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破墓01

我本來以爲早點開溜走反,元清那嘶就不會找上門,沒想到我們前腳纔出了旅館,後腳那嘶就追了上來,我看他的一身行頭就是要出遠門的樣子,看到他便面子上說着客氣話:“喲!哥們,你這是要上哪兒去哪?”

元清皺着一張皮臉,一帶早的就沒給我好臉色看:“你這是明知故問,你們要上哪兒我就上哪兒,你們也別想拋錨了,我這錨就賴在你們身上了。E3最新更新”

敢情這小子昨晚跑到了我的夢中去了,知道我們要去倒曹陵不成?

元清說:“昨晚你沒把話說清楚,我元清也不是好唬弄的,我猜着你們就是想着要去盜曹操的墓,我這跟着去一不爲財,二不爲名。我只是對盜墓天生有一種愛好,盜他人所不能盜之墓,就這麼簡單。”

果然,這嘶還真猜準了,只聽他繼續說道:“你們昨晚爲日清之事而來,日清又與曹操有關,雖然我不知道你們歲爲何事,當然我也不想知道,不過從前面那兩點我就猜到你們應該是瞄準了曹操的墓去的。”

看來這身狗皮膏藥是貼死了,甩也甩不掉,我琢磨着就跟他耗下去只會耽誤我們的寶貴時間,所以就答應讓他同行,等到許昌的時候,一有機會就撇開他走人,免得他阻礙了我們要辦的事情。

不過我還是提醒了他,此行一切都要以我和白露的注意爲主,不然的話就別跟着我們去礙事了。

元清說:“盜墓就是要合作,不過你說錯了一點,應該不是以你們的注意爲主要,而是考慮可取程度而決定,有時候並不代表一個人的想法會比兩個人加在一起的想法要好,雖然我以前一般都是獨自盜墓的,不過這次的情況不同以往,我也不計較那麼多了。”

他後面的那些話好象是我們求着他跟我們一起去似的,我這火氣就不知道該往哪兒發去,白露看我的臉色不對,怕我會對元清發難,於是便說:“好了,我們走吧!其他的事情等到了許昌之後我們在一起商量。”

許昌之名始於三國魏黃初二年221年,而考其沿革,則更爲悠久。相傳,“許”源於堯時,因許由牧耕此地而得名。夏王朝建立後許地是夏王朝活動的中心區域,夏啓建都於夏邑,“大饗諸侯於鈞臺”鈞臺在今禹州市三峰山東麓。

殷商時期許地分佈的諸侯國和部落有歷今禹州市境內,有熊氏今長葛市境內,昆吾今許昌縣境內,康今禹州市境內。

春秋戰國時期許地先後爲鄭、楚所據。分屬韓、魏、楚。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置潁川郡,治陽翟音狄,今禹州市。潁川郡轄12縣,許縣今許昌縣、陽翟縣今禹州市、長社縣今長葛市、鄢陵縣、襄城縣屬之。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析許縣,置潁陰縣治今魏都區。許縣、潁陰縣、陽翟縣、長社縣治今長葛市老城、鄢陵縣治今鄢陵縣彭店鄉古城村、襄城縣均屬潁川郡。

三國時期,魏稱潁川郡,屬豫州,許昌縣、潁陰縣、鄢陵縣、長社縣等皆屬潁川郡。許昌爲魏五都之一。魏黃初二年221年,文帝曹丕以“漢亡於許,魏基昌於許”,改許縣爲許昌縣。

到了元代許仍爲州,長社、長葛、襄城縣屬之。鄢陵屬開封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廢長社縣,併入許州,領4縣,長葛、襄城屬之。許州、鈞州均隸開封府。萬曆三年1575年鈞州改爲禹州。明末李自成起義軍將禹州改爲均平府。清初,許州、禹州屬河南省。雍正二年1724年許州升爲直隸州,長葛屬之。鄢陵屬開封府。雍正十三年1735許州升爲許州府,臨潁、郾城、襄城、長葛、密縣今新密市、新鄭屬之。{金}{榜}許州府、開封府均隸河南省。

中華民國成立後,許州改爲許昌縣,改禹州爲禹縣,與長葛縣均屬河南省豫東道。鄢陵縣直屬河南省。1926年,廢道爲區,許昌爲河南省第二行政區,治許昌今魏都區。長葛、禹縣屬河南省第一行政區,治鄭縣今鄭州市。鄢陵直屬河南省。

1932年,許昌爲河南省第五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駐許昌,轄許昌、鄢陵、襄城等9縣。長葛、禹縣屬河南省第一行政區。

1944年5月,長葛、許昌、鄢陵、禹縣先後被日本侵略軍佔領。同年10月,八路軍進入豫西,開闢了禹密新今禹州市、新密市、新鄭市三地交界處、禹郟今禹州市、郟縣交界處抗日根據地,建立了禹密新辦事處和禹郟縣抗日民主政府。1945年5月,八路軍冀魯豫部隊在鄢陵、扶溝交界處開闢了水西抗日根據地,建立鄢扶縣抗日民主政府。同年8月日本投降,許昌復爲國民政府河南省第五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駐許昌今魏都區,轄許縣、鄢陵、襄城等9縣。長葛、禹縣仍屬河南省第一行政區。

所以,許昌自古以來一直都是軍事要地,三國時期,曹操據許昌爲根據地亦是歷史中高明的一智。

到了許昌之後,我們分成三個方面,幾天來我們都在當地四處摸風探點,所總結得來的線索更加是層出不窮。

傳說,曹操在安葬他的那一天,72具棺木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同時從各個城門擡出,這72座疑冢,哪座是真的呢?曹操之墓的千古之謎隨之懸設,千百年來,盜墓者不計其數,但誰也沒發掘出真正的曹操墓。我國古代遺留下來的寶貴墓葬很多,但是總是受到盜墓者的威脅,諸多寶貴文物也面臨着在被考古挖掘之前就流失的危險,那麼我們如何反盜墓?古人對付盜墓者又有怎樣的高招?或許曹操的72墓之謎也着實讓很多盜墓者頭疼……

我們三人聚集在歇息的旅館裡頭,打算就這幾天以來各自搜尋的線索作一個初步的斷定。

元清先說出了他找來的線索,老許昌人都知道,許昌自古就有“七十二疑冢”的傳聞。《聊齋志異?卷十?曹操冢》傳:“許城外有河水洶涌,近崖深黯。盛夏時有人入浴,忽然若敲刀斧,屍斷浮出;後一人亦如之。轉相驚怪。邑宰聞之,遣多人閘斷上流,竭其水。見崖下有深洞,中置轉輪,輪上排利刃如霜。去輪攻入,中有小碑,字皆漢篆。細視之,則曹孟德墓也。破棺散骨,所殉金寶盡取之。”如此之所便證明了古墓可能就葬在許昌有水的地方,《聊齋志異》雖爲鄉間野聞、文學作品,但以其作品的綜合品格來看,並非都是空穴來風,最起碼,“七十二疑冢”之說在許昌早已有之,並且比其他地方流傳更爲廣泛。

白露點了點頭,這和我所知道的不謀而合,“許昌皆因爲‘魏基昌於許’,改許縣爲許昌縣,許昌由此得名。以漢魏方術盛行,能得昌盛之地,必視爲家族興隆之風水寶地,會全力維護並期望得其力;又以曹操成就大業的歷史基本都是在許昌完成,是其一生關鍵之地,綜合此兩點,許昌必定作爲曹操陵墓的首選。還有一個普遍的現象,許昌地處中原腹地,自古陵墓繁多,且以現知的陵墓看,漢魏時期著名人物的陵墓不在少數。

我聽了他們的言辭之後也不免爲之拍掌叫好,這下子可絕對不能低估了他們,特別是哪個元清,白露身爲靠古學界有名的考古家,能夠掌握這些信息自然不容懷疑,可元清那小子能夠知道怎麼去踩點,這說明他以前對我說過的話一點也不假,看來他的盜墓技巧可不是吹出來的。

我對他們說:“我親自去地方上看了一下,我給你們作一個簡單的推測。在我判測的曹操墓區南部時村營鄉上七垣村以南約1公里多的地方(這個地方現屬河南省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西北,與上七垣村相隔一條漳河),聽當地的許昌人說,這裡曾發現過一塊十六國後趙時期的魯潛墓誌,這塊墓誌爲青石質料,長30釐米,寬20釐米,墓誌有120字,記述了魯潛墓與曹操墓的具體相對位置。我曾三次到出土墓誌的地方進行實地考察。也許這不是一塊距今最早的出土標明曹操墓具體位置的文物史料,但是它對曹操墓葬地點產生了疑問。魯潛墓誌的出土地點是西門豹祠西原上,在鄴城上看偏西南。但是,這塊墓誌尚有諸多的疑點需要研jin究bang。一是曹操墓沒有陵,是‘因高爲墓,不封不樹’的,地表沒有任何人爲標誌物。所以墓誌記述的曹操陵墓很可能是來自民間傳說,而據傳說作爲確定的曹操墓址還值得考慮。二是這塊墓誌不是在墓壙中出土,而是在漳河南岸一處高地上的磚窯取土坑壁中發現的。墓誌中所說的標誌物都還不能確定準確的位置。如果墓誌中所說的曹操墓曾被盜挖過,那麼歷史文獻應有記述,可是直到並未見到可信的挖掘曹操墓的史料記載。如果挖掘過的是證據不準的曹操墓,那麼認定墓主是曹操的可信性就值得懷疑,也許是疑冢也說不定,三是墓誌出土的地點在漳河之陰,這是魏晉以後相墓所忌的。按當時已用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相墓標準,玄武爲北,爲龜象,爲岡丘地貌,墓誌出土的地點西高穴村西北一帶不具備這個條件。四是墓誌出土的地點不是‘瘠薄之地’。據傳,曹操曾在這裡興修水利,建天井堰,灌溉條件較好,是較爲富饒的地方,與曹操遺令要求葬在‘瘠薄之地’的標準不符合。五是墓誌出土的地點北面就臨靠漳河,不能再埋葬陪葬的諸多公卿大臣列將,這一點也與曹操的遺令不符合。我的看法是,曹操墓應在講武城以西的地帶,魯潛墓誌出土的地點在我判測的曹操墓區南部邊上,曹操墓在這一帶的可能性較小。不過,魯潛墓誌向我們傳遞了這樣一個歷史文化信息,就是在十六國後趙時期,這裡就有曹操墓的民間傳說。這塊墓誌還表明,曹操墓在鄴西西門豹祠西原上的區位是不錯的。”

第20章 A計劃第23章 墓蟲(上)第38章 潘公秘錄(上)第17章 香墓第70章 守護黃金的僕人-食金蟻第4章 夢神(下)第5章 子母棺第12章 土包子村(下)第32章 破關(上)第1章 交換的條件第64章 神鬼迷城(4)第5章 空降第57章 戈壁腸子(中)第48章 神鬼寶藏(5)第3章 盜洞第9章 神打(上)第19章 始作終時終亦始(上)第34章 中日之戰第74章 大逃生第5章 平靜背後的大風浪(上)第23章 墓蟲(上)第8章 地下拳賽第44章 神鬼寶藏(12)第14章 古墓第15章 雙溝山第12章 土包子村(下)第29章 公主(上)第17章 香墓第8章 鬻陰之池第31章 公主(下)第26章 前進(下)第50章 神鬼寶藏(7)第10章 神打(下)第20章 始作終時終亦始(下)第1章 整頓第54章 神鬼寶藏(11)第33章 破關(下)第7章 上海之行第45章 神鬼寶藏(2)第20章 A計劃第34章 中日之戰第18章 局圖(下)第16章 變局第65章 空間的轉移第60章 神鬼寶藏(17)第6章 孤島神蹟第21章 蟠龍懼洩逼自吞(上)第34章 中日之戰第13章 潘家祖宅第72章 變化第44章 神鬼寶藏(13)第70章 守護黃金的僕人-食金蟻第5章 空降第72章 摩坷迷境(下)第61章 胡司令歸來(上)第23章 墓蟲(上)第18章 神仙潑水局第37章 劫後逢生(下)第17章 香墓第70章 守護黃金的僕人-食金蟻第10章 神打(下)第11章 上海的主顧第33章 田中筆記第70章 守護黃金的僕人-食金蟻第55章 懷念胡司令第28章 陪葬(下)第25章 破墓01第6章 平靜背後的大風浪(中)第71章 黃金靈棺第28章 破墓04第24章 太祖手記第68章 大頭怪嬰(下)第23章 墓蟲(上)第35章 機關第9章 事出有因第28章 破墓04第20章 始作終時終亦始(下)第40章 重返北京(上)第13章 潘家祖宅第74章 大逃生第33章 田中筆記第32章 含蟬寶珠第51章 神鬼寶藏(8)第50章 妖精森林(下)第8章 地下拳賽第60章 神鬼寶藏(17)第64章 神鬼迷城(4)第53章 神鬼寶藏(10)第34章 曹墓不知何處去第62章 胡司令歸來(下)第61章 胡司令歸來(上)第33章 破關(下)第3章 準備出發第67章 神鬼迷城(7)第12章 北京潘家園第68章 大頭怪嬰(下)第4章 魂引第49章 神鬼寶藏(6)
第20章 A計劃第23章 墓蟲(上)第38章 潘公秘錄(上)第17章 香墓第70章 守護黃金的僕人-食金蟻第4章 夢神(下)第5章 子母棺第12章 土包子村(下)第32章 破關(上)第1章 交換的條件第64章 神鬼迷城(4)第5章 空降第57章 戈壁腸子(中)第48章 神鬼寶藏(5)第3章 盜洞第9章 神打(上)第19章 始作終時終亦始(上)第34章 中日之戰第74章 大逃生第5章 平靜背後的大風浪(上)第23章 墓蟲(上)第8章 地下拳賽第44章 神鬼寶藏(12)第14章 古墓第15章 雙溝山第12章 土包子村(下)第29章 公主(上)第17章 香墓第8章 鬻陰之池第31章 公主(下)第26章 前進(下)第50章 神鬼寶藏(7)第10章 神打(下)第20章 始作終時終亦始(下)第1章 整頓第54章 神鬼寶藏(11)第33章 破關(下)第7章 上海之行第45章 神鬼寶藏(2)第20章 A計劃第34章 中日之戰第18章 局圖(下)第16章 變局第65章 空間的轉移第60章 神鬼寶藏(17)第6章 孤島神蹟第21章 蟠龍懼洩逼自吞(上)第34章 中日之戰第13章 潘家祖宅第72章 變化第44章 神鬼寶藏(13)第70章 守護黃金的僕人-食金蟻第5章 空降第72章 摩坷迷境(下)第61章 胡司令歸來(上)第23章 墓蟲(上)第18章 神仙潑水局第37章 劫後逢生(下)第17章 香墓第70章 守護黃金的僕人-食金蟻第10章 神打(下)第11章 上海的主顧第33章 田中筆記第70章 守護黃金的僕人-食金蟻第55章 懷念胡司令第28章 陪葬(下)第25章 破墓01第6章 平靜背後的大風浪(中)第71章 黃金靈棺第28章 破墓04第24章 太祖手記第68章 大頭怪嬰(下)第23章 墓蟲(上)第35章 機關第9章 事出有因第28章 破墓04第20章 始作終時終亦始(下)第40章 重返北京(上)第13章 潘家祖宅第74章 大逃生第33章 田中筆記第32章 含蟬寶珠第51章 神鬼寶藏(8)第50章 妖精森林(下)第8章 地下拳賽第60章 神鬼寶藏(17)第64章 神鬼迷城(4)第53章 神鬼寶藏(10)第34章 曹墓不知何處去第62章 胡司令歸來(下)第61章 胡司令歸來(上)第33章 破關(下)第3章 準備出發第67章 神鬼迷城(7)第12章 北京潘家園第68章 大頭怪嬰(下)第4章 魂引第49章 神鬼寶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