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工資標準和物價(求票票求訂閱)

通過發工資,收原材料,以及收購糧食這三種途徑,在百姓手中有了錢之後,那麼接下來羅衝只要頒佈一條新的政令,在國企購買任何產品都必須用貨幣支付的硬性條款,這樣一來漢部落的錢幣就真的形成流通了。

雖然只是政府發放,再回到政府手中這樣簡單至極的流通,但是錢這個東西怎麼說呢,只要流動起來,那麼所有過手的人都能得到好處。

百姓有了錢自然不可能一下全都花光,肯定會攢下自己的積蓄,或者用這些錢購置一些以前想過,但是沒有途徑得到的私人財產,而政府通過大額的金錢流通,也能攢下不少的積蓄,還有就是正規化之後,漢部落也可以開始收稅,用稅款來更好的發展整個部落了。

這一點不管是對百姓的生活水平來說,還是對於漢部落的發展來說,都是極爲重要的。

這些事情解決之後,剩下的最後一個問題就是物品的定價了,本着羅衝自己‘實物本位’的貨幣體系,所以錢幣的發行量和購買力都要和實物掛鉤,而這個實物中的代表,那自然是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老三樣了,糧食,布匹,白鹽。

其實只要官方規定了糧食的價格,那麼其他東西都是可以用這個價格去換算的,就連布匹和白鹽也不例外。

按照漢部落的貨幣體系,和實際的生產力爲基礎,那麼糧食的價格該怎麼定呢。

首先要考慮的就是糧食的單位和錢幣的換算,這一點主要是爲了防止將來交易時出現麻煩。

比如按照一文錢一斤米來算的話,一個人一頓根本就吃不下,如果到飯館去吃飯,一個人要了一大碗米飯,大約也就是1/4斤大米,那麼他支付一文錢明顯是虧的,就算加上飯館的柴火費和服務費,也不至於把一碗米飯的價值翻四倍上去,如果這樣的話,誰還會去飯館吃飯,自己帶着糧食自己煮飯不行嗎?

再來說,如果碰到這種情況的話,漢部落貨幣最小的面值就是一文錢,這讓賣家怎麼找錢?根本無法交易啊。

所以,爲了避免這些情況出現,定價的時候就一定要考慮單一物品的最小价值,比如買一個燒餅,一碗米飯,一碗粥,或者一個雞蛋,這樣的最小單位,要讓這種交易出現的時候,買家都能拿處正好的錢幣來支付,賣家也要有零錢找的開。

所以最後羅衝給糧食的定價是,脫殼的大米一角錢一斤,帶殼的稻穀8文錢一斤,玉米粒也是八文錢一斤,這個主要是因爲玉米的產量比較高的緣故,黃豆每斤一角五文錢,花生每斤兩角錢,未脫殼的小麥每斤一角五文錢,脫殼的麥粒每斤一角八文錢,麪粉兩角錢一斤。

漢部落目前的主要糧食作物是稻米,其次是玉米,最後纔是小麥,雖然小麥比玉米更早得到了種植,但是產量一直不怎麼高,所以族人們種植的興趣也不大,再加上玉米開始進入族人們的視野之後,他們明顯的發現同樣大小的地塊,玉米的產量要比小麥高出很多,對於小麥的種植興趣就更低了。

因此小麥在漢部落雖然每年都種,但是種植量十分稀少,目前主要還是以科學培養馴化爲主,並沒有得到大範圍的普及,這樣一來漢部落也就更沒有多少小麥庫存了。

畢竟物以稀爲貴嗎,所以小麥的定價纔會那麼高。

至於大米和小麥這種東西,爲什麼還要分爲帶殼和不帶殼的幾種價格,主要是因爲漢部落收稅方式,羅衝規定的農稅,必須上繳的全是帶殼的穀子。

事實證明,帶着殼的穀子明顯要比光禿禿的大米保存的時間更長,而且根據羅衝前世的經驗,收到倉庫裡庫存的糧食基本上也都是帶殼的,當然那種經過加工,用標準編織袋裝的精米不算。

機械去殼拋光過的那都是要拿出去賣的商品,而羅衝說的那種庫存的穀子,則是國家的戰略儲備糧食,全是爲了應急用的,一切目的都以保存的時間更長來定。

這個糧食的價格定的不算高,但是也不低,因爲基本上一斤糧食的底價都在一角錢左右,這樣當出現買一碗米飯的時候,就可以支付三文到五文之間的價格來交易,也就是糧食的成本加上火工和服務費,而把價格控制在幾文錢的時候,買賣雙方也有零錢可以找,不至於出現買不起,找不開這種尷尬的局面。

有了這個糧食的價格標準之後,其他的東西就可以根據糧食來換算了。

就拿布匹來說,先計算出每平米需要多少原材料,算出原材料的成本,然後再加上人工費,比如現在漢部落的一名女性紡織工,每天可以織出兩米寬十米長的布,而這個人一天的工錢,首先要能保證三餐吃飽,還要稍微多出一些用來補貼家用,可以算半個人的飯錢,那麼這個人一天的工錢就要夠她吃飽五頓飯。

然後再把這個原材料成本,加上人工成本,最後再加上一定的盈利,這個總和差不多就是布匹的出廠價了。

之後的零售環節,還要再此基礎上加上運輸成本,庫存成本,店面租金和僱員的成本,再加上零售商的利潤,最後就出現零售價了。

這個價格並不是羅衝來定的,而是要市場自己去定,因爲環境,甚至天氣的影響,每次收材料的價格肯定會有浮動,工人工資不變,但是根據零售點距離廠家的距離不同,產生的運輸費用也會不同,這一點任何時代都不會變,離着貨源越遠,零售的價格就越高。

其他的東西也是同理,比如採鹽業,工人工資的成本,再加上運輸的成本,最後除以產量,再加上一部分的盈利,最後就能得出零售價。

而這其中最關鍵的部分,就是工人工資有了標準,可以直接用糧價來衡量,一個人每天需要吃多少糧食,這個是不會變的,那麼只要給夠了吃的,再根據工作種類上調不同的幅度,讓工人在滿足自身需求之後,還能攢下點閒錢,這個工資的額度也就出來了。

還有豬肉,古代的養殖什麼模式羅衝並不知道,但是他對現代的多少聽過一些,比如玉米這種雜糧,人每週吃一次有益身體健康,當然每天吃也死不了,就是雜糧對牙齒的磨損比較厲害,而且營養肯定沒有精糧高。

但是現代一般都是用玉米當作豬飼料的,據說吃玉米的豬,三斤玉米可以養出一斤豬肉,那麼也就可以根據這個標準來定肉價了。

一斤肉等於三斤玉米,也就是兩角四文錢,再加上一些盈利和其他成本,每斤肉差不多在四角錢左右。

那麼一個工人每天的三餐最低標準就是五碗米飯,差不多兩三角錢的樣子,如果再加上半斤肉的話,那就是每天五角錢左右,再加上一些蔬菜,差不多六到七角錢,再多給一些用來養家,那麼最多也就是一元錢,一個月下來差不多30塊錢的工資。

整體工資水平和我國七八十年代差不多,當然這種就算是家境殷實的水平了,那些不做工的農民,全靠自給自足,吃地裡種的糧食和蔬菜,多餘的糧食養豬來提供肉食,也可以賣出去增加收入,乾的好了也能攢下不少錢,不比工人階級差多少。

當然了,上面說的只是平均工資線,畢竟行業不同,職位高低不同,工作難度也不同,工資是不可能全都一樣的。

但是有了最基礎的糧食價格來參考,那麼其他一切物品的價值都可以根據這個來衡量了。

再有就是糧食價格的變化,羅衝不可能把糧食價格定在一個數上永遠不變,多少也要給商人留點利潤空間,但是這個空間絕不能大,官方要盡一切能力來防止商人哄擡糧價,或者囤貨居奇,尤其是碰到災年的時候。

就拿大米來說,羅衝就規定了一個最低紅線,脫殼大米最低價格不能低於八文錢,畢竟穀賤傷農,糧食太便宜了,農民就指着那些糧食過日子,糧食不值錢了他們還怎麼活。

所以如果遇到了大豐收的年景,糧食出奇的多,但是再多,如果有私商降價收購的話,政府也是不允許的,出現這種情況,政府要以最低的八文錢每斤的價格全部收購,有多少要多少,強行救市,把糧食價格擡上去。

另外就是最高標準,每斤脫殼大米最高不能超過一角四文錢,如果碰到了災年,比如干旱水澇之類的導致當年糧食減產,百姓自家的糧食不夠吃,市面上的糧食又被商人囤起來漲價,那麼政府就要拿出平時儲存的糧食,以這個最高標準向市場出售,有多少掏多少,一定要把價錢砸下來,讓那些商人不敢漲價。

還有就是要在法律上嚴懲這種擾亂市場秩序的商人,尤其是敢在糧食上發國難財的,抓到就死刑,絕不姑息,而且爲了防止災年的時候出現搶購和商人套購的現象,政府在出售平價糧食的時候,要用實名認證,並且限時限量的供應。

每人每天限購多少,防止商人大量收購,然後繼續攪亂市場。

定價的事件告一段落之後,剩下就光剩下貨幣儲備了,漢部落現在只有一個造幣廠,就在漢陽城內,雖然有了風力的壓鑄機械,但是想要湊夠數萬人交易的貨幣還是挺困難的,所以另外一件要說的事情,就是漢部落的冶金工坊改造的問題了。

(複製保全勤,莫慌,稍後更新一下即可)

另外就是最高標準,每斤脫殼大米最高不能超過一角四文錢,如果碰到了災年,比如干旱水澇之類的導致當年糧食減產,百姓自家的糧食不夠吃,市面上的糧食又被商人囤起來漲價,那麼政府就要拿出平時儲存的糧食,以這個最高標準向市場出售,有多少掏多少,一定要把價錢砸下來,讓那些商人不敢漲價。

還有就是要在法律上嚴懲這種擾亂市場秩序的商人,尤其是敢在糧食上發國難財的,抓到就死刑,絕不姑息,而且爲了防止災年的時候出現搶購和商人套購的現象,政府在出售平價糧食的時候,要用實名認證,並且限時限量的供應。

每人每天限購多少,防止商人大量收購,然後繼續攪亂市場。

定價的事件告一段落之後,剩下就光剩下貨幣儲備了,漢部落現在只有一個造幣廠,就在漢陽城內,雖然有了風力的壓鑄機械,但是想要湊夠數萬人交易的貨幣還是挺困難的,所以另外一件要說的事情,就是漢部落的冶金工坊改造的問題了。

另外就是最高標準,每斤脫殼大米最高不能超過一角四文錢,如果碰到了災年,比如干旱水澇之類的導致當年糧食減產,百姓自家的糧食不夠吃,市面上的糧食又被商人囤起來漲價,那麼政府就要拿出平時儲存的糧食,以這個最高標準向市場出售,有多少掏多少,一定要把價錢砸下來,讓那些商人不敢漲價。

還有就是要在法律上嚴懲這種擾亂市場秩序的商人,尤其是敢在糧食上發國難財的,抓到就死刑,絕不姑息,而且爲了防止災年的時候出現搶購和商人套購的現象,政府在出售平價糧食的時候,要用實名認證,並且限時限量的供應。

每人每天限購多少,防止商人大量收購,然後繼續攪亂市場。

定價的事件告一段落之後,剩下就光剩下貨幣儲備了,漢部落現在只有一個造幣廠,就在漢陽城內,雖然有了風力的壓鑄機械,但是想要湊夠數萬人交易的貨幣還是挺困難的,所以另外一件要說的事情,就是漢部落的冶金工坊改造的問題了。

另外就是最高標準,每斤脫殼大米最高不能超過一角四文錢,如果碰到了災年,比如干旱水澇之類的導致當年糧食減產,百姓自家的糧食不夠吃,市面上的糧食又被商人囤起來漲價,那麼政府就要拿出平時儲存的糧食,以這個最高標準向市場出售,有多少掏多少,一定要把價錢砸下來,讓那些

第535章 漢部落最高級的城池(求票票求訂閱)第1101章 我的天,這一網下去多少肉啊第625章 獸牙的鄭國渠計劃(求票票求訂閱)第773章 先進與落後的碰撞第1114章 有喬氏大族的下落第1137章 他們被妖怪捉走了吧?!第758章 合作的決心第954章 全面漢化?!第735章 望遠鏡問世第472章 遊耕的粘部落(四千八大章,求票求訂閱)第970章 羅興與羅季第077章 別開生面的祭祀(求收藏求推薦)第315章 人口終過萬(求票票求訂閱)第907章 遊志歸來第1003章 插秧機和香芋(下)第677章 達蘭臺的妙計(求票求訂閱)第984章 隱蔽的陣地第1075章 不一樣的功勳制度第764章 行政化分(上)第1042章 我們是好朋友第146章 首領你別跑啊(求票票求訂閱)第908章 遊牧何去何從第659章 試製玻璃(求票求訂閱)第185章 預料之中(求票票求訂閱)第1049章 潛望鏡的雛形第821章 動力研究所的研發瓶頸第343章 高/低筋麪粉(求票票求訂閱)第408章 雪原狼(求票票求訂閱)第991章 不堪一擊第745章 邊旅遊邊視察第170章 宮殿or學校?(求票票求訂閱)第028章 深入沼澤(中)第608章 大軍出征(求票票求訂閱)第934章 火車生產計劃第1009章 收割機方案第1096章 只要有慾望,就不難控制第168章 千金買馬骨(求票票求訂閱)第522章 怎麼回覆他們(求票票求訂閱)第835章 審問裡的詐術第469章 新行動計劃(二合一大章求票求訂閱)第666章 試炮(求票求訂閱)第417章 外事函(加更求打賞4/4)第404章 絲棉(求票票求訂閱)第025章 武大和西門第753章 鑫部落的發現第517章 一路同行(求訂閱求票票)第234章 成立集市(求月票推薦票啦)第1118章 天下第一門第596章 授旗儀式(求票票求訂閱)第900章 移民登陸瓊州島第527章 灰水糉和竹筒糉子(求票票求訂閱)第061章 清點收穫(求收藏求推薦)第900章 移民登陸瓊州島第784章 暗房裡的意外收穫第986章 戰果和對未來的分析第250章 倉庫竣工(求票票求訂閱)第588章 拜見首領(求票票求訂閱)第533章 鑫部落的漢租界(求票票求訂閱)第905章 豆腐腦碰壁?第711章 達成合作(求訂閱)第365章 聯盟考察團(求票票求訂閱)第993章 連戰連捷第109章 出發,去夢谷(求收藏求推薦)第215章 同盟?不存在的(求票票求訂閱)第570章 改良農具(求票票求訂閱)第1033章 正旦節至,拖拉機下線第404章 絲棉(求票票求訂閱)第523章 一個大膽的計劃(求票票求訂閱)第561章 不知所措的家長們(求票票求訂閱)第051章 戰略物資(求收藏求推薦)第593章 六項考覈科目(求票票求訂閱)第444章磨刀霍霍(求票票求訂閱)第1063章 開啓新式武器項目第455章 開源節流(求票票求訂閱)第467章 洪水的前兆(二合一大章,求票求訂閱)第520章 湖心島的部落(求票票求訂閱)第930章 向東向東第1043章 南下的奴隸到了第623章 鑫統領的應對(求票票求訂閱)第098章 首遇遊部落(求推薦)第1032章 手搖輥筒油印機第1135章 石泉的誘惑第1021章 夜襲第1087章 豐收的農場第891章 嘲諷與無知第935章 湯部落該改名了第334章 上游的源頭(求票票求訂閱)第326章 貼玉米餅子(求票票求訂閱)第1024章 南方重工佈局第997章 旋耕機第746章 全民增高計劃(上)第788章 讓他們來拍全家福第451章 茶葉第1066章 獻禮與教材(上)第1121章 更爲有效的人口吸納計劃第852章 瓊州島的大佬互吹第148章 再現戰略資源(求票票求訂閱)第632章 沒有刀鋒的戰鬥(求票票求訂閱)第925章 這樣會把他們累死的第172章 縱橫方丈之間(上)【求票票求訂閱】
第535章 漢部落最高級的城池(求票票求訂閱)第1101章 我的天,這一網下去多少肉啊第625章 獸牙的鄭國渠計劃(求票票求訂閱)第773章 先進與落後的碰撞第1114章 有喬氏大族的下落第1137章 他們被妖怪捉走了吧?!第758章 合作的決心第954章 全面漢化?!第735章 望遠鏡問世第472章 遊耕的粘部落(四千八大章,求票求訂閱)第970章 羅興與羅季第077章 別開生面的祭祀(求收藏求推薦)第315章 人口終過萬(求票票求訂閱)第907章 遊志歸來第1003章 插秧機和香芋(下)第677章 達蘭臺的妙計(求票求訂閱)第984章 隱蔽的陣地第1075章 不一樣的功勳制度第764章 行政化分(上)第1042章 我們是好朋友第146章 首領你別跑啊(求票票求訂閱)第908章 遊牧何去何從第659章 試製玻璃(求票求訂閱)第185章 預料之中(求票票求訂閱)第1049章 潛望鏡的雛形第821章 動力研究所的研發瓶頸第343章 高/低筋麪粉(求票票求訂閱)第408章 雪原狼(求票票求訂閱)第991章 不堪一擊第745章 邊旅遊邊視察第170章 宮殿or學校?(求票票求訂閱)第028章 深入沼澤(中)第608章 大軍出征(求票票求訂閱)第934章 火車生產計劃第1009章 收割機方案第1096章 只要有慾望,就不難控制第168章 千金買馬骨(求票票求訂閱)第522章 怎麼回覆他們(求票票求訂閱)第835章 審問裡的詐術第469章 新行動計劃(二合一大章求票求訂閱)第666章 試炮(求票求訂閱)第417章 外事函(加更求打賞4/4)第404章 絲棉(求票票求訂閱)第025章 武大和西門第753章 鑫部落的發現第517章 一路同行(求訂閱求票票)第234章 成立集市(求月票推薦票啦)第1118章 天下第一門第596章 授旗儀式(求票票求訂閱)第900章 移民登陸瓊州島第527章 灰水糉和竹筒糉子(求票票求訂閱)第061章 清點收穫(求收藏求推薦)第900章 移民登陸瓊州島第784章 暗房裡的意外收穫第986章 戰果和對未來的分析第250章 倉庫竣工(求票票求訂閱)第588章 拜見首領(求票票求訂閱)第533章 鑫部落的漢租界(求票票求訂閱)第905章 豆腐腦碰壁?第711章 達成合作(求訂閱)第365章 聯盟考察團(求票票求訂閱)第993章 連戰連捷第109章 出發,去夢谷(求收藏求推薦)第215章 同盟?不存在的(求票票求訂閱)第570章 改良農具(求票票求訂閱)第1033章 正旦節至,拖拉機下線第404章 絲棉(求票票求訂閱)第523章 一個大膽的計劃(求票票求訂閱)第561章 不知所措的家長們(求票票求訂閱)第051章 戰略物資(求收藏求推薦)第593章 六項考覈科目(求票票求訂閱)第444章磨刀霍霍(求票票求訂閱)第1063章 開啓新式武器項目第455章 開源節流(求票票求訂閱)第467章 洪水的前兆(二合一大章,求票求訂閱)第520章 湖心島的部落(求票票求訂閱)第930章 向東向東第1043章 南下的奴隸到了第623章 鑫統領的應對(求票票求訂閱)第098章 首遇遊部落(求推薦)第1032章 手搖輥筒油印機第1135章 石泉的誘惑第1021章 夜襲第1087章 豐收的農場第891章 嘲諷與無知第935章 湯部落該改名了第334章 上游的源頭(求票票求訂閱)第326章 貼玉米餅子(求票票求訂閱)第1024章 南方重工佈局第997章 旋耕機第746章 全民增高計劃(上)第788章 讓他們來拍全家福第451章 茶葉第1066章 獻禮與教材(上)第1121章 更爲有效的人口吸納計劃第852章 瓊州島的大佬互吹第148章 再現戰略資源(求票票求訂閱)第632章 沒有刀鋒的戰鬥(求票票求訂閱)第925章 這樣會把他們累死的第172章 縱橫方丈之間(上)【求票票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