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伯特親王此時可是歐洲王室中的名人,不過並沒有歷史上那樣的好名聲,一方面是英國的教育改革和廢奴運動關注度並沒有歷史同期那麼高。
主要是被歐洲大陸上此起彼伏的戰爭和大事件分潤了熱度,其次弗蘭茨投資的新聞業成功抵禦了英國的文化入侵。
英國的教育改革並沒有成爲此時歐洲的標杆。當然弗蘭茨不會自己出去和英國人打,而且奧地利帝國的教育改革剛剛起步,想要挑毛病可比挑英國人的毛病容易多了。
弗蘭茨主推的是德意志地區的教育改革,其中以普魯士爲代表。
事實上普魯士教育是近代最成功、影響力最大的教育模式之一,哪怕是到了今天,東西方很多國家也都延續了普魯士式教育,不過是根據國情不同稍加改變而已,比如日韓。
弗蘭茨的鼓吹並沒有讓普魯士國王威廉四世有任何懷疑,相反還是他爲數不多的快樂之一。
偶爾威廉四世會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高喊“普魯士的教育世界第一!”,並放聲大笑。
德意志其他邦國也覺得自己的教育非常成功,所以歐洲大陸上並沒有掀起英國熱。
此外歷史上阿爾伯特親王最大的功績之一是在全球範圍內推行廢奴運動。但這項運動本身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於英國海軍的強大,以及大英帝國強大的影響力。
阿爾伯特親王個人的努力作用有限。
在此時英國海軍連番受挫,英國在多次外交會議上吃癟盡顯頹勢。這也讓一些蓄奴國家有了反擊的底氣,尤其是美國和巴西。
各種歪理邪說氣得阿爾伯特親王嘴都歪了,但人家拿《聖經》和《人權宣言》說事兒,阿爾伯特親王還真發作不得。
然後就是愛爾蘭大饑荒的負面影響,一羣美國黑奴獻身說法,他們在參觀了愛爾蘭人的生活狀況之後都一致認爲美國莊園主更有人情味。
巴西的奴隸主到了英國的工廠都被嚇哭了,他們從未見過如此殘忍的虐待。
阿爾伯特親王努力塑造英國的紳士形象,結果被各種啪啪打臉。
另一方面則是在政治上三番五次瞎指揮,結果越指揮越亂,四處碰壁,已經被英國政黨背後操控的報紙評爲志大才疏。
雖說此時阿爾伯特親王依舊是名人,但卻總給人一些略帶幽默的感覺。
不過阿爾伯特親王本人還是可以用一表人才來形容的,表面看上去絕對是王家子弟的典範。
然而在弗蘭茨面前依然顯得相形見絀,初次見面奧爾加對阿爾伯特親王有些好感但不多。
“皇帝陛下,您對維也納體系的改造讓人欽佩,歐洲的和平離不開您和奧地利帝國。”
“當然,這也離不開英國。”
雙方就這樣皮笑肉不笑地寒暄着。
英國人表面上聲稱維也納體系是歐洲和平的基石,但所做的事情都是在破壞維也納體系。
英國人不想被動防禦,弗蘭茨也不想。英國人想對維也納體系進行改造,所以支持法國,打擊俄國和奧地利,支持普魯士和撒丁在背後搞事。
所以弗蘭茨也對維也納體系進行了改造,他削弱了法國,鞏固了俄奧同盟,打擊了普魯士和撒丁王國,堅決抗拒英國的影響力。
瑞士這顆釘子更是被弗蘭茨連根拔除了,他最討厭這種借中立之名,暗搓搓搞事吃兩頭的傢伙。奧爾加對於這種政治話題並不感興趣,她平時都是搞一些慈善事業。但正因爲如此奧爾加總覺得阿爾伯特親王是個表裡不一的僞君子,畢竟自己國家那麼多國民都要餓死了,還去管其他國家蓄不蓄奴。
雖說也有人評價阿爾伯特親王是不拘小節的大善,但奧爾加只覺得這個人是吃飽了撐得。當然如果是過去的話,她接受的那些教育也會讓她毫無差別地關心其他國家的人。
但和弗蘭茨接觸了一段時間之後,她的觀念完全改變了同情可以,付之行動必須量力而行。
不過奧爾加所不知道的是,所謂全球廢奴運動更多的是一種價值觀輸出,以另一種方式確立霸權而已。
爲了提起弗蘭茨和奧爾加對英國世界博覽會的興趣,阿爾伯特親王準備了很多小禮物。
比如設計精巧的望遠鏡和機械錶,不過這在奧地利帝國的皇宮中實在算不得什麼。奧爾加更喜歡弗蘭茨送給自己的那塊精巧的腕錶,比起眼前笨重的英式懷錶小巧可愛多了。
不過出於禮貌奧爾加必須向阿爾伯特親王表示謝意,她倒是很懂男人的需求。於是乎便拿出一件阿爾伯特親王無法拒絕的禮品——打火機。
阿爾伯特親王收到之後試了兩下果然如獲至寶一般,連聲道謝。
“天吶!這真是造物主的奇蹟!世間居然有如此偉大的發明!”
這時阿爾伯特親王才意識到自己有些失態了,畢竟奧地利帝國皇宮之中是不允許皇帝以外的人抽菸的,他此行的目的是來邀請弗蘭茨和奧爾加參加世博會,而不是交換禮物。
之後阿爾伯特親王又一連拿出了幾樣物品,這些可都是大英帝國的工業精華。只不過弗蘭茨和奧爾加兩人顯得實在興趣缺缺,那種禮貌而不失尷尬的微笑讓他覺得有些丟人。
無奈之下阿爾伯特親王只能拿出了最後的殺手鐗——水晶宮的模型。
水晶宮這個名字還是讓奧爾加感到了有些好奇,畢竟晶瑩剔透的水晶給了她一些美好的幻想。
“你們英國人真奢侈,居然用水晶蓋了一所宮殿。”
聽到此處阿爾伯特親王和弗蘭茨都有些汗顏。
“不要望文生義啊!這不過是一種誇張的比喻而已。”
“哦”
奧爾加略顯失望地說道。
阿爾伯特親王深吸了一口氣,平復了自己的心情打開了箱子。
“請看!這就是水晶宮!它由5200噸精鐵和三十萬塊玻璃打造而成”
阿爾伯特親王對此十分驕傲侃侃而談,不過奧爾加對於這些數字並不敏感,她只知道奧地利帝國的生鐵產量早就超過了四百萬噸,幾千噸鐵料似乎並沒有什麼了不起。
奧爾加仔細端詳着水晶宮的模型,突然皺起了眉頭說道。
“這不是溫室大棚嗎?”
阿爾伯特親王險些一頭栽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