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斯人已逝

高象升知道武威與河東的不同。

李澤正致力於將武威節鎮治下十一個州打造成一個整體,這一次的武威節鎮開府建牙,各州文武官員齊聚武邑,而他與薛平自然也是適逢其會,李澤提出的三個一盤棋,軍事一盤棋,行政一盤棋,財政一盤棋都是圍繞着這樣一個目的而出現的。

只消李澤這個目標實現,那麼武威便將形成以李澤爲中心的一個強有力的集權性質的節鎮,下屬只有執行的權力,而沒有自行其是的空間。

但河東則是大不一樣的。河東只所以能在這麼多年裡擰成了一股繩,成爲朝廷強有力的地方支持者,不在於制度,而在於高駢個人強大的魅力。

高駢用自己無以倫比的聲望與能力,將河東各地團結在了自己的周圍,形成了強大的合力。但這樣的一個政治團體,也有着他無法避免的死穴,那就是一旦高駢不在,河東便將再度成爲一盤散沙,誰也不服誰,誰也不認誰。縱觀朝廷上下,卻是再也難以找出一個像高駢這樣的統帥了。

高駢正是深知這一點,纔對高象升說,他一輩子光明磊落,卻在臨死之際,使出了下三流的手段,而唯一的目的,竟然只是要讓河東不成爲朝廷之害。而他竭盡所能不惜讓自己聲名受損的這個盤外招,也是以削減河東各軍將領的實力爲代價的。

天兵軍是他最爲擔心的。這支以昭武九姓爲基礎組織起來的軍隊,戰鬥力強大,背後又有着昭武九國爲背景,實力最爲強大。而忻州軍,苛嵐軍在自己死後,指不定就會與張仲武抑或其他一些有着野心的節鎮眉來眼去,這些都是不穩定因素。

而想將這些不穩定因素有可能帶來的禍害降至最低,那就只能讓他們沒有實力走出自己的地盤,讓他們只能窩在自己的一某三分地裡觀望天下。

正是基於這個心思,病重之中的高駢,刻意走漏自己的身體狀況的消息,引起各方異動,首先便是讓盧龍掉以輕心開始大規模地進行戰略轉移,而此時高駢卻是以他最爲放心的雲中守捉軍和整編過後的橫野代州聯軍發動突然襲擊,直插盧龍軍要害之處,一舉收復了前期被盧龍人佔領的雁門關等要地。

而這一次的戰事,也讓天兵軍,忻州軍,苛嵐軍大驚失色,以爲先前所有,都只是高駢的詭計。而他們,在這一次的事情之中的表現着實有些不堪入目。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爲了將功折罪,他們必然要有所表現。

高駢治軍嚴厲,有功必賞,有過必罰,想讓高駢不追究他們這一次的過錯,當然就只能拿盧龍人的人頭來贖罪。更何況盧龍人在雁門關大敗,其主力又在向着武威方向轉移,這也正是痛找落水狗的好機會。

三軍齊出,渡過高梁河,竟然一直打進了幽燕地區,那裡,可是張仲武的老巢。

高駢斷定,他們將在張仲武的強有力的反擊之下損兵折將,狼狽逃回來,從而實力大損。

這,也就達到了高駢的目的。

然後他以李存忠守雁門關,以韓琦守大同,太原一帶,一前一後,將他們牢牢地鉗制其中,使他們不能爲害。

當然,如果在以後,韓琦或者李存忠能夠將他們吞併,高駢也不以爲意,以他對李存忠與韓琦的瞭解,這二人,必然不至於成爲唐室之害,甚至會成爲大唐的保駕護駕之人。

現在,一切都在高駢的意料之中順利向前發展着。

高象升悽悽惶惶地在雁門關中守着高駢,看着高駢在短短的數天時間裡,病情迅速惡化,直至氣遊遊絲,終於在一個風雨之夜,溘然長逝。

直至死亡降臨之時,這位大唐名將,一代柱石仍然在跟李存忠,韓琦,高象升分析着天下大勢,述說着朝廷之痛,提出自己的一些見地和解決之道,而對於他在長安的家人,從頭到尾,竟然隻字未提。

旌旗裹上了白幡,將士們穿上了素服,士兵們裹上了白帕,雁門關外,頃刻之是便變成了白色的海洋,而高象升,就在這個時辰,帶着無比沉重的心情,離開了雁門關。

他所期待的能夠挽求大唐的兩根柱石,現在已經倒下了一根,而倒下的這一個,對於另外一個卻是疑慮重重,甚至在臨走之際,還不忘佈下後手,叮屬他的忠心手下也有所防備。

這其實讓一支大力支持李澤的高象升,深受打擊。

可不管怎麼樣,高象升卻發現自己無可選擇。高駢早前所說的朝堂之上的從上而下的改變,在高象升看來幾無實現的可能,朝堂之上的大人物們,在行軍佈陣之上,自然遠遠不如高駢,但如果說到在政治之上的敏感性,則比高駢不知要高出幾個檔次,他們不會看不出問題,但他們卻不敢動彈便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內部無法改革,唯一的一條道路,便只能是由外部來倒逼內部進行改革。在高象升看來,現在李澤所做的一切,正在這條正確的道路之上前進。

而至於這條路一旦走到最後,李澤會處在一個什麼樣的位置之上,他早前還真沒有考慮過。

因爲他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似乎,以後要好好地想一想了。

但在武威,他只有一個盟友,那就是薛平。

在高象長離開雁門關的第十天,不出高駢所料,天兵軍,忻州軍,苛嵐軍在高梁河北岸被張仲武的主力騎兵一戰而破,大敗而歸。

當三支軍隊撤回到雁門關時,看到關內關外的白色,無不驚駭莫名。

高駢居然死了。

高駢竟然真的死了。

這讓三支軍隊的首腦人物悔恨莫名。直到此時,他們才明白過來,高駢臨死之前,還擺了他們一道。

但世上卻是沒有後悔藥可吃的。

面對着李存忠,韓琦,韓銳要求他們進關拜祭高駢時,三支軍隊的首腦人物,沒有一個人敢進關。

雁門關雖然滿關盡帶孝,但那隱藏在悲傷之中的殺氣是無論如何也掩蓋不了的,而李存忠,韓琦,韓銳又毫無疑問是高駢的金牌打手。高駢既然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還在算計他們,那麼會不會在死後還佈下一個局,利用他們進關拜祭的時候將他們一舉拿下,吞併他們的軍隊,拿下他們的地盤呢?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三支軍隊居然只是在關外,草草地祭拜了一下高駢之後,便各自率軍,繞開了雁門關,一路急奔回到了自己的地盤之上。

高駢一死,河東局勢必然大變,他們必須要用最快的速度回到自己的老窩來應對這一次的大變,至於打進雁門關,收拾掉李存忠和韓琦韓銳三人,他們此時是想也不敢想了。先不說他們被張仲武這一次打得丟盔卸甲,士氣大跌,單論高駢的威名,便讓他們不敢在此時造次,誰知道高駢在死前還佈置了什麼,指不定便有一個連環套在等着他們。

還是回到自己的家裡,才更安全啊。

看到三支軍隊倉皇而去,李存忠等人也是鬆了一口大氣,火併,並不是他們最好的選擇,雖然他們已經做好了準備。

高梁河北岸,一身戎裝的張仲武,擺上了香案,與其兄張仲文一起,爲死去的高駢祭奠,雖然兩人爲敵多年,但高駢卻一直是張仲武最爲敬重佩服之人。此人一死,張仲武是既開心,又傷懷。

開心的是,盧龍從現在開始將再也不會面臨着河東方面的威脅,只需專心一意地對付武威,壓力大減,勝算大增,而傷懷的卻是,這世上又一個值得他尊重的人死去了。

“走吧,河東已經不值得我們再多費心思,擊敗武威,河東自下。”張仲武將一壺酒傾倒在香案之前,轉身上馬,打馬而去。

武邑,武威書院,由山長章回主持,李澤,薛平等一衆武威高級官員齊聚於此,舉行了盛大的儀式祭奠高駢。

而武威節鎮府,也在祭奠儀式之後,以大唐北地行軍大總管的名義,向河東各地刺史下發了命令,要求他們在接令之後迅速抵達武邑,共同商討失去高駢之後的河東節鎮以後的走向。

從官面上來說,李澤這位擁有着北地行軍大總管職位的千牛衛大將軍,的確對北地各鎮有着名義上的統轄權利,但別人聽不聽,就又當兩說了。

“既是試探,也是埋下一個理由!”李澤看着薛平,淡淡地道:“現在我沒有時間去理會他們,但一旦回過氣來,便可以好好地與他們說道說道了,不遵上司,忤逆上司之命,在大唐律法之中該當何罪!”

平平淡淡的幾句話裡,卻蘊含着無比的殺氣,薛平相信,一旦李澤騰出手來,必然會收拾那些不聽話的河東軍頭了。

高象升回來之後,跟他詳細地述說了高駢在死前的佈置,可以說在短時間內,河東的那些軍頭們,是無法回過氣來的。

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一戰第一百六十五章:只能相信他第八百八十四章:斷頭飯第六百零一章:混亂河東第二百二十二章:開戰第五百二十二章:燕九請客第一百八十章:冷眼旁觀第六百四十四章:小皇帝第一千一百八十一:殺你一個回馬槍第六百七十章:準備戰鬥第三百五十三章:大戰將起第四百四十九章:第一課第七百章:突襲第三十四章:怒不可遏有第九百五十五章:真相第四百三十一章:備戰壺關第九百零六章:毒計第四百四十七章:獨攬大權第二百零四章:男兒亦有淚第三百零八章:追逐第三百六十三章:決死一戰第二百三十三章:新的人事任命第十一章:看門人第五百八十七:天德軍的覆滅第九百四十二章:領地(3)第七百零七章:沒有退路的一戰第一千零九十五章:緩衝第四百二十四章:田氏兄弟第七百三十六章:三路出擊第九百一十章:瞧不起第二百一十六章:我該病倒了第一千二百零八章:抵達嶺南第三百九十二章:會戰管城第八百九十三章:弱國無外交第七百五十三章:災情應對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自斃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破裂第九百七十章:後院起火(3)第一千零五十五章:憂慮第四百九十四章:安排第六百三十三章:李澤的宏願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天下至公第一百零五章:逼宮第八百八十七章:遼地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談話(再下)第四百五十三章:身處黑暗,心懷光明第五章:一陣驚悚第七百四十五章:海盜第四百六十八章:助力第一千一百零二章:第一個海外總督第八百九十三章:弱國無外交第一百二十一章:大敗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擔心第四百二十章:幸福來得太突然第一百二十三章:絕命突圍第二百三十三章:新的人事任命第二百四十八章:郊迎第七百章:突襲第五百一十八章:考試與婚禮第五百五十章:雪原之戰(再下)第三百六十二章:斬首行動第一千二百零三章:反思第七百二十三章:戰揚州(中)第一千零四十七章:最後的叮囑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響應(中)第四百四十三章:如何選擇第三百六十章:光明正大地坑你一把第二百一十六章:我該病倒了第四百八十三章:一路向北第八百七十三章:將來第一百四十六章:別人家的兒子死得,我的兒子也死得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談話(下)第五百五十三章:雪原之戰(叕下)第一百九十六章:柳成林的心聲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兩代督撫第十七章:人各不同第七百四十五章:海盜第一千一百章:生產建設兵團(中)第一千零六十七章:一個巨大無比的坑第七百八十八章:出任第四百五十九章:妥協的藝術第八百六十六章:意味深長第九百七十二章:後院起火(5)第八百六十四章:玉石俱焚的計劃第九百七十一章:後院起火(4)第一千零一十七章:長期對峙對我們是最有利的第一千零三十六章:大舉進入第七百三十七章:戰揚州(下續)第二百三十四章:懷德堂第五百七十九章:能幹的許子遠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去向第一千零七十四章:我要很多的錢第六百四十四章:小皇帝第一百三十四章:艱難前行第六百八十五章:李澤的憤怒所在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諾言第一千零五十一章:感覺很不好第三百七十七章:德州新城第六百八十九章:寡人有疾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這不公平
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一戰第一百六十五章:只能相信他第八百八十四章:斷頭飯第六百零一章:混亂河東第二百二十二章:開戰第五百二十二章:燕九請客第一百八十章:冷眼旁觀第六百四十四章:小皇帝第一千一百八十一:殺你一個回馬槍第六百七十章:準備戰鬥第三百五十三章:大戰將起第四百四十九章:第一課第七百章:突襲第三十四章:怒不可遏有第九百五十五章:真相第四百三十一章:備戰壺關第九百零六章:毒計第四百四十七章:獨攬大權第二百零四章:男兒亦有淚第三百零八章:追逐第三百六十三章:決死一戰第二百三十三章:新的人事任命第十一章:看門人第五百八十七:天德軍的覆滅第九百四十二章:領地(3)第七百零七章:沒有退路的一戰第一千零九十五章:緩衝第四百二十四章:田氏兄弟第七百三十六章:三路出擊第九百一十章:瞧不起第二百一十六章:我該病倒了第一千二百零八章:抵達嶺南第三百九十二章:會戰管城第八百九十三章:弱國無外交第七百五十三章:災情應對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自斃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破裂第九百七十章:後院起火(3)第一千零五十五章:憂慮第四百九十四章:安排第六百三十三章:李澤的宏願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天下至公第一百零五章:逼宮第八百八十七章:遼地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談話(再下)第四百五十三章:身處黑暗,心懷光明第五章:一陣驚悚第七百四十五章:海盜第四百六十八章:助力第一千一百零二章:第一個海外總督第八百九十三章:弱國無外交第一百二十一章:大敗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擔心第四百二十章:幸福來得太突然第一百二十三章:絕命突圍第二百三十三章:新的人事任命第二百四十八章:郊迎第七百章:突襲第五百一十八章:考試與婚禮第五百五十章:雪原之戰(再下)第三百六十二章:斬首行動第一千二百零三章:反思第七百二十三章:戰揚州(中)第一千零四十七章:最後的叮囑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響應(中)第四百四十三章:如何選擇第三百六十章:光明正大地坑你一把第二百一十六章:我該病倒了第四百八十三章:一路向北第八百七十三章:將來第一百四十六章:別人家的兒子死得,我的兒子也死得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談話(下)第五百五十三章:雪原之戰(叕下)第一百九十六章:柳成林的心聲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兩代督撫第十七章:人各不同第七百四十五章:海盜第一千一百章:生產建設兵團(中)第一千零六十七章:一個巨大無比的坑第七百八十八章:出任第四百五十九章:妥協的藝術第八百六十六章:意味深長第九百七十二章:後院起火(5)第八百六十四章:玉石俱焚的計劃第九百七十一章:後院起火(4)第一千零一十七章:長期對峙對我們是最有利的第一千零三十六章:大舉進入第七百三十七章:戰揚州(下續)第二百三十四章:懷德堂第五百七十九章:能幹的許子遠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去向第一千零七十四章:我要很多的錢第六百四十四章:小皇帝第一百三十四章:艱難前行第六百八十五章:李澤的憤怒所在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諾言第一千零五十一章:感覺很不好第三百七十七章:德州新城第六百八十九章:寡人有疾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這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