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二)

趙煦聽着御醫閆淮的吩咐,赤着腳走上臺秤。咔的一聲響,計量杆彈起,撞到了上緣的鐵架上。

御醫閆淮拿出一厚一薄的兩個圓盤形鐵秤砣,放在了砣掛上,計量杆紋絲不動。

“七十斤。”他報着數,又移動計量杆上的遊動砣,讓計量杆上下輕晃,而不是固定向上或向下。

把標尺上的數字和秤砣的標重加了一下,閆淮提筆在天子的健康檔案上記下了這個最新的數字:“七十一斤半【注1】。”

趙煦一直很好奇爲什麼有着跟桿秤截然不同的外形,明明完全不像是槓桿,檯秤卻依然能準確地稱出重量。只不過對答案中免不了要提到的姓名的反感,讓他不願問出口。

聽到閆淮報了體重,他就從檯秤上下來,跟在他身邊的內侍立刻就把外袍給趙煦披上。

“似乎沒怎麼變。”趙煦皺眉看着標尺上的數字,自己拿起秤砣又加了一下。

閆淮放下筆,擡頭面向天子。

在一層單薄的褻衣下,就是肋骨浮凸的細弱身軀。沐浴在陽光下,依然過於青白的臉色,也完全沒有一絲一毫健康的模樣。

閆淮暗暗地嘆了一聲,對趙煦道:“陛下,人的生長是靠日積月累,百十日之內看不出什麼變化,一定要一年半載才能對比得出。此番測量陛下御體,身高五尺一寸,體重七十一斤半。與兩個月前比,變化的確不大,不過與去年同期來比,陛下的身高長高了一寸,體重也增加了三斤還多。”

閆淮的長篇大論,趙煦聽着不耐,“朕只想知道,朕同齡人的平均數是多少?”

閆淮低頭道,“臣不敢欺隱,有五尺兩寸八分。”

“還差一寸八分?”

“陛下明鑑,僅僅一寸八分。”閆淮刻意換了種說法,“依照厚生司的統計,男子能長到二十歲,所以陛下完全不需要擔心。以這個速度,到陛下加冠之年,身高當在五尺五寸上下。”

自從太醫局設立了病歷制度,又按照韓岡的提議,給官宦貴胄,及其家眷設立了個人健康檔案,便有了按時體檢的制度——其實過去也有,不過覆蓋面沒那麼大,也沒有按時記錄的醫案。

而學校裡的學生,自蒙學入學之後,便在學政衙門編列了個人學籍檔案,同樣也有了按年體檢的制度。有了多達幾萬例的體檢報告,自然也就有了相應統計。儘管只是最簡單的身高體重的平均值,但也足夠稱得上是超越時代了。

不過這一切,還僅僅侷限於京城之中。京城之外——包括開封府轄下諸縣——都沒有這個條件。

趙煦半月一次的健康檢查,主要就是測量身高、體重,用最新被髮明的聽診器來測聽心肺功能,最後把一把脈。

以趙煦的情況,不過是在過去的按時問診的基礎上,加了一個身高體重的檢測。

按部就班地做完檢查,將數據和診斷結果一一記錄,閆淮告辭而出。

走在殿閣之中,陰風陣陣襲來,讓閆淮裹緊了衣袍。

“陰氣果然重。”閆淮給手上呵了一口氣。

幾步外就是初春和煦的陽光,可就差這幾步,便是春暖花開和數九隆冬的區別。

住在這裡,難怪身體好不了。

如果是醫療,皇帝也好,太后也好,太醫們沒人敢用有風險的療法。但如果說到補品,則必然是當世最好的。

可從小補到大,都已經要成婚了,但天子體質虛弱、發育不良的情況依然沒有改變。虛不受補,這樣下去,生子不易。

在成爲翰林醫官之前,閆淮就聽說過傳言,只要住進這座宮殿,就不免子嗣艱難。大概是前朝留下來的怨恨,或許還有太祖皇帝的。

作爲六十年來第一個在宮中出生,又活到十五六能成婚年紀的男丁,當今天子本身已經打破了舊日的傳言,可現在看來,那個傳言似乎要繼續延續下去了。

閆淮聽說過,太后和相公們都想着等天子生下皇儲之後,便請他退位爲太上皇,把皇位交給皇儲。但以天子的情況,恐怕太后和相公們,是不能如願以償了。

“從福寧宮回來了?”

剛回到太醫局,就有相熟的醫官跟閆淮打招呼。

閆淮腳步不停,點頭回應:“回來了。”

“如何?”

“四尺九寸,六十五斤。”他報了個截然不同的數字。

“還這樣?”

“還這樣。”

閆淮說着,重重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去一趟宮中,比去新城東二廂醫院門診一天都累。儘管東二廂戶口最多,病人也最多,可處理起來簡單得很,不比去宮中,從頭到尾都要陪着小心,以防行差步錯,還要防備趙煦看出什麼不對。

趙煦的身體情況不僅僅是體弱多病的問題。單純在身高體重這種最基本的數字上,便遠遠遜色於京師貴胄家同齡少年的平均水準。

京城中的十五歲少年,平均身高在五尺三寸。這主要是京城的生活條件豐裕,如果是全國範圍的統計,則肯定會更低一點。但如果將統計範圍縮小到貴胄、官宦家的子弟,數值則會再高上一些。

而趙煦的五尺一寸,還是多報了,其實五尺還差一點。

Wωω ⊕ttκΛ n ⊕¢o

福寧殿中的檯秤被刻意調校過。讓其稱量出來的重量,比實際重上近一成。看着不起眼,卻讓趙煦的體重多了六斤。給趙煦量身高的標尺,也是特製,讓他的身高比實際要高出了兩寸。

這些事,福寧宮中人人知曉,但就沒人開口告訴趙煦。朱太妃那裡,太醫局沒敢瞞着,可她也沒有跟自己的親生兒子提過一字半句,免得刺傷了皇帝脆弱的心靈。

“看來李三是去不了福寧宮了。他那個個頭沒指望能去官家面前。”

“陳韃子,你是說我和周老個頭矮了?”

“用得着我來說嗎?官家身邊的人,就沒有一個個頭高的。閆五,你去福寧宮最多,你說那邊有幾個超過五尺六的?”

趙煦瘦弱,而且很忌諱這一點。要不是因爲要照顧他的心情,太后給他身邊安排人的時候,根本沒必要考慮到那麼多。

去福寧宮的太醫們,他們身高的重要性,不下於醫術,好幾位醫術高超的翰林醫官,就是因爲身量太高,而沒有被選中。

閆淮有一句沒一句地與同僚搭着話,不知不覺間,眼皮便漸漸耷拉了下來。跟他說話的同僚也轉去跟其他人聊天。朦朦朧朧中,他聽見有人說,“都不要亂說話了,外面都有傳說,福寧宮的秤和尺都是特製的。”

“只要不傳到官家耳朵裡就沒事。”

儘管太醫們議論的都是宮闈秘聞,但有關天子的大小事,不僅在太醫局這種能近距離接觸皇宮的地方,就是市井之中,也不乏傳說,也沒人會太在乎要保密。

“說不準什麼時候就給官家知道了。聽說官家可是打小兒就聰明。”

“真聰明就不會犯下那麼多錯了。”

“除了先帝的事之外,他哪裡錯了。”

“高太皇……”

“想想高太皇當初做了什麼?差一點就丟了性命,官家能不恨?只放縱一下罷了,誰想到就出了事。”

在議論聲中,閆淮漸漸地睡着了。

等他醒來,時間已然不早。

匆匆在天子的個人健康檔案上填寫下最新的數據,整份檔案便被送去了局中的小架閣庫保存。

副本則抄送政事堂和樞密院,宰輔們隨時都要掌握天子和太后的健康狀況——真實的,而不是虛假的。

……

“四尺九寸,六十五斤。”

這不是趙煦這個年齡應該有的數據。

韓岡搖搖頭,將天子的健康報告摺好收起,走出房間。

片刻之後,小廳中,韓岡與王旁對坐共飲,“天子絕非良配。不過木已成舟,就只能希望天子與越娘能夠和和睦睦地過日子了。若能早日生下皇子,那就是社稷之福。”

……

“四尺九寸,六十五斤。”

章惇念着手中片紙上的數字,對面的曾孝寬緊鎖眉頭,“犬子在天子這個年紀,身高體重都要超過許多。天子這個身子骨,怎麼越調養就越弱了?”

“胎裡就弱,怎能調養得好?就盼着介甫平章的孫女,早日誕下皇子,你我可就能安心了。”

還不知道能不能生得出。

曾孝寬沒說出口,但既是說出口,並不能算是詛咒或是讖言,而是世所公認的事實。

生不出就是生不出,皇宮在那邊,記錄也在那邊。

最終會不會有例外,則決定最終的結果。

但看到這一份報告,曾孝寬覺得,還認爲會有例外的人,應當是鳳毛麟角了。

……

“四尺九寸,六十五斤。難怪……”

有人若有所思。

有人皺眉不語。

每隔半月,都有一份報告在述說一個相同的事實。隨着天子的婚期漸近,這一事實的份量也就越來越重,也越來越讓人有着更多的想法。

注1:北宋官制一尺約等於三十一釐米,官制一斤約合六百八十克,市制至北宋中葉則降爲六百四十克,南宋六百二十五克。

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八)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四)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十)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四)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二)第一十三章 上元驚聞變(下)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中)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下)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五)第四十二章 壯心全向筆端含(上)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下)第三章 陋室豈減書劍意(下)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六)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九)第一十六章 夜涼如水無人酌(中)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上)第一百三十六章 梳理(六)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五)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上)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七)第二百七十二章 長風(九)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八)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七)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三)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上)第二百八十章 微瀾(上)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六)第一十三章 已入蒼梧危堞遠(下)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五)第二百一十二章 變故(九)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四)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二)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四)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一)第二十九章 坐感歲時歌慷慨(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五)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五)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七)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中)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二)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三)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一)第二十章 敵如潮來意尤堅(下)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上)第二十七章 鸞鵠飛殘桐竹冷(下)第二章 一物萬家歡(下)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六)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三)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下)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二)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七)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三)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二)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四)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一)第六十一章 宴火(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梳理(四)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九)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五)第二百五十一章 新議(十七)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二)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二)第二十一章 論學瓊林上(中)第二百二十四章 變故(二十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一)第四章 力可迴天安禁鍾(中)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二)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八)第二百一十二章 變故(九)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中)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三)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三)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四)第四十二章 壯心全向筆端含(下)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九)第三章 陋室豈減書劍意(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京師(七)第一十九章 此際風生翻離坎(中)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八)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一)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六)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變遷(十一)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中)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四)第六十八章 宴火(十)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九)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一)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五)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第一百八十六章 變遷(十三)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中)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一)
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八)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四)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十)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四)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二)第一十三章 上元驚聞變(下)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中)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下)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五)第四十二章 壯心全向筆端含(上)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下)第三章 陋室豈減書劍意(下)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六)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九)第一十六章 夜涼如水無人酌(中)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上)第一百三十六章 梳理(六)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五)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上)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七)第二百七十二章 長風(九)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八)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七)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三)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上)第二百八十章 微瀾(上)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六)第一十三章 已入蒼梧危堞遠(下)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五)第二百一十二章 變故(九)第三十四章 雨澤何日及(四)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二)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四)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一)第二十九章 坐感歲時歌慷慨(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五)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五)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七)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中)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二)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三)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一)第二十章 敵如潮來意尤堅(下)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上)第二十七章 鸞鵠飛殘桐竹冷(下)第二章 一物萬家歡(下)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六)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三)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下)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二)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七)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三)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二)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四)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一)第六十一章 宴火(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梳理(四)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九)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五)第二百五十一章 新議(十七)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二)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二)第二十一章 論學瓊林上(中)第二百二十四章 變故(二十一)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一)第四章 力可迴天安禁鍾(中)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二)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八)第二百一十二章 變故(九)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中)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三)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三)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四)第四十二章 壯心全向筆端含(下)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九)第三章 陋室豈減書劍意(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京師(七)第一十九章 此際風生翻離坎(中)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八)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一)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六)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變遷(十一)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中)第二十四章 南國萬里亦誅除(四)第六十八章 宴火(十)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九)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一)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五)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第一百八十六章 變遷(十三)第三十九章 銅戈斑斑足堪用(中)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