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撲(上)

“看來只能到此爲止了。”

耶律乙辛靜靜地坐在御榻上,目光平靜地看着前方。

槍聲越來越近。也越來越密集。彷彿鞭炮一般,砰砰砰響個不停。

一個時辰前,要塞的外牆被摧毀。宋軍如潮水般涌進要塞中。在宋軍的主力面前,耶律乙辛身邊最後的精銳完全沒有抗衡之力。

投入大量資源的防禦體系,如同紙糊的燈籠被輕易的突破。

此刻守護他的宿衛大概只剩千餘人了,正藉助着要塞內部的地勢,拼死抵擋着宋軍的衝鋒。

轟轟轟,短促而微微發悶的聲音,是宋軍虎蹲炮在咆哮。

炮聲響過,猛然間就是一靜。待槍聲再響起時,已然又近了許多。

耶律乙辛閉了閉眼,忠於他的士兵,此刻又少了許多。

一名將領撞了進來,頭上正有鮮血流下。血水遮住了眼睛,他用袖子抹了一下臉,頓時滿臉的血污,差點讓人認不出他的身份。

他急切地說,“陛下,前面已經擋不住了。還請陛下移駕!”

大遼皇帝安坐不動,“朕之前已經說過了,朕不會走的!走吧。快點走吧。”他對自己信重的將軍說,“宋軍要抓的只是朕,你們還有機會離開。”

將軍重重地磕了幾個頭,“陛下不走,臣如何能走。今日,臣請爲陛下效死於此。”

大部分軍隊已經被耶律乙辛安排突圍了——就在外牆被突破之後。殘存的大臣一部分跟隨軍隊突圍,剩下的一部分則紛紛自盡。

或許還有一些已經準備投降宋人,耶律乙辛不打算再計較。也許那不是什麼好選擇,但契丹人又能多存活一點下來。

將軍離開了。

耶律乙辛閉起了眼睛。

沒有了視覺的干擾,外面戰鬥的聲音更加清晰,而空氣中油料的味道也變得濃烈起來。

“點火吧。”耶律乙辛平靜地下令。

“陛下。”迴應的聲音猶猶豫豫。

“還不點火!”耶律乙辛呵斥,“難道要讓朕受辱於章惇?”

“臣,臣遵旨。”慌慌張張的腳步過去,就是呼的一聲,熱風迎面而來。

火起了。

一生走馬燈般莫名地在腦海中略過。

童年時,家裡窮得只剩幾十只羊。就連放牧都被排擠到水草最惡劣的地方。但耶律乙辛憑藉他的努力,還有一點點的運氣,最終得到了先帝的關注。由此一步步爬到了大遼國的巔峰。最後,甚至殺了太子、皇后、乃至皇帝,篡逆爲君。

除了最後的結局,這一生,已經足夠圓滿。

昔年趕着羸瘦的羊羣,望着河對岸豐美的草原,那時候只想着能夠有一片屬於自己的上好牧場,做夢也沒想過能夠成爲一國之君。

火焰舔舐着屋頂,樑柱噼噼啪啪地呻吟着。熱浪滾滾而來,濃煙漸漸瀰漫在眼前。

耶律乙辛並不後悔,不論是篡位,還是與宋軍對抗到底。

如果宋軍能允許大遼存續,他不介意低一低頭。但宋軍要趕盡殺絕,他寧死也不會俯首。

空氣燥熱起來,死亡已經在眼前,耶律乙辛心中越發平靜。

皇帝都做過了,兒孫也有了去處,他這一輩子,無論如何都不能算是遺憾了。

火焰涌了上來。

衣服最先開始燃燒,皮膚鬚髮也跟着燃燒起來。

耶律乙辛一動不動,任憑火焰將自己淹沒。

……

“可惜了。”

聽聞耶律乙辛效商紂自焚鹿臺,章惇嘆息着。

率師伐國,執其君長於前。

至高的榮光近在眼前,卻錯手而過。

對此,章惇覺得很是遺憾。

不過,世間事本難十全十美。相比起收復幽燕,區區一耶律乙辛又何足爲道?

“好生收斂,厚葬之。”章惇吩咐下去,自有人將大遼之主的屍身裝入棺槨。

章惇驅動坐騎,緩緩前行。

道路兩側,禁軍持槍而立,威風凜凜,而遼國軍民紛紛低頭俯首,不敢直視。

開戰僅僅一月,章惇便橫掃幽燕,殲敵十萬,逼迫遼國國主自盡,盡收燕山以南。功業之隆,建國以來未曾有。

章惇高居馬上,目不斜視。

前方城門深邃,宛如隧道,厚重的城牆不愧大遼第一要塞的名號。如此要塞,卻沒有守住三日。

開戰前,他就認定畢生功業在此一戰,卻不曾想,勝利來得如此輕易。

蹄鐵敲擊着石板,清脆的蹄聲在門洞中迴響。

當章惇帶着他的大纛進入城中。

歡呼聲從城頭,從城內,從城外連綿響起,連天接地,響遏行雲。

章惇進駐析津府要塞,在已爲白地的行宮旁住下。

接見降服的遼臣,接見本地士民的代表,審閱析津府的防務,安排下一步的進軍規劃,還有從東京城送來等待他批閱的公務。

諸多事務還等着章惇去處理,但章惇現在要做的,卻是慶功宴。

拿下了析津府,是一個重要標誌。當年太宗就在此折戟沉沙,百多年來,官軍再沒有涉足過此處,直至今日。

十數萬功臣的代表,等待他的褒獎。

“好生安排。不要出岔子。”章惇吩咐下去,這是他此番出征最後一樁的要務了。

拿下了西京大同、南京析津,還有中京道、東京道和上京道等待攻略。但是不必章惇再親自領軍,自有將帥分頭出征。

遼國天子已死,主力傷亡殆盡,而其殘存國土上,叛亂此起彼伏,已經不可能還有翻盤的機會。

章惇只准備在此稍等時日,就可以凱旋歸京。

攜不世之功,凱旋而歸,之前許多不方便做的事,也就可以開始動手了。

章惇起身,穿窗望月。

人臣至此,已爲極致。

而他,已經不想再給人當臣子了。

……

一道黑影從陰暗處鑽了出來,望着不遠處歡騰嬉鬧的宴會場,眼神中只有仇恨。

宋軍正在大肆慶祝勝利,本地漢人正小心翼翼地奉承着他們。彷彿他們是這裡的主人。

“大遼不會亡!”

他恨恨地說着,返身鑽進一道密門,將門重新關好。

沿着階梯曲折向下,片刻後,出現在一條平直的隧道中。

隧道延伸向前,只有十四五丈的長度。並不是連接城池內外,僅僅是溝通各個庫房的道路。

越過排在前面的幾座庫房,裡面的藏物,他連多看一眼都沒有時間。在最後的一座庫房中停下腳步,裡面是一個個密封嚴實的大木桶。

“小心點,小心點。”他不厭其煩地提醒着。

位於地下的密庫裡藏了有十幾人,都是耶律乙辛最後的安排。

整整八萬斤火藥,藏於要塞下方的密庫中,就在他們身旁的石門後。

“好了沒有?”他催促着。

“好了好了。”一人抱着個小火藥桶,一點點地撒着火藥,撒出一條線來。

放下桶,他說,“你們都走吧。先上去,從前面的出口,那裡看管得並不嚴密,出去時候小心一點。”

“你呢?”

“總有人要留在這裡。”

腳步聲逐漸遠去,漸不可聞。

火苗滋滋地燃燒,沿着蜿蜒曲折的引線一路燒上去。

火星沒入了火藥桶中。

第三十七章 驟風(四)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二)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八)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三)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上)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九)第一百二十六章 消息(中)第三十四章 雲庭降鶴宴華堂(上)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五)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八)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一)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上)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五)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八)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七)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議(十五)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一)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上)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九)第一百零八章 微雨(十五)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九)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二)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下)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下)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一)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中)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七)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三)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七)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上)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六)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三)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上)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四)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五)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五)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九)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三十)第七十四章 塵囂(五)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七)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九)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五)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下)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中)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下)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三)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三)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二)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六)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二十)第四十一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上)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四)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八)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八)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八)第一百七十四章 變遷(一)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中)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三)第一十六章 夜涼如水無人酌(中)第一十六章 三載願終了(下)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九)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下)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七)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上)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九)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七)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九)第一百一十七章 夜火(上)第二十六章 仕宦豈爲稻粱謀(中)第一百七十一章 暗潮(六)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京師(一)第一百九十章 借款(四)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三)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一)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九)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八)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四)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中)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七)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四)第三百零八章 崩塌(下)第三十二章 榮辱憑心無拘執(上)第二十五章 鳥鼠移穴營新巢(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阻卜(下)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一)
第三十七章 驟風(四)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二)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八)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三)第一十二章 惡客臨門不待邀(上)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九)第一百二十六章 消息(中)第三十四章 雲庭降鶴宴華堂(上)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五)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八)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一)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上)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五)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八)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七)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議(十五)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一)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上)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九)第一百零八章 微雨(十五)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九)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二)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下)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下)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一)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中)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七)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三)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七)第四十四章 聞說紛紛意遲疑(上)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六)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三)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上)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四)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四)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五)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五)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九)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三十)第七十四章 塵囂(五)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七)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九)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五)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下)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中)第一十七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下)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三)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三)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二)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六)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二十)第四十一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上)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四)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八)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八)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八)第一百七十四章 變遷(一)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中)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三)第一十六章 夜涼如水無人酌(中)第一十六章 三載願終了(下)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九)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下)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七)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上)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九)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七)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九)第一百一十七章 夜火(上)第二十六章 仕宦豈爲稻粱謀(中)第一百七十一章 暗潮(六)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京師(一)第一百九十章 借款(四)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三)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一)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九)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八)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四)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中)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七)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四)第三百零八章 崩塌(下)第三十二章 榮辱憑心無拘執(上)第二十五章 鳥鼠移穴營新巢(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阻卜(下)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六)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十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