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030【龐夫子】

第30章 030【龐夫子】

竹林。

主僕二人,相向踞蹲,注視中間一小坑。

wWW• ттκan• ¢Ο

費如鶴嘀咕道:“都已經種了三天,爲啥葫蘆還不發芽?”

“難道種子有問題?”費純左思右想,猛覺自己破案了,憤怒起身道,“定是那老農給我壞種,簡直欺人太甚!”

費如鶴翻個白眼:“無冤無仇,他給你壞種作甚,招你去打他一頓?”

“少爺此言有理,”費純又蹲下去,嘀咕道,“難道是水沒有澆足?”

費如鶴問:“你每天都澆水嗎?”

費純說道:“昨日半路把水打翻,我就撒尿代替的。莊上的農夫種地,也用糞尿澆灌,聽說比清水更能肥田。”

“混蛋!”

費如鶴勃然大怒,撲去揪住書童的衣襟:“你居然敢用自己的尿,去淋本少爺的葫蘆娃,我我……我要殺了你!”

費純驚慌哀求:“少爺饒命,屎尿可以肥地,葫蘆只會長得更好。”

費如鶴不依不饒,一腳將書童踹翻:“就算葫蘆娃長得更快,等他們降生的時候,怕也不願叫我爺爺。多半暴喝一聲:兀那賊子,你竟讓我吃屎喝尿,今日便教你不得好死!”

“不……不會吧。”費純額頭冒汗,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噗!”

趙瀚已經來到竹林多時,實在忍不住笑出聲來。

費如鶴終於放開書童,指着種葫蘆的小坑,對趙瀚說:“這葫蘆娃,該不會胎死腹中,被尿騷味給薰死了吧?”

趙瀚忍俊不禁:“少爺,如今已是秋末冬初,你見誰大冬天種莊稼?而且才種下三日,就算能夠發芽,時間也沒那麼快。”

“對對對,沒那麼快!”費純連忙附和。

一個少爺,一個書童,哪裡知道如何種地?

趙瀚不由問道:“少爺,你該不會魔怔了吧?真以爲這個能長出葫蘆娃?”

費如鶴嘿嘿笑道:“我又不是真傻,種着玩唄。”

費純從地上爬起來:“我陪少爺一起玩。”

趙瀚:“……”

敢情這二人不是傻子,擱那兒演戲解悶呢。

費如鶴提起自己的大刀,隨手舞動幾下,問道:“今日先生爲何放你出來?”

“唉,”趙瀚嘆息道,“我撒謊說鬧肚子,溜出來透透氣。”

費純頓時幸災樂禍,大笑道:“哈哈,少爺說你能撐半月,不料三日就受不了啦?”

誰受得了啊?

龐春來怕趙瀚跟不上學習進度,天天給他開小竈補課,放學之後也不讓他休息。

剛開始,趙瀚學得非常認真,躺牀上都在背誦《大學》。

以爲這能讓自己早脫苦海,誰知龐春來見他進步神速,竟然越教越興奮,宣佈延長課後補習時間。

真的就跟高考複習一樣!

三天時間,趙瀚已能背誦《大學》全篇。

這也不算什麼,攏共就2000字左右,記性稍微好些都能搞定,但龐春來還讓他把朱熹批註背下來。

那就特別扯淡了,加上正文足有近萬字!

趙瀚絕不可能去背批註,這不符合他的學習理念。正文字句精妙,全部背誦可以,但朱熹批註只需理解就行,強行背誦純屬浪費時間精力。

《葫蘆娃》的篇幅本就不長,昨天便抽空講完,主僕二人此刻也不再纏他。

費如鶴掄起大刀開始鍛鍊,趙瀚坐在旁邊看他舞刀,隨口問道:“龐夫子究竟是何來頭?”

“不清楚。”費如鶴沒有停下,一刀接一刀劈出。

費純放下棍子偷懶:“我聽大少爺說過,龐夫子以前給人做幕僚,他的恩主是什麼大官,遇到黨爭做不得官了。”

原來如此,果然不是尋常的老學究。

萬曆末年,黨爭激烈。

浙黨、齊黨、楚黨聯合,統稱爲“齊楚浙黨”。他們掌控南京京察,大肆驅逐東林黨人。東林黨掌控北京京察,也大肆驅逐齊楚浙黨。

此後,雙方輪番執掌京察,變本加厲的互相攻擊。

魏忠賢得勢之後,快撐不住的齊楚浙黨,紛紛投靠太監形成閹黨勢力。

講不清誰好誰壞,只能說半斤八兩。

趙瀚突然對時政產生興趣,他立即往藏書閣跑,憑學生卡借來幾份手抄塘報。

都是半年以前的過時新聞,新鮮出爐的塘報價值不菲。

翻開一份今年二月的,官職調動能看懂,但背後的意義卻完全不明白。

陝西左布政使詹士龍,調任南京光祿寺卿。

這個調動,可以理解爲明升暗降,被政敵扔去南京養老。也可能是受重用的前兆(可能性不大),以南京光祿寺卿爲跳板,混個履歷很快節節高升。

詹士龍是哪個派系的?此次變動是好是壞?他的朝中靠山又是誰?

趙瀚看得兩眼一抹黑。

但他沒有氣餒,而是拿出練字的草紙,照着塘報記錄各種關鍵詞。

謄抄幾份之後,也快到上課時間了。

回到教室,衆學童陸續前來,龐春來照常宣佈溫習背誦。

趙瀚跑到講臺上,說道:“先生,學生有幾個問題想請教。”

“便該如此用功。”龐春來非常高興。

趙瀚低聲問:“詹士龍是誰?”

龐春來的一雙近視眼,眯成縫隙審視趙瀚:“你問他作甚?”

“學生剛去藏書閣,順便看了幾分塘報。”趙瀚說道。

龐春來本想批評幾句,敦促趙瀚好生讀書。但又覺得趙瀚乖巧,沒必要多說什麼,便答疑道:“詹士龍正是廣信府人,老家在鉛山隔壁,出身於永豐大族。他的兒子詹兆恆,如今便在含珠書院求學,此子天縱奇才,怕是弱冠之年就能中進士!”

好傢伙,一來就問到個本地人,兒子還在這半山腰上讀書。

費映環的好基友胡夢泰,歷史上散盡家財抗清,守城數月之後,夫妻雙雙殉國。

而龐夫子口中的詹兆恆,也是散盡家財抗清,親率三千子弟兵出發,僅剩十八人生還,本人壯烈殉國。

小小的含珠山,就有兩位抗清志士,正在書院裡閉關備考。

費映環勉強也算,他後來加入復社抗清,失敗後就潛逃回鄉隱居了。

趙瀚繼續問道:“鹿善繼又是何人?”

“此人是孫承宗的左膀右臂……不對,”龐春來突然睜大雙眼,怒目而視,“你小小年紀,不好生讀書,盡問這些朝臣做什麼?”

趙瀚解釋道:“只是隨口一問。學生剛纔讀二月塘報,提到的首位大臣是詹士龍,第二位大臣便是鹿善繼。”

龐春來喝道:“滾下去!”

趙瀚麻溜滾蛋,不敢再作停留,龐夫子是真生氣了。

龐春來閉目養神,胸口浮動,呼吸急促,久久不能平靜。

鹿善繼這個名字,讓他回憶起一些往事,一些很不開心的往事!

龐春來的恩主叫做王在晉,跟《明史》裡記載的不一樣,王在晉並非什麼無遠略、不知兵。人家就是靠抗擊倭寇起家的,一路所任官職,有一半都跟軍事有關。

天啓二年,王在晉代替熊廷弼,擔任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使,經略遼東、薊鎮、天津、登萊。

王在晉主張戰略收縮,放棄關外大部分地盤,以山海關爲中心,層層構築關隘。如此,遼東的軍費壓力、軍事壓力都可以減輕,而且可以集中防禦戰略要地,抓住時機還可以出動出擊。

於是,王在晉完蛋了,他居然敢消減遼東軍費,他居然敢主動放棄遼東將門的固有地盤!

袁崇煥被推出來做馬前卒,在葉向高那裡打小報告。

接着孫承宗出馬,請求巡視山海關,回京之後說王在晉沒本事,遂開始大規模修築狹長防線,從此遼東徹底變成軍費黑洞。

就在今年三月,王在晉又回來了。

半年時間,先做刑部尚書,後做兵部尚書,接着罷官歸鄉。

從沒接觸過兵事的王洽,繼任兵部尚書,這人是東林黨大佬趙南星的門生!

龐春來每月都看塘報,當他看到王在晉罷官歸鄉,王洽接任兵部尚書的時候,龐夫子心想:遼東完了……

(孫承宗怎麼講呢,軍事能力很有水份啊,這個說法可能會讓某些讀者感到不適。

(本章完)

第292章 290【詩才】(爲企鵝大佬加更)第247章 245【商賈獻城】第800章 797【呂宋總督回京】第178章 176【捨命衝鋒】(爲盟主“半斤`八第778章 775【太子爺的禮記課】第779章 776【江蘇鹽政】第250章 248【攪動天下】第11章 011【賊敗】第22章 022【清廉巡撫】第605章 602【教書育人】第78章 076【跟少夫人有染?】第428章 426【多爾袞撤軍】第1017章 1013【沙俄軍戶】第375章 373【盤算】(爲企鵝大佬加更)第1018章 1014【關窗戶】第972章 968【大金礦】第234章 232【藤甲軍團與鄭芝龍】第418章 416【多手準備的孔家】第554章 551【漢化女真】第1068章 1064【終章三】第70章 069【綠帽忘八】第834章 830【押上談判桌】第757章 754【英荷戰爭】第793章 790【井底之蛙】第928章 924【中間人】第1008章 1004【連鎖反應】第683章 680【圍困薩爾滸】第695章 692【野人女真奮起】第4章 004【殺人越貨】第884章 880【財政赤字】第691章 688【關門打狗】第507章 504【土雞瓦狗】第543章 540【大軍對峙】第670章 667【殿試】第230章 228【債券】(爲企鵝大佬加更)第794章 791【穩如老狗】第334章 332【物理】第796章 793【騎兵決戰拉開序幕】第587章 584【救命之恩】第584章 581【君主集權憲法】第225章 223【一千包圍兩萬】第1024章 1020【晉王很近】第535章 532【試探】第328章 326【三原主義】第697章 694【哥薩克的消息】第122章 120【從賊】第339章 337【跟張獻忠衝突】第378章 376【大同鎮大捷】第249章 247【夜間奪城】第74章 073【稅使】第1034章 1030【廣交所之狼——鄭芝龍】第737章 734【政策調整】第1036章 1032【日本鎖國】第1017章 1013【沙俄軍戶】第39章 038【神來之筆】第776章 773【三十一歲的布政使】第656章 653【廣南政策】第771章 768【瀆神者?】第516章 513【黃淮水患】第761章 758【騎士比武】第755章 752【中國禮儀】第553章 550【鳳凰城】第738章 735【神靈般的契丹皇帝】第135章 133【兵不血刃】第1014章 1010【又有人給皇帝送妹子】第836章 832【小國林立】第422章 420【追追追】第191章 189【走出閨閣】第629章 626【琉球】第106章 104【兩個左秀才】第356章 354【打仗的變成救災的】第120章 118【軟弱的地主階級】第256章 254【被抹黑的大同軍】第811章 808【未考殿試,先點狀元】第1007章 1003【會說漢語的墨西哥總督】第617章 614【樂不思蜀】第749章 746【島主進化史之一】第97章 095【費二愣子】第977章 973【資深流寇的戰法】第407章 405【大戰爆發】第1010章 1006【沙俄留學生】第125章 123【爲了孽種】第869章 865【弟殺兄】第962章 958【沙皇】第1014章 1010【又有人給皇帝送妹子】第440章 438【殺雞用牛刀】第522章 519【滿清智將】第463章 461【日本使團】第929章 925【費老夫人】第829章 826【決心死戰的荷蘭總督】第47章 046【想讀古文也找不到】第1061章 1057【太子爺體察民情】第517章 514【熱氣球】第886章 882【太監數學家】第381章 379【詐城與投降】第608章 605【歲入二千五百萬兩】第196章 194【南下贛州】第894章 890【俄國使團】第912章 908【巴圖爾的無奈】第333章 331【南歸】
第292章 290【詩才】(爲企鵝大佬加更)第247章 245【商賈獻城】第800章 797【呂宋總督回京】第178章 176【捨命衝鋒】(爲盟主“半斤`八第778章 775【太子爺的禮記課】第779章 776【江蘇鹽政】第250章 248【攪動天下】第11章 011【賊敗】第22章 022【清廉巡撫】第605章 602【教書育人】第78章 076【跟少夫人有染?】第428章 426【多爾袞撤軍】第1017章 1013【沙俄軍戶】第375章 373【盤算】(爲企鵝大佬加更)第1018章 1014【關窗戶】第972章 968【大金礦】第234章 232【藤甲軍團與鄭芝龍】第418章 416【多手準備的孔家】第554章 551【漢化女真】第1068章 1064【終章三】第70章 069【綠帽忘八】第834章 830【押上談判桌】第757章 754【英荷戰爭】第793章 790【井底之蛙】第928章 924【中間人】第1008章 1004【連鎖反應】第683章 680【圍困薩爾滸】第695章 692【野人女真奮起】第4章 004【殺人越貨】第884章 880【財政赤字】第691章 688【關門打狗】第507章 504【土雞瓦狗】第543章 540【大軍對峙】第670章 667【殿試】第230章 228【債券】(爲企鵝大佬加更)第794章 791【穩如老狗】第334章 332【物理】第796章 793【騎兵決戰拉開序幕】第587章 584【救命之恩】第584章 581【君主集權憲法】第225章 223【一千包圍兩萬】第1024章 1020【晉王很近】第535章 532【試探】第328章 326【三原主義】第697章 694【哥薩克的消息】第122章 120【從賊】第339章 337【跟張獻忠衝突】第378章 376【大同鎮大捷】第249章 247【夜間奪城】第74章 073【稅使】第1034章 1030【廣交所之狼——鄭芝龍】第737章 734【政策調整】第1036章 1032【日本鎖國】第1017章 1013【沙俄軍戶】第39章 038【神來之筆】第776章 773【三十一歲的布政使】第656章 653【廣南政策】第771章 768【瀆神者?】第516章 513【黃淮水患】第761章 758【騎士比武】第755章 752【中國禮儀】第553章 550【鳳凰城】第738章 735【神靈般的契丹皇帝】第135章 133【兵不血刃】第1014章 1010【又有人給皇帝送妹子】第836章 832【小國林立】第422章 420【追追追】第191章 189【走出閨閣】第629章 626【琉球】第106章 104【兩個左秀才】第356章 354【打仗的變成救災的】第120章 118【軟弱的地主階級】第256章 254【被抹黑的大同軍】第811章 808【未考殿試,先點狀元】第1007章 1003【會說漢語的墨西哥總督】第617章 614【樂不思蜀】第749章 746【島主進化史之一】第97章 095【費二愣子】第977章 973【資深流寇的戰法】第407章 405【大戰爆發】第1010章 1006【沙俄留學生】第125章 123【爲了孽種】第869章 865【弟殺兄】第962章 958【沙皇】第1014章 1010【又有人給皇帝送妹子】第440章 438【殺雞用牛刀】第522章 519【滿清智將】第463章 461【日本使團】第929章 925【費老夫人】第829章 826【決心死戰的荷蘭總督】第47章 046【想讀古文也找不到】第1061章 1057【太子爺體察民情】第517章 514【熱氣球】第886章 882【太監數學家】第381章 379【詐城與投降】第608章 605【歲入二千五百萬兩】第196章 194【南下贛州】第894章 890【俄國使團】第912章 908【巴圖爾的無奈】第333章 331【南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