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下)

前日軍議之後,王韶和高遵裕就帶着三千名從軍中挑選出來的精銳,向南往露骨山進發。

苗授坐鎮河州大營,整備營地,並派人去清理河州城中的廢墟。

景思立去代替姚麟,姚兕在他兄弟到來之前,就已經開始清理周邊的蕃部。必須要打得他們派出人質來投降,既然已經佔據了河州城,就不可能會容忍木徵的餘黨繼續安坐在河州的關鍵地帶。

韓岡則是同王中正一起回到了熙州。

跟隨着他,在珂諾堡立下大功的廣銳軍,此時重又分作了兩部。劉源帶着將校跟在韓岡身邊,彷彿一支衛隊,而士兵們則還是留在珂諾堡,繼續負責往香子城那一段的糧秣輸送。

就在狄道城的城門處,韓岡第一次見到了沈括。

名垂青史的古代科學家,此是看起來也只是個尋常的士大夫。而且可能是因爲工作忙碌的原因,還有些不修邊幅的地方。韓岡沒有鏡子,不過想來趕了一天路的自己,也應該是同樣的狼狽。

沈括與王中正見禮之後,來到了韓岡的面前。

同樣的職位、同樣的官品,韓岡因爲資歷上的差距,先一步向沈括行禮:“在下韓岡,見過沈兄。”

沈括躬身回禮,“沈括久聞韓玉昆之名,今日得見,果然一如傳言之中。”

說着慣常初次相見的寒暄,韓岡對沈括的第一印象也只是平常而已。

但能夠準確地把握住自己在兵站制度上的關鍵,將之全盤接收下來,卻又在不重要卻顯眼的地方加以變動,在向人表明自己的能力不輸同僚的同時,還能讓轉運之事穩定地運作。

沈括這些日子所表現出來的能力,讓人沒有話說。能看出韓岡調動廣銳軍卒的用意不難,但敢於從中攔腰斬上一半,並將叛軍推上關鍵的地方,這個膽量也是不一般的——雖然可能是有韓岡在前,他自己仿效者的緣故在。

陪着王中正和韓岡進城,沈括問起了河州那裡的情況。王韶的安排,韓岡不信沈括不清楚,但現在作爲寒暄用的閒話,說說也是無妨。

但沈括的話很快就帶上了一點責難,“怎麼就讓王經略率軍翻越露骨山去了?”

王中正和韓岡的心中,同時就有些不痛快。誰說他們沒有勸過?前幾日就應該知道的事,現在何必多提。

韓岡出頭說話,“木徵非除不可,否則其人一日尚在,河州就是一日不穩。經略既然作出決斷,我等則自當領命相從。”他很自信地笑了一笑,“以經略用兵之能,當能馬到成功。”

“王經略當是因爲有玉昆你在,所以才能放心地去追擊木徵。”

“在下覺得還是各司其職的好。在下身爲機宜文字,職司不過是參贊、輔佐、建言而已。轉運已是外務,何論領兵?!要是經略猶在,韓岡可是願意輕鬆一點。”

韓岡的話似是無心,但聽在沈括耳中,這也是在暗示他,在經略司中的事務上沒有他插話的餘地。

從眼角瞥了一下身邊之人太過年輕的側臉,沈括一下沉默起來。

韓岡陪着安靜地走了兩步,忽又問道:“對了,在下有一事想問一下存中兄。前日存中兄移文說臨洮堡在禹臧軍的攻擊下,有所損傷。不知輕重如何?”

“幸無大礙,只是外牆崩塌了半壁而已……眼下當是已經修理完畢了。”沈括見韓岡有意緩和氣氛,也便順水推舟,“臨洮堡那裡打得很是激烈,差一點都破城了。要不是聽到了河州大捷的消息,說不定都沒法再守下去。”

“有姚君瑞【姚麟】在前奮戰,又有存中兄在後支援,臨洮堡怎麼都不會有失。”

沈括看了韓岡一眼,猜測着他是不是在譏諷自己搶奪廣銳叛軍的事。只是在韓岡的臉上,他只看到了真心誠意的笑容。將疑惑和猜忌藏於心底,沈括嘆道:“臨洮戰事之烈,超乎想象。城壁毀損都不說了,連姚君瑞臉上都中了一箭……也幸虧是姚君瑞,他被箭射中之後,雖然是血流披面,但仍是談笑自若。這等定力,纔將軍心給鎮了下來。那個領軍的禹臧花麻,在蕃人中也算是難得的將才了。”

韓岡附和着點頭說道:“禹臧花麻奸猾無比,又是難得的將才,他的確是不好對付!”

本來韓岡已經準備趁着禹臧花麻沒有收到木徵兵敗的消息,設法調集大軍陰他一招。若是能解決掉一部分禹臧家的精銳部隊,日後肯定對攻取蘭州有利。可是禹臧家的族長,耳目比想象中的要靈通許多。韓岡剛剛將珂諾堡中的駐軍調出兩千,就聽說他已經領軍北撤了。

一路走到到了縣廨,進了官廳之後,三人又閒聊了一陣,不過很快就散了。除了閒人王中正之外,韓岡和沈括都是忙人,恨不得一天有三十六個時辰的那種。

到了當日午後,韓岡在翻閱公文時收到了一個消息:“包約回來了!正在外面求見。”

包約算是自備乾糧的友軍。熙州北部的土地和蕃部都歸屬於他,他當然要自己出手去拿,沒有道理說要由大宋爲他出兵出糧。他幫着姚麟守住了臨洮堡,也算是一樁功勞。

韓岡看了看包約遞進來的門貼,還有上面的寫得四平八穩的名字,不由失笑。包順、包約兩兄弟,自從歸順一來,幾年之中也算學到了一點官場上的規矩。

“讓他進來。”

韓岡有用得到包約的地方……而且他現在也只能使喚得動包約。

就算王韶讓他代管經略司中事務,但實際上的調兵指揮之權,怎麼都不可能轉移到韓岡手上。景思立和二姚都不會搭理他的命令,而王韶安排苗授駐守河州城,讓韓岡回到熙州,也是不想出現韓岡、苗授爭奪經略司話語權的事情。

韓岡現在能指揮的軍力,除了包約爲首的這些個蕃人,也就是受命被徵召而起的民夫了。幸好廣銳軍還在,他們的實力遠在普通的禁軍之上,而身份卻還是一介鄉兵弓箭手。

韓岡摸了摸這幾日下頜上長出的鬍鬚,王舜臣的本部也當能算是一個。

宋朝左武右文,各個經略司中,除了經略使以外,其他的武將,都是大小相制,互不統屬。鈐轄、都監、都巡檢之間,並沒有明確的隸屬關係,有的時候,甚至兵馬副總管也是一樣管不到下面的領軍將領。王舜臣只要願意,完全可以不理會苗授的命令。而他跟韓岡的關係,卻必然會對韓岡的話言聽計從。

韓岡嘆了口氣,他現在就只有靠着這些人,來解決可能會碰上的問題。

王韶要攻下洮州,差不多要兩個月的時間。誰也說不準這段時間中,會不會有什麼變故。河州、熙州、岷州,這些地方都會可能會出現問題,而興慶府的梁氏兄妹、蘭州的禹臧花麻,青唐王城的董氈,他們會不會在這段時間中再有什麼行動,誰也不能拍着胸脯說沒有。

還有河州的木徵餘黨,他們正像毒蛇一樣蜷在窩裡,隨時有可能出來咬人一口……最可怕的還是木徵,要是王韶到了露骨山對面的洮州,而木徵卻又不知從哪裡鑽了出來,那樂子可就大了。

一直以來,韓岡都是跟在主帥的身後,作爲副手或參謀來行事。雖說他在鎮守後方時,也算是乾綱獨斷,揮斥方遒。但實際上,從大範圍來講,他依然還是從沒有獨立指揮全局的經驗。

眼下王韶領軍遠征,高遵裕有隨行而去。自己受命擔起了整個熙河路的責任,韓岡頓時感到了肩頭上的壓力千百倍的增強。可是換個角度來說,這也是難得的經驗和機會。

翻越露骨山的決定,已經向朝廷發送了過去。想必在收到王韶的奏章後,天子應該會後悔給了他便宜行事的權力。

只是怎麼看都是危險的行動,但危機中的確是有成功。

鄧艾冒險穿過陰平小道,攻滅蜀漢。歷史上這個成功的戰例,就是一個明證。

就不知王韶那裡究竟順不順利了。

……

露骨山山高林密,草木深深,陽光下依然顯得陰森的森林,猶如吞吃一切的怪獸。最高峰的積雪,就像是白骨一般森森然,讓人一見,便渾身上下就能感到一股寒意。

三千名漢家兒郎駐足停步。王韶站在進山的道路前,仰頭望着山巔。

王韶並不準備走上木徵相同的一條道路。穿越這座山脈,還有其他的通道。王韶可不想走到南面的山口時,就看到了前面出現了等候已久的伏兵。

雖然木徵肯定料不到他會追擊,但春時翻越深山密林,已經是一件很冒險的舉動,王韶並不打算爲自己增添更多的危險。

沒有多餘的話,王韶跳下馬,當先踩上溼滑泥濘的山路。

跟隨着熙河經略,在當地嚮導的引領下,三千宋軍終於踏進了數百年沒有漢家甲士涉足的山嶺之中。

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二)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七)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三)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五)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六)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一)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上)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一)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五)第一百零一章 微雨(八)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四)第二十五章 鳥鼠移穴營新巢(上)第五章 流水(中)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八)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三)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八)第一百三十四章 梳理(四)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三)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上)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第一百九十四章 火箭(二)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五)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下)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三)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九)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第一百五十一章 梳理(二十一)第五章 月滿完舊諾(下)第二百六十九章 長風(六)第一章 劫後夢醒世事更第二百二十三章 變故(二十)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五)第一百五十章 梳理(二十)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二)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六)第二十七章 虛實(七)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一)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二)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一)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四)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十二)第十章 進退難知走金鑼(下)第二十章 千山紅遍好憑欄(上)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四)第四章 秋來暮色寒(上)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議(二十七)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四)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三)第三十四章 驟風(一)第三百一十七章 反撲(下)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暗潮(三)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三)第五十三章 南北(十三)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二)第九十二章 塵囂(二十三)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中)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六)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二)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二)第三十三章 虛實(十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九)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二)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中)第二十六章 仕宦豈爲稻粱謀(下)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三)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七)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七)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八)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九)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九)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三)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七)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議(二十九)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說服(上)第三章 陋室豈減書劍意(下)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七)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第一章 一年窮處已殘冬(下)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五)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一)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上)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七)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六)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下)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三)第一十三章 赳赳鐵騎寒賊膽(中)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七)第三百二十五章 反擊(中)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中)
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二)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七)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三)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五)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六)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一)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上)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一)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五)第一百零一章 微雨(八)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四)第二十五章 鳥鼠移穴營新巢(上)第五章 流水(中)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八)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三)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八)第一百三十四章 梳理(四)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三)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上)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第一百九十四章 火箭(二)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五)第九章 縱行潼關道(下)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三)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九)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二)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第一百五十一章 梳理(二十一)第五章 月滿完舊諾(下)第二百六十九章 長風(六)第一章 劫後夢醒世事更第二百二十三章 變故(二十)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五)第一百五十章 梳理(二十)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二)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六)第二十七章 虛實(七)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一)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二)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一)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四)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十二)第十章 進退難知走金鑼(下)第二十章 千山紅遍好憑欄(上)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四)第四章 秋來暮色寒(上)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議(二十七)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四)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三)第三十四章 驟風(一)第三百一十七章 反撲(下)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暗潮(三)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三)第五十三章 南北(十三)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二)第九十二章 塵囂(二十三)第一十六章 綺羅傳香度良辰(中)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五)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六)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二)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二)第三十三章 虛實(十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九)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二)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中)第二十六章 仕宦豈爲稻粱謀(下)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三)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七)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七)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八)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九)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九)第四章 豈料虎嘯返山陵(三)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七)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議(二十九)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二)第三百二十一章 說服(上)第三章 陋室豈減書劍意(下)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七)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第一章 一年窮處已殘冬(下)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五)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一)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上)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七)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六)第一十八章 霽月虛明自知寒(下)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三)第一十三章 赳赳鐵騎寒賊膽(中)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七)第三百二十五章 反擊(中)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