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天朝來使

隨着遼東各地局勢的逐漸穩定,軍委會的官兵也終於可以在各自駐地輪流休整。這一個多月來,李明每天都只能睡兩三個小時,確實把他熬壞了。

遼東各地慢慢平靜,李明終於有機會補了幾天覺,睡得昏昏沉沉。說來也怪,之前天天不睡覺也沒有現在這麼困,真是越睡越沒有精神頭。

現在遼東百廢待興,軍委會的人可以休息,李明卻閒不下來。誰讓他還兼着民委會的常委呢,所以李明休息了幾天,就去民委會跟着大家繼續忙碌。

王和領着民委會的一幫人,正在着手製定各項政策法規,以及規劃行政機構,爲未來建國做準備。這項工作非常繁瑣,但是一幫曾經在體制內的員工,還有幾個當年在法律系統工作過的人,卻都像打了雞血似的,天天聚在一起沒日沒夜的研究、辯論。

有時候還分成幾派,臉紅脖子粗的戰鬥不止,雙眼通紅的樣子,就像一羣鬥雞。如果沒有王和從中協調,他們非打起來不可。

李明實在是沒有那麼多精力參與其中,索性就下到了基層,避開這些熱血的大齡青年。他現在負責主持遼陽的各項工作,又開始起早貪黑的忙碌了。

一旦進入到緊張的工作狀態,時間就變得快了起來。每天睜開眼睛就要應付一大堆破事,但作爲遼陽地區的最高領導,李明責無旁貸,也只能耐着性子一件一件的解決處理。

今天李明剛一起牀,就接到高建國的電話,讓他馬上去瀋陽,公司準備召開董事局委員會緊急會議。這肯定是有大事需要研究,所以李明把工作安排下去以後。坐上一輛吉普車趕回了瀋陽。

李明在遼東管委會的門前下了車,剛想進去就看到一輛卡車開了過來,車剛一停穩,胡偉從車上跳了下來。

他看到了李明,笑道:“李明,我可好長時間沒見到你了。聽說你在遼陽主持工作。你那裡的情況怎麼樣?”

“還能怎麼樣,天天從早忙到晚,不管是什麼工作都要安排,還不如做一些具體的工作呢。”

胡偉聽了哈哈大笑道:“哈哈……主持一地的工作確實是這樣,真不如做一些具體的工作。原來我也是和你一樣的想法,現在不也習慣了。”

李明苦笑着點了點頭道:“我在遼陽主持工作的這段時間,纔算是真正的瞭解了民委會的工作,確實不容易啊。我寧願天天泡在軍營裡和戰士們訓練,也不願意每天呆在辦公室裡應付那些無休無止的事情。”

“讓你去基層主持工作。確實難爲你了,可這一步你必須要走啊。”

李明聽了笑了笑,胡偉現在確實變了很多,他感慨的道:“是啊,不走也得走啊。”

兩人相視一眼後就哈哈大笑着一起走進了遼東管委會。走進大會議室的時候,發現就剩他們兩個沒到了。

連忙衝大家抱拳,表示歉意。

高建國笑道:“行了,你們一個在遼陽。一個在鐵嶺,沒人挑你們的理。趕快坐吧。”

等兩人坐下來以後,王和首先發言:“我們剛接到大淩河守備區的電報,一隊由大明官員組成的使團,已經抵達大淩河東部沿岸。看來大明王朝已經做出了反應,不知道這一次崇禎派人來的意圖是什麼?”

他說完又笑着道:“他們見到大淩河守備區的戰士,首先說的一句話是什麼。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猜到?”

高建國笑道:“他們不會是讓我們的戰士跪迎天朝使節吧?”

王和哈哈大笑道:“倒是沒有讓我們的戰士跪迎,但是天朝的做派卻做得十足。他們來遼東還真是帶着崇禎的冊封詔書來的,浩浩蕩蕩的百餘人,哈哈……”

旁邊的喬海鵬笑罵道:“大明還真是倒驢不倒架,居然跟我們來這一手。他們明知道打不過。卻弄來個使團,想用冊封的方式,與我們建立宗主國和藩屬國的關係。這樣面子裡子都有了,就是想找個臺階下。現在就看我們給不給他臉了,如果把他們羞辱一番趕回去,大明和我們還是會保持戰爭狀態。”

族事務處的處長吳源道:“其實我們接受大明的橄欖枝也沒什麼,不就是個名份嗎。給他就是了,現在大明就是想要個面子。”

他的話頓時引來了另一名民委會委員的不滿:“那你的意思,我們還要年年朝貢唄。大明也太把自己當回事了吧,想都不要想,我們遠東沒有一朝滅了大明就不錯了,還想讓我們做他們的藩屬國,真是不知所謂。”

“哼……我就看不慣歷代天朝那種納貢稱臣的形式,無非就是想以此宣揚國力,誇飾太平,讓中國的君主乃至其治下的本土臣民獲得一種強烈的精神滿足,沉迷於天下中心的地位。典型的自我陶醉,掩耳盜鈴式的愚蠢。

最可笑的就是滿清的奴酋乾隆,身上的羶味還沒褪盡呢,就敢大言不讒,說什麼天朝富有四海真所謂至於海隅日出,罔不率俾者矣!也就是說,海隅日出的普天之下,都必須來朝稱臣。結果怎麼樣,閉關鎖國,盲目的自大,最後整個國家差點兒都讓讓這幫敗家子敗光了。”另一個委員發表了看法,他也是強烈反對和大明保持這樣的關係。

公司辦公廳社保處的處長劉志鵬,倒是旗幟鮮明的支持吳源。他滿臉凝重的說道:“大明和我們同文同種,這個時代畢竟是皇權至上的年代,我們也要考慮與大明接觸了。如果我們橫衝直撞的進入中原,很難令大明百姓和士大夫階層對我們產生歸屬感。”

劉志鵬的話音剛落,整個會議室裡頓時靜了下來。大家都奇怪的看着他,就連吳源也是滿臉鄙夷。

高建國咳嗦了一聲,會議室內的氣氛頓時冷冽了下來。

“明末的那些士大夫階級都是些什麼狗屁玩意兒,他們哪還有一絲士人的風骨,就是一羣爲了自己利益而拉攏在一起地國家蛀蟲。習慣了歌舞昇平的士大夫階層在萎靡的生活中毫無生氣,開拓進取之心蕩然無存,蛻化成了社會上名副其實的碩鼠。

東林黨人爲了維護士大夫集團的利益反對稅收,就連明末出現如此嚴重的財政危機,他們依然顧若罔聞。崇禎連出兵都拿不出銀子,可是商業稅依然不能正常收繳,他們寧可眼睜睜的看着大明滅亡,也不願意損失自己的利益。

這幫目光短淺的士大夫集團,在帝國即將崩潰的時候還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盤。你還想讓他們對我們有歸屬感,那還是算了吧,他們就算是跪着求我,老子都不鳥他們。

偌大的帝國絕非一個李自成或是一個吳三桂、皇太極之流的人物就可以摧毀的。整個外東北的異族加起來人口也就百餘萬,而大明光是軍隊就有百萬之衆,明朝還是當時世界第一強國,疆域遼闊,人口衆多,科技、文化、經濟發達,即使是當時的歐洲諸國加在一起都會遜色。

大明傳統的知識分子已經被紙醉金迷的生活腐蝕了骨氣,吞噬了正氣。最後演變成了一幫國家的蛀蟲,生生的把帝國的根基噬咬得千瘡百孔。吳三桂那個千古大漢奸,照我看他可真冤死了,弄得好像他不放滿清入關,韃子就進不了中原似的。”

高建國的話讓大家都笑了起來,李明也笑着道:“大明王朝覆滅的原因有很多,但貪婪的士大夫集團,卻絕對是大明王朝的一大毒瘤,愈演愈烈的黨爭,誤國的清流空談,毫無廉恥的兼併土地。

可以這麼說,明朝的死結,就是這幫士大夫階層和商人、大地主勾結的一個巨大的利益羣體。他們藉着國家對士人集團的優惠政策,反倒想剝奪國家更多的財政來源,以國家之財養私人之物,可以說明末的士大夫集團之惡,簡直是和後金有的一比。

明朝後期的士風,簡而言之就是人心不古。反正歷史都是文人寫的,凡是士大夫階級不喜的人物,他們都要使用手中的筆桿子,將其寫臭打倒。我們以後進入大明,他們纔是我們最大的敵人。

當然,明朝二百七十餘年的歷史中,涌現了數不勝數的文人士大夫風骨。有“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有三楊,李賢等等領銜的賢相良臣;有文武兼備,知行合一的陽明公;有銳意革新的張居正,高拱等等;有“寄語路人休掩鼻,?十萬人同心死義,活人不及死人香”的閻應元。可在明末這樣的士大夫太少了。”

高建國和李明相繼發言後,其他委員也都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大部分委員對大明都不抱有什麼希望。就算是支持與大明建立關係的委員,初衷也是爲了麻痹大明,爲以後入主中原做準備。

王和一直沒有發言,等到大家都發表完意見後,他才笑着道:“目前大家的意見已經很明朗了,那我就說說我的看法。”

第723章 朝鮮戰役(五)第13章 談話第257章 韃靼人太難纏了第673章 如何安排第332章 一號實驗飛艇第819章 開發東北和外東北第1586章 春節(十三)第1083章 野外駐訓第264章 掃蕩土着第697章 今天管夠了吃第918章 探索艦隊第186章 無聲的震懾第760章 日本(四)第248章 馬尼拉的陰雲(二)第420章 掌控南洋第41章 集中營第1107章 俄國西伯利亞遠征軍第1193章 物資準備(一)第1288章 打錯了算盤第514章 北方第1321章 保佑新朝萬歲無疆第1415章 開發東歐的設想第376章 兵臨遼陽第1311章 農林部的規劃第1350章 鱷魚第1180章 四處出擊第1366章 他們的末日快到了第939章 回到海參崴(五)第651章 流民收攏點第588章 囤積物資第122章 滿載而歸第1438章 中華共和國的版圖第634章 預備役民兵系統第1298章 大夥反了吧第304章 不要放過一條漏網之魚第1136章 還是到基層去視察吧第129章 遠東旅第645章 新一年的計劃(一)第428章 實在不行就上點兒手段第565章 多做準備沒壞處第1586章 春節(十三)第431章 遠洋探索艦隊第376章 兵臨遼陽第1206章 難忘的春節第611章 日本的消息第179章 我們要糧食第843章 挖完了窯洞,又要挖水渠了第385章 翠花,上酸菜第663章 根據地籌備小組第1136章 還是到基層去視察吧第1277章 從龍之臣第552章 這是天神派來的嗎第93章 登陸第840章 開幕第718章 集結(五)第620章 夜襲熊本第261章 一個也不能少第792章 日本(三十六)第341章 登萊兵變第1030章 印度洋的海權第1183章 新儒家第1358章 李坤第221章 新裝備驗收第1420章 歐洲第563章 西部軍團第870章 印度攻略第381章 大戰即將來臨第1565章 地獄種植園第1261章 接收糧食第1080章 舉國動員第1129章 哈薩克戰役第323章 富饒的外東北第809章 大明根據地的問題第691章 餓殍遍地第848章 河套根據地(二)第1624章 打通烏江第821章 一切從簡第977章 樑玉潔的新想法第1538章 法蘭西王國第397章 國家體制第887章 戰前準備第509章 注意會場紀律第1061章 葉尼塞斯克第1149章 發現目標第95章 武士第1489章 三天三夜第1341章 劉同的新兵生涯第885章 印度工匠第99章 日本工匠第417章 遠東騎兵訓練中心第7章 李明的決定第940章 回到海參崴(六)第49章 拋射第1191章 老劉,有日子沒見了第671章 談話第828章 蒸汽動力和內燃機動力第805章 小夥子,眼光不錯嘛第350章 進入戰爭的最後準備階段第311章 旅順第1625章 水西
第723章 朝鮮戰役(五)第13章 談話第257章 韃靼人太難纏了第673章 如何安排第332章 一號實驗飛艇第819章 開發東北和外東北第1586章 春節(十三)第1083章 野外駐訓第264章 掃蕩土着第697章 今天管夠了吃第918章 探索艦隊第186章 無聲的震懾第760章 日本(四)第248章 馬尼拉的陰雲(二)第420章 掌控南洋第41章 集中營第1107章 俄國西伯利亞遠征軍第1193章 物資準備(一)第1288章 打錯了算盤第514章 北方第1321章 保佑新朝萬歲無疆第1415章 開發東歐的設想第376章 兵臨遼陽第1311章 農林部的規劃第1350章 鱷魚第1180章 四處出擊第1366章 他們的末日快到了第939章 回到海參崴(五)第651章 流民收攏點第588章 囤積物資第122章 滿載而歸第1438章 中華共和國的版圖第634章 預備役民兵系統第1298章 大夥反了吧第304章 不要放過一條漏網之魚第1136章 還是到基層去視察吧第129章 遠東旅第645章 新一年的計劃(一)第428章 實在不行就上點兒手段第565章 多做準備沒壞處第1586章 春節(十三)第431章 遠洋探索艦隊第376章 兵臨遼陽第1206章 難忘的春節第611章 日本的消息第179章 我們要糧食第843章 挖完了窯洞,又要挖水渠了第385章 翠花,上酸菜第663章 根據地籌備小組第1136章 還是到基層去視察吧第1277章 從龍之臣第552章 這是天神派來的嗎第93章 登陸第840章 開幕第718章 集結(五)第620章 夜襲熊本第261章 一個也不能少第792章 日本(三十六)第341章 登萊兵變第1030章 印度洋的海權第1183章 新儒家第1358章 李坤第221章 新裝備驗收第1420章 歐洲第563章 西部軍團第870章 印度攻略第381章 大戰即將來臨第1565章 地獄種植園第1261章 接收糧食第1080章 舉國動員第1129章 哈薩克戰役第323章 富饒的外東北第809章 大明根據地的問題第691章 餓殍遍地第848章 河套根據地(二)第1624章 打通烏江第821章 一切從簡第977章 樑玉潔的新想法第1538章 法蘭西王國第397章 國家體制第887章 戰前準備第509章 注意會場紀律第1061章 葉尼塞斯克第1149章 發現目標第95章 武士第1489章 三天三夜第1341章 劉同的新兵生涯第885章 印度工匠第99章 日本工匠第417章 遠東騎兵訓練中心第7章 李明的決定第940章 回到海參崴(六)第49章 拋射第1191章 老劉,有日子沒見了第671章 談話第828章 蒸汽動力和內燃機動力第805章 小夥子,眼光不錯嘛第350章 進入戰爭的最後準備階段第311章 旅順第1625章 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