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二)

宰輔們走了。

向皇后坐在空蕩蕩的崇政殿中,考慮了一陣,吩咐宋用臣道,“去請韓宣徽上殿。”

韓岡很快就到了,他本來就是在宣徽院,離內侍的羣居之處並不遙遠。

“宣徽來了啊。”

等韓岡行禮、落座,向皇后便開始詢問,“宣徽方纔在殿上,曾經對蔡京道,他不入京城,宣徽不入兩府?”

“正是。”韓岡向向皇后行了一禮,“蔡京既然自陳是忠心於國,韓岡便與其賭鬥,讓其真面目給揭出來。”

“這樣的賭注,是敗壞朝廷名爵在前。既然蔡京露出了真面目,那個賭約也沒必要再執行了吧?”

向皇后看見了韓岡正搖頭。

“言而無信。不知其可。”韓岡說道,他的態度很誠懇,但他的行爲最爲激烈。而且到了現在,也沒有半點悔改的意思。

“但並不是說什麼樣的賭注都要堅持,”向皇后急道,她不明白韓岡爲什麼要堅持這一賭約,“明明只是一時氣話。”

韓岡不希望他一出來,向皇后便被鬧得大敗虧輸,想了想,就說道:“……不知殿下可曾聽過桐葉封弟的故事?”

向皇后一愣,韓岡這是要用舊事來諫言嗎?桐葉封弟,她好像聽說過,但記不清了。

“還請宣徽細說於吾。”

“不敢,自當與殿下說明白。”韓岡行了禮,便開始說道,“周時武王早亡,成王年幼,由周公輔政。成王一日與其弟叔虞遊戲,剪桐葉爲玉圭狀賜予叔虞,說道:‘以此封若’,用此玉圭分封於你——周時分封諸侯,即以玉圭爲憑據——聽聞此事後,史官史佚便上書請求擇日立叔虞爲諸侯。成王說,‘吾與之戲耳’,只是遊戲。但史佚仍是堅持讓成王踐行他的承諾,並說‘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這是史佚的想法,君無戲言,縱是兒童戲語,也不能不當真。”

宋用臣在後面覺得奇怪。這個比喻不倫不類。實現承諾的是成王,韓岡又不是成王,難道是自比史佚?而且這個故事還有另外一個版本,只是將史佚換成周公。

“宣徽是要官家學成王?”向皇后對韓岡的用心,在模模糊糊的理解中,已經有了足夠的印象。現在只需要韓岡來印證。

“臣非史佚。但臣蒙上皇不棄,得爲東宮官,如今更是要上經筵爲天子講學。所謂師者,言傳身教。之前韓岡殿上所言,皆在陛下當面,話聲未絕,便要反悔,若日後臣想要教導天子何爲信諾,又如何開口。若當年的史佚是反覆之人,敢問可教得成王?”

“宣徽你怎麼就……”向皇后將後面的話憋在心裡沒說出來。

韓岡的脾氣甚倔。

這在朝堂中是有名的。不比他的岳父差。

王安石號爲拗相公,當年面對舊日友好的勸解,他卻絲毫不見有任何鬆動。

在向皇后看來,今天韓岡之所以與蔡京打賭,就是倔脾氣上來了。否則一個殿中侍御史,如何比得上韓岡的未來?

面對脾氣倔強的臣子,向皇后知道,這時候決不能硬頂着來,當設法繞路去走。

“其實今天在殿上蔡京有一句話,其實說在了臣的心上。”韓岡似乎不知道向皇后正在考慮着什麼,對皇后說着。

“哪句話?”向皇后只覺得韓岡的想法根本捉摸不透,總是變來變去。

“世人多愚這一句。”

“這一句怎麼了?”

蔡京是在指出韓岡因爲種痘法的緣故,在世間有了堪比神佛的名聲。向皇后在這簡單的四個字中,看不到任何可以讓韓岡覺得說到了他的心上的理由。

“世人多愚,這是因爲世人多不讀書的緣故。如果讀書明理,自是不會去建什麼藥王祠。”

“但世人不讀書,沒那個時間,也沒那個地方。”

“這些都只是藉口,重要的,到底還是要不要教化百姓。”

“……教化百姓?哪能來得及?”

“教化一縣不利,責在知縣。教化一州不利,責任在知州。而教化天下不利,這就是天子富有天下,責任當然是韓、蔡兩相公。”

“難道要吾責罰韓絳、蔡確?”

“只是責罰,並不值得鄭重其事地說出來。”韓岡站起身,衝向皇后深深行了一禮,“臣請殿下於天下設立小學校,有教無類,教授學生以道理、識字、數算、自然等事。從此不用再爲人所愚弄!”

韓岡語氣激烈,可宋用臣並沒有就此激動。教化天下,這是多麼困難的一件糊塗事。即是一心一意地去做,這輩子也都不可能做得到。

韓岡有意普及教育,但這並不是說要在今生完成,最後能有個幾成的成果,就算是不枉一番辛苦了。

“這……”向皇后沒想到韓岡會有這樣的提議,不論韓岡打算怎麼做,肯定都是要花錢的,覆蓋的人數越多,需要開支掉的錢糧也就越多,“不知宣徽打算先在哪路施行?”

“京中富庶,可以在京城試行。”韓岡說道。

“恐怕是善財難捨。”宋用臣搖頭,他太清楚那些豪族、富民。從他們手中拿錢,比登天還難。就算一時拿到了,也難有第二次。

“終歸有辦法來解決。”韓岡道。這世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這是他一直以來的觀點。

“小學校的事,學士還是先上札子再議。還有本朝的事,不知學士認爲吳衍此人如何?”

向皇后一時不想討論韓岡帶回來的問題,只得拿起吳衍來詢問。

這是補償嗎?韓岡想到。

吳衍現在是第一任知州資序,進入御史臺綽綽有餘。做監察御史,只要一任親民官,有第二任知縣資序就夠了,至於更低一級的監察御史裡行,甚至只要是資深京官就夠了——不過這麼寬鬆的進入標準,也常常爲人詬病。

但是吳衍可說是循吏。厚生司,以及京城幾家醫院,都需要這麼一個熟悉各方面流程的事務性官員來主持內部事務。厚生司換了判司事,照樣能夠穩定的運作,但換了吳衍,頓時就會變得磕磕絆絆起來。

不過吳衍是自己的恩主,這一點韓岡從來不會忘記。

這一份恩德,在韓岡心中甚至比起王韶還要更深一層。

王韶用他,是給了他施展才華的地方。而吳衍助他,卻是救了他的性命。

孰輕孰重,自不必多說。

韓岡向向皇后介紹着吳衍:“吳衍爲官一向勤謹,無論在陝西,還是在厚生司中,做事都是極爲用心。臣記得近幾年來的歷次考評,吳衍至少都是在中上一級,且還有上下。縮減磨勘的次數在朝堂中也是居於前列。”

宋用臣不知不覺地皺起了眉頭。

厚生司由於直面疫症,最主要的是各地災後防疫的主持工作,而名氣最大的則是世人皆知的保赤局,專司爲天下幼兒種痘。在這一事務繁忙,又無可替代的部門,立下功勞的機會都很多,縮減磨勘的機會當然同樣多。

爲皇太子成功種痘,特加官一級,賜錢物至千貫;三大王的子女成功種痘,上奏爲厚生司官員請功,詔減一年磨勘;京城百姓的子女都完成了種痘,減兩年磨勘。就這麼一減再減,吳衍和厚生司官吏的晉升速度,就快得嚇人。

說吳衍縮減磨勘的次數在朝堂中排在前列,那還真是沒錯。可用來當作稱讚吳衍的理由,那就顯得有些過分了。

但韓岡要爲他的恩主說好話,在殿上的內侍,哪個會不識趣地戳穿掉。

韓岡對吳衍感激頗深,他並不打算因爲自己的私心,而阻了吳衍上進的機會。

之前吳衍在,由於積累了不少功勳,連續縮減磨勘的年限。雖然不像蔡京那般耀眼,但本官官階,蔡京升級的時候,他同樣升級,一點都沒耽擱。而且由於資歷上的緣故,多了十幾年官僚生涯,他本官官階比蔡京要高,早就是從六品的屯田郎中了。

即是吳衍在御史臺中表現不佳,但他只要進去烏臺過,那就是資歷,日後升官都能夠藉助其力。得授侍制,進入重臣行列,這都不是幻想。

“既然吳衍可用,那就請宣徽忍痛割愛了。”向皇后說道,“殿中侍御史現今正有空缺,倒也正合適他。”

“這……此事臣不敢多言。”韓岡低頭道。

蔡京丟了殿中侍御史,回到厚生司任判官,而吳衍卸了厚生司判官,進御史臺任殿中侍御史。

這個交換實在是絕妙。

韓岡當然不會反對向皇后的這個安排,但也不方便表示贊同。

殿中侍御史是殿院之長,從來沒有臺諫官經驗的吳衍,想要授予辭職,其實並不合適。但還是那句話,就算吳衍失敗了,在官路上同樣是一個成功,這是通向重臣序列的快速通道。

向皇后明白韓岡的顧慮,同時也更對蔡京憤恨不已。

明明韓岡一貫謹守本分,只在危急關頭纔會站出來力挽狂瀾,卻要被小人栽上一個威脅皇宋國祚的罪名,還有比這個更冤枉的嗎?

被蔡京攻擊,韓岡倒不覺得什麼冤枉不冤枉。他的心思,蔡京只說了一半。只說了威脅,沒說目標。其實還有一半在等着天下所有人。

至於蔡京,他是個危險人物,爲了以防萬一,有機會踩上一腳,何必吝惜擡一擡腿?

韓岡從不小氣。

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七)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七)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下)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一)第一十六章 夜涼如水無人酌(上)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一)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議(二十一)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七)第四十章 何掌綸言奉帝尊(中)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六)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中)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五)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四)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五)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二)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八)第三百零九章 僞帝(上)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二)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上)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十)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一)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慶雷(上)第一十三章 上元驚聞變(下)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四)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二)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三)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六)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一)第六章 日暮別鄉關(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二)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八)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五)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八)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六)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二)第七十二章 塵囂(三)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上)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上)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二)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上)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三)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二)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八)第二百零六章 變故(三)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下)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六)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一)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一)第四十三章 長風繞城遙相對(上)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一)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二)第二百零四章 變故(一)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五)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六)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六)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五)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九)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梳理(二十三)第六章 徵近伐遠方寸間(上)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九)第三十四章 雲庭降鶴宴華堂(下)第三十四章 雲庭降鶴宴華堂(上)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三)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一)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六)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下)第一十六章 三載願終了(下)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七)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二)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六)第二十九章 君意開疆雪舊恥(上)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八)第一章 鞏州(上)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願博軒冕(上)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二)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三)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五)第二百九十六章 並行(下)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四)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五)第一百一十五章 慶雷(中)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三)第三十三章 虛實(十三)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五)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二)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四)第四十二章 望斷南山雁北飛(下)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第二十九章 坐感歲時歌慷慨(中)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六)
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七)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七)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下)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一)第一十六章 夜涼如水無人酌(上)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一)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議(二十一)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七)第四十章 何掌綸言奉帝尊(中)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六)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中)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五)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四)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五)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二)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八)第三百零九章 僞帝(上)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二)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上)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十)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一)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慶雷(上)第一十三章 上元驚聞變(下)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四)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二)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三)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六)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一)第六章 日暮別鄉關(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二)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八)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五)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八)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六)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二)第七十二章 塵囂(三)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與天違(上)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上)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二)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上)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三)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二)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八)第二百零六章 變故(三)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下)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六)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一)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一)第四十三章 長風繞城遙相對(上)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一)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二)第二百零四章 變故(一)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五)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六)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六)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五)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九)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梳理(二十三)第六章 徵近伐遠方寸間(上)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九)第三十四章 雲庭降鶴宴華堂(下)第三十四章 雲庭降鶴宴華堂(上)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三)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一)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六)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下)第一十六章 三載願終了(下)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七)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二)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六)第二十九章 君意開疆雪舊恥(上)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八)第一章 鞏州(上)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願博軒冕(上)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二)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三)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五)第二百九十六章 並行(下)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四)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五)第一百一十五章 慶雷(中)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三)第三十三章 虛實(十三)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五)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二)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四)第四十二章 望斷南山雁北飛(下)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第二十九章 坐感歲時歌慷慨(中)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