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畝,原爲韓國領地,隸屬上黨郡,如今已經成爲趙嘉封地。
這裡依山傍水,乃上黨產量大縣,號稱擁有千畝膏腴良田,故此纔會被賜名千畝。
趙嘉得到上黨北部以後,對於產量大縣千畝自然非常重視。
可是經歷過大旱以後,千畝縣城內的良田卻開始出現蝗災,讓那本來就少得可憐的莊稼,再次遭遇了嚴重的危機。
趙嘉得知這個消息,不敢有絲毫怠慢,快馬加鞭趕往千畝。
之所以如此勞師動衆,也並非沒有原因。
趙嘉剛剛得到上黨不久,這裡就出現嚴重的乾旱以及蝗災,讓本來就不穩定的民間情緒,變得越發躁動起來。
自古以來,蝗災都代表天譴,許多人認爲之所以會出現天災,乃是因爲統治者不修德行,這才引起上天震怒,降下責罰。
上黨出現嚴重的乾旱與蝗災,這就使得民怨沸騰,坊間謠言四起,認爲是趙嘉強佔了韓國的土地,纔會引起上天震怒。
對於蝗災,人們恐懼戰兢,古代的人們甚至不敢捕殺蝗蟲。
莫說如今正值戰國末期,就算是到了盛唐時期,官員以及百姓之中,仍舊有不少人抱着這種想法。
開元年間,唐朝爆發了規模龐大的蝗災,李隆基下詔捕捉蝗蟲。
這個詔令本來乃是好意,卻遭到了不少人的抵制,黃門監盧懷慎就勸說李隆基:“蝗蟲乃是天災,豈是人力所能除。況且殺蟲太多,有傷天和。”
就連封疆大吏汴州刺史倪若水,亦是向李隆基進言:“只有修德才能消除天災,前趙劉聰除蝗不成反而招致更大危害。”
倪若水甚至直接拒絕御史的指揮,只是派人設祭膜拜,卻不敢滅蝗。
由此可見,古人對蝗災的敬畏。
蝗災的出現,讓趙嘉在上黨的統治岌岌可危,若不找出應對之策,後果將不堪設想。
事實上,不僅僅是上黨,申歧之地乃至整個趙國,在經歷過大旱以後,也都爆發了洶涌的蝗災。
乾旱之後遭遇蝗災,若不能有效進行遏制,趙國今歲可能就會顆粒無收,彼時必然餓殍遍野,民不聊生。
“君上請看,田間蝗蟲四處可見,將莊稼葉子啃食的七零八落,好在如今蝗災剛剛出現,這纔沒有連糧食都啃食殆盡。”
“若讓蝗災持續下去,要不了多久它們就會將莊稼、青草、樹葉啃食一空。”
“百姓們面對乾旱兼蝗災,幾乎每日都焚香祭祀,祈求上天不要降下如此懲罰,可惜天不遂人願,蝗災不僅沒有消失,反而變得越來越嚴重。”
千畝縣令指着田間正在啃食莊稼葉子的蝗蟲,臉上滿是無奈之色。
趙嘉亦是心中沉重。
在這個生產力低下的時代,乾旱與蝗災幾乎是將百姓往死裡逼,這件事情關乎整個國家的生死存亡,他不得不慎重。
事實上,早在乾旱初期,趙嘉就想方設法從其餘各國購買糧食。
然而今歲大旱不僅僅出現在趙國,就連靠近大海的齊國乾旱也比往年嚴重,甚至處於南方多河流雨水的楚國,大部分地區也都遭逢大旱。
這場席捲九州諸侯國的大旱,讓絕大多數人都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各國已經下達禁令,決不允許將糧食賣給其餘各國。
好在趙嘉提議以督亢之地換糧食之時,大旱尚且沒有完全爆發,否則齊王恐怕也不會那麼輕易就應承下來了。
趙嘉轉頭看着千畝縣令,問道:“面對蝗災,可有應對之策?”
千畝縣令滿臉難色,道:“我已經組織百姓滅蝗,可是百姓們認爲滅除蝗蟲將會遭遇不詳,極少有人敢於參與其中。”
趙嘉怒道:“簡直一派胡言!”
也由不得趙嘉不生氣。
雖說穿越這種事情,讓他多少對鬼神稍微有些敬畏,可他終究生長於紅旗下,從小接受着無神論教育,更是知曉‘人定勝天’的道理。
更何況,蝗蟲只是一種害蟲罷了,又怎麼可能與上天扯上關係?
他有些想不明白的是,百姓們寧願看着蝗蟲逐漸將莊稼啃食殆盡,都不願意違背所謂的‘天意’捕捉蝗蟲,這簡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我們要見平岐君!”
就在趙嘉心中惱怒之際,忽然聽到遠處有嘈雜聲傳來,急忙擡頭望去,發現自己帶來的護衛們,擋住了不少蜂擁而來的之人。
“荊軻,去看看怎麼回事。”
荊軻、高漸離等人,自從趙嘉勸說各國從燕國撤兵以後,就跟在了趙嘉身邊,唯有王富貴與邊城比劍過後飄然而去,說要尋找劍聖蓋聶一決高下。
趙嘉見王富貴去意已決,倒也尊重了對方的選擇,贈送重金做其盤纏。
荊軻領命而去,沒過多久便持劍返回,道:“啓稟君上,那些人都是當地族老以及豪紳,想要面見君上,被衛軍阻攔。”
趙嘉沉吟半晌,道:“放幾個主事之人進來。”
荊軻領命而去,沒過多久便帶着十幾人來到過來,趙嘉舉目望去,發現這些人要麼是白髮蒼蒼的老者,要麼是身穿華服的豪紳。
想要治理好這些新佔領區,與這些當地族老、豪紳打好交代,乃非常重要之事。
故此,趙嘉面對他們的時候,倒也是和顏悅色。
“諸位想要見我,所爲何事?”
這些族老以及豪紳,本來見到趙嘉的時候,還有些畏畏縮縮,眼前這位畢竟乃是大名鼎鼎的公子嘉,就連秦國都在其手上接連吃癟,更不用說是自己這些小縣城的族老、豪紳了。
他們之所以膽敢鼓起勇氣面見趙嘉,也是聽說過對方溫文爾雅,對於百姓十分友善。
待看到趙嘉和顏悅色以後,這才紛紛骨氣了勇氣。
爲首那名白髮蒼蒼的老者上前拜道:“老朽給君上見禮了。”
趙嘉急忙扶住老人雙臂,說道:“老人家無需行此大禮,有什麼事只管說便是。”
老人顫巍巍的說道:“老朽嘗聞平岐君乃當世大豪傑、大英雄,不僅溫文爾雅,且善待百姓,賢明傳遍列國,君上之名,就連我等升斗小民亦如雷貫耳。”
“然君上興不義之師,強行將上黨據爲己有,以致引起上天責罰,先降旱災再降蝗災。”
“若君上果真體恤百姓,不如將上黨歸還給韓國,休身養德,以平息上蒼之怒,也好讓我們上黨百姓有條活路啊。”
千畝縣令以及荊軻等人聞言,盡皆臉色大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