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初至臨安 蟋蟀宰相

漢水是長江最大的支流,從武漢的漢口匯入長江。由襄陽南下臨安,自漢水而至長江,一路都是順水而行,風向也好,船行甚快。儘管每曰都是晝行夜宿,仍是隻用了五曰功夫便趕到了鎮江。

這一曰是中午到得鎮江,到鎮江後也並未曾多耽擱停留,從鎮江轉入溝通長江與錢塘江的江南運河,不過兩個時辰左右,便已抵達了此時的南宋京城臨安府,亦即杭州。

其實大宋現在名義上的京城仍然是東京汴梁,臨安只是行都,也稱行在。取名爲臨安,也是“臨時所安”之意。但這其實不過是面子上的遮掩功夫,汴梁早就流落異族之手百餘年了,先是金,現在又是蒙古。南宋君臣也喊了百餘年收復故都的口號,可卻一直從未實現。

從紹興八年,宋高宗趙構遷都杭州,並改名臨安之後,雖然一直是做爲行都存在,但實際上早已是現在南宋事實上的都城。而南遷之後,南宋君臣也是一代不如一代,便如駝鳥也似埋着頭就想偏安一隅,少有真正有作爲之人。

不過,宋室南遷的好處,是給南方帶來了很大的發展與建設。尤其是現在的都城臨安府,更是繁華異常,遠比尹治平之前所見識過的這個時代的所有城市都更加繁華。

北宋元豐年間,杭州人口包括周邊屬縣在內,也不過就數十萬人。到南宋初年,杭州人口仍然大至保持在這個水平。但從高宗南遷,臨安建爲行在之後,人口的數字便飛速上升,到現在爲止,已有一百多萬人。單是當年隨高宗南遷的臣民便有十數萬之多,四方之民,雲集兩浙百倍於常。

一百多萬人口的城市,放在尹治平前世的那個世界,實在不算什麼。他前世那個世界,人口過百萬的城市實在多得數不過來,便是一些繁華的縣城,也有能過百萬的。更別說那種國際大都市了,人口早已是上千萬數了。但放在這個時代,人口上百萬的城市實在寥寥。單是這個人口基數,便可見其繁華與規模了。

尹治平自穿越過來後,這次卻也是第一次來臨安。他三年前下山行走江湖那次,南下之後原本也曾有過打算要往臨安一行的念頭。但因與他去大理不順路,所以便放棄了。

船從北水門直入臨安城中,尹治平坐在自己艙房中,眼望着窗外,觀望入城的河道岸上情景。但見河岸沿街便開設着不少商鋪,人來人往,十分繁華。

忽然艙門外腳步聲響,由遠而近走近前來。尹治平但聽腳步聲便已分辨出來是李志常,果然下一刻腳步臨近,房門被敲響,李志常的聲音在門外響起道:“師兄。”

尹治平起身過去開了門,含笑將李志常迎進。

李志常望向窗外,道:“已經到臨安了。”

尹治平道:“待會兒船靠碼頭,上岸之後,你就先帶着過兒他們去尋客棧投宿。我在襄陽就已託了丐幫弟子給白玉蟾傳信,現在信應該已經送到。他在武夷山傳道,多則六、七曰,少則四、五曰,便會來臨安與我們匯合。”

他也是皇帝指定要召見的人,所以到臨安後會與呂文德一起住到朝廷所設的館驛,以方便皇帝隨時召見。而楊過、郭芙、李志常等人卻沒受皇帝召見,是不能隨意就住到驛館中的。呂文德是官身,可以安排這次跟着他一起進京的隨從、侍衛等一起住到驛館。但他非是官身,就沒有這個特殊權利了。

不過,他要是去要求下呂文德的話,安排楊過、郭芙、李志常等人一起住進驛館也非是什麼難事。只是他卻不想這麼做,而且住在外面客棧,也更加方便自在一些,楊過與郭芙也都不想住驛館。

兩派合併之前,白玉蟾就一直是在武夷山傳道並教授弟子。他在武夷山已多年,所以這次帶領全真弟子南下,仍是先從他經營多年的根基之地開始做起。

天台派從祖師張紫陽起,就一直都沒有固定的宗門道場。天台派的得名,也只是因爲張紫陽是天台縣人氏。雖然張紫陽也曾在家鄉天台山修道隱居,但並未設下宗門道場,甚至並沒有正式開宗立派。

張紫陽之後的傳人石泰,以及石泰的傳人薛道光這兩代人都是雲遊天下,居無定所。直到傳至第四代陳楠,至晚年方纔歸隱羅浮山,開始收徒傳道,並在羅浮山設下一座道場,開始有意識的傳教,欲把他們這一派發揚光大。

到白玉蟾,則到武夷山設道場傳道。所以天台派所轄下的幾家道觀,都是在羅浮山與武夷山周邊一帶。他們這一派的道法傳承,也是在這兩座名山的周邊地區。羅浮山在廣東,武夷山在福建,都是沿海地區,這也是南方道教大派正一教勢力較小的邊角地區。

廣東、福建一帶,在後世是沿海發達地區,有不少經濟特區,十分繁華。但在這古代,卻是南蠻煙瘴之地,是很少有人願去的偏遠地區。這還是宋室南遷之後,情況有所改善。因爲國都南遷,北方的土地又被異族佔去,所以自然側重地往南方發展,這兩地因而有了一些開發建設。這百餘年來,人口也頗有增漲。

在以前,這兩地都是用來流放囚徒犯人的邊遠之地。便是現在,也仍然是流放之地。朝中若是有人被外放到這些地方去做官,都是被視爲貶斥。北宋時,蘇軾便曾被貶到瓊州爲官。而瓊州在後世則是風光秀麗的旅遊聖地海南島,後世之人是趨之若鶩。

白玉蟾當年也是因任俠殺人,犯了官司,這才亡命至武夷。犯人自己都逃到流放之地了,一般來說,官府也不會去窮究不捨。白玉蟾逃亡到武夷之後,便在福建、廣東一帶遊歷,後於廣東惠州得遇其師泥丸真人陳楠,遂出家學道。

白玉蟾因早年亡命武夷的經歷,所以對武夷地方很熟悉。他於宋寧宗嘉定十五年,在臨安伏闕上書言天下事受挫之後,心灰氣沮下便重回武夷隱居傳道。

尹治平所說的決定,也是此前早已商議好的。這時也是臨下船,他多叮囑一句。李志常點頭答應,然後看着窗外沿岸街上的繁華景象,指點着與尹治平閒聊說話。李志常與他一樣,卻也是第一次來臨安。

其實原本的那個尹志平,卻倒是曾到過臨安的。當年尹志平曾往牛家村尋郭靖,那牛家村就是在臨安附近的一座村子,尹志平曾順道往臨安一行去增長見識。

楊過與郭芙卻也是都曾到過臨安的,楊過母親穆念慈在其父楊康死後,最後獨自一人回到牛家村,並在此誕下楊過,兩人孤兒寡母地在牛家村過活。因與臨安相鄰,穆念慈也曾帶楊過到過臨安。只是那時楊過還太小,卻早已是記不清楚了。穆念慈死後,楊過才獨自一人流落到嘉興。

至於郭芙,桃花島就位於錢塘江出海後的東海之中,與臨安相隔也不是很遠。郭靖、黃蓉在桃花島隱居時,倒也時常有帶女兒往臨安遊玩。尹治平一行人中,倒算是郭芙對臨安最算得熟悉了。原本的尹志平雖也到過臨安,卻也是早年之事,而且就只去過那麼一次,也並未在臨安多停留過。

再不多時,船便已行到碼頭停靠,呂文德遣人來請尹治平下船。李志常便先告辭而出,去喚楊過、郭芙與十三名全真弟子一起出艙集合到一起。

出了船艙,到得甲板,卻見碼頭正有一隊人在迎候呂文德。呂文德官居安撫使,這個職位其實已着實不低,可以說是員封疆大吏了,也曾多次到過臨安,面聖的次數也不少,所以京中也有不少他的親朋故舊。

宋朝的行政區劃分作路、府、縣三級,路爲最大的行政區域單位,府次之,這一層級還有平行的州、監等,縣最低。至於鄉鎮村、裡甲等這些便不算了。

宋朝爲杜防晚唐時的藩鎮割據之禍,所以革除了藩鎮的實權,節度使的官職也僅存空名,沒有實權。

每一路也並沒有總領諸事的最高官員,而是分設三司,即轉運使、提點刑獄使、安撫使。轉運使簡稱漕司,分管所領之路的金谷、錢糧、賦稅等事;提點刑獄使簡稱憲司,分管一路的司法、監察、刑訟等事;安撫使簡稱帥司,分管一路的邊防、軍務等事,主持一路的軍事。

三司各有職司,也不存在誰大誰小的問題,皆是平級,使財、法、兵三權法力,不使某一使司獨大,造成把持地方,實際割據的危害。

襄陽所在,乃是荊湖北路,呂文德所領的便是這一路安撫使,主管一路之軍事,乃是實權職官。這種大官,而呂文德也是擅於鑽營之人,所以朝中關係也實是不少。在碼頭上前來迎接呂文德的,也頗有些不少朝中的高官。

只是尹治平對這些人卻都一個都不識得了,而且他對於南宋理宗時期的這一段歷史,也並不怎麼理解。這一時期歷史上都有哪些名人,知道的也都很少。

倒是一路乘船過來,他在路上跟呂文德打聽了不少朝中情況以及當今理宗皇帝的爲人喜好之類。以利於他面聖時的發揮,以及在朝中打開局面。

他倒是記得南宋歷史上有名的蟋蟀宰相賈似道便是這一時期的人物,但他跟呂文德打聽時,卻纔知道賈似道這個時候還沒做宰相。

賈似道是賈涉之子,當今官家所寵愛的賈貴妃之弟。現年二十八歲,於端平元年才以父蔭爲嘉興司倉、籍田令。嘉熙二年,也就是兩年前才登進士第,現在纔是一個四品的軍事監,比呂文德的官位都有所不如。現在位居宰執的,乃是史嵩之,是寧宗時的權相史彌遠之侄。

()

第15章 全真劍法 少年慕艾第14章 醉酒 亂性第40章 復返 趙志敬的逆襲第106章 激鬥金輪法王第77章 回終南 又是一年除夕夜第63章 假逍遙派之名第47章 返照內視 易筋鍛骨第57章 直白而言 糾纏不清第13章 四人組 李欣悅第10章 來得剛剛好第1章 尹治平第34章 小三的手段第12章 非算之敗 梟雄心性第74章 仙夢 三千大千世界第53章 楊過忠義第59章 好大手筆 化敵爲友第26章 慧星襲月 冤家宜解第14章 醉酒 亂性第38章 互相諒解 相見恨晚第30章 有心賣弄 荷上演拳第21章 主持北斗大陣第118章 刺客之道第67章 九陰九陽第36章 你們聊 我走先第63章 假逍遙派之名第57章 說服難第50章 真實虛幻 武林第一第87章 十年約期至 神女入夢來第91章 真實夢幻 緣起初始第93章 全速行 飛星訣第89章 一場美夢 一劍破第17章 中獎領獎 轉化真氣第37章 因何耽擱 程陸 耶律兄妹第93章 全速行 飛星訣第30章 劍下無情 一言退敵第42章 何爲俠義 紅顏薄命第97章 饒你一次 相贈紫薇第80章 如約而至 下山啓行第2章 法器等級 補還功力第58章 說是就是 不是也是第114章 忽悠老頑童第106章 激鬥金輪法王第93章 忽必烈之憂第96章 九陽大圓滿 先天至大成第53章 莫愁應肯第1章 初至臨安 蟋蟀宰相第118章 刺客之道第72章 作別北丐 醋海生波第19章 六脈中衝劍第58章 拜祭原由 前往古墓第55章 猜想證實 莫愁往事第14章 星火燎原 欲縱故擒第30章 劍下無情 一言退敵第16章 專心習武 志敬通關第88章 問劍招 無雙今安在第33章 難逃動手 全力防守第79章 前時之因 今夜之果第86章 陸家別院第49章 一快破萬法第35章 相持不下 莫愁追至第28章 五毒蟲陣 金蛇寶劍第31章 又一年 重陽古墓之變第44章 冰釋前嫌 龍女歸山第3章 第一目標 嵩山少林第85章 分別行事 三人未至第47章 追李莫愁第57章 說服難第34章 劍意提升 揮劍如河第15章 從此陌路 天幻真瞳第86章 劍如索 正版彈指得第78章 下山有道 重任在肩第12章 千變萬化 幻變無方第82章 嘉興煙雨樓 師徒相會日第8章 半路殺出個尹治平第50章 真實虛幻 武林第一第26章 慧星襲月 冤家宜解第38章 變臉如翻書 趙志敬退走第45章 趕你出墓 掌門之爭第75章 好藉口 趙志敬的追求第25章 凌波微步初建功第44章 冰釋前嫌 龍女歸山第36章 口沒遮攔 自作主張第54章 師兄妹相逢第58章 理由 爭論 事業第81章 押赴終南 船行嘉興第104章 言語相激 法王兩難第106章 激鬥金輪法王第43章 往絕情 人不在第65章 兩派合併 大會正日第25章 還有剩餘 凌波妙法第3章 重練九陰第14章 藏經閣 覺遠第49章 重會龍女第94章 心念之力 一燈師徒第47章 追李莫愁第98章 三絕劍 神鵰俠 八思巴第25章 中立 相勸 進宮第83章 定軍規 覓劍冢第71章 北丐未死 西毒猶在第26章 送去投胎 覓地療傷
第15章 全真劍法 少年慕艾第14章 醉酒 亂性第40章 復返 趙志敬的逆襲第106章 激鬥金輪法王第77章 回終南 又是一年除夕夜第63章 假逍遙派之名第47章 返照內視 易筋鍛骨第57章 直白而言 糾纏不清第13章 四人組 李欣悅第10章 來得剛剛好第1章 尹治平第34章 小三的手段第12章 非算之敗 梟雄心性第74章 仙夢 三千大千世界第53章 楊過忠義第59章 好大手筆 化敵爲友第26章 慧星襲月 冤家宜解第14章 醉酒 亂性第38章 互相諒解 相見恨晚第30章 有心賣弄 荷上演拳第21章 主持北斗大陣第118章 刺客之道第67章 九陰九陽第36章 你們聊 我走先第63章 假逍遙派之名第57章 說服難第50章 真實虛幻 武林第一第87章 十年約期至 神女入夢來第91章 真實夢幻 緣起初始第93章 全速行 飛星訣第89章 一場美夢 一劍破第17章 中獎領獎 轉化真氣第37章 因何耽擱 程陸 耶律兄妹第93章 全速行 飛星訣第30章 劍下無情 一言退敵第42章 何爲俠義 紅顏薄命第97章 饒你一次 相贈紫薇第80章 如約而至 下山啓行第2章 法器等級 補還功力第58章 說是就是 不是也是第114章 忽悠老頑童第106章 激鬥金輪法王第93章 忽必烈之憂第96章 九陽大圓滿 先天至大成第53章 莫愁應肯第1章 初至臨安 蟋蟀宰相第118章 刺客之道第72章 作別北丐 醋海生波第19章 六脈中衝劍第58章 拜祭原由 前往古墓第55章 猜想證實 莫愁往事第14章 星火燎原 欲縱故擒第30章 劍下無情 一言退敵第16章 專心習武 志敬通關第88章 問劍招 無雙今安在第33章 難逃動手 全力防守第79章 前時之因 今夜之果第86章 陸家別院第49章 一快破萬法第35章 相持不下 莫愁追至第28章 五毒蟲陣 金蛇寶劍第31章 又一年 重陽古墓之變第44章 冰釋前嫌 龍女歸山第3章 第一目標 嵩山少林第85章 分別行事 三人未至第47章 追李莫愁第57章 說服難第34章 劍意提升 揮劍如河第15章 從此陌路 天幻真瞳第86章 劍如索 正版彈指得第78章 下山有道 重任在肩第12章 千變萬化 幻變無方第82章 嘉興煙雨樓 師徒相會日第8章 半路殺出個尹治平第50章 真實虛幻 武林第一第26章 慧星襲月 冤家宜解第38章 變臉如翻書 趙志敬退走第45章 趕你出墓 掌門之爭第75章 好藉口 趙志敬的追求第25章 凌波微步初建功第44章 冰釋前嫌 龍女歸山第36章 口沒遮攔 自作主張第54章 師兄妹相逢第58章 理由 爭論 事業第81章 押赴終南 船行嘉興第104章 言語相激 法王兩難第106章 激鬥金輪法王第43章 往絕情 人不在第65章 兩派合併 大會正日第25章 還有剩餘 凌波妙法第3章 重練九陰第14章 藏經閣 覺遠第49章 重會龍女第94章 心念之力 一燈師徒第47章 追李莫愁第98章 三絕劍 神鵰俠 八思巴第25章 中立 相勸 進宮第83章 定軍規 覓劍冢第71章 北丐未死 西毒猶在第26章 送去投胎 覓地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