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漢冶萍

漢冶萍,中國鋼鐵工業史上一個無法略過的名字。

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江西萍鄉煤礦,三個企業組成的一個鋼鐵聯合企業,於1908年正式成立,而掌控他的正是清末實業之父盛宣懷。

盛宣懷的功過是非,這裡就不多說了。

不過作爲這個時代中國規模最大的鋼鐵企業,佔據清末鋼產量九成以上的漢冶萍,發展之路充滿了坎坷。1908年漢冶萍剛剛成立,正是處在一個最好的時候。藉着國內打造鐵路等時機,通過擴大生產規模、改良工藝等措施,漢冶萍的生產成本降低,產品的質量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比如焦炭,1907年6月,平均每噸生鐵耗焦1.14噸,大大低於1904年1.75噸的標準。再比如說在1904年,鐵廠每噸生鐵成本超過30兩白銀。而到了1905年降爲24兩,到1910年春降爲18.5兩。馬丁鋼每噸造價則由1907年的41兩下降至1910年初的30兩左右……

正是在1908年,漢冶萍開始了第一次盈利。

但是三年後的辛亥革命,改變了這一切。因爲紛亂的時局,漢冶萍失去了自主發展的能力。本來就依靠大量借貸發展的漢冶萍,不得不再次大舉借貸,其中大部分爲日本資金……

到了20世紀20年代,漢冶萍徹底成爲了原材料供應地。

事實上,在1908年的時候,漢冶萍和日本的八幡制鐵基本還處在一個水平線上,兩國的鋼鐵工業差距也極小。但是在隨後的幾年中,因爲兩國截然不同的政策以及發展環境,讓他們的差距越來越大,最終依靠着各種手段,漢冶萍落在了日本人的手中。

現在插手進入,絕對是最好的時機。

別看日本人在甲午戰勝了大清,隨後又在幾年前戰勝了俄國,但是並不意味着這個國家現在就非常強大。他之所以能夠戰勝俄國,除了佔據絕對的地理優勢之外,還因爲背後有世界霸主的支持,同時俄國人自己打敗了自己。事實上,這個時代的日本除了努力向上的精神之外,各方面也很落後,比如說鋼鐵幾乎就和大清在一個水平線上,赫赫有名的八幡制鐵並不見得比漢冶萍好多少。

不久之後,陷入困境的漢冶萍就需要外援了。

漢冶萍需要大量的資金,希望用來擴大生產規模,以降低成本,打開銷路;他需要脫離那些傲慢的外國專家,獲得國外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他還需要真正現代化的管理,來讓漢冶萍擺脫落後管理制度、內部混亂的桎梏;他甚至還需要更多使用鋼鐵的工廠,解決產品的出路問題……在1908年的時候,這些東西他只能通過外國人去尋找——而想讓那些西洋人和東洋人真心的幫助中國人,簡直就是癡心妄想,所以到最後被日本人撿了一個大便宜。

漢冶萍想要的這些東西約翰都有,而且比日本人更加強大!

剛剛在經濟危機中大撈一筆的約翰有的是錢。更爲重要的是,約翰還有漢冶萍急需的技術和人才——直到現在,漢冶萍還無法靠自己真正的獨立起來,他們還離不開那些從鼻孔裡看人的外國專家,更別說得到美國最先進的鍊鋼技術了。

“所以說,我建議你們可以先去漢冶萍公司。”

眼中閃爍着一種奇異的光彩,約翰淡然說道:“憑藉你們在美國學到的東西,絕對可以成爲漢冶萍公司的技術骨幹,幫助他們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在必要的時候,我甚至還會提供給你們一筆錢,非常大的一筆錢,讓你們嘗試入股漢冶萍公司;一旦成功,我會給你們派去更多的技術工人,幫助改良工藝,給你們派去管理專家,解決管理落後、生產率低下的問題,同時我還會在中國投資一些工廠,爲你們解決將來的鋼鐵銷路問題……先生們,願不願意嘗試一下?”

“……”

聽到這裡的時候,所有人都呆若木雞。

作爲立志於鋼鐵工業的中國人,他們當然都知道漢陽鐵廠,也知道那是中國唯一可以稱得上真正鋼鐵廠的地方。但是誰都不可能想到,亨特拉爾先生所謂的入手點,竟然是中國鋼鐵工業唯一的巨無霸!

這……這怎麼可能?!

“呵呵,沒什麼不可能的。”

似乎看出了幾個人心中的疑問,約翰微微一笑道:“先生們,如果只是你們的話當然不可能,更可能會被那些狡詐的官員們玩死。但是如果有亨特拉爾銀行的幫助,又有容閎先生的支持,那就沒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了……”

……

1908年6月,約翰?亨特拉爾與四十七名留學生歡聚一堂。

這些朝氣蓬勃的年輕人一半來自於第一批赴美的幼童,一半來自於約翰資助來留學的大學生。但是無一例外的,他們都是迫切想要在中國發展工業,改變現狀的熱血青年。所以在三天的時間裡面,約翰和每一個人都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平均每一天,他都會與十幾個人進行深談!

對於這些自己帶到美國並且培養出來的華人精英,約翰沒有絲毫的吝嗇。可想而知,他們有見識,有文化,有技術,有亨特拉爾銀行提供的資金,甚至在必要的時候還會得到專利、機器和更多資金的投資入股,誰敢說他們就不能在20世紀初的中國掀起一股大潮?

就連漢冶萍公司,約翰不都在算計麼?

沒有什麼是不可能,或許董鵬程他們成功的可能性極小,畢竟漢冶萍實在是太重要了,而且日本人也早就盯上了他們。但是不試試又怎麼知道結果?約翰可以拿出大筆的金錢,可以提供最好的設備和技術,還有這些在美國鋼鐵受過嚴格訓練的年輕人以及未來更多的優秀人才,如果真的能夠把漢冶萍托起來的話……

爲什麼不能試試看?萬一要是成功了呢?

約翰不知道想要拿下或者控制漢冶萍需要多少的資金,他甚至不知道在這個特殊的時代,他究竟有沒有可能做到這一點。但是爲了這個中國鋼鐵工業的希望,他不介意拿出一筆別人眼中的鉅款去試一試!

別的什麼不說,錢約翰有的是!

還沒有徹底過去的金融危機讓約翰大賺特賺,而穩步發展的各項產業也能給他帶來極爲穩定的現金流。這些錢雖然大多數被他拿來進行投資,趁着1908大蕭條的機會瘋狂擴張,但是拿出一千萬美元依然沒有任何問題!

對於任何一家鋼鐵公司來說,這都是一筆鉅款。

所以約翰承諾給以董鵬程爲首的五個年輕人提供多達五百萬美元的鉅額資金,同時會要求亨特拉爾銀行遠東分行提供另外五百萬美元……當然不是一次性提供,而是在必要的時候陸續提供,向漢冶萍公司注資。同時董鵬程等人也會加入漢冶萍,在約翰派去的工程師和工人協助下,幫助他們改良生產工藝,增加產量。

接下來,只需要靜靜等待收穫就可以了。

只要漢冶萍不是故意倒向日本人,那他很可能就會接受董鵬程等人的入股。一方面他們是中國人,而且還是最優秀的技術人員,另外一方面的話,亨特拉爾銀行也將會給他們帶去一個讓人無法拒絕的條件:未來十年間,無論漢冶萍生產多少鋼鐵,亨特拉爾財團都將全部吃下!

漢冶萍的失敗,原因並不是獨立的。

除了自身的管理、生產效率和資金的原因之外,這個時代中國缺乏容納足夠鋼鐵產能的工業也是重要的一點。不增加產能就無法降低成本,但是增加了產能之後生產出來的鋼鐵無處可去——哪怕只有區區幾十萬噸的鋼鐵,中國也沒有消化它的市場。

所以想來想去,約翰找不到對方拒絕的理由。

有了充裕的資金,有了董鵬程以及後續更多的技術精英,再加上亨特拉爾財團的鼎力支持,約翰已經忍不住在暢想漢冶萍被自己控制,瘋狂發展的那一天了!

而且如果證明了這個可能性,漢冶萍不過是一個開始而已……

……

沒有人能夠準確的估計,這三天對未來中國工業的影響。

或許有人會說,幾十個留學生,加上幾百萬美元的投資根本就不可能改變這個時代的中國工業。但是別忘了,這只是最早的第一批人和第一批資金而已。明年這個人數至少可以增長一倍,後年至少是四倍……

約翰的資金和技術支持,也絕對不會斷絕。

可以說只要亨特拉爾財團的產業繼續擴大,產生足夠的盈利,約翰就能把這些支持繼續堅持下去。何況回到國內的留學生們也不是光花錢,他們帶着全世界最先進的技術、管理經驗和機器,又有亨特拉爾銀行這個巨無霸的支持,在中國還有誰是對手?可想而知,最多兩三年之後,他們也將會爲這個計劃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回國的人越多,約翰能掌控的資源就越多,就能送更多人出國。

約翰現在的投入是大了一些,除了養活大批的留學生之外,還要給他們回國創業提供資金和技術。但是一旦等前面幾批人真正成熟起來,自然就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到時候他就能徹底輕鬆下來了……(。)

第44章 興趣第29章 各方反應第8章 惡魔隨着北風來第二十二章第10章 計劃第31章 盡力第3章 共舞第25章 新模式第37章 夥伴第39章 博物館第31章 醫學第19章 特斯拉第34章 學生與實驗第43章 擺出來第39章 失望第3章 漢堡的壞消息第67章 外科醫師的新形象第12章 說服第22章 傳染病學第40章 科赫與菲爾紹第76章 決定第6章 摩根第十八章第16章 臨牀邊第18章 出處第42章 開始第66章 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第25章 電話第48章 引薦第4章 大膽的想法剛發現少了一章第二十二章第15章 交易第19章 海軍部第8章 兩個牛人第十一章第21章 實驗第58章 拒絕和邀請第52章 禮物第1章 愛迪生的信第九章第44章 瘋狂第52章 車與房第二十二章第17章 破傷風第40章 終章第36章 新柏林大學第46章 孩子和信第三章第20章 離去第30章 現代外科的時代第49章 先看這一章,再看前一章第28章 遠東的教育體系第31章 醫學第17章 資金準備第39章 般配第29章 憤怒第45章 心肺復甦第1章 幫助第9章 疫區第7章 哈維?庫欣第17章 會長第34章 阿司匹林第47章 轟動第22章 傳染病學第8章 兩個牛人第23章 竣工第33章 訪客第19章 抉擇第5章 競爭對手第24章 三大難題第4章 得手第1章 黃金時代第38章 機會第42章 信任第25章 換個思路第51章 開幕第28章 墮胎者第4章 過去和未來第34章 學生與實驗第二十五章第4章 得手第46章 來到巴黎的汽車第8章 共識第60章 養牛第14章 找見第39章 襲擊第2章 八篇論文第27章 多事第10章 X線第11章 未雨綢繆第58章 一言爲定第28章 大神第65章 邀請第38章 亨利?福特第35章 開玩笑?第12章 貸款第34章 項鍊第51章 畫展第24章 轉移
第44章 興趣第29章 各方反應第8章 惡魔隨着北風來第二十二章第10章 計劃第31章 盡力第3章 共舞第25章 新模式第37章 夥伴第39章 博物館第31章 醫學第19章 特斯拉第34章 學生與實驗第43章 擺出來第39章 失望第3章 漢堡的壞消息第67章 外科醫師的新形象第12章 說服第22章 傳染病學第40章 科赫與菲爾紹第76章 決定第6章 摩根第十八章第16章 臨牀邊第18章 出處第42章 開始第66章 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第25章 電話第48章 引薦第4章 大膽的想法剛發現少了一章第二十二章第15章 交易第19章 海軍部第8章 兩個牛人第十一章第21章 實驗第58章 拒絕和邀請第52章 禮物第1章 愛迪生的信第九章第44章 瘋狂第52章 車與房第二十二章第17章 破傷風第40章 終章第36章 新柏林大學第46章 孩子和信第三章第20章 離去第30章 現代外科的時代第49章 先看這一章,再看前一章第28章 遠東的教育體系第31章 醫學第17章 資金準備第39章 般配第29章 憤怒第45章 心肺復甦第1章 幫助第9章 疫區第7章 哈維?庫欣第17章 會長第34章 阿司匹林第47章 轟動第22章 傳染病學第8章 兩個牛人第23章 竣工第33章 訪客第19章 抉擇第5章 競爭對手第24章 三大難題第4章 得手第1章 黃金時代第38章 機會第42章 信任第25章 換個思路第51章 開幕第28章 墮胎者第4章 過去和未來第34章 學生與實驗第二十五章第4章 得手第46章 來到巴黎的汽車第8章 共識第60章 養牛第14章 找見第39章 襲擊第2章 八篇論文第27章 多事第10章 X線第11章 未雨綢繆第58章 一言爲定第28章 大神第65章 邀請第38章 亨利?福特第35章 開玩笑?第12章 貸款第34章 項鍊第51章 畫展第24章 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