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四章 廟堂(五)

左相,右相。

離開家的時候,李承之有幾分遺憾,選在晨間接待訪客,對話只能倉促結束。

不過他也有幾分慶幸,聽到韓忠彥門客爆出的消息,自己心中的震動,沒可能不反應在表面上。再多說一陣,心事暴露得更多,恐怕會給了韓忠彥可以操持的把柄。

從對話中離開,坐在馬車上,李承之已經不再去多想韓忠彥的消息來源,也不去想韓忠彥能利用這個明顯有時限的消息,博取到多少好處。

他現在只關心兩件事,第一,真僞。第二,應對。

車窗外的街道,已經是車水馬龍。

李承之的馬車,在前後元隨的簇擁下緩緩而行。

已經不是一官出巡,羣人避道的年月。現如今朝廷頒佈道路安全法,路上的行人車馬,都要靠右行駛。還強調了車馬道和行人道。

即使是宰相出門,也不過是因爲隨行人員多一點,能夠保證前後不會有其他車馬混進來,不會逼着對面而來的車馬停駛,更不會趕着正在走路的行人避讓到路邊的屋檐下去。

尋常官員出巡,如果必須是前後喝道清路,旗牌官和護衛隨從都得以騎馬乘車,不會向過去一樣,前後旗牌官舉牌步行,中間官員騎馬,將通行車馬的大路,擋得水泄不通。

雖然少了些體面,不過對於困擾京師內部的交通問題,也少了許多影響。天知道,京師之中有多少車馬,按照羣牧司的登記,京畿內部的在冊馬匹,有十八萬之多。而就如人丁有逃籍的黑戶一樣,沒入冊的私人馬匹,其實也不在少數。而且馬車也越來越多,等閒富戶,家裡就備上一輛馬車,養個三五匹馬。

京師的街道雖是寬闊,但在越來越多的車馬面前,還是顯得太過狹窄。更嚴重的是行人車馬混行,使得道路擁堵的情況越來越嚴重,而事故亦是頻頻發生。

因而纔有了交通安全法的出臺。

因爲宰輔們的以身作則,加上開封府的棍棒和罰金的功勞,上路靠右行,穿越路口看指揮,行人不上車馬道,車馬不走人行道,這些條款已經深入人心。

開封府的街道秩序,如今井井有條,看行人裝束,不是綾羅綢緞,就是精紡的棉毛織物,一個個都是富足、健康。這就像大宋的軍政事,在兩位宰相的領導下,蒸蒸日上,井井有條。

真僞問題,其實已經可以確認了七八成。

如果是自己,把天下治理得國泰民安,四夷賓服,手握大權,負天下之重望,而另一個能夠匹敵的同僚,又要離開朝堂,李承之覺得自己肯定會想更進一步。

韓岡雖然不能說是要離開朝堂,但很明顯的,他不可能再把朝政操控得如臂使指一般。那麼,章惇有些想法,也是理所當然。

至於應對,李承之一時之間還真不知道該怎麼做。

冒出來的想法很多,但可以實行的卻很少。

左右的確有高下之別,古法右者爲尊,如今則是左爲尊。

如果當真改易官職,章惇爲左相,自己爲右相,這是不必說的。

不過這個並不是重點,現如今的宰相之制,首相次相末相,高低分得很清楚。

重要的是,在改制的過程中,章惇會撈走多少好處?

這絕不是杞人憂天。

能想象得到,章惇會自覺地將變革侷限在宰相之位上嗎?必定會跟隨整個……至少大半個官僚制度的變革!

章惇——他肯定會在改變官制的過程中,瓜分一大塊的好處走。

而韓岡,會不會向章惇妥協,這是沒辦法確定的。至少按照過去的例子,這個可能,至少五成以上。

宰相之所以貴重,並不是因爲禮絕百僚的榮耀,而是因爲掌天下庶政,無不顧問的權力,尤其是在今日,除了沒有天子之威儀之外,凡事一言以決,已經跟皇帝沒有多少區別了。即使有時候會受到反對,難道皇帝不也是如此嗎?

如果章惇主導的改變,讓他成爲有實無名的皇帝,讓自己只能做一個掛着宰相之名的參知政事,那李承之覺得,還不如維持現狀,自己安安心心做一個參知政事爲好——那等有名無權的宰相,從來都是拉出來擋罪的工具。

李承之下車時,眉宇間還是帶着一絲憂慮。宰輔們的居所就在都堂近處,留給他思考時間還是太短了一點。

最後的得到的結論,就只有必須跟韓岡通報,問明韓岡的態度,不然什麼事情都做不得。

“景叔。”從馬車上下來,李承之立刻旁邊同時下車的一人打個招呼,“什麼時候回京的?”

來人膚色黝黑,容顏滄桑,看起來頗受了許多風吹日曬之苦,臉上多有疲色,沒有休息好的樣子。

見到李承之,他先行了禮問了好,然後才音聲喑啞地答道:“就昨天夜裡。”

李承之走近了過來,他嚴肅的臉上,多了一份親切的笑容,“一夜沒睡?”

“回來後就去見了韓相公,還沒有睡。”

“韓相公……”在臣僚眼中,秉性嚴重,可敬可畏的參知政事,此刻笑容可掬,“你們是師兄弟,還說得這般生疏。”

“禮不可廢。”

韓岡的師兄,張載諸弟子中,名位僅次於韓岡的遊師雄,認真地回道。

翰林學士,同判鐵路總局。這是遊師雄現在位置。

而就跟正做着參知政事,卻即將接任宰相的李承之一樣,遊師雄也有一個將接手的位置,判鐵路總局,同時還即將升任籤書樞密院事,頂替另有任用的沈括——不是很多人猜測的黃裳,而是韓岡的這位一直遠踞隴西的師兄。

遊師雄在關西任職多年,之後又主持對西域的攻略,在京中名氣雖不如正做着開封知府的黃裳大,但資歷功勳還在黃裳之上——比一比做進士的時間就知道着資歷差多遠。在韓岡這一系內部,遊師雄是始終壓黃裳一頭。

這就是韓岡留下的後手,在他離任後,李承之、沈括、遊師雄,一個頂一個,接下前一位留下的空缺。同時還爲五年十年之後,做好準備。

以李承之的年紀接下來兩個五年的任期做滿,也差不多該退休了。沈括也差不多在那時候致仕。

有了十年的時間,遊師雄就可以順理成章的接手相位。而黃裳在積累了諸多資歷後,也有足夠的資格晉身都堂。

韓岡在都堂中擁有兩到三名嫡系,已經足以保證氣學的利益。

第二百九十一章 狂浪(上)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九)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七)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六)第一十章 霹靂絃動夙夜驚(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變遷(三)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下)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四)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議(二十七)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四)第三百一十八章 無妄(上)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七)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四)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八)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六)第一百二十一章 伎倆(下)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三)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九)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五)第二十五章 晚來蕭蕭雨兼風(中)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五)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下)第一十章 廟堂(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一)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五)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六)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七)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六)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一)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變遷(三)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六)第六章 徵近伐遠方寸間(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二)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七)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四)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二)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一)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八)第一百五十八章 阻卜(下)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上)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上)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十一)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七)第一百三十二章 梳理(二)第三十二章 虛實(十二)第一十四章 貢院明月皎(中)第六十二章 宴火(四)第二百零六章 變故(三)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五)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七)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中)第二百六十六章 長風(三)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四)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風(十五)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八)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五)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八)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五)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九)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中)第八十三章 塵囂(十四)第二百六十四章 長風(一)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五)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五)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四)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長風(六)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四)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一)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八)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四)第一十章 廟堂(一)第四十一章 順風解纜破晴嵐(下)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一)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八)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一)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七)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二)第七章 驚聞東鄰風聲厲(上)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五)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上)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下)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五)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六)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五)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第九十四章 微雨(一)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四)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上)
第二百九十一章 狂浪(上)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九)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七)第一十二章 大廈將頹急遣行(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六)第一十章 霹靂絃動夙夜驚(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變遷(三)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下)第一十一章 五月鳴蜩聞羌曲(四)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議(二十七)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四)第三百一十八章 無妄(上)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七)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四)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八)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六)第一百二十一章 伎倆(下)第九章 長戈如林起紛紛(三)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九)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五)第二十五章 晚來蕭蕭雨兼風(中)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賁(五)第一十七章 夜顧茅廬訪遺賢(下)第一十章 廟堂(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一)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五)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六)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七)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六)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一)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變遷(三)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六)第六章 徵近伐遠方寸間(上)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二)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七)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四)第八章 朔吹號寒欲爭鋒(十二)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一)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八)第一百五十八章 阻卜(下)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上)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上)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十一)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七)第一百三十二章 梳理(二)第三十二章 虛實(十二)第一十四章 貢院明月皎(中)第六十二章 宴火(四)第二百零六章 變故(三)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九)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四)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五)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七)第二十三章 內外終身事(中)第二百六十六章 長風(三)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四)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風(十五)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八)第四十八章 浮雲蔽日光(上)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五)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八)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五)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九)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中)第八十三章 塵囂(十四)第二百六十四章 長風(一)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五)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五)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四)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長風(六)第二十七章 京師望遠只千里(四)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一)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八)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四)第一十章 廟堂(一)第四十一章 順風解纜破晴嵐(下)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一)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八)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劍隱風雷(十一)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七)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二)第七章 驚聞東鄰風聲厲(上)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五)第四十一章 乍入危棲意欲迷(上)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下)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五)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十六)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五)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第九十四章 微雨(一)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四)第四十章 敗敵逐遠山林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