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一言鎮關月燎輝(上)

“王子純他們已經走了多久了?”

“三十二天。”

“想不到都一個月還多……唉……再過些天就是五月,田裡可都要開鐮了。”

“田地還是小事,有人料理,總不會放着不管。倒是臨洮堡那裡,到現在韓玉昆也沒能攻進堡去。王經略他們若是不能回來,河州、熙州不知還能不能保得住……”

沈括和王中正有一句沒一句地聊着,臉上都是憂思難解。窗外刮進來的風,多了一絲溫熱,已經沒了春天的花草味道。

兩人同在狄道城中,幾個月下來也算是有些交情了。沈括雖然對閹人的態度跟所有的士大夫一樣,一句“敬而遠之”只取後面的兩個字。但如今狄道城中能說話的就只有王中正一人,閒得無事或是心裡發慌的時候,也只有聊一聊天才能開解一下。

當然,他們聊天的範圍也脫不出眼下的局勢,卻不可能再深入或發散了。

王韶、高遵裕追擊木徵,至今音訊全無。景思立被誘出兵,以至全軍覆沒。韓岡領兵救援臨洮堡,卻被阻攔在離着目標還剩五里的地方,始終不能寸進。

河州方向倒是順利,苗授和姚兕姚麟也算是有些本事,沒給如今燒得熙河路焦頭爛額的火勢上再添把柴。只是他們要錢要糧要軍械的本事也同樣不小,狄道作爲轉運的樞紐,沈括的工作一直都是讓他忙忙碌碌,能歇下來的時候並不多。

王中正卻是沒什麼事可做,熙河經略司上下早被王韶打造得如鐵桶一般。而韓岡接手後,就算遠在臨洮堡外,照樣讓外人插不進手去。看到沈括每天只有區區一個時辰的閒暇,能坐下來說話,王中正都有些羨慕。若是每天能忙得沒時間吃飯,至少不用因爲有空胡思亂想,而聽着衙門大院外的馬蹄聲就心驚肉跳。這才一個月的工夫,害得他鬢角都白了一半。

王中正現在想想,當初他跟李憲爭個什麼呢……有着羅兀城的功勞難道還不夠嗎?何苦貪心不足,硬是要到這河湟來!現在後悔都來不及了。

如果王韶有個不測,天子幾年來放在河湟之地的心血,跟着橫山攻略一樣雞飛蛋打。熙河經略司肯定完蛋,而他王中正王都知,也肯定都要被踢到荊湖以南的那個地方去。而跟到一定時間或是逢上大赦,就會被重新啓用的外臣不同。他們這些宦官,如果不能經常讓自己名字傳到天子耳中,那麼很快就會被人們所遺忘。而跟在天子身邊的其他內侍,也根本不會在天子面前提到被貶黜的背時貨的名字。

“如果王經略、高總管再沒有消息了,京城就要有消息了。”

王中正嘆着。他都在想着是不是要趕快給李舜舉送點東西過去,也好在自己走黴運的時候,能有個人幫忙拉扯一把——如今天子身邊的親近內侍,也只有李舜舉這個老實人可以讓人相信。李憲、石得一之輩,那都是上邊笑哈哈,下面捅刀子的主。

“景思立敗亡的消息早就該到京中了,王經略和高總管失了音信的事,應該更早一步呈遞上去。韓玉昆頓兵不進,肯定也會有人上報,沈秦帥、蔡運使,都要撇清責任,下面有遞密摺的也有好幾個。收到這麼多不利的軍情,朝堂上要做決定也就在這幾日了。”沈括好歹斷斷續續地也在京城待了幾年時間,對朝堂決定邊事處理方案的流程和時間也有所瞭解,“就不知道天子會有什麼應對了……”

王中正舔了舔嘴脣,稍稍猶豫了一下,還是對沈括說了,“……羅兀城的事,當初天子後悔了很長一段時間。如果不是趙瞻硬是逼着退軍,其實還是能保下來的。今次熙河的情況也類似。一天聽不到被確認的噩耗,天子一天不會下決心放棄河州。”

“只要沒有更壞的消息……?”沈括問着。

“只要沒有更壞的消息!”王中正點頭。

“……報……”

一聲拖長聲調的急報傳入耳中,一名身佩金牌的急腳在衛兵的帶領下來到王、沈二人面前。

“秦州急報,十萬西賊齊集柔狼山,預備攻打德順軍。領軍者已經打聽明白——是仁多零丁!”

聽到這個消息的一瞬間,沈括的王中正的臉上同時失去了血色。

“糟了!”

“完了!”

也正如王中正和沈括大驚失色,當十萬西賊寇德順的緊急軍情傳到東京城後,兩班宰執們齊齊被招進崇政殿中,朱漆的大門緊閉。但噩耗已經難以阻止地在東京城傳播開了。

“那個都監本是德順軍的知軍,如果不是他被調去熙河,跟着王韶糊里糊塗的出了事。党項人也不敢直逼德順!去年他們在無定河邊吃得虧可不小。”

“是啊,奪下河州又如何,老家都給党項人抄了。”

“河州肯定要撤軍了。”

“要不是王相公硬撐着,熙河早就該撤軍了。慘敗啊……經略、總管都生死不明,還死了一個都監,折了上萬兵馬。真不知拖了這麼久是爲了什麼!”

“還不是王相公不甘心,前兩日,跟馮當世【馮京】,王禹玉【王珪】還有吳衝卿【吳充】在殿上吵了個地覆天翻,硬是說熙河不會有事。天子本都聽着幾位執政諫言就要下旨了,卻硬是給王相公堵了回去。可現在呢……”

“都是好大喜功鬧的!窮寇莫追的道理都不懂,竟然追到了雪山裡面去了,把一路軍事讓個才二十歲的倖進之徒管着。不過弱冠的黃口孺子能有什麼能耐,名氣都是吹出來的……”

“不是虎口奪食嗎……不對,那一位可是龍子龍孫。是龍口奪食!”

“也就一張嘴皮子和下三路的本事。現在好了,出了事那就原形畢露。”

“都是王相公鬧出來的,盡是任用新進之輩。呂惠卿、曾布,還有現在呂嘉問,哪一個上來不是弄得天下雞飛狗跳。換個老成一點的,根本就不會有今次的大敗。”

外界的言論一面倒,但宮中始終沒有消息傳出來。一直到殿頂上的琉璃瓦開始反射着銀月的輝光,緊閉的崇政殿大門終於打開了。

不論是東府還是西府,從殿中出來的宰執們的神色都是陰沉着。就算最爲沉穩,這些日子以來,一直都在爲王韶、韓岡辯護的王安石,也都是緊鎖着雙眉。

兩名內侍跟着匆匆而出。大步走在前面的是李憲,在宮中以知兵聞名,後面的小黃門只有十七八歲,一幅包裹就在他身後揹着,裡面是個長條狀的東西。只要對宮中之事稍稍熟悉一點,看到他們的模樣,就能立刻知道,這是出外頒詔的使臣。

就在宮門口,李憲兩人跳上馬,帶着一隊班直護衛,就一片蹄聲的往西去了。

“看來退兵定了!”

這一夜的東京城,不知多少人在彈冠相慶,也不知有多少人在憂心忡忡地望着西北。

聽到德順被西賊攻打消息已經數日了,蔡延慶都帶隊趕回了秦州去。隴西城那邊靠着王厚的分派,才能保證着供給前線的糧草不至於匱乏。

但沈括和王中正都知道,秦州那邊很快就不會有糧草運來了。而在預定的計劃中,接下來的兩三個月,也當是靠着今年河湟之地的夏糧來支撐。

鞏州的屯田點馬上就要開始收割,但熙河經略司和鞏州的主要官員們都不在任上,王中正和沈括都不知道就靠着王厚一人,到底能不能忙得過來。

兩人正憂慮的時候,卻見到一人大步隨風地走進官廳中。

一見來人,沈括驚得跳起:“玉昆,你怎麼回來了?!”

“臨洮堡那裡怎樣了?”王中正也急急追問。

“不必擔心,西賊那邊已經快斷糧了,臨洮堡更是穩如泰山。”

“所以讓王舜臣在臨洮堡下守着……玉昆,你也真放心得下!”

韓岡當然放心得下,臨洮堡的局面已經穩定下來,不論是西夏人,還是宋軍這邊,在無法得到大量援軍的前提下,都沒有改變眼下戰局的能力。有着劉源輔佐,被千叮嚀萬囑咐的王舜臣不會鬧出什麼亂子來。

而熙河路本身,就像一座正在醞釀之中的火山,隨時都有噴發的危險,韓岡是不得不回來。

“西賊寇德順。這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西賊至今元氣未復,現在只是要抱着不能讓我大宋控制河湟的心思,纔出兵攻打德順。”

“而經略司在攻打河州之前,早就考慮過西賊會攻打秦鳳、涇原兩路的情況,也事先上報給天子要早作預防。調集到熙河來的兩萬軍,都是在確認不會影響兩路防禦軍力的基礎上,才調動過來的。”

“現在秦鳳、涇原兩路,早就做好了防禦準備,西賊根本破不了德順軍,就像他們攻不下臨洮堡一樣。”

在聽說了仁多零丁領軍攻打德順後,韓岡就已經確定退兵的詔書很快就要到來。現在他必須要說服王中正和沈括,只有他們與自己站在同一條船上,才能將王韶留下來的局面給維持下去。

就算因此而開罪了天子,他也在所不惜。

第三十五章 驟風(二)第一十九章 此際風生翻離坎(下)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三)第二百五十四章 新議(二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九)第一十一章 誅心惑神幻真僞(上)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六)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鴉啄且嚎(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七)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四)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五)第二十三章 誰言金瘡必枉死(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七)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七)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二)第二十八章 遙別八桂攀柳枝(上)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一)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五)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十)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四)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四)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三)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六)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十一)第三百一十八章 無妄(上)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三)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三)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三)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二)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七)第三十二章 憂勤自惕礪(中)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下)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六)第一百二十二章 撲朔(上)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二)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下)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八)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七)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二)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一)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上)第二百四十三章 新議(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五)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二)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三)第六章 氣貫文武與世爭(下)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八)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二)第九十七章 微雨(四)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七)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四)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上)第二百二十八章 變故(二十五)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一)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五)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二)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七)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五)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六)第一百六十三章 京師(五)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七)第二十六章 虛實(六)第三十三章 道遠難襄理(上)第二百八十八章 點畫(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三)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三)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九)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五)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一)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四)第二百九十八章 不悖(二)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二)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六)第三十七章 異鄉猶牽故園夢(上)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四)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八)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上)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二)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九)第三百一十二章 權相(上)第三百零一章 不悖(五)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九)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二)第十章 進退難知走金鑼(中)第一百八十二章 變遷(九)
第三十五章 驟風(二)第一十九章 此際風生翻離坎(下)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三)第二百五十四章 新議(二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九)第一十一章 誅心惑神幻真僞(上)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六)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鴉啄且嚎(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七)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四)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五)第二十三章 誰言金瘡必枉死(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七)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七)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二)第二十八章 遙別八桂攀柳枝(上)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一)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五)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十)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四)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四)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三)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六)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十一)第三百一十八章 無妄(上)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三)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三)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三)第二十八章 臨亂心難齊(二)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七)第三十二章 憂勤自惕礪(中)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下)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六)第一百二十二章 撲朔(上)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二)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下)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八)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七)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二)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一)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上)第二百四十三章 新議(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五)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二)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三)第六章 氣貫文武與世爭(下)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八)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二)第九十七章 微雨(四)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七)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四)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上)第二百二十八章 變故(二十五)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一)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五)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二)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七)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五)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六)第一百六十三章 京師(五)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七)第二十六章 虛實(六)第三十三章 道遠難襄理(上)第二百八十八章 點畫(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三)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三)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九)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五)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一)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四)第二百九十八章 不悖(二)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二)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六)第三十七章 異鄉猶牽故園夢(上)第三十六章 可能與世作津樑(四)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八)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上)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二)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九)第三百一十二章 權相(上)第三百零一章 不悖(五)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九)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五)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二)第十章 進退難知走金鑼(中)第一百八十二章 變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