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獻帝初平二年的造反委員會,經過了熱烈的討論和充分的友好協商後,選舉併產生了造反委員會主席,即盟主,那就是袁紹同學。
同時本着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進而選舉出了幾位常委委員,並分別委任了幾個頭銜。
這些頭銜包括:委員會主席袁紹,加車騎將軍銜,發起人曹操同學爲奮武將軍,本次造反大會的堅定支持者、最早的先遣者鮑信同學爲破虜將軍,鮑信同學的弟弟鮑韜爲裨將軍。
做爲本次委員會主席的弟弟,那位汝南袁家本家嫡子的袁術袁公路,則推舉了處於自己勢力範圍的孫堅爲破虜將軍、烏程侯、假中郎將、領豫州刺史。
什麼叫“假中郎將”?所謂假,就是後世所謂的代理之意。比如代理市長、代理書記什麼的。要等具體流程走完,才能去掉這個代字,轉成正式的。
說起來,孫堅此次倒是白撿了個大便宜。他本就對董肥豬早看不過眼了,即便沒有曹操、袁紹的檄文,他也準備差不多的時候,起兵去蹂躪蹂躪那堆肥肉。
這次得了曹操檄文,當即想也沒想的便發兵而來。但他起兵之後,便連續做了兩件大事兒。這兩件大事兒,也是奠定了他撿了這個便宜的主要原因。但由此,也爲他埋下了危機。
孫堅做的兩件大事,第一件,就是殺了時任荊州刺史的王睿。說起這個王睿,也算是個沒有蝨子找癢癢的貨。
孫堅一直任長沙太守,因此,曾於孫堅一起平叛過荊州地區的黃巾亂匪。
按理說,這男人交朋友有四鐵。一起上過山、一起下過鄉、一起扛過槍、一起那啥啥。做爲曾和孫堅一起扛過槍的戰友,本來就算不能成爲鐵哥們,那也是極好的朋友關係。
但是,偏偏這位王睿王太守,他作爲一個文官,卻看不起身爲武將的孫堅。在那段一起扛槍的日子裡,常常輕視甚至蔑視孫堅。這樣當時的孫堅就極度的不爽了。
而這位王太守不但輕蔑孫堅,還跟當時的武陵太守曹寅也不對付。要不說,這人在江湖行走,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仇人多堵牆嗎。做人應當低調謙虛纔好,多交朋友少豎仇纔是。
這位王太守也不知是腦袋被驢踢了,還是曾經被門夾了,總之,他是左得罪一個,右得罪一個。得罪完了不說,還得瑟着惦記着再去搞別人。接到了討伐董卓的檄文後,他沒去討伐董卓,卻揚言要討伐那位他看不順眼的武陵太守曹寅了。
做爲他勢力範圍裡討生活的曹寅當然害怕了,左思右想一番後,既然沒了活路,索性先下手爲強,與其等你來搞我,那咱還是先搞了你吧。
在這種心理下,曹寅也不是省油的等,當即假冒了,當時負責檄文撰寫的案行使者溫毅的檄文,檄文中歷數王睿的罪責,然後將之下發給了孫堅。
孫堅得了檄文,當即直奔荊州治所而來。他纔不管這檄文真假呢,只要有了名頭,他很不介意推動一把,將那個蟑螂弄死。
可惜那位蟑螂根本就是個蠢貨,完全不知道自己死期將至,見部隊到來,派人一問,部隊回答說是要去討伐董卓,特來請求些補給。王蟑螂一聽很大方,當即點頭,讓人打開庫房,讓衆人挑選看看,有什麼能用的上的。
只是,當他在隊伍中發現了孫堅後,卻終是大吃一驚。一問之下,孫堅坦言是奉案行使者檄文來取他性命的,王睿問自己何罪,孫堅給了他個很經典的回答,嗯,那就是“我也不知道”。
隨着這句回答,手起刀落,一顆大好頭顱,
一個一州刺史就此交代了。
殺了王睿後,孫堅繼續前行,等到到了南陽,按照檄文所定,他給南陽太守張諮下文,讓張諮撥付糧草。張諮接報,詢問自己幕僚意見。有幕僚認爲,孫堅不過是鄰郡一個太守,沒權利從自己這邊調撥糧草。於是,張諮當即回絕。
孫堅得報也不着惱,反而以酒肉禮物拜訪張諮。這張諮自認爲自己是君子,既然得了人家的拜訪,按禮數,自然要回訪了。
所以,第二天,他便帶着禮物也來回訪。只是這次來了,他便一腳踏入了鬼門關。被孫堅便在酒席上當即拿下,並出示了檄文所約,按照約定,直接喀嚓了事。
這兩件事做完,孫堅名聲大振,再也沒人敢於小覷他。等他趕到魯陽,見過袁術,備說前事,袁術大喜。
話說袁氏之中,袁術一直對袁紹大爲不滿的說。自己好歹是袁家嫡子,袁紹再強,也是庶子,爲何好事、名聲卻全歸了袁紹了呢?說到底,不過實力二字。
認清了這點,對於這個處於自己勢力範圍的狠人大將,袁術自然是打點起精神拉攏,由此爲他爭取了一系列便宜,自也就是題中之意了。
總之,經過了一系列封賞完畢後,那啥的奏表只是隨意一說。獻帝都在董卓手裡,還表奏個屁啊。這事兒大家你知我知天下皆知,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就行了。要的就是那個調調兒,有了名就算目標達成。
熱熱鬧鬧的一番選舉、犒軍、封賞後,接下來該幹活了吧。很可惜,沒有。
來的這些人,除了曹操和孫堅等寥寥幾人外,說實在的,還真沒有敢跟董卓動心思的膽量。
於是,在主席袁紹同學的安排下,將各路諸侯分別派發了駐地和任務。其中,袁紹、王匡、張揚駐紮河內;曹操、張邈、劉岱、橋瑁、袁遺和鮑信駐紮酸棗;袁術、孫堅屯兵魯陽;孔伷駐紮潁川;韓馥則留在大後方冀州,負責支付各路諸侯糧草事宜。
安排完這些,衆位造反的同學們,便充分發揮了後世慣用的官方作爲——開會。
五日一大會,三日一小會,充分討論辯證各種假設的可行xing,當然,對外宣稱,這自然是一種穩妥的精神。革命嘛,總是不能一拍桌子,就莽撞的喊出什麼“兄弟們給我上”的言論。
所以,與會衆人都是紛紛響應,一時間,造反委員會的大本營內,每日裡鶯歌燕舞,那會議開得叫個如火如荼啊。
一心尋找革命真理的曹操同學,在耐着xing子參與了數次會議後,終於忍不住爆出了一句I服了YOU,之後,憤而領兵西進,準備進駐成皋。
與會衆人中,只有張邈與他向來交好,派出部將衛茲領兵隨軍。兩路大軍行至滎陽汴水,便遇上了董卓部將,大將徐榮。一番亂戰,饒是曹操再有才能,但衆寡懸殊太大,也只有抱頭鼠竄的份兒了。
這次大戰,也充分的說明了一點,再高明的計謀,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也都是蒼白無力的。所謂的以少勝多,說到底,還是通過計謀分化對方,在局部形成優勢或者對等的力量,從而纔有勝機。
很可惜,這種分化,諸位造反的同學們不用對方施展,就已經完成的非常完美了。而曹操同學還不等有所圖謀,便被這種分化打的丟盔棄甲,狼狽而逃了。這次戰役導致的結果就是,曹操、鮑信雙雙負傷,鮑韜、衛茲雙雙戰死。
敗退回酸棗的曹操,在面對着己方十餘萬大軍時,簡直欲哭無淚。憤而發表了一番著名的論討董戰。只可惜,最後便連他的
好友張邈也是不願支持他。
無奈之下,曹操只得帶着夏侯惇等人,往四下再次徵召了一些兵員,轉而進駐河內,與主席袁紹同學靠攏。在他想來,咱跟着領導走,總該不會再有問題了吧。要不然,這個委員會還成立來幹嗎?
不過,曹操同學的這個疑問,很快便在委員會主席袁紹同學那兒得到了完美的詮釋。這個委員會成立的目的,就在於造反,還是那種很徹底的造反。
董卓廢立皇帝,搞出這麼大的聲勢,咱們也可以。他擁護他的皇帝,咱們大可擁護咱們的嘛對不對?袁紹同學看中的,就是幽州的劉虞。
對於袁紹主席的主意,曹操在愕然半響後,除了大笑還是大笑,他實在想不出自己還能幹點啥了。合着費了半天事兒,咱這不是討董大會,而是玩“打造明日之星”的遊戲來了。居然還是很超前的養成遊戲,牛逼啊!
曹操很鬱悶,但卻很無奈。靠着他自己眼下的實力,根本不可能打的過董肥豬,於是,他只能在鬱悶與無奈中,慢慢的跟衆委員們周旋,以期能有朝一日說服他們。
就在這邊曹操的鬱悶中,南路的孫堅卻是一騎當先,先是在魯陽城外,以詐術bi退董卓數萬大軍,隨即移兵樑東,但卻不幸在樑縣遭遇董卓麾下徐榮、李蒙聯合大軍,一戰而大敗,險險喪命。
孫堅大敗後,只得暫時收復殘兵,屯兵陽人,舔舐傷口。此時,得了兩番大勝的董卓卻盯上了王匡。
王匡屯兵河內,在孫堅跟董卓大戰時,覺得有機可趁,便派兵進駐河陽津,準備在董卓疲軟時,撿個便宜。
哪知道孫堅不慎大敗,董卓立時掉頭,將部分兵力擺到平陰,擺出欲要渡河一戰的架勢。暗地裡,卻偷偷從北面渡河,繞到王匡大部的背後,便在王匡尚自懵懂之際,忽然殺出,一戰而潰,大破王匡。
至此,三支主動出擊的造反諸侯,盡皆折翼。衆造反頭頭們,大爲驚恐。坐鎮後方冀州的韓馥,眼見前方衆人並不跟董卓開戰,自己卻不停的運送着給養,唯恐這幫人坐大了,回頭不去打董卓,卻來把自己吞併了,便有意識的開始減緩糧草的供給,終於在這年年底,此次轟轟烈烈的造反一次運動,以糧草告罄而落幕。
諸位委員紛紛各回各家,各找各媽,臨別之際,依依惜別,約定仍爲兄弟之盟,共同進退。
只是貌似兄弟總是拿來出賣的,這句後世名言,卻在兩千年前,便被劉岱與橋瑁二位同學,完美的演繹了一遍。因着本就有些間隙,再加上糧草不繼,劉岱同學忽然施展出後世納粹的閃電戰,一戰而定橋瑁,將這位剛剛依依惜別的兄弟拿下,吞併了橋瑁的地盤。
這事兒之後,身爲委員會主席的袁紹同學,覺得韓馥做爲當時的後勤部長,實在有些瀆職,一番翻雲覆雨之下,成功的奪取了冀州這個天下第一大州,雖然因此跟北地的公孫瓚結下了大仇,卻也因而完成了袁家在河北的戰略部署,成爲了數一數二的真正的大頭。
說起來,領導的榜樣是耀眼的,明顯的!先是有了劉岱和橋瑁的舉動,後面又有了主席袁紹的作爲,各位委員們終於頓悟了。原來,遊戲是應該這樣玩的啊。
大家都不是笨蛋,既然明白了規則,接下來的局勢,便徹底明朗化了。爲期不到一年的關東諸侯聯盟相繼瓦解,空餘無數冤魂,還有的就是一地雞毛。
便在這個時候,一直在雒陽城中陰笑着看大戲的劉衙內府上,卻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嗯,確切點說,是一位憤怒的客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