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南唐

符璃在小池邊念念不忘時,趙錚已經從襄陽登上了大船。

去南唐最便捷的道路自然是順汴水運河到淮南,然後渡江南下。奈何現如今的淮南節度使是李重進,雖尚未起兵,但蠢蠢欲動,距離叛亂已經不遠了。

使團走淮南,並不安全,更會耽誤事情。

繞道荊襄,由漢水入長江,然後順江南下,反而更方便安全,這也是趙匡胤爲何讓趙錚在洛陽等候的緣故。

此行中間有一段途徑南平(荊州)高家的地盤,但趙匡胤登基之初,高家就已經派人朝貢了。南平可以說是五代十國中最弱小的國家,高家也擅長左右逢源,如何敢怠慢了上國使團,惹怒了大宋這個龐然大物?

因此一路暢通無阻,等過了鄂州,實際上已經進入南唐的領地了,只是其都城金陵還在東方,頗爲遙遠。

南唐在歷史上給人的印象是弱小頹廢,尤其是後主李煜,詞名傳頌,人盡皆知,是個難得的才子,卻也是最窩囊的皇帝。

國破家亡,“囚”居汴梁,愁唱;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以至於南唐在世人印象中就是風花雪月,靡費羸弱。

實際上,初期的南唐還是很強大的,烈祖李昪於公元937年建國,雄霸南方。在東南曾攻取了閩南一帶,向西也曾佔據過楚國(湖南一帶)。北方則是以淮水爲界,與中原王朝相對峙,可謂是國勢煌煌,顯赫一時。

可惜好景不長,到了如今國主李璟在位的後期,先是丟掉了閩南,楚國也得而復失。最要命的則是在北方,後周王朝建立之後,世宗皇帝柴榮三次南征,終於佔領了淮南。

對於南唐而言,他們在江北的十四州之地全部淪喪,國界線也從淮水變成了長江。中原王朝的兵鋒可以隔江而望,虎視其都城金陵。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今日,對南唐而言,代價是極大的。雖說有長江天險,卻也不是絕對保險的,否則當年南朝的陳國就不至於滅亡了。

正因如此,南唐面對中原王朝乖了許多,丟掉

了江北十四州之後,便奉後周爲正朔,李璟也放棄了自己的年號,以後周王朝的“顯德”爲年號。趙匡胤登基建立宋朝,立即賜書南唐,並放南唐降將周成等人歸國。

南唐國主李璟很識趣,遣使以御服、錦綺、金帛朝賀,表示對趙匡胤的擁戴,奉宋朝爲天下正朔,啓用年號“建隆”。

南唐如此態度,與局勢有關,也與統治者的態度和決心有關。李璟大不如其父李昪,缺乏英武之氣和進取之心,面對宋朝的威勢,他更多的是畏懼,低聲下氣。

不過人的態度是會改變的,有個事實不得不承認,南唐人肯定不服氣,如果有機會反擊宋朝,奪回江北十四州,李璟會放棄嗎?

而今李重進正好給南唐送上了一個絕好的機會,一個可以再次涉足淮南的理由,一個再次出兵江北的可能,一個反敗爲勝,重新崛起的機會,南唐能不動心嗎?

雖說李璟懦弱,卻也保不住大臣的勸諫和慫恿,南唐一國,總會有幾個明事理,目光長遠的官員。

記憶中,在原本的歷史上,南唐似乎並未出兵。時空轉換,從自己在定力院醒來的那天起,這個世界已經有變化了。

潞州之亂加快,韓微沒死,宋庭局勢的微妙變化等等,只需要一個微小的石子,滾滾歷史車輪的方向就會有偏差。失之毫釐,謬以千里,誰敢輕視一個微小的變化?誰又敢斷定歷史走勢不會改變?

南唐會不會出兵,已經是一個不確定的問題,也正是自己出使最重要的任務。

趙錚不明白,趙匡胤爲何要選自己去?

這個問題,他問過趙普,聽話裡的意思,似乎是趙匡胤對汴梁的某些官員不放心,同時也是爲了歷練自己。趙普一再強調,這是個機會,讓自己重視。

歷練?趙錚不知道這算不算是皇帝器重?君心難測,趙匡胤到底是什麼想法,誰知道呢?機會倒是沒錯,是得珍惜。

貌似還有一層意思,自己籍籍無名,南唐那邊估計沒人重視,反倒容易行事。同時還交代自己探查南唐的朝政、軍事,甚至是國計民生等問題,多瞭解一些,爲將來渡江平定南唐做準備。

唉,江南雖然風花雪月,可此去估計也沒機會享受,一堆的麻煩事,很苦惱。

不過趙匡胤說話算話,給自己派了幫手,鴻臚寺丞董仲彥已經知天命,卻也是老當益壯。最重要的是對禮儀與邦交方面的事情比較熟悉,很有經驗,這些事情基本上都交給他一手打理。

說實話,董老先生有些失望,鴻臚少卿出缺,他期待了許久,認爲自己這個鴻臚寺丞順勢升遷乃是情理之中。

結果出了意外,突然之間空降一位鴻臚少卿,凌駕於自己之上。趙錚是何許人也?董仲彥確定周、宋兩朝沒聽說過此人,心中難免忿忿。尤其是聽說趙錚才十九歲,奉旨出使南唐,讓他隨行輔佐,就更不淡定了。

開什麼玩笑?一個十九歲的毛孩子,乳臭未乾位居高官也就罷了,竟還爲出使他國的使節,未免太過兒戲了吧?

董仲彥本來還打算上疏官家,反映下情況的。不想留守汴梁的大內都虞侯,皇弟趙光義單獨召見,一番叮囑,主要說了兩件事。

其一,出使南唐,禮儀不可廢,卻也不可失了上國天使的威風;其二,此去南唐,一切事務均聽從趙錚調遣!

趙光義提及此事,語氣極爲嚴厲,董仲彥驟然聯想到,新任的鴻臚少卿十九歲不假,可是他姓趙啊,這可是大宋國姓。

董仲彥自動腦補了很多,不由暗責先前太過冒失,心中的非分之想全都收了起來。官家英明神武,這般任命自然是有道理的,一心一意照顧好這位小爺纔是正經。

尤其是在襄陽見到趙錚,雖然年輕,卻氣度不凡

,董仲彥便徹底老實了,態度恭敬,小事處理的妥妥帖帖,大事則請少卿大人決斷,配合默契。

趙錚對此十分滿意,禮儀上的事情壓根不需要自己操心。除了鴻臚寺的隨員之外,還有三百禁軍隨行,作爲使節護衛,帶隊的校尉正是李景元。

上次在潞州有過配合,趙錚和符璃從太平驛溜了,李景元見勢不對,立即與楚昭輔匯合,成功逃出。

這次趙錚出使南唐,他又奉命隨行,用趙普的話說,彼此熟悉,便於配合。趙錚只是呵呵一笑,是否還有其他意思,心裡明白就是了。

值得注意的是,趙匡胤還特意讓李景元改了名字,省去了中間的景字,直接叫李元。

南唐國主叫李璟,還有兩個弟弟叫李景遂和李景達,都是“景”字輩的。雖說宋朝是上國,但李家兄好歹是一國之主,適當避諱,顧及情面也是必要的。

趙錚不由覺得好笑,李璟是南唐國主,是得注意,不過他感興趣卻是另外一個人。

李從嘉,南唐六皇子,也就是未來的後主李煜。還有他的兩位皇后,周娥皇和周女英,據說是人間絕色,豔名更留於青史。

趙錚很好奇,想看看這對姐妹花到底美到了什麼程度?

第151章 皇帝的名聲第155章 驚弓之鳥第70章 見鬼了第153章 上元節第61章 何人攪渾一江水第33章 楊業第11章 小和尚下山買新衣第127章 蛛絲馬跡第138章 郎才女貌與門當戶對第28章 白黑顛倒第98章 美女與圈套第117章 射向皇帝的冷箭第93章 引火燒其身第23章 這一夜睡得不好第104章 美眸爲君泣第109章 霓裳羽衣舞第39章 巴公原上是非多第153章 上元節第56章 護花使者第70章 見鬼了第69章 一衣之恩第157章 年輕有爲第8章 金蟬脫殼橐駝兒第111章 臣有一計第43章 你們在哪?第6章 一僧當關第83章 無緣霜葉紅遍山第44章 莫負祠第66章 窅娘第5章 哭不逢時第150章 自有計較第131章 大宋的第一場雪(上)第114章 水師與遷都第79章 戰略禁運條例第82章 不虛此行第136章 暖炕上的權術與陰謀第25章 出乎意料第21章 她是我的女人第73章 諫與逼第53章 初到江南第121章 衙內倒騎牛第125章 賞罰之間有信號第128章 五公子第124章 聖意如何第21章 她是我的女人第69章 一衣之恩第87章 遮掩的齒痕第137章 踏雪賞梅第24章 來一碗迷魂湯第138章 郎才女貌與門當戶對第1章 小和尚戀紅塵第27章 仇人見面第66章 窅娘第154章 一身冷汗第1章 小和尚戀紅塵第110章 腹中有子第28章 白黑顛倒第67章 相思遙寄汴梁城第97章 慌張美人第87章 遮掩的齒痕第40章 退避三舍之約第116章 暗流已生第92章 是我導演這場戲第107章 願爲一隻狐第118章 宰相的差距第150章 自有計較第9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43章 趙普的投資觀第55章 大國使節的特權第106章 倉促叛亂第70章 見鬼了第6章 一僧當關第91章 行刺與追兇第128章 五公子第90章 登門拜訪第43章 你們在哪?第113章 迎鑾軍演第99章 鐘山劍影第15章 符璃郡主第27章 仇人見面第36章 追捕第120章 老謀深算第68章 怒與火第27章 仇人見面第133章 大宋的第一場雪(下)第146章 自以爲是的合理解釋第135章 熱炕頭和破房子第145章 節度使的危機感第78章 欲擒故縱第17章 寺廟裡的驚聲尖叫第69章 一衣之恩第113章 迎鑾軍演第16章 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否第130章 打草驚蛇第139章 家宴第69章 一衣之恩第5章 哭不逢時第80章 人約棲霞山第109章 霓裳羽衣舞第43章 你們在哪?
第151章 皇帝的名聲第155章 驚弓之鳥第70章 見鬼了第153章 上元節第61章 何人攪渾一江水第33章 楊業第11章 小和尚下山買新衣第127章 蛛絲馬跡第138章 郎才女貌與門當戶對第28章 白黑顛倒第98章 美女與圈套第117章 射向皇帝的冷箭第93章 引火燒其身第23章 這一夜睡得不好第104章 美眸爲君泣第109章 霓裳羽衣舞第39章 巴公原上是非多第153章 上元節第56章 護花使者第70章 見鬼了第69章 一衣之恩第157章 年輕有爲第8章 金蟬脫殼橐駝兒第111章 臣有一計第43章 你們在哪?第6章 一僧當關第83章 無緣霜葉紅遍山第44章 莫負祠第66章 窅娘第5章 哭不逢時第150章 自有計較第131章 大宋的第一場雪(上)第114章 水師與遷都第79章 戰略禁運條例第82章 不虛此行第136章 暖炕上的權術與陰謀第25章 出乎意料第21章 她是我的女人第73章 諫與逼第53章 初到江南第121章 衙內倒騎牛第125章 賞罰之間有信號第128章 五公子第124章 聖意如何第21章 她是我的女人第69章 一衣之恩第87章 遮掩的齒痕第137章 踏雪賞梅第24章 來一碗迷魂湯第138章 郎才女貌與門當戶對第1章 小和尚戀紅塵第27章 仇人見面第66章 窅娘第154章 一身冷汗第1章 小和尚戀紅塵第110章 腹中有子第28章 白黑顛倒第67章 相思遙寄汴梁城第97章 慌張美人第87章 遮掩的齒痕第40章 退避三舍之約第116章 暗流已生第92章 是我導演這場戲第107章 願爲一隻狐第118章 宰相的差距第150章 自有計較第9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43章 趙普的投資觀第55章 大國使節的特權第106章 倉促叛亂第70章 見鬼了第6章 一僧當關第91章 行刺與追兇第128章 五公子第90章 登門拜訪第43章 你們在哪?第113章 迎鑾軍演第99章 鐘山劍影第15章 符璃郡主第27章 仇人見面第36章 追捕第120章 老謀深算第68章 怒與火第27章 仇人見面第133章 大宋的第一場雪(下)第146章 自以爲是的合理解釋第135章 熱炕頭和破房子第145章 節度使的危機感第78章 欲擒故縱第17章 寺廟裡的驚聲尖叫第69章 一衣之恩第113章 迎鑾軍演第16章 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否第130章 打草驚蛇第139章 家宴第69章 一衣之恩第5章 哭不逢時第80章 人約棲霞山第109章 霓裳羽衣舞第43章 你們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