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變故(二)

第384章 變故(二)

李景俊臉泛白,握着紙的手不知用了多少力氣,手背青筋畢露。

四皇子越想越覺心驚肉跳,快速低語道:“京城有四萬多兵力,城牆又高又厚,還有護城河。燕拓領着五萬人,根本攻不下京城。二哥別擔心!”

也不知是在寬慰李景,還是在安慰自己。

怎麼能不擔心?

京城是李氏發源之地。李家人盤踞經營兩百年,便是前朝混亂四起的時候,京城也沒亂過。在李氏精兵的護衛下,安然無虞地過渡到了大魏子民。

京城百姓過慣了富足安逸的生活,忽然被燕軍包圍,兵臨城下,人心浮動慌亂是必然的事。

能征善戰的武將都隨永嘉帝出征,留在京城的只有幾個老將,一個能打仗的孫將軍去年身亡在戰場上。現在能領兵的,就剩一個樑大將軍了。

宮中只剩一個窩囊沒用的五皇子,一堆老弱婦孺,知道此事之後會何等驚慌?

萬一……萬一燕軍真的攻破了京城……不,不會有這個萬一!

京城一定能守得住!

李景重重呼出幾口氣,蒼白着一張俊臉,神情迅速鎮定冷靜:“四弟,你現在代我寫信給父皇。燕楚之戰到了要緊關頭,不能半途而廢。我們兄弟兩個,立刻啓程,回京救援!”

四皇子也沒說笑的心情,眉頭快擰成麻花了:“這裡只有兩千人。這麼點人,我們領回去又有何用?以我看,還是請父皇派兵和我們一同回京。”

“不妥!”李景眸中光芒閃動,聲音堅定:“一旦分兵,只怕燕楚反撲。一定要再最快的時間裡,打下楚國,平定中原。如此一來,燕拓再厲害,也不過是一支孤軍。”

“只要京城能守住兩個月……能守住一個月就夠了,各地駐軍趕到京城,合力擊潰燕軍不成問題。”

“京城裡有樑大將軍鎮着,出不了大亂子。城外也得有人坐鎮,唯有我趕回去,才能指揮動各路駐軍。”

各地駐軍沒有天子聖旨,不能擅離駐地。

永嘉帝抽不開身,只有李景這個太子親自出面,才能號令一衆駐軍。

四皇子依舊皺眉:“可是,二哥你還在養傷,身體根本禁不住疾馳趕路……”

“我能撐得住!”李景張口打斷四皇子:“養了兩個多月,外傷已經好了。我不會逞強,一路坐馬車就是。我不衝鋒陷陣,到了必要時候,露一露臉,安定軍心。”

四皇子急得額上的汗都出來了:“二哥,萬萬使不得!要不這樣,我領兵回京。有我在,也是一樣的。”

“這怎麼能一樣。”李景不由分說:“我纔是大魏太子,有太子金印。你去了,駐軍統領們不服你號令,到時候再後悔也遲了。”

四皇子磨破了嘴皮子,也勸不動執意要回京的太子,無奈之下,只得讓步:“罷了,我勸不動二哥,和二哥一起回去就是。不過,路上你得聽我的,千萬不能逞強不顧身體。”

李景無心再多言,點點頭應下,又催促四皇子寫信。

……

四皇子只得挽起袖子,提筆寫了一封信給永嘉帝。

李景令人將信送出去,不等永嘉帝下旨,立刻令衆人收拾整頓。大軍開拔,至少要準備三日。

太子殿下心急如焚,嚴令衆人在兩日之內啓程。

於是,軍營裡所有人都忙碌了起來。

爲太子治傷的兩位太醫,也忙碌着收拾了所有藥材,坐上馬車,一同隨軍隊開拔回大魏。

兩日後的五更,天剛矇矇亮,大軍就動身了。

這兩千士兵裡,有太子親兵,也有滎陽軍的精銳。

原本養尊處優的太子親兵們,經歷了一年多戰場的洗禮,死傷了近四成,剩餘的一個個神色沉凝目光尖銳,宛如刀劍開了鋒。

李景不能騎馬奔波,躺在馬車裡趕路。

爲了讓太子殿下待得舒適些,左統領領着幾個親兵,在兩日之內將馬車改造了一遍。拆了所有的坐板,放了一張窄窄的木榻。窄榻上鋪着厚厚的被褥。

李景就躺在窄榻上。

兩位太醫寸步不離地守在一旁。

李景稍微有個不適,太醫們立刻就診脈。馬車上有藥爐和各色藥材,開了方立刻就能熬藥。

李景閉着眼養神,一想到京城,思緒混亂心如亂麻。

太醫見他胸口起伏不定,忙委婉地進言勸慰:“太子殿下傷勢未愈,現在不得已全力趕路,萬萬不可再枉動心火。免得傷勢加重。”

李景嗯了一聲,繼續閉目養神。

四皇子騎了半日馬,在大軍停下休息的時候,鑽進了馬車裡,關切地噓寒問暖:“二哥,這樣趕路,你能不能受得了?胸口疼不疼?”

李景從窄榻上坐了起來,扯了扯嘴角答道:“行路難免有些顛簸。不過,我能受得住。這一路上,就靠你支應了。”

四皇子不樂意聽這些,看了李景一眼:“都這時候了,說這些見外的話做什麼。燕軍衝着京城去了,你這個太子心急,難道我就不急嗎?我的家在京城,我的親孃妻子和沒出世的兒子,也都在京城。我恨不得現在插上翅膀飛回去纔好。”

四皇子頗有苦中作樂的精神,心裡急得都快滴血了,還能說笑幾句。

李景緊繃的精神,稍稍舒緩一些,看着四皇子的目光裡多了些暖意:“你說的對,我們是親兄弟,彼此相扶相持是應該的。不該說這些見外的話。”

四皇子咧咧嘴,擠出的笑容比哭沒好多少:“我這就下令,讓大家歇半個時辰再趕路。”

再急也飛不回去。

行軍趕路,每日能行八十里,已是快的了。

李景點點頭:“行軍的事,由你做主。我下了太子詔書,派人快馬去各地駐軍處送信。時間快得話,或許能在一個月之內趕到京城。”

只希望樑大將軍一定要頂得住燕軍,守住京城!

四皇子和李景不約而同地在心裡默默祈禱了一回。

至於宮中現在如何,他們兩個根本不敢深想。只盼着衆人穩得住撐得住。

(本章完)

第209章 不同第545章 差事(一)第66章 不散(二)第37章 春獵(一)第354章 平安(一)第163章 難纏(一)第248章 相悅第525章 有孕(一)第285章 添丁第364章 傷重(二)第430章 離宮(一)第473章 母女(一)第141章 真巧第374章 驚變(二)第585章 後續(一)第659章 駕崩(二)第185章 相送第374章 驚變(二)第398章 歹毒(二)第112章 教訓(二)第183章 鬧劇第341章 厚顏(二)第112章 教訓(二)第421章 歸來(二)第171章 忠奸第447章 醒來(一)第168章 回門(二)第263章 民亂第605章 卒中(一)第106章 深情第366章 軍權第530章 歸來(二)第180章 蘇妃(三)第63章 偶遇(一)第68章 亂麻第391章 兵臨(一)第292章 沒臉第687章 道別第294章 東宮(二)第328章 風起第522章 出手(二)第336章 家書(二)第428章 廝守第74章 籌備第682章 守靈第222章 道喜第524章 兄弟第678章 喪鐘(一)第15章 賠禮第634章 對陣第603章 亂局(一)第597章 牽連(一)第80章 夫妻第623章 猜疑第172章 立威第303章 聖心(二)第601章 昏迷(一)第151章 出嫁(二)第641章 意外(一)第339章 成長第493章 風波(一)第682章 守靈第61章 噩夢第113章 兄弟第518章 靠山第187章 有喜第422章 歸來(三)第715章 番外之惹禍(一)第530章 歸來(二)第89章 夜會第483章 較量(三)第110章 折騰第54章 交鋒(一)第432章 離宮(三)第633章 下葬第468章 靜安第695章 番外之瘋癲第431章 離宮(二)第675章 生死(二)第458章 中宮(一)第285章 添丁第364章 傷重(二)第709章 番外之親兵第124章 婚期第245章 後續第122章 良人(一)第299章 屬官(二)第402章 斬首第114章 和好第262章 撐腰第183章 鬧劇第160章 敬茶(三)第722章 番外之李珝(二)第174章 母子(二)第545章 差事(一)第536章 父子(二)第35章 反目(二)第251章 立儲(一)第300章 示警第225章 震怒(一)
第209章 不同第545章 差事(一)第66章 不散(二)第37章 春獵(一)第354章 平安(一)第163章 難纏(一)第248章 相悅第525章 有孕(一)第285章 添丁第364章 傷重(二)第430章 離宮(一)第473章 母女(一)第141章 真巧第374章 驚變(二)第585章 後續(一)第659章 駕崩(二)第185章 相送第374章 驚變(二)第398章 歹毒(二)第112章 教訓(二)第183章 鬧劇第341章 厚顏(二)第112章 教訓(二)第421章 歸來(二)第171章 忠奸第447章 醒來(一)第168章 回門(二)第263章 民亂第605章 卒中(一)第106章 深情第366章 軍權第530章 歸來(二)第180章 蘇妃(三)第63章 偶遇(一)第68章 亂麻第391章 兵臨(一)第292章 沒臉第687章 道別第294章 東宮(二)第328章 風起第522章 出手(二)第336章 家書(二)第428章 廝守第74章 籌備第682章 守靈第222章 道喜第524章 兄弟第678章 喪鐘(一)第15章 賠禮第634章 對陣第603章 亂局(一)第597章 牽連(一)第80章 夫妻第623章 猜疑第172章 立威第303章 聖心(二)第601章 昏迷(一)第151章 出嫁(二)第641章 意外(一)第339章 成長第493章 風波(一)第682章 守靈第61章 噩夢第113章 兄弟第518章 靠山第187章 有喜第422章 歸來(三)第715章 番外之惹禍(一)第530章 歸來(二)第89章 夜會第483章 較量(三)第110章 折騰第54章 交鋒(一)第432章 離宮(三)第633章 下葬第468章 靜安第695章 番外之瘋癲第431章 離宮(二)第675章 生死(二)第458章 中宮(一)第285章 添丁第364章 傷重(二)第709章 番外之親兵第124章 婚期第245章 後續第122章 良人(一)第299章 屬官(二)第402章 斬首第114章 和好第262章 撐腰第183章 鬧劇第160章 敬茶(三)第722章 番外之李珝(二)第174章 母子(二)第545章 差事(一)第536章 父子(二)第35章 反目(二)第251章 立儲(一)第300章 示警第225章 震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