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安排

翌日

魏延揉着痠痛的肩膀,表情有點扭曲,昨天是盡興了,可今天肩膀就該遭罪嘍。

吃完早飯來到鎮公所,宋星等人已經等待多時,魏延不好意思的道了一聲歉,然後拿起兩份實驗報告,開始仔細閱讀起來。

昨天不管是水田還是旱地,曲轅犁的可謂是大出風頭,現在整個革新鎮,都對這個新玩意兒議論紛紛:

在水田裡,曲轅犁的效率是直轅犁耕的三倍有餘,這還沒考慮只使用了一頭耕牛、一個勞力,如果再算上使用人力耕地,綜合效率來講,是傳統直轅犁的十倍有餘。

當然,有優勢就有劣勢,這時不可避免的,除了造價是直轅犁的幾倍以外,在旱地裡表現也不盡如人意。

在旱地,耕種熟地時,表現相當不錯,只要牛力充足,耕耘速度遠超直轅犁,但不能使用人力,畢竟土地中缺少水份,阻力太大,憑藉人力很難拉動。

但在開荒生地時,曲轅犁的缺點一覽無餘,因爲土地板結,以及草根碎石遍佈等緣故,一頭牛拉的曲轅犁,很難快速翻地,反而會因爲阻力過大,導致超出木料的受力上限,直接斷裂。

正因爲如此,昨天製成的四架曲轅犁,就只剩下三架,有一架直接斷裂成兩節,所幸所有釘子都還在,也沒有出現破損情況,在將木料焚燒之後,二十三枚鋼釘一枚不少。

“下來後,將四架曲轅犁補充齊整,然後這四架曲轅犁,都用來開荒水田,禁止在旱地使用。

至於旱地,就先使用着直轅犁應應急,先全力保障輕型曲轅犁的生產任務”

魏延對損失一架曲轅犁,雖然有點心疼,但還是能接受,畢竟鋼釘都還在,再說了在實驗期間,就怕它不出問題。

“好,我下來會吩咐工匠們,打造出新的曲轅犁”

宋星點點頭,對魏延的提議表示贊同,輕型曲轅犁對於南方的水田來說,簡直是天賜之物,所以不多的資源,只能傾斜於更具有優勢的一方。

“諸位,昨天在水田的實驗成果,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我們將會盡全力打造更多的輕型曲轅犁,以滿足耕耘需求。

耕牛少一點沒關係,大家就辛苦一些,互相幫助,爭取早日完成規定的開墾任務,這可是關乎我等未來的生存,一點都馬虎不得。

還有,我在這裡給所有人提個醒,不管在外面如何,反正在革新鎮內,一旦發現凌辱婦女者,溺死女嬰者,定斬不饒!!”

魏延越說越嚴厲,說到最後赤裸裸的話語,讓與會的衆人彷彿聞到了血雨腥風。

“諾,我等謹記鎮長/將軍之命”

直到現在,他們纔想起來,眼前之人,不但是能和他們同吃同住一同勞作的鎮長,還是主宰着長沙二十餘萬百姓生死的郡尉。

“生產隊長和宋星留下,其餘人散會,下去該幹什麼幹什麼”

魏延想了一會,發現左右無事之後,便讓衆人散去。

“諾”

不一會兒,會議室內就剩下十餘人。

魏延看着缺胳膊少腿的生產隊長們,語重心長的說道:

“你們是行伍出身,應該懂得什麼是集體,集體有多重要。

所以,在完成墾荒任務的生產隊,不要雙手一揣,就只顧老婆孩子熱炕頭,閒下來的時候,要多多組織青壯,去看看別的生產隊是否有困難,是否需要幫助,不要只顧自己的得失,格局要大一點”

“放心吧將軍,

我等省得”

衆人異口同聲的回到,言辭之確鑿,讓人深信不疑。

“好了,不要光喊口號,要多做實際行動,我在對你們要求幾點:

第一,待完成墾荒後,多多組織老弱婦孺們,學習輕型曲轅犁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爲以後的春耕做好準備。

這四把曲轅犁,十個生產隊輪流使用,每個生產隊三天,記住只能用作教學,誰要是擅自挪用,將它搞壞了,別怪我手中鞭子無情。

第二,在空閒之餘,組織一部分青壯,帶着孩子們去山裡拾撿柴火,增進孩子們的友誼之餘,也可防止來年出現山火,一舉多得。

第三,荊南之地,一到春夏之際便雨水不止,爲了防止內澇損毀作物,一定要組織青壯們,沿着水田四周多修溝渠,灌溉防洪兩不誤。

同時,也可多多開挖池塘、水庫來收集雨水,不但可以養魚改善生活,也能在乾旱的時候,引水灌溉作物。

第四,我們雖身處山林,但也不算太偏僻,山谷外表便是一大片開闊地,只是山路難行罷了。

目前,我們僅有一條小徑通往外界,這樣的路況是不行的,一但入夏,蛇蟲鼠蟻,豺狼虎豹便會出現,小路兩旁的叢林,便是它們天然的隱蔽場所,會對婦孺的安全造成重大威脅。

所以,爲了減少可能出現的傷亡,待墾荒結束後,你們每個生產隊都必須派幾人,保護石匠去勘探路線,以及尋找合適的原材料。

待過完年後,我會讓魏則領兵過來,按照規劃好的路線,幫助我們鋪一條兩步寬的路,到時候你們只需組織婦女,給軍士做飯即可”

魏延事無鉅細的囑咐到,特別是放火防澇,對於身處山林的革新鎮而言,是重中之重。

“我等領命!”

“行了,下去幹活吧,過完年我還會過來一趟,對了,你們做好心理準備,關於春耕,會有重大的改變”

臨了,魏延突然說到,讓所有人摸不着頭腦,難道種地還有什麼講究不成?。

想不明白的衆人,只能沉聲應道,然後拱手退下,偌大的會議室只有魏延與宋星二人。

“宋老先生,曲轅犁對於我們來說至關重要,在春耕之前,要達到每支生產隊至少五架的水平。

所以,你要組織工匠們多多準備木料,至於百鍛鋼鐵,我會向主公秉明情況,讓他想想辦法”

魏延現在窮的一批,不但臨湘城內的宅子早早就賣了,昨天就連長劍也熔了,要不是馬匹還要用來趕路,他都想賣了換錢。

所以,百鍛鋼鐵的來源,只能找劉備和諸葛亮討要了,至於他們會不會給,相信在見識過曲轅犁之後,他們就算把兵器熔了,也要打造出足夠的鋼釘。

“在下領命,只是鎮長,如果你今天離開,拿堆肥廠那邊怎麼辦?”

魏延一拍額頭,咋把這事給忘了。

第三十二章 開河之議第三十章 荊州安定第四十六章 突襲成都第二十四 春耕—水稻第四十四章 荊州軍入益第五十三章 雒縣第四十九章 局勢變化第一章 魏延第八十九章 入關計第八十章 一眼萬年第二十九章 星隕第六十四章 民間凋敝第二十八章 秋收第一章 魏延第四十二章 取蜀之策第五十三章 雒縣第七十九章 人才困局第四十三章 攻蜀前夕第一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八十四章 離別第六十九章 平抑糧價第七十五章 多了個媳婦第六十九章 平抑糧價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二十七 計議遷都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五十九章 荊州戰起第六十一章 益州軍政第四十六章 突襲成都第四十二章 取蜀之策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一十三章 諸葛亮第七十二章 張魯第一十八章 臨蒸策1第三十六章 逃脫不得第一十一章 蜀漢隱憂第一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四十一章 糾結的劉備第九十章 鬥將第五十一章 綿竹攻防第七章 釘子第一十一章 蜀漢隱憂第三十章 荊州安定第六十二章 安排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六十三章 曹孫罷兵第七十二章 張魯第八章 鑄劍爲犁第九十章 鬥將第四十八章 裂隙第七十六章 張琪瑛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九十五章 曹操應對第一十六章 無恥的魏延第三十二章 開河之議第六十一章 益州軍政第六十四章 民間凋敝第五十八章 劉璋第七章 釘子第一十六章 無恥的魏延第一十六章 無恥的魏延第七十六章 張琪瑛第七十三章 聯姻之事第六十四章 民間凋敝第一十一章 蜀漢隱憂第一十六章 無恥的魏延第一十八章 臨蒸策1第六十四章 民間凋敝第六十章 益州民政第一十七章 屯田中郎將第八章 鑄劍爲犁第七十二章 張魯第五十一章 綿竹攻防第七十六章 張琪瑛第二十三章 春耕—小麥第三十九章 二派相爭第六十六章 李嚴革職第九十章 鬥將第四十七章 張任第五十四章 戰局第一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九十四章 驍騎軍第八十二章 戰雲密佈第八十一章 南中第三十二章 開河之議第五十五章 鄧賢第九十七章 往事第九章 新的時代第二章 入獄第七十六章 張琪瑛第九章 新的時代第九十章 鬥將第六章 農耕神器第五十章 成都第八十章 一眼萬年第五十章 成都第八十三章 改國爲郡第一十九章 臨蒸策2第八十六章 先發制人第二十一 臨蒸策4
第三十二章 開河之議第三十章 荊州安定第四十六章 突襲成都第二十四 春耕—水稻第四十四章 荊州軍入益第五十三章 雒縣第四十九章 局勢變化第一章 魏延第八十九章 入關計第八十章 一眼萬年第二十九章 星隕第六十四章 民間凋敝第二十八章 秋收第一章 魏延第四十二章 取蜀之策第五十三章 雒縣第七十九章 人才困局第四十三章 攻蜀前夕第一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八十四章 離別第六十九章 平抑糧價第七十五章 多了個媳婦第六十九章 平抑糧價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二十七 計議遷都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五十九章 荊州戰起第六十一章 益州軍政第四十六章 突襲成都第四十二章 取蜀之策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一十三章 諸葛亮第七十二章 張魯第一十八章 臨蒸策1第三十六章 逃脫不得第一十一章 蜀漢隱憂第一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四十一章 糾結的劉備第九十章 鬥將第五十一章 綿竹攻防第七章 釘子第一十一章 蜀漢隱憂第三十章 荊州安定第六十二章 安排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六十三章 曹孫罷兵第七十二章 張魯第八章 鑄劍爲犁第九十章 鬥將第四十八章 裂隙第七十六章 張琪瑛第七十八章 牢籠第九十五章 曹操應對第一十六章 無恥的魏延第三十二章 開河之議第六十一章 益州軍政第六十四章 民間凋敝第五十八章 劉璋第七章 釘子第一十六章 無恥的魏延第一十六章 無恥的魏延第七十六章 張琪瑛第七十三章 聯姻之事第六十四章 民間凋敝第一十一章 蜀漢隱憂第一十六章 無恥的魏延第一十八章 臨蒸策1第六十四章 民間凋敝第六十章 益州民政第一十七章 屯田中郎將第八章 鑄劍爲犁第七十二章 張魯第五十一章 綿竹攻防第七十六章 張琪瑛第二十三章 春耕—小麥第三十九章 二派相爭第六十六章 李嚴革職第九十章 鬥將第四十七章 張任第五十四章 戰局第一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九十四章 驍騎軍第八十二章 戰雲密佈第八十一章 南中第三十二章 開河之議第五十五章 鄧賢第九十七章 往事第九章 新的時代第二章 入獄第七十六章 張琪瑛第九章 新的時代第九十章 鬥將第六章 農耕神器第五十章 成都第八十章 一眼萬年第五十章 成都第八十三章 改國爲郡第一十九章 臨蒸策2第八十六章 先發制人第二十一 臨蒸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