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十一)

王安石奉召來到崇政殿的時候,正看見魏國公趙宗諤從殿中出來。

宰相位份最尊,而王安石更是連太皇太后和太后都要給他幾分面子的名相。領頭的趙宗諤雖然是天子的堂叔,也得避讓到一旁,不敢擋着王安石的路,還得先行拱手致禮:“宗諤見過相公。”

王安石拱手還了一禮,“安石見過魏國公。”

趙宗諤是英宗皇帝的叔伯兄弟,但他的名聲不算很好,朝臣們沒少找過他的錯處,也不敢在崇政殿前跟宰相套近乎,“因皇六子誕,奉官家旨意去祭告太廟。皇命在身,不能延誤,宗諤先行告辭,還望相公恕罪。”

“不敢,魏國公請便。”王安石疏遠但有禮地回覆。

但凡國事,事無鉅細宰相都有權過問,天子的家事也是一般。天子吩咐了趙宗諤什麼事,趙宗諤在王安石面前都不敢隱瞞。不過王安石不需要趙宗諤多話,作爲宰相,有關祭祀的典禮都是要他點頭才能通過。

皇六子的誕生,不僅僅是趙宗諤要去祭告太廟,太常禮院的官員,也要去祭告天地、社稷和幾代先皇的陵寢。同時主管婚姻和生育的神靈高禖,也得到了一頭牛——也即是太牢——作爲祭品。

這一切,都是普通的皇六子不應該享受到的禮儀——如果如今皇宮中不是隻有他一位皇子的話。

就在一個多月前,當時天子趙頊唯一的兒子、被封爲永國公的皇三子趙俊夭折了。宮中一時間愁雲慘霧,天子更是悲不自勝,先是輟朝五日,又連着三天失魂落魄地不去政事堂處理政務。還以用藥謬誤的罪名,將兩名翰林醫官副使李永昌、張昭文除名編管,一個去了隨州,一個去了唐州,以發泄心頭怒火。

那幾日,朝堂上都有些亂,陝西、河東的局勢雖然初定,但河北對面的契丹人多了許多小動作,一時急報頻傳。加上南方還有對付交趾的戰爭,這些事少不了天子來過目。

但朝堂上的隱隱亂流不僅僅是因爲國事之故,畢竟仁宗立嗣時的亂局,當朝的重臣們基本上都是見證人;而英宗鬧出的濮議之爭,主要當事人的太皇太后曹氏也還在宮裡。

也就在那幾天,京城裡面到處都是謠言,說宮裡面不乾淨,只要是在宮中生出來的皇子都養不大——仁宗算是最後一個。從仁宗皇帝出生後的那一天開始,已經六十多年過去了,就再沒有一個在皇城中出生的男丁能養活成人。雖然謠言荒誕不經,但根本就沒法闢謠,事實如此。

幸好沒隔多久,也就在一個月前,宮裡面的朱才人又給天子添了一個兒子,讓皇帝不至於後繼無人。

今天是皇第六子的滿月,天子遣魏國公趙宗諤祭告太廟、又遣太常禮院的官員祭告於天地、社稷以及先皇諸陵,這些都是給元子,也就是嫡長子的禮節,但剛剛被賜名爲“傭”的幼兒,已經是天子的第六個兒子了,甚至不是嫡子。而且到底日後能不能保住,不至於夭折,也還是兩說。

王安石長嘆一口氣,要是上下都有個萬一,日後會變成什麼樣的局面可就不知道。

仁宗會選上英宗,是因爲他本身就是真宗皇帝的獨生子,沒有親兄弟可以接位。但當今天子,可是有兩個兄弟,且年長的一個,與他的女婿結怨極深,一個不好,肯定是會拖累到女兒。要是皇帝有他二女婿的一半能耐就好了,也就在韓岡南下後不久,女兒王旖又給自己添了一個外孫,二十五六的韓岡,已經是有五個兒子一個女兒,一個個健康得很,說起來,天子都是要羨慕的。

聽着殿侍們的通傳聲,王安石跨步進殿。

“王卿。”前些天的滿面悲慼已經消失不見,趙頊現在的臉上終於有了笑容,“方纔朕命趙宗諤祭告太廟,忘了跟相公先說上一聲了。”

“太常禮院即以奉旨祭告天地、社稷和諸陵,也自當祭告太廟。”雖然是應有之理,但其實是侵害了宰相的知情權,不過王安石倒也沒有在這等小事上做文章的意思。

王安石沒有提出異議,趙頊心情又好了幾分:“二十天前,門州大捷,官軍輕取交趾邊塞。想必此時已經到了富良江邊了。”

王安石也聽說了門州的捷報,但他覺得還是要小心一點:“也要提防着交趾是在堅壁清野。眼下官軍深入交趾數百里,但除了門州,都沒有經過一次大戰,可見交趾人必有謀算。”

“相公大可放心,章惇爲人精細,令婿更是行事縝密。而且還有燕達、李信,都是能征慣戰的將領,不至於犯下大錯。”趙頊輕笑起來,“想必當能在明年三月之前,將攻進升龍府的捷報給朕送來!”

王安石微不可察地皺了一下眉,這戰陣之事,哪有這般容易!

……

李常傑都沒想到宋軍動作這麼快,直接就在富良江邊設立了船場,都已經看得見新船了。

他本以爲宋人會設法利用海船,欽州的合浦港雖然毀了,但廣州番禺港還在。有船在手,運糧、運人,甚至開進富良江來做渡船,都很容易,尤其是前些天永安州失陷之後,李常傑更是如此猜想着。

就在富良江口,他已經給宋人準備好了一個驚喜。即便他們用的是廣州走外洋的水手,能與海盜廝殺的亡命之徒。只要不熟悉富良江口的水道,在江口的伏兵照樣能打得他們全軍覆沒。

可對岸的宋軍竟然放棄了簡單的手段,反而花費時間打造船隻。以章惇、韓岡兩人的才智,如果不能在雨季來臨之前將船隻打造好,他們決不會多費手腳。

“此事到底查實了沒有?”李常傑親自詢問着從北岸回來報信的哨探。

哨探磕了一個頭,道:“回太尉的話。已經查清楚了。宋軍怕被我們發現,將船場藏在的漯河入富良江的河口上面一點的蘆蕩之後,那裡本來就有幾個深水塘,是北岸的漁家置船避風的地方。”

“這怎麼可能!?”統管水師的主帥阮陶立刻在邊上大叫起來,“鐵釘、桐油、麻絮、繩索在,這些造船的資材從哪裡來的?!船匠又從哪裡來?”

“宋人缺這些東西嗎?都不佔多少地方,從北面運來都方便。更不會缺船工,永安州的船匠有一多半是漢人。”李常傑搖了搖頭,這時候對於水師,也不便多加斥責,又問道:“船場中的船隻形制如何?”

哨探猛的磕了一下頭:“小人無能,宋人的船場守衛森嚴,都潛不進去。但船場中有不少人,夜裡更有不少木排從漯河上游放下來。”

“新砍下的木頭能造船?就是房樑、棺材,都應是將木料放個三五年,晾乾後才能用吧?”李常傑的幕僚皺着眉頭問道。這也算是常識了,漢人也好、交趾人也好,許多人在上了年紀後就開始爲棺材尋找上好木料,往往一放就是十幾年幾十年,沒說用新鮮木料。

這次是阮陶幫着解釋:“就是用新木頭造船,如果只准備用一兩個月,就沒有什麼關係。不過這樣的船造不大,造得大了,一下水,船板就會給擠歪掉。”

“也就是說,宋人只能造小船?”李常傑眼睛亮了。

“若是打造五丈以上的大船,等他們將船造好都不知是什麼時候了!”阮陶說道。

“宋人不會與我們在江面上硬拼,若是幾百艘船連夜渡江,到時候憑着水師的船隻恐怕難以抵擋得住。”李常傑的幕僚提醒着,“宋人的能工巧匠手腳可不會慢。看宋人將船隻深藏的樣子,就知道他們是想將我們打個措手不及,不會與水師在江上決戰。”

李常傑的另一位親信提議道:“不是說宋人的船場藏在蘆蕩後嗎?遣人去那裡點個火,將船場一把火都燒掉如何?”

“現在刮的都是北風!”

李常傑幾人一起議論着,越發地感覺宋人實在是狡詐。阮陶在嘆着氣:“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想不到之前的事,竟是一個騙局。”

就在兩天前,當交趾的朝臣們聽說對岸的宋軍怎麼從漁民手中截獲幾艘不堪用的漁船,他們可是大笑過一陣。只能用坑蒙拐騙的手段來搶劫漁船,宋人的確是技窮了。可現在再一看,竟然完全是僞裝,是徹頭徹尾的騙局。要不是李常傑多留了一個心眼,遣人仔細去查探,說不定當真給宋人瞞了過去。

“這虛實之道,誰也不能與漢人相提並論。章惇、韓岡都是宋國有數的帥臣,他們的才智都是千萬人裡才能出一個,”李常傑在章惇、韓岡兩人的手裡都吃過大虧,遂有空盡力吹捧兩人,也顯得自己不是因爲愚蠢才落敗,“他們不可能做蠢事,劫船是假,造船纔是真。”

李常傑深吸了一口氣,眼神登時銳利起來:“船場決不能留。守衛船場的兵力究竟有多少?”

“回太尉,有四五百人,當是一個指揮。”

阮陶疑惑道:“這守衛不算多啊!”

“一個船場有四五百來守着,已經能完全封住消息了,人再多可就藏不住身。”李常傑雙手緊緊握着拳頭,狠狠地又重複了一句,“這船場決不能留!”

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一)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五)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二)第一章 鞏州(上)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一)第二百二十章 變故(十七)第一百零一章 微雨(八)第一百三十九章 梳理(九)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一)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二)第二十五章 鳥鼠移穴營新巢(上)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上)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二)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三)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一)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六)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一)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三)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四)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二)第七十七章 塵囂(八)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梳理(七)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九)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九)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六)第一十四章 廟堂(五)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三)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上)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下)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六)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五)第八十三章 塵囂(十四)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四)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四)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五)第五章 流水(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三)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三)第三十一章 馬鳴蕭蕭辭舊歲(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二)第三十二章 營中紛紛難止休(下)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五)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三)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五)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一)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八)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七)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五)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三)第一百八十九章 借款(三)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四)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一)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六)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七)第十章 大河雪色渺(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四)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四)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下)第八十三章 塵囂(十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七)第一百三十三章 梳理(三)第四十七章 天意分明啓昌運(上)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六)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七)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二)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一)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一)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上)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梳理(十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一)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三)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三)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三)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五)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四)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上)第四十七章 豈意繁華滋劫火(下)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四)第二百七十章 長風(七)第八章 君臣(中)第二百五十六章 新議(二十二)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一)第三十二章 虛實(十二)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七)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一)第二百五十九章 新議(二十五)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五)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第一十章 霹靂絃動夙夜驚(上)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鴉啄且嚎(上)第二百零七章 變故(四)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二)
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一)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五)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二)第一章 鞏州(上)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一)第二百二十章 變故(十七)第一百零一章 微雨(八)第一百三十九章 梳理(九)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一)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二)第二十五章 鳥鼠移穴營新巢(上)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上)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二)第三十九章 遙觀方城青霞舉(三)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一)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六)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一)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三)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四)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二)第七十七章 塵囂(八)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梳理(七)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九)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九)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六)第一十四章 廟堂(五)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二十三)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上)第三十八章 心賊何可敵(下)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六)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五)第八十三章 塵囂(十四)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四)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四)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五)第五章 流水(中)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三)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三)第三十一章 馬鳴蕭蕭辭舊歲(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二)第三十二章 營中紛紛難止休(下)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五)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三)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五)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一)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八)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七)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五)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三)第一百八十九章 借款(三)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四)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一)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六)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四)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七)第十章 大河雪色渺(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四四)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四)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下)第八十三章 塵囂(十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七)第一百三十三章 梳理(三)第四十七章 天意分明啓昌運(上)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六)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七)第三十五章 歷歷新事皆舊史(二)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一)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一)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上)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梳理(十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一)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三)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六)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三)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三)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五)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四)第四十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上)第四十七章 豈意繁華滋劫火(下)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四)第二百七十章 長風(七)第八章 君臣(中)第二百五十六章 新議(二十二)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一)第三十二章 虛實(十二)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七)第二十五章 閒來居鄉里(一)第二百五十九章 新議(二十五)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五)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第一十章 霹靂絃動夙夜驚(上)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鴉啄且嚎(上)第二百零七章 變故(四)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