出去,將來戰場上也好見面……”

吳三桂一將驍勇,威名竟使得敵人聞名不敢接戰。那三千蒙古人主動分開陣型。聽憑吳三桂帶着部下大搖大擺地從面前走過,吳三桂威風之盛,一時無雙!

這一幕皇太極在高處看得清楚,他見蒙古人不敢接戰,居然絲毫沒有責怪的意思,反而環顧左右而道:

“吳三桂之勇,連朕也覺得害怕,若得此人歸降,這天下便唾手可得了!”

一邊謀士范文程說道:“陛下,吳三桂固然驍勇,可大明並不只有一個吳三桂,洪承疇、祖大壽等人皆極會用兵。而大明還有一人,坐擁精兵十萬,虎踞江南,軍民無不誠服,若崇禎再度啓用此人與我大清爲敵,則誰勝誰敗尚未可得知……”

“莫非,你說的是武英王朱由斌?”皇太極皺起了眉頭:“我只顧看吳三桂之勇,卻忘了還有此人存在,你說得一點也沒有錯,這人果然是我大清平生難得一見之勁敵……不知範先生可有良策?”

“臣對目前倒並不如何擔心。”范文程微笑着說道:“崇禎多疑,自毀長城,生生讓朱由斌以江南富裕之地,以麾下十萬將士獨立於大明朝廷之外。可陛下若是想得到天下,將來非與朱由斌正面交鋒不可,臣建議陛下還應提早做好準備是爲上策……”

“其實,朕和朱由斌見過,那時他還叫朱斌……”

皇太極忽然說道,他的神思有些恍惚,過了會嘴角忽然露出了一絲微笑:

“記得那年朕還送給他一筆銀,說將來若有可能,就放了朕一條性命。嘿嘿,朕說這話可一點都不覺得丟人,說起來,朕心裡還真的是想他啊……”

范文程怔在了那裡,這不是一個豪情萬狀,意在爭霸天下君主說出來的話,倒像是一個老人,對着夕陽,正在那緬懷着什麼……

……

逃入杏山城地吳三桂,遭遇到了平生未得之敗,還未喘息停當,王樸也逃了進來,兩人商議一番,都覺得杏山城早晚必被清軍攻擊,此地也不是長久呆的地方,還是跑回寧遠比較妥當!

皇太極賊繼續部署兵力聚殲明殘兵餘衆,他命內大臣宗室錫翰、國戚多爾濟兩員驍將率濟席哈、車爾布、巴蘭及精兵二百五十人,蒙古翁牛特、四部落都爾拜率兵二百五十,分別埋伏於杏山明兵逃走必經之地的高橋大路和桑噶爾寨堡,另派甲喇率京隋、格爾泰、郎球等戰將率三旗精銳護軍一百五十人協助堵截吳三桂兵。

這時的皇太極已經下達了必捉吳三桂的命令。他所派滿蒙八旗兵數量不多,但皆多精銳,其將領也都是

足以擊敗已成驚弓之鳥地明殘兵敗將。

當天,杏山明兵一千人自城中逃出,遇到清伏兵。迎頭痛擊,明兵死傷甚多。皇太極聞訊,親自趕到高橋東,指授方略。指示如明兵自杏山逃出,尾隨追擊,不得使明兵入城。

爲加強兵力,又派多羅貝勒羅洛宏、固山貝博洛、內大臣圖爾格等以每旗精兵2名及正白旗護軍、翁牛特兵、錫翰、多爾濟b戰的名將多羅貝勒多鐸指揮。繼續設伏以待杏山明逃兵。

在城裡的吳三桂、王樸已感到杏山岌岌可危,不宜久留,率部出城逃跑。埋伏杏山西的清兵立即迎戰,將明兵截入大路追擊。三桂與王樸且戰且退,向高橋逃去。

清將多鐸一聲號令,伏兵四起,迎面截住,而後面清兵緊追不捨。吳三桂、王樸與明兵手足無措,無心戀戰,急欲奪路逃跑。

清兵奮力攻擊。明兵大敗,四處潰逃。清兵邊追邊攻擊,到傍晚,已將桑噶爾寨至海一線列兵固守,嚴密封鎖。吳三桂、王樸率殘部乘夜逃跑,兵士死傷殆盡。身邊只得三十七騎。

眼見得被逼入了絕境,反而激起了吳三桂的悍氣,對身邊王樸說道:“我二人已入死地,若不奮力,今日皆死於此。你可帶二十騎在右,我帶十七騎在左,一路衝殺過去!”

那王樸也和吳三桂一般,雖然因膽小而第一個逃跑。但卻是明軍中少有地猛將。當下大聲說道:“既然吳總兵願意決死,我爲自身計,豈有不拼命者!”

這兩人一左一右,聲吶喊。竟真地便向清軍大陣衝去,忽然不顧身邊人數少得可憐。

一殺入陣中,吳三桂連聲狂喝,大刀風一般地舉起落下,竟無一人能近其身。

那清兵中的郎球眼看吳三桂在自己陣中往來衝突,如入無人之境,勃然大怒,拎口大刀,帶八名親兵便來迎戰。尚未靠近,就聽吳三桂霹靂似的一聲大吼:

“我乃吳三桂,誰敢擋我!”

郎球尚沒有什麼,身邊八名親兵早已露出畏懼之色。正猶豫間,吳三桂已經衝上,大刀兩次掄起,早有兩名清兵落馬。

那郎球方迎上,卻被吳三桂兜頭一連幾刀,殺得郎球只有招架之功,全無還手之力,這一通殺只讓郎球膽戰心驚,撥轉馬頭就跑,哪裡還有迎戰的心思!

吳三桂哈哈大笑,催動戰馬,當者披靡,不多時,竟被他殺開了一條血路,奪路而走,可身後的十七騎卻皆死於亂軍之中……

那王樸卻也是一般神勇,與吳三桂一前一後殺了出來,環顧左右,再無一名兵丁相隨。王樸嘆息着道:“你我二人此時如喪家之犬,天下之大,卻又還能去哪裡?”

“我看不如先去寧遠暫避。”吳三桂倒不見多少頹喪:“那尚有我數萬人馬,待避過清兵鋒頭,再慢慢地恢復也就是了……”

眼見得已成甕中之鱉地吳三桂再次逃脫,皇太極懊喪不已,范文程卻勸道:

“吳三桂自投身行伍以來,一向以敢戰而著稱,他顯著的軍功和飛晉升,已成爲大明朝廷重要的倚重。他晉升爲總兵,獨掌一方帥印,說明大明朝廷對他地器重。這次援錦他又是八大將之一,實爲一員主將。而這當王樸先逃時,他竟隨其後,逃之夭夭,他的決戰勇氣頓然消失。在臣看來,就在這一霎間,他對大明的忠心也不復存在……”

見皇太極聽得仔細,范文程微笑着說道:“當日他曾放了睿親王一馬,今日陛下何不還了他這個人情?吳三桂被困兵丁甚多,陛下不如打開一條生路,讓他們去吧……”

“這個……”皇太極卻有些猶豫起來:“吳三桂之部驍勇善戰,若是就這麼放了出去,只怕,將來只會讓我大清徒增損傷……”

“陛下能困住他們一次,就不能困住第二次嗎?”范文程笑着說道:“況且,這些人都是他的多年的老部下,家丁,眼中只有吳家,沒有大明朝廷,陛下捉了他們也未必能爲所用。那吳三桂當日放走睿親王,說明也正是對大明朝廷失去了信心,在爲自己鋪設後路。陛下今日放了他地部下,他日必成我大清的一枝精兵!”

“範先生說得好,讓朕茅塞頓開!”皇太極大笑道:“好,爲了他日我大清能有明朝的一枝精銳,傳令三軍,但凡看到吳三桂的隊伍,只管放行!”

這一道命令卻保全住了吳三桂投入到鬆錦決戰中地大部分主力。有了實力就有了一切,有了將領和士兵,縱然皇上要查辦此次戰敗地罪魁禍,查辦臨陣脫逃之人,也絕對

不會查辦到自己這個逃兵的頭上,這點,讓吳三桂心裡對皇太極充滿了感激……

吳三桂和王樸是逃跑了,鼓吹決戰的張若麒等也臨戰驚慌,逃至小淩河口,從海上駕舟逃向寧遠去了。曹變蛟、王廷臣突圍不成,退回松山城,與洪承疇固守。

爾後,皇太極大規模進兵松山,四面圍困,躊躇滿志,必欲破城,以擒拿總督洪承疇!

鬆錦決戰這次空前規模的大會戰,只有進行了前後短短十天的時間,清兵大獲全勝,殲滅明兵五萬三千餘人,獲馬七千餘匹、駱駝六十六峰、甲冑9九千餘副……

而被海水淹死的明兵浮屍漂盪,多如雁騖,其餘潰兵散勇,都逃向了寧遠,被吳三桂收留起來,由於明兵慘敗,大明朝廷松山、錦州、塔山、杏山四城連失!

二百九十四重回寧遠十二奇謀妙計朱大人二百七十九南京之變中四百三十四兵臨盛京八十四官員的貪婪四百九十一三十年二百四十三皇宮森森二百四十寧遠孤軍四百三十戰場倒戈四百七十八計取鶴丸城下四百零二收復琉球二二百零八德王三百七十九皇宮深深五百二十八並肩作戰七十三索要贖金一百六十五條件和交換四百九十八佈置一百二十七招攬三百六十六橫行不法肆無忌憚二百十一斬將奪營五百零九命運五十六八十八個兄弟三百零七定賊四令二百零七一門忠烈六十五刀名鐵血二百七十七暗潮涌動五百六十莫斯科之亂三百六十一殺父四百八十八百姓一百八十二洛陽會戰四三百四十九盛京四百七十四莫臥兒的終結上三百七十六盛京城的皇宮五百三十三形勢突變三百二十革制五百二十三處決三百四十四治統和道統的區別一百二十九花魁大會三十一監運太監四百零二收復琉球二三百十七圍殲四百五十三黎風的秘密一百四十四突變四百九十六呂宋突變十五清雅院二百三十六中原危局一百六十七離京四百三十一放了你好嗎五百二十七阿斯德威根協議五百三十國王陛下的讓步五十七神秘的參客四百四十那些無恥的漢奸們三百四十四治統和道統的區別四百零一收復琉球一五百三十九波特蘭大海戰下二百五十八血旗招展五百十一章 瘋狂的英國女人一百六十四是戰是和三百十三起義大軍八十五皇上的口喻五百四十六殲敵四百十一完敗之薩琴爾一百零三特殊人才一百四十二皇太極三百零一三百勇士二百二十九大戰前夕一百十九處置一百九十一徵稅一百九十二疑心三百三十五發明七十六清算上二百五十二進軍山海關二百五十一借兵二零二赴死發兵四百五十八殺傷性極強大的戰法一百四十報功四十四聖上的意思二百四十六大明之魂八十三不收也得收四百六十七你看那滿天的倭奸三百二十革制五百一十章 上帝保佑國王三百二十六孟養二少年將軍一百零七請戰三百四十四治統和道統的區別五百二十五皇帝陛下的意思五百六十一投降二百六十三血色大旗二百九十七定亂三百六十六橫行不法肆無忌憚三百六十三天朝之恩三百七十七針鋒相對二百十四武英王和睿親王三百四十三遊俠五百五十八俄波戰爭四百十九火器和騎兵的對決五百四十八博克塞特三十九朝廷調令三百四十四治統和道統的區別
二百九十四重回寧遠十二奇謀妙計朱大人二百七十九南京之變中四百三十四兵臨盛京八十四官員的貪婪四百九十一三十年二百四十三皇宮森森二百四十寧遠孤軍四百三十戰場倒戈四百七十八計取鶴丸城下四百零二收復琉球二二百零八德王三百七十九皇宮深深五百二十八並肩作戰七十三索要贖金一百六十五條件和交換四百九十八佈置一百二十七招攬三百六十六橫行不法肆無忌憚二百十一斬將奪營五百零九命運五十六八十八個兄弟三百零七定賊四令二百零七一門忠烈六十五刀名鐵血二百七十七暗潮涌動五百六十莫斯科之亂三百六十一殺父四百八十八百姓一百八十二洛陽會戰四三百四十九盛京四百七十四莫臥兒的終結上三百七十六盛京城的皇宮五百三十三形勢突變三百二十革制五百二十三處決三百四十四治統和道統的區別一百二十九花魁大會三十一監運太監四百零二收復琉球二三百十七圍殲四百五十三黎風的秘密一百四十四突變四百九十六呂宋突變十五清雅院二百三十六中原危局一百六十七離京四百三十一放了你好嗎五百二十七阿斯德威根協議五百三十國王陛下的讓步五十七神秘的參客四百四十那些無恥的漢奸們三百四十四治統和道統的區別四百零一收復琉球一五百三十九波特蘭大海戰下二百五十八血旗招展五百十一章 瘋狂的英國女人一百六十四是戰是和三百十三起義大軍八十五皇上的口喻五百四十六殲敵四百十一完敗之薩琴爾一百零三特殊人才一百四十二皇太極三百零一三百勇士二百二十九大戰前夕一百十九處置一百九十一徵稅一百九十二疑心三百三十五發明七十六清算上二百五十二進軍山海關二百五十一借兵二零二赴死發兵四百五十八殺傷性極強大的戰法一百四十報功四十四聖上的意思二百四十六大明之魂八十三不收也得收四百六十七你看那滿天的倭奸三百二十革制五百一十章 上帝保佑國王三百二十六孟養二少年將軍一百零七請戰三百四十四治統和道統的區別五百二十五皇帝陛下的意思五百六十一投降二百六十三血色大旗二百九十七定亂三百六十六橫行不法肆無忌憚三百六十三天朝之恩三百七十七針鋒相對二百十四武英王和睿親王三百四十三遊俠五百五十八俄波戰爭四百十九火器和騎兵的對決五百四十八博克塞特三十九朝廷調令三百四十四治統和道統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