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九)

盛夏的京城,依然暑熱難耐。大街小巷中的酒樓茶肆,同樣是熱火朝天。

天下時局一向是京城百姓們討論的焦點,尤其是最近,談論得就更多了。酒桌邊的高談闊論,酒客們指點江山的模樣,彷彿一個個都是兩府宰執一般。

李復瞥眼看了一下繪着富貴連枝圖案的屏風一眼,薄薄的一面紙面,根本擋不住從隔壁傳來的聲浪。搖搖頭,向坐在對面的範育、呂大臨無奈地笑道:“外面都在說着這些事,多少天了,也不見個消停。”

“怎麼能不說?”範育笑道,“章惇和玉昆打退了交賊,俘斬萬餘。羅兀城又是穩穩地控制在官軍手中。盤踞豐州的西賊聽說今年就只有三分之一的收成,糧草快要用盡了,支持不了兩個月。”

“還有江南。”李復又補充着,“那裡災情聽說已經有所緩解,今年的收穫情況也不算很差,道路上的流民人數大幅度的減少,終於算是撐了過去。”

呂大臨嘆了一聲,“最想不到的是王中正在茂州竟然也贏了。”

王中正自帶着熙河路的援軍南下茂州,只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就輕而易舉地踏平了叛亂的蠻部。前後五戰,斬首三千餘,破寨三十餘,降伏的部族有十六家。從這個數字上看,茂州蠻部可謂是元氣大傷,十年之內恢復不了。而有十年的時間,朝廷對茂州的控制早就已經穩固,再想舉起叛旗,只會死得更慘。

天子一開始點了王中正的將,這不算奇怪。不論王中正到底是有能無能,只要他參與的戰事,無一例外都是取得了勝利。橫山也好,熙河也好,都印證了這一點。這員福將,天子也不可能視而不見。只是其他幾處都是由名臣良將所率領,勝也好、平也好,都不奇怪,而王中正區區一個閹人,只憑福氣竟然也能取得如此大的戰果,着實讓許多人驚訝。

“那也是熙河軍精銳的緣故。”範育說道,“趙隆、苗履都是年輕一輩中難得的將才,還有一千上山跑馬的吐蕃騎兵,想輸給茂州蠻部都難。”

“如今禁軍兵強馬壯,想必不久之後就能北攻西夏,眼望燕雲了。”李復有幾分興奮,作爲關學弟子,更作爲一名關西人,看到大宋軍力強大,心中免不了有幾分歡喜。

“富國強兵啊……”呂大臨則是一聲感慨,“兵是強了,可這國呢?能不能支撐大戰的錢糧?”

僅僅用了半年的時間,大宋就從四面烽煙、內外皆困的窘境中走了出來,一夜之間,不論是朝堂還是對於官軍的信心膨脹了起來。西夏只能佔據着偏僻之地豐州,面對大宋對橫山的攻勢,甚至連更進一步的反攻都做不到,而契丹人也只是動嘴皮子而已,到底有沒有膽量來進攻中國,爲西夏撐腰,實情一望可知。

新法推行的目的就是富國強兵。從一開始這就是天子的唯一目標,熙寧以來,這四個字天下人早就是耳熟能詳。

因爲連年災異,國庫消耗很大,富國暫時還不能說得理直氣壯,不過強兵卻已經是實打實的現狀。軍備精良,士卒堪用,也就是說王安石的新法,至少成功了一半。接下來,到底會是收復豐州,還是膺懲交趾,聽說朝堂之上依然沒有定論。不過更多的議論是能不能兩邊同時開戰。

“玉昆勝得太輕易了。”範育對如今朝堂內外的議論很是不以爲然,“千五破十萬,斬首俘虜竟然有一萬之多。如今外面都在傳說,只要朝廷調選一萬精兵,就足夠剿平交趾、攻下升龍府了。驕兵必敗,兵事豈能視同兒戲。”

呂大臨與範育是同樣的看法,“交趾軍是兵疲師老,對南下的官軍猝不及防,加之內部有變,黃金滿反戈一擊。李常傑焉能不敗?換做了官軍攻入交趾國中,情況就要顛倒過來,一個不好就免不了全軍覆沒的危險。纔出一萬兵,未免太過輕敵了。”

“不是有消息說,韓玉昆不日就要抵京了嗎?”李復笑道,“這事問他最清楚。先生門下弟子,論起用兵當以他爲首,我等倒也不要爲他多擔心。”

“希望韓玉昆能早點回來。”呂大臨抿了抿嘴,“他好歹通一些醫術,先生的病還要他來看一看。”

聽到呂大臨提起張載的病情,範育、李復都沉默了下來。張載在京中講學一年,在門下聆聽授業傳道的士子成百上千,正式列入門牆的弟子也爲數不少。但就在這一年中,張載的身體也日漸的衰弱。天子派來的御醫昨日開出來的藥方竟是藥性溫和的調養方子,根本就不是治病的。究竟是怎麼回事,其實弟子們都已是心知肚明。

“先生的病情必當無恙,想必很快就會痊癒的。”過了片刻,範育勉強地笑了一聲,轉過話題,“之前玉昆南下時走得太急,身邊連個幕賓都沒有。玉昆前一次來信也說了此事,軍中機務乏人蔘贊,另外邕州州學也缺人照管,最好還是要有幾個同門去幫襯着。”

“想必不少人願意去呢。”呂大臨搖頭。

李復臉皮一紅,其實他也想去。

韓岡眼下在張載弟子中,已經是獨佔鰲頭,在官場中走得最遠。從眼前的情況來了看,身入兩府只是時間問題。之前韓岡南下時的確走得急了,使得許多有心人沒來得及湊過去。當現在他已經成爲龍圖直學士上京來了,不要他說話,多少人都要搶着來做他的幕僚,就算是南方的瘴癘,也嚇不退人。

“如果我不是有差事在身,倒想去南方走一遭。”範育是入京述職,與呂大臨和李復不一樣,“與叔大概不願去湊那個熱鬧,不過邕州州學,的確是乏人主持。今年的進士,用得全是《三經新義》,無論南北學中,都免不了功利之心。也只有嶺南、關中之地,進士難得一中,方能放下這一心思。”

“邕州州學……”呂大臨皺眉想了一想,問道,“前兩天先生還說,玉昆寫信來求一篇州學學記,是不是就是這件事?”

“對!”範育點頭,“就是爲新建的邕州州學來求的。”

“想不到沒去求他的岳父,求到先生這邊來了。”王安石文名傳於天下,就算是張載的弟子,也不好說自己老師的文章能與王安石比肩,關學、新學兩家,比的是天人大道,而不是咬文嚼字的章句。

“大道不同嘛,先生已經是答應下來了。”

“嶺南荒僻之地,當以教化爲首。韓玉昆不修州衙,而興州學,眼光所見長遠。”呂大臨雖然沒有明說出來,當真是有幾分心動了。

……

天氣暑熱,騎在馬上的韓岡已經是汗流浹背。衣襟的背部,流出來的汗水曬乾了之後,接着又被汗水打溼,竟凝出了一層白花花的鹽霜來。只不過他一點也沒在意頭頂上的炎炎烈日,在行人車輛稀少的官道上奔馳着,向着京城飛奔而去。

如果他在過穎昌後,就改爲乘船順水而行,由惠民河入京,倒也不用吃這個苦。只是京城之中,不論公事私事,韓岡都有許多要處置,等不及慢慢地泛水行舟。

半個多月前,蘇子元從京中返回,接下了韓岡代理的邕州知州的職務,而韓岡則是被同時抵達詔令召回京城之中。

十分乾脆地放下手中的事務,韓岡直接啓程上京。在經過桂州的時候,章惇也是送上了一番殷殷囑咐。兩人都清楚,如果要定下攻打交趾,就在他這一次回京了。

這個時候,三十六家溪峒剛剛攻入了交趾境內,從初步傳來的消息中可以得知,他們的收穫頗豐。光是解救出來的漢人,就有兩千多。韓岡許了一人五匹絹作爲酬勞,一下子就散出去了一萬匹。不過這份錢朝堂上不論是誰,都不敢說花得不值,就算漲個數倍,都會點頭承諾下來。

不過韓岡只知道南方的局勢。遠在邕州,收到的邸報都是一個月前發出來的,韓岡並不清楚,北方的局勢眼下究竟是如何發展。

如果要收復豐州,陝西諸部肯定要配合河東的行動,對交趾攻略的影響是肯定了。另外茂州的情況如何,韓岡也不能確定。就算贏了,趙隆、苗履帶去的那一批隊伍,也不可能調到南方來,必須要加以休整。

如果只能動用京營或是河北軍,韓岡寧可不打這一仗,也不會領軍出征。他只相信戰功累累的西軍,而不是幾十年沒有打仗,已經腐爛變質的京營軍和河北軍。

眼前的行人、商旅漸漸多了起來,就算是熱力驚人的正午,開封城周圍依然是行人如織,車馬如雲。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就是輻射出來的餘暉,也能讓數十里外的城鎮,擁有不遜於廣西諸州的人口。

擁擠的大道上,韓岡的速度也慢了下來。前面一行車隊慢悠悠地向前走着,韓岡一時超不過去,也不得不保持着同樣的速度。這一慢,沒了迎面而來的涼風,頭頂上的烈日就分外熾烈起來。

韓岡心中不耐,隨行的伴當連忙上前去,要前面的車隊讓一讓。只是騎着馬在車隊前領頭之人轉了過來,是個熟人——赫然是馮從義!

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七)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六)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說服(下)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二)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鬱蒼(上)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二)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一)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六)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六)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七)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第二十四章 虛實(四)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一)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六)第四十三章 親屈天人九重問(下)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五)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三)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五)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二)第八十九章 塵囂(二十)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二)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九)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二)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三)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六)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下)第三百零七章 崩塌(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三)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八)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五)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火箭(六)第一百六十九章 暗潮(四)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一)第一百零三章 微雨(十)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七)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四)第二百零三章 火箭(十一)第四十四章 一言鎮關月燎輝(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六)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三)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中)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中)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六)第一十八章 諸士孰爲佳(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九)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一)第二百八十七章 點畫(上)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四)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二)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十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二)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上)第七十六章 塵囂(七)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六)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下)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九)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五)第一百八十七章 借款(一)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二)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五)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下)第二十二章 聲入雲霄息烽煙(上)第三百一十九章 無妄(中)第一十四章 臥薪三載終逢春(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一)第三十二章 營中紛紛難止休(上)第一十八章 棄財從義何需名(上)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三)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議(二十七)第一十五章 一筆定黜陟(下)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十一)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一)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五)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八)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三)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長風(十二)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下)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二)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上)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四)第一百一十章 微雨(十七)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八)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京師(六)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下)第三十七章 蒿目黃塵顧世事(中)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火(下)第三百二十一章 說服(上)
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十七)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六)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說服(下)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二)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鬱蒼(上)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二)第二十八章 大梁軟紅驟雨狂(一)第一十九章 蕭蕭馬鳴亂真僞(六)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六)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七)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第二十四章 虛實(四)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一)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六)第四十三章 親屈天人九重問(下)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五)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三)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五)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二)第八十九章 塵囂(二十)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二)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九)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二)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三)第二十八章 夜鍾初聞已生潮(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六)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下)第三百零七章 崩塌(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三)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八)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五)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火箭(六)第一百六十九章 暗潮(四)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一)第一百零三章 微雨(十)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七)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四)第二百零三章 火箭(十一)第四十四章 一言鎮關月燎輝(中)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六)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三)第三十八章 天孫漸隱近黃昏(中)第四十二章 更與堯舜續舊題(中)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六)第一十八章 諸士孰爲佳(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九)第五章 平蠻克戎指掌上(一)第二百八十七章 點畫(上)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四)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二)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十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二)第四十七章 百戰功成朝天闕(上)第七十六章 塵囂(七)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六)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下)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九)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五)第一百八十七章 借款(一)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二)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五)第四十三章 竹紙知何物(下)第二十二章 聲入雲霄息烽煙(上)第三百一十九章 無妄(中)第一十四章 臥薪三載終逢春(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一)第三十二章 營中紛紛難止休(上)第一十八章 棄財從義何需名(上)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六)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三)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議(二十七)第一十五章 一筆定黜陟(下)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十一)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一)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五)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八)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三)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一)第二百七十五章 長風(十二)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儺(下)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二)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遠治亂根(上)第四十八章 斯人遠去道且長(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四)第一百一十章 微雨(十七)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八)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京師(六)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誘(下)第三十七章 蒿目黃塵顧世事(中)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火(下)第三百二十一章 說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