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中)

何去何從?

韓岡神色變得微妙起來,王韶這話問得很有意思。

他下一步的走向,早就已經確定,王韶不會不知道。韓岡他早早地就跟人說過了,河州之戰結束後,接下來就是鎖廳參加科舉,混一個進士頭銜出來。

王韶是要走,但韓岡走得只會更早。八月在秦鳳路中的鎖廳試得到貢生資格,明年——也就是熙寧六年——的二月參加科舉,接着是發榜、然後金明池賜宴,之後審官東院纔會重新決定他的任官地點——選人的任官由流內銓處理,而韓岡已經是朝官,當歸入審官東院治下。

就算會被安排回熙河,也要等到這一套程序走完之後。如果沒中進士,同樣也要等到發榜之後。可以確定的是,至少到明年四月以前,他都不會再回熙河。

——除非要他放棄參加科舉。

“朝廷用人之法的確是有待商榷……明年的舉試之後,韓岡若還有重回熙河的機會,自當設法讓接替之人不至於敗壞國事。”

韓岡與王韶關係緊密,雲山霧繞的話,他不會拿出來糊弄人,而是很明確地告訴王韶,“如果是要我放棄科舉,那就不要說了。”

放棄明年的科舉,放棄他唯一可能得到進士頭銜的機會,韓岡是絕不會答應。

剛剛改換的考試科目,將所有擅長詩賦的士子,拉到了與韓岡水平相當的同一條起跑線上,甚至更低。熙寧六年這一科中,原本會屬於南方士子的進士名額,也將會大幅度地偏向更擅長經義的北方士人,當然,也更適合在經義策問上用心了三年之久的韓岡。如果拖到了熙寧九年,他就要跟已經適應了新科目的貢生們競爭,折戟沉沙的可能將會千百倍的增加。

同時這一科的考官,必然是新黨中堅。章惇最近要出外,但曾布,還有即將結束丁憂的呂惠卿,都有可能成爲主考官中的一人。以他與新黨的關係,得到考題雖不現實,但大方向卻能確定。而且跟新黨衆臣結交的過程中,他更可以讓呂惠卿、曾布來熟悉自己的文風、思路……以及用詞習慣。

但下一科就不一定了。韓岡沒有把握到四年後,新黨還能留在臺上——變法最終是失敗的,從他所知的歷史中可以確定——若他不能成爲進士,就沒有機會干預朝局,更不可能改變新黨失敗的命運。

韓岡有足夠的自知之明,他可不是章惇,想考進士就能考中進士。除去不搭邊的地利,若是沒有天時、人和的幫助,韓岡自問沒有機會能跨馬遊街。

“我不可能放棄的!”

王韶看到了韓岡眼神中的堅定,情知是難以說服。

換做是他本人,恐怕也是兩難的選擇。如果僅僅是要成爲朝中重臣,以韓岡的才能,有沒有一個進士頭銜並不重要。但日後要想在宰執班中得到一個位置,進士出身就會很關鍵了。

而從眼下的情況看,韓岡成爲宰執的機會很大——他年齡上的優勢實在太大了。爲了日後的前途着想,韓岡拒絕的理由當然十分的充分。

嘆了口氣,變得默然不語。

王韶擔心來接任的官員會壞事,希望韓岡能放棄科舉。韓岡雖然拒絕得毫無餘地,但他也不想讓王韶太難堪,也覺得至少要點醒一下把河湟看得太重的王韶。

“今次經略翻越露骨山,近四十天渺無音訊。不知經略可知爲何朝廷是直接下令河州撤軍,而不是選調得力人選,來暫任熙河經略一職……以保住河州?”

韓岡的問題,王韶如何會想不明白,這是官場上的通病:“如果來人只是保着河州,功勞最後多還是我的,日後有人提及河湟,之會先想起我。不過若是丟了河州後,再有人領兵攻下來,功勞可就是他自己的了。朝中諸公都在等河州陷落,誰又會爲我來自蹈險地……”

他說到這裡,突然覺得不對勁了,擡眼一瞪韓岡,一雙眸子突然變得鋒銳如槍。

韓岡不動聲色:“鞏州如今已經能自給自足,馬市中一年還有上千匹馬的收入——前兩年都是一年增長一倍——今年如果沒有這次的大戰,多半就能漲到兩千。狄道城有南關堡、北關堡護持,北關堡以北,還有臨洮堡、結河川堡,這數堡之間,乃是洮水中段最好的一段河谷地,最少也能容納上萬戶屯墾。還有岷州的錢監,年初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出錢了。”

王韶雙眉越湊越近,韓岡的口氣分明就是在說,只要保着鞏州、熙州核心的洮水河谷,還有擁有錢監和鐵礦的岷州,至於其他地方,丟了也無所謂——包括剛剛打下來的河州、洮州。

“……玉昆,你可知這幾年來,我在河湟之地,付出了多少心血?”王韶的聲音中,竭力壓抑着自己的怒意。

“韓岡久隨經略。經略在熙河用心之深,韓岡看得很清楚……但大勢如此,正如洪水破堤,還是不要頂着潮頭爲上。”

韓岡的性格更偏重於理性,對於螳臂當車的行爲,絲毫沒有興趣。如飛蛾撲火一般,向熙河蜂擁而來的熱情現在根本堵不住——參加了河湟拓邊的官員們的升官速度實在太快了。

王韶就不提了,韓岡從布衣升朝官則更是一個奇蹟。要知道,仁宗皇佑年間的進士到現在還有一大半沒有轉官,英宗的進士轉官的人數還要少,更別提當今天子即位後的進士了。熙寧三年的進士,除了狀元葉祖洽一開始就被授予京官,後面的二、三名榜眼也要一任後纔有機會,至少兩年,也就是今年才能轉官——而且必須有着很好的表現,路中監司又有高官推薦。

而韓岡也是熙寧三年得官,才兩年過去,現在就已經是太子中允了。並且攻取河州的功勞還沒計入,一旦最後論功,就算有人拿着他的年齡和資歷說話,就算他並沒有追擊木徵的功勞,至少也要連升兩級。

文人最大的毛病就是看不清自己,而喜歡貶低別人。韓岡知道,認爲自己比一個灌園小兒要強的,也不知有多少。就算在張載的門下,也有不少人都只是嫉妒着韓岡的好運,而看不起他的才學——遊師雄和種建中在給韓岡的信中,都遮遮掩掩地提到了此事。

既然如此,就讓他們來試試看好了。是騾子是馬,拿出來遛遛。當成果換成了功勞,那就已經成了過去,只要保住其中的核心利益,至於其他,由着讓人去敗家。真的鬧大了,壞了國事,反而就是自己的機會了。

這個道理和手段,王韶不是想不到——韓岡一說,他就明白了——但是他關心太甚,不比韓岡這般能放得開。

“玉昆,你……”

看着王韶要駁斥,韓岡立刻搶先一步追加了一句:“如果經略去問處道,他的回答當也是跟韓岡一樣。”

“二哥也是……”

見着韓岡平靜如水的神情,王韶知道,他不會在這個問題上騙人。知子莫若父,兒子王厚的性格王韶也明白,想來當是跟韓岡一個想法。

搖了搖頭,看來自己真的老了。

……

從王韶那裡告辭出來,大堂中的酒宴仍未停息,看起來要鬧到通宵達旦的樣子。

避過兩個出來吹風,歪歪倒倒站不直腰的醉鬼,韓岡往自己的小院中走去。

跟王韶的對話還在腦海中回想着,反覆想了兩遍,自問沒有會讓王韶與自家翻臉的地方。要罵也是先罵他的兒子去。王韶沒回來的這段時間,王厚和韓岡的往來信件中,都已經準備好應對河州撤軍後的局面,當時就在說只要保住鞏州、岷州和熙州的洮水河谷,其他任由朝廷來人折騰。

不過其實那只是最壞的情況,如今河湟之地,在木徵就擒後,就只剩個董氈。且董氈已是孤掌難鳴,即便聯絡党項人,也無力對抗已經在河湟擁有了巨大優勢的宋軍。即便換個好大喜功的主帥,也不過吃點虧,丟個一兩個寨子而已,大勢是改不了的。

回到自己的小院,韓岡先向着東側望了一望,只有兩盞孤燈掛在不遠處的另一座院子門口。那是蔡曚落腳的地方,雖不是故意安排的,但冤家對頭住的對門,的確很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

這個廢物,將後勤弄得一團糟,河州的苗授和二姚兄弟都跳腳了,若不是韓岡安排在珂諾堡中的一些存糧,他們就只能靠剝削河州蕃部來過活。

現在王韶回到了狄道城中,蔡曚便乘勢稱了病,他造成的混亂還沒有帶來太嚴重的後果,就算責罰也不會太重,多半還是被調離秦鳳轉運司。如果丟人現眼的事不算,說起運氣,蔡曚也不算差了。

韓岡幸災樂禍地笑了一笑,就把此人徹底丟到了腦後。推門進院,在擺放着一部部書卷的桌前坐下,重新又開始了今日被耽擱的功課。

讀書,習文,韓岡的精力全都放在了即將開始的科舉上。

眼下就該等京中的消息傳回來了。

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二)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上)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六)第一百九十一章 借款(五)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中)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一)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二)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七)第三百二十八章 東行(下)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六)第三百零三章 不悖(七)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九)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四)第一百八十五章 變遷(十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變故(二十)第八章 戰鼓尤酣忽已終(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五)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三)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一)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一)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七)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二)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六)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六)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九)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中)第一百七十二章 暗潮(七)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絕後患(下)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一)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四)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四)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三)第一十九章 城門相送轍痕遠(上)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下)第四章 素意蘭心得君憐(下)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九)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五)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上)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五)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八)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十一)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八)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二)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第五章 心念親恩思全孝(上)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下)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二)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九)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六)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五)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四)第一十一章 誅心惑神幻真僞(上)第二十八章 遙別八桂攀柳枝(下)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上)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四)第一百五十章 梳理(二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三)第二十章 千山紅遍好憑欄(下)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下)第二百九十二章 狂浪(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八)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四)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二)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一)第四十三章 長風繞城遙相對(上)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五)第一十八章 秉燭待旦已忘眠(下)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上)第二百九十一章 狂浪(上)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六)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二)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六)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三)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九)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六)第三十三章 虛實(十三)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一)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四)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上)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五)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上)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三)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二)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別獨騎歸(下)第七十五章 塵囂(六)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一)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二)第一十三章 上元驚聞變(下)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一)
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二)第四十七章 節禮千鈞重(上)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六)第一百九十一章 借款(五)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中)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一)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二)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七)第三百二十八章 東行(下)第五章 九州聚鐵誤錯鑄(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六)第三百零三章 不悖(七)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九)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四)第一百八十五章 變遷(十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變故(二十)第八章 戰鼓尤酣忽已終(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五)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三)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一)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二十一)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七)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二)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七)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六)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六)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九)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中)第一百七十二章 暗潮(七)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絕後患(下)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一)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四)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四)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三)第一十九章 城門相送轍痕遠(上)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下)第四章 素意蘭心得君憐(下)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九)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五)第八章 欲謀舊地重興兵(上)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五)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八)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十一)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八)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二)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第五章 心念親恩思全孝(上)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下)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二)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九)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六)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五)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四)第一十一章 誅心惑神幻真僞(上)第二十八章 遙別八桂攀柳枝(下)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上)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四)第一百五十章 梳理(二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三)第二十章 千山紅遍好憑欄(下)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下)第二百九十二章 狂浪(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八)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四)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二)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一)第四十三章 長風繞城遙相對(上)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五)第一十八章 秉燭待旦已忘眠(下)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上)第二百九十一章 狂浪(上)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六)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二)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六)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三)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九)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六)第三十三章 虛實(十三)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一)第四十六章 龍泉新硎試鋒芒(四)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上)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五)第三章 豈得聖手扶炎宋(上)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三)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二)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別獨騎歸(下)第七十五章 塵囂(六)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一)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二)第一十三章 上元驚聞變(下)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