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馬鳴蕭蕭辭舊歲(下)

“好冷!”

王厚用力搓着手,臉凍得通紅,耳朵上都生滿了凍瘡。滴水成冰的天氣,三天裡騎在馬上跑出幾百裡,迎面的風呼呼地直往衣襟裡鑽,把他冷得夠嗆。

“是夠冷的。”韓岡隨口答着。他裡面穿的是對襟的雙層皮襖,露在外面皮膚都抹了油,倒不如王厚那般受凍。王厚也是自找,韓岡讓他弄些羊油抹在耳朵上,他嫌惡心沒肯用,這下在外面一跑,便凍出毛病來了。

王韶沒理會兩個小輩,他站在盤山道上,向下俯視着渭河河谷。一衆親兵在王舜臣的指揮下,散開在周圍,小心地護衛着王韶。

一個多月的時間,王舜臣和趙隆已經得到了王韶徹底的信任,而兩人的實力也通過王厚傳到了王韶耳裡。包括剛剛得到任命的李信,如今王韶身邊最得他看重的四名親將中,有三人都是韓岡薦上來的。

王韶現在已經在爲日後的進兵河湟點選將領。秦鳳路,甚至是關西四路有名的將佐,他都已心中有數。但這些從外調來麾下的將領,肯定不及親手提拔出來的軍官易於指揮。王舜臣、趙隆、李信三人對王韶來說,其實助力不在韓岡之下。

盤山道的下方便是古渭寨。其所在的位置,是夾在羣山之中的一片寬闊的谷地,也是渭水上游難得的一片沃土。從漢至唐,千多年都在此處建城設州,從無遷移,自然便是因爲此處優越的地理條件。

凍結的渭河白色一片,但襯在河道兩邊的雪地中,冰結的白色卻分外顯眼。河上的冰面高低不平,宛如丘陵起伏。這是湍急的流水在凍結時交相推擠,纔有了現在的模樣。由於冰面擠壓破碎,冰層上裂隙處處,行走在冰上,一不小心就會落入冰層下的河中。

而古渭,正是建在渭河邊。

古渭,顧名思義,就是古時的渭州。不同於如今位於秦州以東的渭州【今甘肅平涼】,隋唐時的渭州就在韓岡現在立足的地方。漢晉之時,此地名爲襄武,直至隋唐,亦是渭州州治襄武縣之所在。只可惜安史之亂後,吐蕃勢力擴張,將此地佔據,不復爲漢家所有。從那以後,渭州的位置自西向東遷移了五百里,這正是漢人王朝勢力大幅消減的最有力的證明。

從高處俯視,地形上的細節被模糊了去,但卻能統觀全局。至少在河谷中分辨不出來的唐時渭州城的遺址,在盤山道上,卻能看得很清楚。古渭州城的城牆已經盡毀,不過城基即便掩蓋在雪地中,依然十分顯眼。六七里長的大城,比起不遠處的古渭寨要雄偉上許多。只可惜幾百年前的繁華州城,各色人種紛至沓來的街市,如今僅剩一片殘跡。

從盤山道上下來,一支兵馬迎面而來,在最前面引路的楊英是王韶從德安帶來的一名鄉里,也是他的貼身親信,在經略司補了一個不任實職的弓箭手指揮使。而跟在後面,領着一隊騎兵的是駐紮在古渭寨中的秦鳳西路都巡檢,他同時還兼任着古渭寨主一職。

“劉昌祚見過機宜。”

在王韶身邊拜見的西路都巡檢,高大的身材是標準的北地男兒。相貌說不上英俊,線條冷峻,卻極有男性魅力。他身穿着一身遠比韓岡王厚等人要單薄得多的外套,在寒風中全無瑟縮之意,健壯的身材顯露無遺。

劉昌祚應該超過四十歲了,比王韶還要年長一點,不過從他外表上卻看不出來。他的父親劉賀二十年前戰死於定川寨一役,因此受了蔭封,被錄爲正九品的右班殿直,主管威遠寨。劉昌祚二十年在邊陲,累立功勳,到如今纔剛剛升做內殿崇班,與王韶同品階。不過因爲文武之別,在王韶面前還要低上一頭去。

見着架在劉昌祚身後坐騎上的一張長弓,王舜臣有些躍躍欲試。那是一張聞名秦鳳,全長超過四尺的巨弓。據稱力道有三石之多,搭在弓上的長箭也是特製,徑圓半寸許,又比普通的兩尺箭矢長了近半。當劉昌祚將他的巨弓拉滿,弓弦與弓臂的距離,也只有如此長箭,才能搭得上去。

按說四尺長的巨弓不可能在馬上張開,但劉昌祚以箭術聞名秦鳳,卻硬是能做到。據說他騎射時甚至能箭出百步之外,能一箭洞穿戰馬。蕃人撿到他射出的箭矢,都是拿回家去供奉起來,以爲神箭。

劉昌祚與王韶互相行過禮,又與王厚相見。到了韓岡這邊,聽了他自己的通名,劉昌祚身子便輕輕一震,眉頭也不自覺地挑了起來。韓岡的名諱在秦鳳路上已經夠響亮了,讓向寶有苦說不出的人物,動動手指就滅了一個蕃部、毀了一個豪族的策士,劉昌祚早有耳聞。他對韓岡拱了拱手:“韓撫勾。”神色間並不是很親熱,向寶是他的頂頭上司,不敢跟韓岡太過親近。

經略安撫使司勾當公事,是韓岡預定的差遣。王韶、吳衍和張守約三人的薦章已經得到批准,韓岡的任命也在半個月前下來了,等過年後他去京中流內銓應個卯,便是真正的官人了。撫勾就是經略安撫司勾當公事的簡稱,就像王韶的管勾機宜文字,可簡稱爲機宜和帥機一樣。只是韓岡總覺得這個簡稱,就跟上海吊車廠、自貢剎車廠的簡稱一樣可笑。

韓岡深深地還了一禮,道:“學生尚未拿到流內銓下發的官誥,當不得都巡稱呼。還請都巡喚韓岡本名便是。”

劉昌祚點了點頭,轉身對王韶道:“機宜,末將已在營中做好了準備。天寒地凍,請機宜早些入營歇息。”

“都巡有心了。”王韶謝了一句,與劉昌祚並肩走了。韓岡等人跟在後面,一行向古渭寨中而去。

快過年的時候,王韶當然不會無事前來,但用心不在古渭,而在秦州。古渭升軍的風聲他已經暗地裡放出去了,很快就會傳入李師中耳中。他當然得到古渭寨走一遭,以便取信於李師中。

官場相爭,爭功諉過是少不了的。在如今的情況下,王韶有李師中居中掣肘,河湟開邊始終未有開張。功是沒得爭的,但過卻必須要諉。大言誑君,讓天子苦候不得,這個罪名,王韶不肯擔在身上,也不能擔在身上。韓岡給王韶出的計策,便是讓皇帝趙頊明白,究竟是誰在給河湟開邊的戰略搗亂。

上彈章攻擊李師中沒有任何意義,經略使說話的分量總比機宜文字要重上許多。所以讓李師中自己蹦出來給趙頊看,纔是最佳的策略。從古渭建軍,退到屯田市易,再退到屯田或者市易,只要李師中一步不讓的姿態做到了天子眼前,誰還能再責怪王韶一年以來毫無動靜?如果李師中在其中退上任何一步,卻又遂了王韶的心思。

說實在的,能想出這樣讓對手進退兩難的計策,王韶覺得韓岡比他還要像一個宦海沉浮多年的老官油子。

不過爲了讓李師中上鉤,必須讓他深信秦鳳經略司機宜文字是真心地想在古渭設軍。現在都快要到送竈王的日子了,再過六七天便要過年。這時候還往古渭跑,李師中再精明,疑心再重,也肯定不會懷疑王韶的真實用意。

“也到了該攤牌的時候。”走在劉昌祚的身邊,王韶下定了決心。

……

狂風吹得門窗嘩嘩作響,雪花被狂風捲着,從門縫中鑽進屋內,屋中火盆裡的火苗被風壓得只在木炭表面跳動,半點暖意也散發不出來。

原本王韶預定着在古渭住上兩天,就趕回秦州。可以趕在除夕之前,回到家中。可一場暴風雪突如其來,打斷了他回程的計劃,不得不暫留在古渭寨裡。

王厚擁在火盆旁,雙手幾乎要伸進火盆中央,南方人怕冷,王厚尤甚。他在關西的幾年,最怕的就是冬天。他的兩隻眼珠隨着在屋中來回踱步的韓岡左右晃動,最令他氣結的是韓岡踱步的時候,手上還拿着一卷不知何時帶來的詩經在默讀。

“看起來要在這裡過年了。玉昆,你也別晃了,看着眼暈!”

韓岡笑道:“閒來無事,只有讀書消磨時間了。”他看看蜷在火盆邊的王厚,又道:“處道你還是起來走一走的好,坐着反而會更冷。”

王厚站起來,學着韓岡的樣在屋中來回走動,走了幾步,又沒話找話的抱怨起來:“這劉昌祚真真是討人嫌,玉昆你好心要去幫他救治傷病,他倒好,哼哼哈哈的就是不肯答應。不然,倒有些事做。”

“他也是怕向寶,等到告身下來再說吧!到時我便名正言順地能做點事了。”王韶在裡屋休息,劉昌祚又提防着自己,韓岡沒事可做,也只能讀書。

過年時要敬天,要祭祖。但被暴風雪堵在軍營中,這些禮節也便沒人去搭理。沒有爆竹,沒有煙花,在狂風驟雪聲中,熙寧二年即將宣告結束,熙寧三年很快姍姍而來。

聽着外面軍營中的喧鬧,韓岡放下手中的書卷,推開了屋門。一陣寒風捲入屋內,讓王厚凍得一聲慘叫。王厚在別人面前,一貫謹嚴守禮,性格鄭重嚴肅。只不過與韓岡慣熟了,纔會露出了真性情。

韓岡微微一笑,走到了屋外院中。不知何時,已是雲收雪散,繁星重新閃耀於天際。韓岡站在院中,仰頭向天,深邃的天穹有着無盡的神秘。仰望天際,慨然興懷。再過幾個時辰,就是新的一年,這是他在這個時代度過的第一個新年。不知數百里外,父母和雲娘是不是也在仰看同一片天空,也不知道,留在另一個世界的親人,是否也能看到同樣的星空。

王韶出來的時候,正看着韓岡獨立在院中,一種遺世獨立的疏離感籠罩在身周,神情有些落寞,不知因何而傷感。韓岡獻計獻策,手腕老辣,步步算計人心。雖然是幫着自己,王韶卻暗中有了幾分顧忌。只是現在看着韓岡望天傷懷的樣兒,王韶的心情不由得一鬆,心想他也許是想家了緣故,“畢竟還是少年人……”

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議(二)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四)第八十九章 塵囂(二十)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三)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上)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四)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二)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七)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三)第二十五章 晚來蕭蕭雨兼風(中)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二)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三)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上)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中)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六)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下)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上)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第二章 鞏州(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八)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九)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二)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六)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三)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二)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七)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一)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六)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六)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四)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上)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一)第二百九十章 飛信(下)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五)第六章 徵近伐遠方寸間(上)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六)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一)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下)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九)第七章 儒統淵源遠(上)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四)第一百五十一章 梳理(二十一)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二)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下)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四)第一百五十二章 梳理(二十二)第四十二章 望斷南山雁北飛(下)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二)第二十五章 鳥鼠移穴營新巢(下)第二十五章 欲收士心捕寇仇(下)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一)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七)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八)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六)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六)第七十一章 塵囂(二)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七)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上)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一)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上)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二)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八)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六)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五)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三)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二)第三十二章 營中紛紛難止休(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四)第二百九十五章 並行(中)第八十七章 塵囂(十八)第一百八十章 變遷(七)第二百零三章 火箭(十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五)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七)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九)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三)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三)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九)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九)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二)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一)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八)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五)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四)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二)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八)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二)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三)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九)
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議(二)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四)第八十九章 塵囂(二十)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三)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上)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一)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四)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二)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七)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三)第二十五章 晚來蕭蕭雨兼風(中)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二)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三)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擾(上)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中)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六)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下)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上)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第二章 鞏州(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八)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九)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二)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六)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三)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二)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七)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一)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六)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六)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四)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覺春風酣(上)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一)第二百九十章 飛信(下)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五)第六章 徵近伐遠方寸間(上)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六)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一)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下)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九)第七章 儒統淵源遠(上)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四)第一百五十一章 梳理(二十一)第三十六章 望河異論希(二)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下)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四)第一百五十二章 梳理(二十二)第四十二章 望斷南山雁北飛(下)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二)第二十五章 鳥鼠移穴營新巢(下)第二十五章 欲收士心捕寇仇(下)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一)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七)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八)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二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六)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六)第七十一章 塵囂(二)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七)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上)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一)第二十七章 更化同風期全盛(上)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二)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八)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六)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五)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三)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二十)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二)第三十二章 營中紛紛難止休(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四)第二百九十五章 並行(中)第八十七章 塵囂(十八)第一百八十章 變遷(七)第二百零三章 火箭(十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五)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七)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九)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三)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三)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九)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九)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二)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一)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八)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五)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四)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十二)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八)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二)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三)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