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輿論戰場

章連伯以健康狀況不佳爲由辭去軍職,成爲繼黃亞生、黃獨清和張英貴之後的第四位儂族退役將軍,第參謀長兼任第5步兵師代師長。

他不是普通將官,而是一個戰功赫赫、打得南解游擊隊抱頭鼠竄,不得不撤出鸚鵡角地區,連美國人都交口稱讚,被譽爲“西寧之虎”的將軍。

“有上有下”,在“只上不下”的國-軍內部造成巨大轟動。

就在很多人以爲他會像張英貴一樣從政,競選國會議員或去正在進行政治改革且儂人較多的金鷗省競選省長之時,他卻真去美國看病了,離開得和前經濟部長劉家昌一樣突然。

事實上他健康狀況沒任何問題,只是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許多人沒注意到,美國駐越軍援司令部蒂姆斯將軍、國際開發署駐越使團副團長馬丁、美援管理團主管卡洛斯、第四戰術區副參謀長武京之上校、工投公司副總經理阮公僕幾乎與他同一時間離開越南,並且帶着一大幫隨員。

兩年之後就要讓南越人自己保護自己,大佬們只敲定方向及時限,關於美軍全部撤離前的軍事援助和經濟援助,則要由他們這些負責具體事務的人慢慢談,並要在最短時間內拿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

軍事援助談判在美國海軍太平洋司令部駐地夏威夷舉行,除了軍援司令部副司令蒂姆斯將軍及其隨員之外,還有五角大樓和太平洋艦隊司令部代表。

經濟援助談判在密西根州立大學進行,參與談判的不僅有美國-國-務-院和國際開發署代表,還有曼斯菲爾德參議員、霍華德衆議員等國會代表。

軍事援助談判分爲武器裝備援助和訓練援助兩部分,“防務裝備需求委員會”成員不再在華盛頓浪費時間,全部趕到夏威夷與談判團長章連伯匯合。

未來要承擔驚人的義務,現在可以理直氣壯要求援助,不管提出什麼樣的要求,都算不上獅子大張口。

“不不不,先生們。你們要求太多了。如果全部同樣,你們將擁有亞洲地區最強大的空軍,以及一支亞洲地區最強大的海軍。”

“將軍,要知道我們同樣面臨着全亞洲最嚴峻的威脅。而且您的計算方式不對。不能把政府軍現有飛機、艦艇、坦克、裝甲車及火炮計算進來。”

“朋友,我們非常願意提供援助,清單上的裝備也不是完全不能移交,問題是你們有沒有那麼多可熟練操作這些武器的人。”

章連伯指了指隔壁,意味深長地笑道:“所以我們不但需要裝備援助。同樣需要訓練援助。”

隔壁會議室正在進行訓練援助談判,蒂姆斯回頭看了看,依然搖頭道:“章,空軍海軍不是陸軍,要是按照這份清單進行人員配置,你至少需要招募4萬名接受過系統教育的小夥子,而且他們兩年內不一定能夠學會熟練使用這些現代化武器。”

副參謀長武京之接過話茬,用一口流利的英語說:“將軍,裝備是否現代化只是相對的,清單上這些飛機和艦艇對我們而言或許能稱得上先進。對大多‘自由-世界’盟友真算不上。至於您所擔心的兵員,對我們來說絕對不是問題。

接下來我們將在南部六省及十一個工業村施行強制兵役,18歲至30歲的男性公民必須服兵役,18歲至30歲的女性公民必須接受預備役訓練,如收到徵招令則必須加入現役。”

吳家四少爺吳靜旭因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被抽調來參加談判,他整了整軍服,不無得意地補充道:“將軍或許不太清楚,早在1955年,我們就開始在各工業村推行預備役建設,不僅有十幾萬陸軍預備役軍官和士兵。而且有兩萬多海軍及空軍預備役人員。

我們擁有十幾家遠洋航運公司,大中華航運、越南遠洋和遠東航運的船舶噸位,在全球所有航運公司中排名第四、第八和第十五,船長、大副、二副、輪機長、船員。全接受過海軍預備役訓練。

富國航空是全亞洲航線最多、機隊規模最大的航空公司,機長、副機長、導航員和地面人員一樣接受過預備役訓練。而且我們有自己的海員學校,有培養初級飛行員的訓練機構。”

在戰亂中發展起來的越南工業投資開發公司,被譽爲經濟發展的奇蹟。

能不假思索說出名字的大型跨國公司有十幾家,大中華航運遠洋船舶噸位全球排名第四、全亞洲排名第一,在全世界4個多個國家及地區設有分公司或辦事處。而且在越南、香港、新加坡、印度、美國、南非等國家及地區擁有自己的倉庫和碼頭。

富國航空是波音公司近年最大的民用飛機客戶,擁有120多架波音707客機,在全球設有40多個分公司,甚至獲得美國西海岸一個機場的經營權,航線遍及幾乎所有自由世界國家,整個一航空界的巨無霸。

不但從事航空運輸,並且從事飛機改裝及維修服務。

在越南、香港和新加坡設有三個大型檢修廠,除了給民用航空公司提供客機檢修服務之外,還給越南共和國空軍、美國空軍及美國海軍航空部隊提供協修服務。

眼前這位年輕軍官的家族同樣顯赫,他哥哥被稱之爲“造船大王”。

他家的“吳記重工”是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的船舶及碼頭設備建造商,在頭頓和富國島擁有兩個大型造船基地,不僅能建造萬噸以上貨輪、油輪,而且能夠建造鑽探船及海上採油平臺。

再聯想到美國商場和超市貨架上隨處可見的“越南製造”,蒂姆斯將軍猛然意識到他們與西貢那幫人不一樣。

看着他若有所思的樣子,吳靜旭補充道:“早在四年前,十一個工業村及富國島特區就開始推行6年強制教育,在工業村生活的所有適齡兒童必須接受6年小學教育。除了小學之外,我們迄今已擁有428所中學,78所職業學校和16所社區學院。

如果把堤岸和會安算上,在校中學生超過20萬,在校大學生近6萬。所以對我們而言,能否招募到足夠接受過系統教育的士兵不是問題。關鍵在於怎麼訓練。”

四艘驅逐艦一艘不能少,護衛艦、掃雷艦、運兵船、補給艦、船塢登陸艦、登陸艇、巡邏艇……大大小小加起來70多艘,能夠組建兩支小型特遣艦隊。

他們態度非常之堅決,蒂姆斯決定讓華盛頓那幫高官去頭疼。端起杯子道:“海軍裝備暫時擱置,我們先談談空軍武器。”

章連伯早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欣然笑道:“沒問題。”

-121預警機造價太高,他們捨不得給。

“防務裝備需求委員會”聽說格魯門公司的第二代海軍預警機早在兩年前就完成試飛,即將裝備部隊。現在服役的-1預警機即將被慢慢淘汰。於是把-1預警機納入清單,並且一要就是5架。

-121很貴,-1同樣不便宜,蒂姆斯一樣作不了主。

相比武器援助談判,訓練援助談判則愉快得多,給第四戰術區派駐多少軍事顧問,設立多少個訓練班,安排多少人來美國及自由世界國家軍校進修,很快就敲定下來。

談判雙方不斷與華盛頓彙報進展,然而。李爲民對這些並不是特別關心。

他現在的心思全集中在美國輿論上,工投公司駐華盛頓辦事處人員,全在收看電視、收聽收音機或瀏覽市面上能買到的報紙,並把感興趣的消息彙總起來加以分析。

何天明敲門走進房間,跟昨天下午趕來的吳莉君微笑着打了個招呼,然後才總結道:“李先生,從近期輿論上分析,大多美國人倒不是真反對出兵越南,對我們依然持同情態度,只是對琰總統強烈不滿。同時擔心出兵會陷入進退兩難的窘境。”

李爲民一邊看着日程表,一邊笑問道:“什麼意思?”

“大多美國人認爲,如果南越人能做出同心協心的努力,那麼美軍就可能是多餘的了;而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的努力。那麼面對那些漠不關心甚至抱有敵意的人民,美軍也很難完成自己的使命。”

“普通民衆往往比政府官員更清醒,他們這種擔心非常有道理。”

“另外您讓人打聽的紐約時報記者大衛-霍伯斯坦,並非我們之前認爲的反戰派,只是反對華府的對越政策,認爲美吳關係存在許多問題。認爲對待琰總統應該像德布羅大使一樣強硬,而不是諾汀大使這麼軟弱。”

“這倒是個好消息,資深記者、普利策獎得主,他影響力很大。”

“他今天又針對麥克納馬拉的聲明發表了一篇文章。”

何天明捧起報紙,抑揚頓挫的念道:“南越政府不做出巨大努力,不能贏得廣泛支持,那裡的戰爭就不會勝利。從根本上說,這是他們的戰爭。只有他們纔是戰爭的勝利者或失敗者。我們可以幫助他們,可以給他們提供裝備,可以派出我們的人員作爲顧問前往那裡。

但是,他們必須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在這場越南人民黨的戰爭中……所有我們所做的事情只是提供援助,這一點是務必要明確。不過,我不能同意我們應該撤離的那些說法,撤離是完全錯誤的。”

“不認同撤離,有點意思。”李爲民樂了,坐下身洗耳恭聽。

何天明清了清嗓子,繼續念道:“我深信在越南做出過奉獻的美國人中,幾乎沒人會對此想法感興趣。因爲這一觀點意味着,那些將身家性命完全託付給我們的越南人,將要在共黨的統治下遭受前所未有的痛苦。而此時,我們這些爲數極少的幸運者,卻憑藉着藍皮的護照,毫無危險地遠走高飛。

一個本應生活得更好的民族,將淪陷於一種單調、毫無生氣、受到控制的社會生活中。撤離也意味着,合衆國在整個世界中的威望一落千丈,而蘇俄陣營對其它東南亞國家的壓力,則大大加強。

最後,撤離還將意味着,全世界與西方爲敵的勢力將倍受鼓舞,他們會效仿越南的做法,嘗試進行暴動的滋味。正像1950年我們對朝鮮的承諾,曾經阻止了共黨軍隊公開地跨越邊境,在越南取得反對共黨的勝利,也會對阻止所謂的解放戰爭起到非凡的作用。”

只有親身經歷,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纔會知道美國一步一步捲入越南戰爭是有原因的。在兩大陣營對抗,冷戰思維大行其道的今天,大衛-霍伯斯坦這番鷹派言論,基本上反映了絕大多數美國人的觀點。

後世有人總結,在作決策時美國政府忽視了幾個最爲基本的問題,比如南越陷落是否會引發整個東南亞陷落?而這是否又真會給西方安全構成致命威脅?戰爭將以什麼形式——常規戰或游擊戰——來發展?又比如要是美軍與南越人協手作戰,美國就能贏得這場戰爭?

至於第一個問題,要放在特定背景下研究。

革命輸出正在最紅火的時候,老撾基本上已沒救,柬埔寨情況不容樂觀,如果南越被北越佔領,泰國很可能會隨之陷落。

印尼是革命輸出的重災區,隨時會變成共-產-主-義-國家,新加坡“華-運”比堤岸“華-運”厲害多了,在總理大選中差點把李光耀趕下臺。馬來和菲律賓政局同樣不穩,爲清繳馬和菲,英國和美國費勁九牛二虎之力。

原來歷史上美國決定撤出越南,一是國內反戰壓力太大,二與泰國、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及菲律賓政局已基本穩定有很大關係。

是否真會給西方構成致命威脅,從古巴導彈危機和柏林危機中就能感受到。面對咄咄逼人的蘇俄陣營,美國人是真怕。這一點,從美國所有小學都開展核戰求生教育中可見一斑。

戰爭將以什麼形式進行,朝鮮半島的前車之鑑擺在那裡,誰也不敢保證北越會不會發起全面進攻。

至於美軍與南越人協手作戰能否贏得戰爭,一戰、二戰全是戰勝國,並且越打越強大,讓美國人擁有不可理喻的優越感、自豪感和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夠打贏所有敵人,相信自己能夠贏得各種挑戰。

上半場是國-軍頂在前面,下半場李爲民決定讓極具責任感和使命感的美國人頂在前面。

他接過報紙看了看,若無其事地說道:“跟齊總說一聲,讓他設立一個團隊,專門負責引導輿論。美國這邊做幾大新聞機構工作,西貢那邊做記者工作,讓他放開膀子幹,經費不成問題。”。

第229章 持久戰第162章 回國第23章 第三種力量第167章 教育的重要性第99章 麥克納馬拉第218章 營救行動第151章 新的一年第172章 要出大事第43章 薑是老的辣第158章 軍事觀察團第32章 杯酒釋兵權第181章 “各取所需”第127章 兩難問題第89章 階段性勝利第52章 吳廷琰歸來(三)第168章 天怒人怨第42章 有兵的好處第76章 大權在握第57章 不能走太近的人第211章 摟草打兔子第71章 雪中送炭第155章 大幹一場第160章 出訪第15章 初見吳廷琰第48章 鄭明世第105章 人心不能丟第191章 李家投資第42章 有兵的好處第175章 有分歧沒矛盾第9章 思潮第95章 “越南的肖邦”第123章 反攻第59章 再回堤岸第90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218章 營救行動第164章 “南部大開發”第176章 投鼠忌器第11章 距離產生美第35章 蘭斯代爾來了!第112章 情報第93章 首映式第66章 現代化、國際化第219章 營救行動(二)第166章 需要支持第159章 特殊的安置村第31章 撤離方案第39章 “夫人路線”第145章 隱秘戰線第183章 “落井下石”第115章 應急預案第194章 煙霧彈第36章 潛伏計劃第47章 既要命也要錢!第173章 抉擇第64章 攙沙子?第9章 思潮第202章 “南圻王”(二)第73章 “唱大戲”第132章 所圖非小第165章 南越有資源第177章 投鼠忌器(二)第164章 “南部大開發”第54章 華人的方向第87章 新職位第53章 新經濟政策第85章 居安思危第129章 作死的節奏第182章 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第170章 金邊第135章 封閉式管理第118章 共患難第27章 抱團取暖第82章 生財有道第145章 隱秘戰線第226章 戰果輝煌第213章 軍力(二)第142章 全體會議第142章 全體會議第120章 誰佔優勢第32章 杯酒釋兵權第111章 “飢餓營銷”第133章 擲地有聲第49章 救人!第131章 蛀蟲!第107章 兩大陣營對抗的結果第187章 輿論戰第125章 善後第68章 董事會第37章 安全歸來第50章 吳廷琰歸來(一)第99章 麥克納馬拉第82章 生財有道第73章 “唱大戲”第193章 “以退爲進”第83章 優惠政策第97章 “真不怕死”第4章 人心惶惶第106章 大勢所趨第79章 外國人管理委員會第86章 聲望
第229章 持久戰第162章 回國第23章 第三種力量第167章 教育的重要性第99章 麥克納馬拉第218章 營救行動第151章 新的一年第172章 要出大事第43章 薑是老的辣第158章 軍事觀察團第32章 杯酒釋兵權第181章 “各取所需”第127章 兩難問題第89章 階段性勝利第52章 吳廷琰歸來(三)第168章 天怒人怨第42章 有兵的好處第76章 大權在握第57章 不能走太近的人第211章 摟草打兔子第71章 雪中送炭第155章 大幹一場第160章 出訪第15章 初見吳廷琰第48章 鄭明世第105章 人心不能丟第191章 李家投資第42章 有兵的好處第175章 有分歧沒矛盾第9章 思潮第95章 “越南的肖邦”第123章 反攻第59章 再回堤岸第90章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218章 營救行動第164章 “南部大開發”第176章 投鼠忌器第11章 距離產生美第35章 蘭斯代爾來了!第112章 情報第93章 首映式第66章 現代化、國際化第219章 營救行動(二)第166章 需要支持第159章 特殊的安置村第31章 撤離方案第39章 “夫人路線”第145章 隱秘戰線第183章 “落井下石”第115章 應急預案第194章 煙霧彈第36章 潛伏計劃第47章 既要命也要錢!第173章 抉擇第64章 攙沙子?第9章 思潮第202章 “南圻王”(二)第73章 “唱大戲”第132章 所圖非小第165章 南越有資源第177章 投鼠忌器(二)第164章 “南部大開發”第54章 華人的方向第87章 新職位第53章 新經濟政策第85章 居安思危第129章 作死的節奏第182章 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第170章 金邊第135章 封閉式管理第118章 共患難第27章 抱團取暖第82章 生財有道第145章 隱秘戰線第226章 戰果輝煌第213章 軍力(二)第142章 全體會議第142章 全體會議第120章 誰佔優勢第32章 杯酒釋兵權第111章 “飢餓營銷”第133章 擲地有聲第49章 救人!第131章 蛀蟲!第107章 兩大陣營對抗的結果第187章 輿論戰第125章 善後第68章 董事會第37章 安全歸來第50章 吳廷琰歸來(一)第99章 麥克納馬拉第82章 生財有道第73章 “唱大戲”第193章 “以退爲進”第83章 優惠政策第97章 “真不怕死”第4章 人心惶惶第106章 大勢所趨第79章 外國人管理委員會第86章 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