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五章:暫時的平靜

駐守鄂嶽的劉信達,陷入到了極大的困境當中。

新年過後,朱友貞於長安正式登基,成爲了短短數年的大梁王朝的第三任皇帝。朱友裕在位不過半年,實在太過於短命,沒有多少對比的價值。而現在朱友貞治下的大梁,比起朱溫在時的大梁,可謂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了。

朱友貞失去了南方的大片統治區域,袞海,武寧,淮南連續丟失,使得樑王朝的統治區域只剩下了中原的一部分以及關中,再回上朱友珪治下的蜀州。但問題是,蜀州的情況有些暖昧。

朱友裕與朱友貞互相殘殺的時候,朱友珪秉持了一個觀望的態度,既沒有響應朱友裕的勤王詔旨,也沒有迴應朱友貞的討伐檄文。

而在朱友貞獲勝登基,向蜀中派出使者,加封爲朱友珪爲蜀王,輔國大將軍兼中書令,朱友珪亦是欣然接旨,似乎承認了朱友貞的皇帝地位,但問題是,在這個同時,他又接受了由盛仲懷帶領的一部分自長安潰走的朱友裕舊部,這其中最要命的便是有朱友裕的皇后,代超的嫡女代淑以及朱友裕的長子。

代淑以及朱友裕的長子,被朱友珪接到了成都安置,而盛仲懷卻被委以了重任,成爲了駐守漢中的最高長官。

這就有些尷尬了。

偏生此時此刻的朱友貞還發作不得,眼下的局面,他急需要朱友珪的支持來穩定軍心,以及穩定西南局面。

明明朱友珪包藏禍心,他也只能裝聾作啞,故作不知。

與朱友珪坐擁蜀州,暫時不用考慮受到誰的侵犯不同,劉信達卻正在被放在火爐之上煎烤。

新上任的皇帝陛下,加封了劉信達爲驃騎大將軍,總領鄂嶽軍政兩事。但同時,隨着加封詔書一同而來的,還要求劉信達死守鄂嶽。

現在的鄂州,已經處在三面遇敵的狀態之中,丁儉主政之下的荊南已經在漸漸的恢復元氣,有了田國鳳陳長富頂在襄陽,丁儉可以毫無顧忌地將目光投諸到鄂嶽。岳陽的錢彪一直就沒有停止過用兵,即便是在去年最爲寒冷的季節之中,兩方面的交戰都一直在持續着。而隨着淮南落入唐軍之手,來自東面的威脅,已經成爲了劉信達最大的心腹之患。

而在水上,洞庭湖的鄭文昌一直在與鄂州水師纏鬥,想來不久以後,李浩統率的唐軍內河水師,必然也會逆流而上。

從戰術上來講,鄂嶽其實已經沒有堅守的必要了。因爲有九成的概率,是守不住的。但從戰略上來講,此時的大梁又必須要扼守着這個探入南方的支點。鄂嶽的地理位置太過於重要了,如果能守住這裡,大梁一旦緩過氣來,便可以重新投入人力物力來經營南方,而一旦連這裡也失去了,大梁就真的被鎖住了。

朱友貞也好,劉信達也好,對於田國鳳的痛恨都是發自內心底的,如果山南東道仍然掌握在樑軍手中的話,那情勢是完全不一樣的。

劉信達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明知道事不可爲,卻仍然要爲了大梁在南方的利益,爲了那麼最後一口苟顏殘喘的氣兒而竭盡全力。

而朱友貞爲了鼓舞劉信達的士氣,亦下令忠武軍節度使康震向鄂嶽派出了一支一萬人的援軍,進駐安陸,同時下令康震的忠武軍節鎮移駐信陽,以確保劉信達的退路,在萬一出現問題的情況之下,可以讓劉信達一路退到忠武軍的地盤之上。

同時,也保證有一條能夠給鄂嶽輸入後勤物資支援的通道。

當然,這些舉措,都是爲了讓劉信達沒有多少顧忌的可以死守鄂嶽,給劉信達的詔旨之中,是不到最後時刻,絕不能放棄鄂嶽之地。

劉信達自己也很清楚,不管是爲了大梁,還是爲了他自己,都必須守住鄂嶽,以圖將來。但可以想見得到接下來的困難。所以劉信達在鄂嶽開始了大刀闊斧的舉措。

首先便是放棄了大片的土地,強行遷移農民到主要城鎮的周邊,鄂嶽經過近兩年的戰鬥,百姓損失極大,大量的土地荒蕪,即便是城鎮周邊,也有很多的土地無人墾種,在冬日裡,劉信達派出軍隊,強行將這些百姓遷移,開春之後,剛好趕上春耕。如此以來,他便可以將自己的力量集中起來使用,同時也造就了大片的無人區。

大量的鄂嶽青壯被編入到了府兵當中,平時耕種,一旦有戰事,立即便能集結成軍,在將他們的家眷撤入城中作爲人質的情況之下,不怕這些人不賣命。就算戰鬥力不成,但作爲遲滯敵人進攻的炮灰,也是不錯的。

其次就是向朝廷要求,一定要讓佔據蜀地的朱友珪出兵荊南襄陽諸地,哪怕擺出一個樣子也好,這樣,可以牽制住丁儉與田國鳳的力量,使他能夠有足夠的力量應對岳陽錢彪以及來自淮南方向上的敵人。

否則如果三面來攻,他劉信達就算有三頭六臂,也絕然無法應對的。

開春過後,瀰漫了大片地區的戰火,一時之間全都偃旗息鼓了。春耕在即,大量的輔兵,民夫,都要返回家園準備春耕,一年之計在於春,誰都不要誤了農時。再者,不管是李澤,還是朱友貞,都已經暫時達成了自己的最基本的目標,接下來,他們需要鞏固自己在新的領地之上的統治,誰也不想在這個時候再起戰火。

雖然朱友貞丟失了南方的大片區域,戰略之上陷入到了極其被動的局面,但其仍然掌控着河南大部分區域以及整個關中,如果將蜀地也算進去的話,他依然實力強勁,接下來就看能不能有效整合整個大梁內部的力量了。而在其內部的不穩定因素,就是長安的禁軍以及佔據蜀中的朱友珪。而其中又以暖昧不清的朱友珪最爲難纏,如果朱友珪能夠誠心降服,那麼有富庶的蜀中作爲支撐,大梁仍然是李澤最爲強勁的對手。

而李澤,剛剛拿下了兩浙,淮南,袞海,武寧等大片區域,要把這些地方完全納入到其統治之下,成爲大唐王朝新的動力源頭,仍需要大量的精力,更需要時間。

“將武寧區域以及揚州蘇州等地合併,籌建江蘇行省。”李澤道:“以梅玖爲江蘇行省總督。原淮南地區改編爲安徽行省,調原刑州刺史楊知和爲安徽總督。合併山南東道,荊南,鄂嶽部分區域爲湖北行省,以丁儉爲湖北總督。”

曹信沉吟了一下,道:“李相,那錢彪呢?此人位置關鍵,這兩年來,也是功勳着著。”

“任命錢彪爲岳陽刺史,直接向朝廷負責。”李澤笑道:“想來他會明白我的意思。”

“錢彪的職位是不是低了一點?”

聽着曹信如此說,一邊的公孫長明笑了起來:“曹吏部,你想左了,錢彪這個岳陽刺史直接對李相負責,在地位之上就不輸於其它任何一位總督,錢彪如果聰明的話,就知道李相想的是什麼。”

曹信沉吟了一下,眼睛一亮:“湖南?”

李澤點了點頭:“劉信達在鄂嶽,已是兔子尾巴長不了啦,等到我們整合完畢之後,就必然會啃下這塊骨頭,所以我們應當把一部分注意力放在湖南了,不急在一時,讓錢彪去慢慢地經營。”

“李相,那軍事之上的指揮歸屬呢?現在南方的整個體系還是有些混亂的!”韓琦問道。

“袞海,武寧,淮南所有軍事力量統統劃歸左驍衛尤勇,由尤勇對這三個區域內的所有兵馬進行整編,汰裁冗兵,弱兵,只留精華,其中一部分補足左驍衛之兵力空缺,左驍衛的編制擴充至四萬人。”

“江蘇,浙江,湖北,岳陽等地的兵力全部劃歸右千牛衛柳如煙,右千牛衛重新擴編爲四萬人。”

韓琦心中微微一凜,右千牛衛的主力其實仍然留在武邑周邊,柳如煙南下揚州的時候,只不過帶走了其中的五千人,在武邑周邊,仍然足足保留了二萬餘人的主力,眼下卻又將右千牛衛在南方擴編至滿員,目標是針對誰,一目瞭然。

“那在武邑的右千牛衛兵馬?”他試探地問道。

“我們也該重建禁軍了。”李澤微笑着道,“我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徹底覆滅僞樑,拿下長安。在武邑的原千牛衛兵馬,接下來改編爲禁軍吧。”

“那由誰來統領?”

“一時之間,還真沒有合適的人選,暫時由我直接指揮吧!”李澤揮了揮手:“這個不着急,慢慢來。”

韓琦垂下頭,沒有再說話。

“李相,不管是尤大將軍還是柳大將軍哪邊,這一次的整編,必然要裁撤不少的地方部隊,這一塊,如果不小心在意的話,有可能會出現麻煩啊!”章回沉吟着道。

“裁撤整編不能一蹴而就,一部分整編爲衛軍,一部分整編爲地方治安,另一部分,則分給田地,讓他們回家鄉務農吧,秘書臨拿一個具體的方案出來讓各部討論,看看需要多少銀錢,原則上由各地自己想法籌集,不足部分朝廷補給,一切以穩定爲主。”

第一千零二十章:秋後算帳第二百零五章:暗涌(上)第九百二十四章:沒有第二條路可選第一百六十六章:勝利的消息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沒有妥協的餘地第一千二百六十二:未來五年第八百六十章:價值一萬銀元的消息第五百零二章:碼頭第六十九章:心急火燎第二百章:閃電戰(下)第四百一十一章:有得到的,便有失去的第八百九十章:救星第三十七章:爲鷹或是爲雞第一百八十三章:嬌憨不矯情的姑娘和渣男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自斃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驅虎吞狼第二百七十三章:魏博第八百二十一章:一品大將第五百六十五章:何爲心狠手辣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意外事件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藏刀第五百六十六章:好人與壞人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以其人之道還施其人之身第三百八十一章:棣州叛亂(下)第三百八十八章:內戰爆發第八百三十三章:袞海何去何從第二百一十八章:信仰第一千二百二十章:安撫第九十四章:勃然大怒第四百二十七章:韓琦的沉默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議戰第八十二章:求救第六百五十三章:其樂融融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便請父親去吧第十六章:請君入翁第六百一十七章:安綏之敗第三百三十三章:騙局嗎?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兄弟姐妹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拼一把第八十一章:左右逢源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意外事件第一千零九十八章:租界第九百五十二章:對未來的考量(下)第二十章:賜姓第二百一十五章:事與願違第四百六十五章:收權第一百九十三章:曹信來訪第一千零八章:朱一的新玩具第九百二十四章:沒有第二條路可選第一千零四十七章:最後的叮囑第十章:一路歡喜第四百一十一章:有得到的,便有失去的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追擊第三百零三章:成婚第八百四十章:激盪(3)第一千零三十八章:領鮮第二百二十二章:開戰第六百零一章:混亂河東第二百八十六章:等待機會的到來第二百五十六章:去長安開府建牙第七百三十二章:錢荒第四百九十一章:道聽途說第六百九十一章:南進之路第六百二十四章:步卒衝陣第一千零四十八章:牽扯第六百零二章:戰亂河東第五百八十五章:血流成河第九百五十七章:確認第六百四十三章:新帝登基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騎兵去哪裡了第一千零六十章:碾壓第三百三十五章:最後的安排第七百八十七章:資本第七百二十三章:戰揚州(中)第一千零七十一章:驚慌失措第六百零五章:火,大火第五百一十六章:萬事俱備第一百二十三章:絕命突圍第三百七十一章:攻陷涿州第五百五十八章:雪原之戰(失算了,好像還要繼續下)第二百三十四章:懷德堂第八百三十七章:欲加之罪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心胸第六百五十二章:藍圖第四百七十七章:重逢第八百七十章:收復龜茲(中)第八十三章:霸氣第八百九十三章:弱國無外交第一百二十二章:驅俘作戰第二百三十五章:易水河畔(上)第六百七十章:準備戰鬥第六百五十七章:一觸即發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封海(4)第四百一十二章:請君北狩第三百六十五章:背水一戰第九百七十五章:最後的瘋狂第五百二十二章:燕九請客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倒曹第五百二十二章:燕九請客第五百七十二章:吐蕃人來了
第一千零二十章:秋後算帳第二百零五章:暗涌(上)第九百二十四章:沒有第二條路可選第一百六十六章:勝利的消息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沒有妥協的餘地第一千二百六十二:未來五年第八百六十章:價值一萬銀元的消息第五百零二章:碼頭第六十九章:心急火燎第二百章:閃電戰(下)第四百一十一章:有得到的,便有失去的第八百九十章:救星第三十七章:爲鷹或是爲雞第一百八十三章:嬌憨不矯情的姑娘和渣男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自斃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驅虎吞狼第二百七十三章:魏博第八百二十一章:一品大將第五百六十五章:何爲心狠手辣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意外事件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藏刀第五百六十六章:好人與壞人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以其人之道還施其人之身第三百八十一章:棣州叛亂(下)第三百八十八章:內戰爆發第八百三十三章:袞海何去何從第二百一十八章:信仰第一千二百二十章:安撫第九十四章:勃然大怒第四百二十七章:韓琦的沉默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議戰第八十二章:求救第六百五十三章:其樂融融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便請父親去吧第十六章:請君入翁第六百一十七章:安綏之敗第三百三十三章:騙局嗎?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兄弟姐妹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拼一把第八十一章:左右逢源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意外事件第一千零九十八章:租界第九百五十二章:對未來的考量(下)第二十章:賜姓第二百一十五章:事與願違第四百六十五章:收權第一百九十三章:曹信來訪第一千零八章:朱一的新玩具第九百二十四章:沒有第二條路可選第一千零四十七章:最後的叮囑第十章:一路歡喜第四百一十一章:有得到的,便有失去的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追擊第三百零三章:成婚第八百四十章:激盪(3)第一千零三十八章:領鮮第二百二十二章:開戰第六百零一章:混亂河東第二百八十六章:等待機會的到來第二百五十六章:去長安開府建牙第七百三十二章:錢荒第四百九十一章:道聽途說第六百九十一章:南進之路第六百二十四章:步卒衝陣第一千零四十八章:牽扯第六百零二章:戰亂河東第五百八十五章:血流成河第九百五十七章:確認第六百四十三章:新帝登基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騎兵去哪裡了第一千零六十章:碾壓第三百三十五章:最後的安排第七百八十七章:資本第七百二十三章:戰揚州(中)第一千零七十一章:驚慌失措第六百零五章:火,大火第五百一十六章:萬事俱備第一百二十三章:絕命突圍第三百七十一章:攻陷涿州第五百五十八章:雪原之戰(失算了,好像還要繼續下)第二百三十四章:懷德堂第八百三十七章:欲加之罪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心胸第六百五十二章:藍圖第四百七十七章:重逢第八百七十章:收復龜茲(中)第八十三章:霸氣第八百九十三章:弱國無外交第一百二十二章:驅俘作戰第二百三十五章:易水河畔(上)第六百七十章:準備戰鬥第六百五十七章:一觸即發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封海(4)第四百一十二章:請君北狩第三百六十五章:背水一戰第九百七十五章:最後的瘋狂第五百二十二章:燕九請客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倒曹第五百二十二章:燕九請客第五百七十二章:吐蕃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