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克希米·葩依有些無奈,但她也只能點頭應是。雖然她的這些侍女們個個身懷絕技,但是如果真的惹惱了那個女人,只是想到這一點她就不禁遍體生寒。
當然拉克希米·葩依之所以會帶這些人來是有特殊目的的,絕不是爲了排場。只不過計劃沒有變化快,更何況她本身也不太認同王公的做法。
雖然拉克希米·葩依與索菲夫人接觸不多,但她知道那絕對是不能招惹的存在。這件事拉克希米·葩依也只能怪自己平時御下不嚴,把這些傢伙都嬌慣壞了。
其實來人顯然不是這個意思,因爲那些拉克希米·葩依的侍女從一開始就沒有進入皇宮的資格,奧地利帝國的皇宮可不是什麼可以隨意進出的地方,他們是想委婉地提醒眼前之人要注意自己的身份和舉止。
然而在拉克希米·葩依看來,弗蘭茨應該和章西王公的身份差不多,畢竟在她的眼中印度比歐洲還大。
這個時代的印度人就是這樣極度自卑的同時又極度自負,明明是在別人的地盤卻喜歡講自己的規矩,在自己家鄉又要聽別人安排。
要知道在章西王公的皇宮中就沒有這麼多規矩,她的侍女也可以隨意進出。
其實別說是章西土邦,就算是馬拉塔帝國也早已衰落。再加上被英國殖民這麼多年,在這個禮崩樂壞的時代,強調禮法反而顯得迂腐。
只不過這裡是奧地利帝國,而並不是印度。
蒸蒸日上的帝國必須保持威嚴,不會任由小國之民胡來,更無法接受有人在皇宮重地撒野。
弗蘭茨的妹妹安娜清楚自己的身份,哪怕她與拉克希米·葩依再要好也不可能去火車站親自迎接對方,她只能讓自己的侍女代勞。
安娜並不是不重視對方,但拉克希米·葩依受不起這樣的禮遇。安娜如果真的興沖沖地跑去火車站接對方,那麼立刻就會在奧地利帝國引起轟動。
拉克希米·葩依將會就此成爲萬衆矚目的焦點,之後便是無窮無盡的麻煩,貴女和宮人們的針對肯定是少不了的,甚至她的身份都會被扒出來。
一些國家會對其過度解讀對國家政治造成影響,尤其是與印度地區利益相關的國家。
安娜從小被教育要爲家族分憂,爲國犧牲,她也嘗試過學習理政,弗蘭茨也願意教她。
不過安娜實在沒有這方面的天賦,她覺得即便自己有天賦也很難趕上自己的哥哥。
畢竟每當安娜和自己的老師們提起弗蘭茨,那些在各個領域的頂尖人物都會露出崇敬的神情,比那些官員和神職人員的樣子更加誇張。
安娜覺得自己可以爲家族犧牲一切,不過自己的哥哥告訴自己不要做無意義的犧牲,現在她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給自己的兄長找麻煩或許就是她此時唯一能做的。
安娜的侍女叫艾麗特,是個典型的歐洲傳統貴婦人,趾高氣昂的同時又一絲不苟,不過在安娜面前總是帶着溫和的笑容。
當然艾麗特嬤嬤是安娜叫的,出了皇宮之後她便是大名鼎鼎的艾麗特女男爵。
老實說艾麗特女男爵非常討厭印度人,尤其是用手抓食物的習慣簡直令人作嘔。不過安娜女大公的命令她還是必須要服從,畢竟她能有今時今日的地位全賴其所賜。
只是火車門剛一打開,艾麗特女男爵就看到一羣印度女性正趴在地面上,周圍的皇家侍從們怎麼拉都不起來。
“成何體統!太丟人了!”
雖然她嘴上很想這麼說,但顧及到皇室的顏面,她只能悄聲提醒。 “秋天到了,地上很涼。”
拉克希米·葩依也很無奈,畢竟她們都是第一次坐火車。火車、汽船這些東西和印度神話的契合度太高,所以她們會恐懼也是難免的。
實際上艾麗特女男爵第一次坐火車時候的樣子也沒比這些人強多少,她一面緊貼着火車的車廂,一面用手捂住自己的嘴生怕自己的內臟跳出來。
畢竟奧地利帝國有火車也沒多少年,哪怕到了今天在很多地方也算是新鮮事物。相比奧地利帝國貴族的表現,奧地利帝國民衆坐火車時很少出現這種狼狽的樣子。
普通民衆知道的少,所以不會擔心自己無法呼吸、血液倒流,又或者是內臟跳出體外。
拉克希米·葩依也記得這位嬤嬤,當初兩人就明爭暗鬥,不過有安娜女大公在,所以總體來說還算和平。
此時再度相見,拉克希米·葩依並不會因爲對方的冷嘲熱諷就呵斥手下人,而是溫聲道。
“休息好了,就起來吧。地上涼。”
幾名侍女立刻以最快的速度站了起來,她們很清楚自己的這位薩卡雖然不壞,但平日裡絕不會溫聲細語地講話。
這樣的反差讓她們立刻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艾麗特女男爵見狀微微一愣,不過她不會把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她語氣平和地說道。
“拉克希米·葩依小姐,請上車。不要讓女大公久等了。”
這段小插曲就這樣揭過
拉克希米·葩依發現車站又在擴建,這座城市的火車站似乎總是不夠用,所以要一直擴建、擴建、再擴建。
整個火車站除了包廂所在的這片區域,到處都是忙碌的人羣,忙着迎來送往,忙着裝卸貨物。
在拉克希米·葩依記憶中只有豐收時的神廟才能與此時的車站媲美,人、人、到處都是人。
如果說哪裡沒有變化,大概就是那輛馬車了。還是那麼巨大,還是帶着四個奇怪的輪子。
拉克希米·葩依記得弗蘭茨說過,那是橡膠,耐磨又減震。耐磨她不清楚,但是奧地利的馬車是她坐過的最舒服的馬車,很少出現劇烈的顛簸。
拉克希米·葩依還記得小時候第一次坐馬車,那簡直是一種折磨,整個人都搖勻了。
拉克希米·葩依很喜歡奧地利帝國的馬車,只不過在印度這種馬車的價格驚人,並且只有在特蘭奎巴纔有的賣。
(特蘭奎巴,奧屬印度殖民地,購自丹麥。——第八卷,第三十五章。)
奧地利帝國的貨物深受印度各土邦王公、商賈的好評,英國東印度公司的高層也默許了雙方的交易。
這其中自然少不了鑽營和賄賂,否則英國人是不可能同意奧地利帝國跟自己殖民地那些土邦裡私下做生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