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第三個門

維爾西吉尼亞的車陣野營位於處背靠登傑河的臺地之上,左右兩邊依着高地山勢各自伸出,宛若牛角的形狀,在彼處各有處城門,通過狹窄的通道和其下的平野相通。

迅之間,紅手旅團於其車壘的左邊,吉麥吉斯旅團自其右邊,都起了急攻!

所有士兵們在吃完了隨身攜帶的糧食後,便舉旗列隊按照各自的目標起進攻。

在其後指揮的高文望見,維爾西吉尼亞野營左右城門處,兩個旅團的散兵密密麻麻如螞蟻般攀附陡坡而上,野營內“自射器”和“巴傑萊爾踏板拋石機”飛彈如雨,順着山坡瘋狂傾瀉而下,但紅手和吉麥吉斯的散兵們不愧是久經沙場的老手,他們靈巧地高舉着盾牌,鋪開闊大疏散的隊形,覆蓋整面山坡,避閃敵人的箭矢、滾石,逐級掃蕩而上,臺地的各段都爆殊死的戰鬥,而其餘的矛手也捨棄手裡的長兵器,同樣後繼提着佩戴的刀劍奮勇涌上,廝殺的聲浪激盪着整個山谷和野營。

“狄奧格尼斯、埃弗拉伊米烏斯的禁衛騎軍,穿插到野營北處,切斷它和維波間的道路!”

皇帝的指令剛剛下達,他的警備禁衛騎軍們就列成如飛的縱隊,馬蹄聲如滾滾驚雷,從臺地和攻擊隊形間呼嘯穿過。

這時後方的輜重車隊也6續抵達,高文便傳令下去,“所有戰車齊齊推進到敵人野營臺地的正面處,將它們用熟牛皮扣連起來,阿塔米、奈克瑟斯帶着所有保羅派火銃手、旅團射擊軍和輕型火炮設在其後,得不到朕的命令不得輕舉妄動。”

接到命令之後,百餘輛輜重車在騾馬的牽拉下,轟隆隆列隊朝着維爾西吉尼亞野營寬闊的正面駛去。

這個正面是直直的,夾在“牛角”之間,全部用庫曼式或阿蘭式的高車充塞,面朝下是個寬達一千五百餘安娜尺、高約四十安娜尺的斜坡。

高文緊鎖着眉梢,始終盯着這個正面觀察,“陛下,敵人野營的西北處冒出了煙火!”其身邊的內宮侍從指着遠處大喊起來。

高文急忙把眼光移開,他看到維爾西吉尼亞的某處塔樓也升起了煙火,好像在和西北處的那股互相應和,“敵人有外面有遊軍騎兵歸來了,哈吉布你帶着烏古斯騎射團和兩個紅手騎兵團,前往彼處給我堵住河流的渡口,不讓敵人的援軍和他們的野營據點會合!”

哈吉布和兒子贊吉得令後,急舉馬尾巴隨風拖曳的旗標,帶着所有的騎兵自野營的南方曠野急驅而過,果然在二刻後,在登傑河河川的西岸山谷,轉出大股摩西亞騎兵,他們剛從特爾沃諾收集補給歸來,見到己方野營遭到攻擊後迅回援,此刻在河川淺瀨時和烏古斯騎射團、紅手騎兵們慘烈搏殺起來。

淺水處,紅手騎兵擎着旗標,將極長如林般的康託斯騎矛排排探出,小跑着保持隊形往前推動,就像是馬背上的“矛手方陣”那般,他們的騎術是極爲高妙的,沒有人在渡河時墜馬,也沒有人在舉矛前進時誤傷同袍,而烏古斯騎射團按照中隊爲單位,則伴隨其後和雙翼,拉起角弓壓制這股摩西亞騎兵起來。

雙方一時間你來我往,互相逞威。

半個時辰後,自波方向的另外股外出的摩西亞騎兵也歸來了,開始和高文的警備禁衛騎軍在野營的北原互相沖突廝殺起來。

高文的兩翼騎兵都陷於漩渦般激鬥當中,而維爾西吉尼亞野營的兩個“牛角處”,紅手旅團和吉麥吉斯旅團士兵也在和戍守車陣的斯拉夫步軍捨命搏殺着。

野營的正面戰線,高文的所有輜重車也正隆隆而進,一旦它們推移到距離那段斜坡三百尺到五百尺內時,就能完成對維爾西吉尼亞的封鎖,那樣高文便可下令在其後組裝起火熊炮,但需幾齊射,便能把卡達姆野營的車陣轟出個大大的缺口,那時候卡達姆便等不到外圍騎兵的支援便要陷於覆滅境地。

一面是鋪着大地而來的高文車隊,對面大車之後,卡達姆和三四千名先前留守在此地的摩西亞騎兵們,全都了戰馬,集結在一起,列成密集的橫隊,肩膀摩着肩膀,旗幟靠着旗幟,所有頭盔下的雙眼,看到了高文的戰車越來越近,胯下的坐騎脾氣也越來越暴躁。

空氣裡瀰漫着血腥和乾燥的氣息,卡達姆現在要打開第三個“門”,這也是他最後的殺手鐗。

前兩個門,在野營的左右兩個“牛角”處,而第三個門就在這裡,即這段能讓騎兵閃電般疾馳而下的斜坡,只要拉開擋在前面的大車就行!

牛角之門是車陣用來據守的,而這裡的“門”是用來出擊的。

現在在卡達姆眼中,高文最精銳的兩個步兵旅團在牛角處糾纏,最精銳的騎兵們全都去堵截他派出去的騎兵去了,高文的正面不過是這些能移動的車輛,還有高文本人罷了。

只要他從第三個門帶領這四千最精強的騎兵迅猛自中央出擊,那便能無視任何險阻,突破對方的車輛防線,直接殺奔到高文這個暴君所在處,“鐵蹄和戰刀將一往無前,切下暴君的級!”

隨着這聲叫喊,維爾西吉尼亞野營正面處,每隔一段都有輛大車由原本的橫放轉爲了豎直,一個個“門”在天際和蒼雲下被打開了!

在各個門處,是無數甲冑閃耀、馬匹嘶吼的騎兵,蹄子緩緩邁前,最右側的是卡達姆將軍,他渾身都包裹着紫銅色和白銀色的甲冑,鬍鬚於冬末的寒風裡簌簌翹起,在他的眼下曠野上——中央是逼近的敵人雙排車隊,兩翼是微微低着身軀舉着那種管式射擊火器的敵軍士兵們。

對面在高文的眼中,己方車隊和車廂裡是近兩千名持着鐵叉、連枷、刺矛和弓箭的保羅派士兵,懸着彩旗的指揮車上站着奈克瑟斯;左翼同樣是近兩千名保羅派信徒,但手裡全部扛着精良的長銃,統領官阿塔米親自策馬在後督陣;右翼則是兩個旅團大約一千六百名射擊軍士兵。

而高文的身邊,則是一千八百名剛剛被整肅過的手持長斧的皇陵禁軍,“向前,今日朕親自指揮爾等,希望你們不要辜負朕意——待到命令起時,絕對要一往無前絕無退縮!”

第9章 替代第85章 行政區與革幣第58章 索金第94章 整肅第97章 微不足道的貢獻第35章 比薩領事第95章 安娜的契約第115章 坦白第7章 火爐第76章 夜襲第75章 梅洛第17章 集火第110章 耶路撒冷執政官第77章 迷思第23章 利帕裡蒂斯黨的奮戰第4章 兩岸對陣第80章 不平等條約第85章 鐵牆(上)第54章 高文新戰術第62章 希望種籽第14章 金螺殼第2章 高文之橋第87章 給阿黛拉的信第2章 費拉雷多斯之國第19章 全面接戰第68章 巴里城保衛戰(下)第9章 諸種不滿第9章 高文的金蘋果第48章 乳漲第15章 筵席序位(下)第60章 以水代兵第78章 血之橋第16章 車壘山第84章 新加冕人第84章 焦土第61章 圓亭前的離別第6章 大黑旗第31章 逃離的路第30章 寡婦的指尖第85章 行政區與革幣第84章 新加冕人第51章 魯本出軍第35章 風車.水輪(上)第15章 角力第24章 露布第89章 鐵刺木框第89章 賀朝歡第92章 初見第115章 新.城第39章 最重要“盟友”第45章 新尼西亞第39章 海關所的夫婦第86章 阿德萊德第32章 普里文蘇斯河第111章 Pronoia(上)第59章 阿克塞頗考斯第11章 奴隸的價值第80章 方寸不退第10章 誓言重申第47章 大盞車第4章 兩岸對陣第83章 大衛塔(下)第64章 騎矛大沖鋒第100章 爭分奪秒第15章 黑衣人第21章 高文的想法第48章 目標確定第90章 各方的算盤第23章 塞巴斯蒂安日第68章 “正義”被驅逐第85章 驚魂圍攻(上)第111章 Pronoia(上)第12章 困殺第3章 抱恙的養母第21章 挑撥第103章 解藥第43章 濫封第21章 高文的想法第2章 堡壘.艾克塞羅第35章 殘忍的逼迫第11章 泰夫里斯共和國的復興第49章 鴉宮暗影第30章 杜洛汗之旗第3章 魯本王子第15章 筵席序位(下)第5章 慈愛之畫第11章 鞭刑第11章 死令第74章 王室包廂和克里特代表第6章 北堡第23章 塞巴斯蒂安日第85章 博希蒙德的孤獨第64章 尼基弗魯斯.佈雷努斯第18章 內情第25章 魯莽的羅伯特第56章 三支點第75章 皇產司黃金第96章 驅趕第32章 人血麪包
第9章 替代第85章 行政區與革幣第58章 索金第94章 整肅第97章 微不足道的貢獻第35章 比薩領事第95章 安娜的契約第115章 坦白第7章 火爐第76章 夜襲第75章 梅洛第17章 集火第110章 耶路撒冷執政官第77章 迷思第23章 利帕裡蒂斯黨的奮戰第4章 兩岸對陣第80章 不平等條約第85章 鐵牆(上)第54章 高文新戰術第62章 希望種籽第14章 金螺殼第2章 高文之橋第87章 給阿黛拉的信第2章 費拉雷多斯之國第19章 全面接戰第68章 巴里城保衛戰(下)第9章 諸種不滿第9章 高文的金蘋果第48章 乳漲第15章 筵席序位(下)第60章 以水代兵第78章 血之橋第16章 車壘山第84章 新加冕人第84章 焦土第61章 圓亭前的離別第6章 大黑旗第31章 逃離的路第30章 寡婦的指尖第85章 行政區與革幣第84章 新加冕人第51章 魯本出軍第35章 風車.水輪(上)第15章 角力第24章 露布第89章 鐵刺木框第89章 賀朝歡第92章 初見第115章 新.城第39章 最重要“盟友”第45章 新尼西亞第39章 海關所的夫婦第86章 阿德萊德第32章 普里文蘇斯河第111章 Pronoia(上)第59章 阿克塞頗考斯第11章 奴隸的價值第80章 方寸不退第10章 誓言重申第47章 大盞車第4章 兩岸對陣第83章 大衛塔(下)第64章 騎矛大沖鋒第100章 爭分奪秒第15章 黑衣人第21章 高文的想法第48章 目標確定第90章 各方的算盤第23章 塞巴斯蒂安日第68章 “正義”被驅逐第85章 驚魂圍攻(上)第111章 Pronoia(上)第12章 困殺第3章 抱恙的養母第21章 挑撥第103章 解藥第43章 濫封第21章 高文的想法第2章 堡壘.艾克塞羅第35章 殘忍的逼迫第11章 泰夫里斯共和國的復興第49章 鴉宮暗影第30章 杜洛汗之旗第3章 魯本王子第15章 筵席序位(下)第5章 慈愛之畫第11章 鞭刑第11章 死令第74章 王室包廂和克里特代表第6章 北堡第23章 塞巴斯蒂安日第85章 博希蒙德的孤獨第64章 尼基弗魯斯.佈雷努斯第18章 內情第25章 魯莽的羅伯特第56章 三支點第75章 皇產司黃金第96章 驅趕第32章 人血麪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