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 醉酒禍言

臥底是個很複雜的職業,自古便有,如消耗秦國國力修水渠的鄭國,如被勾踐派到吳王身邊的美女西施等等,當然,三國蔣幹那個逗逼除外。

稱心也是臥底。

事實上,如果當初李素沒進太常寺,沒聽樂班奏樂,沒看見人羣中如花似玉的他,如今的稱心恐怕還是太常寺一個小小的樂童,過着簡樸卻知足的日子,平凡,還有點小理想,過幾年再娶一房妻室,一生就這樣無風無浪地度過。

可是,當李素看到他的那一刻起,稱心的命運從此改變了,他過上了錦衣玉食的日子,他有了一個地位尊貴且特別寵愛他的男人,東宮裡幾乎所有的宦官宮女們都把他當成了妃子看待,可是,他過得並不快樂,他越來越壓抑,越來越痛苦。

痛苦的根源不僅僅是藏在陰暗角落裡支使着他的神秘人,更痛苦的是,他與李承乾的畸戀越陷越深時,李承乾卻變得越來越陌生。

殘忍,暴虐,無情,以前那個斯文有理的他再也看不見了,如今每天看到他時,不是酒氣熏天便是歌舞縱色,把東宮裡的宦官宮女當成牲畜般動輒殺戮,唯獨對他稱心,才能從他眼裡到看一抹真情流露,可是,這樣的真情卻無法遏制稱心骨子裡的寒冷。

李承乾變了,稱心也變了。

又愛,又怕,想留,又想逃。

耳邊不斷迴盪着暗巷裡神秘人陰冷的聲音。

“太子易位,便是你重得自由之時,賜你萬金良田,車馬儀程,從此隱姓埋名,做個平凡的富家翁,如春秋時的西施那般,可與范蠡歸隱山水間,此生無憂終老。”

這是一句承諾,是對他餘生的補償。

稱心苦笑,歸隱山水,多麼美好的日子啊,可是,這樣的日子真的屬於他麼?

他……只是一顆棋子而已。

東宮花園裡,小宦官的屍身已不成人形了,李承乾執劍將他砍得血肉模糊,砍到累了,李承乾彎腰喘息不已,情緒宣泄過後,看着地上的一灘爛肉,李承乾露出了噁心的表情,轉身看到身後一臉懼意的稱心,李承乾皺了皺眉,隨即重重哼了一聲。

“叫人來,把他擡出去葬了,此事不可宣揚。”

說完李承乾一拂袍袖,渾若無事地離開。

稱心呆呆地看着那具屍,良久,忽然彎腰,哇地一聲吐了起來。

****

屍處理乾淨,李承乾照舊前殿開宴,貌美如花的舞伎們揮舞着長袖,在悅耳的樂聲中翩然扭動着婀娜的身姿。

李承乾一手執盞,另一手摟着稱心,臉頰因醉酒而泛起潮紅。

稱心強笑着爲他斟酒,一盞接一盞,酒色撩人,李承乾醉意愈濃。

“美酒,美色,人生長醉,大丈夫當如是也!”李承乾放浪大笑。

稱心強笑道:“殿下今日興致高昂,奴爲殿下高興。”

李承乾摟着稱心的手忽然加重了力道,嘴裡噴着濃濃的酒氣,打了個酒嗝兒,醉眼迷離地道:“稱心,待孤繼大統之日,孤封你做皇后,那個太子妃蘇氏……毫無樂趣,只知喋喋不休勸我這個勸我那個,跟東宮那幾個老匹夫一個德行,孤若即位……必廢了她!還是孤的稱心最解人意,孤……立你爲後……”

稱心聞言心尖兒一顫,隨即苦笑道:“殿下,您真的醉了,回寢殿歇息可好?”

李承乾哈哈笑道:“絲竹悅耳,歌舞翩躚,孤何醉之有?稱心,莫壞了我的興致!來,酒滿上!”

稱心幽幽一嘆,執壺爲他斟滿了酒,秋波般的眼眸不經意似的朝殿外廊下瞟了一眼。

廊下,一道瘦削的身影靜靜立於牆後,宮燈照不到的陰暗角落裡,灰色的袍袖不小心露出了一角,可大醉中的李承乾並未現。

稱心一眼瞟過,神情猶豫了片刻,最後暗暗一咬牙,堆起了如花般的笑靨,端杯朝李承乾敬道:“奴爲殿下賀,他日殿下若承繼大統,只盼您莫忘了與奴這幾年的情分……”

李承乾一口飲盡,大笑道:“如何能忘,放心,孤絕不負你,百年前有個陳朝,陳朝文帝獨寵韓子高,二人恩愛如膠,日夜相伴,文帝曰他日必封其爲皇后,哈哈,男皇后……陳文帝有此氣魄,孤豈能讓他專美於前?他能做的事,孤也敢做!稱心,待孤坐上那個寶座,你便是孤的男皇后了。”

稱心眉梢微動,垂頭輕聲道:“奴謝殿下寵愛,只不過奴畢竟是男子,封爲皇后怕是驚世駭俗,朝中忠直之臣甚多,殿下縱爲天子,恐怕也不能隨心所欲呢,殿下對奴的寵愛,奴領受並感激,但請殿下萬莫當真……”

李承乾呆了一下,接着大怒:“你不信我?不信我將來封你爲皇后?”

稱心露出惶恐狀,強笑着爲他斟酒:“殿下莫惱,來,奴敬殿下,請殿下滿飲……”

李承乾藉着酒勁,赤紅着眼道:“莫把話扯遠了,稱心,待到孤即位之時,你便知道我說的話是真是假!什麼忠直之臣,世間黑白曲直,全在他們一張嘴皮子裡……”

打了一個冗長的酒嗝兒,李承乾身軀已有些搖晃,卻冷哼道:“我作天子,當肆吾欲,有諫者,我殺之,殺五百人,豈不定?忠直之臣?哈哈……”

這句千古有名的混帳話說出口,稱心幽幽一嘆,垂頭不再一語。

好了,神秘人給他的任務已完成,他要的就是這句話,而殿外那道身影……等的也是這句話。

李承乾話音剛落,殿外廊下便傳來一道怒哼。

“太子殿下,你太過分了!昏聵殘暴至斯,豈可爲君!”

一聲暴喝,打斷了殿內絲竹歌舞的旖旎氣氛,殿內無論樂師,歌伎舞伎全都停下,一臉愕然地朝殿外望去。

大殿門外,一身灰袍的太子左庶子張玄素立在門檻外,一臉怒意地瞪着李承乾。

李承乾也驚呆了,神情很快閃過一絲慌張和惶恐。

****

一句話能造成多麼恐怖的後果,沒人比李承乾更清楚。

太極宮。

時已深夜,甘露殿仍點着宮燈,殿內一片靜謐,上方高掛的一盞盞宮燈,將大殿照得雪白如晝。

李世民揉着太陽穴,正在批閱奏疏。

自他登基以來,批閱奏疏已成了他每天花費最多精力的一件事,“貞觀之治”這四個字說來容易,卻是君臣們日以繼夜勤奮操勞的結果,治理一個國家要付出的心力絕對是旁人無法想象的,每天上千份奏疏,李世民絕不假手旁人,每一份都由他親自打開,每一個字都要看進去,每一句御筆親批的字都寫得清楚明白,這樣的工作,李世民幹了十七年。

成爲聖君的要條件,必須要勤勞,永不怠政。

夜色已深沉,空氣仍有些燥熱,矮桌上的燭燈有些暗淡了,李世民取針,將燈芯挑亮了一些,再看看桌上仍堆積如山尚待批閱的奏疏,不由搖頭苦笑,嘆了口氣,打起精神繼續批閱下去。

起得比雞早,幹得比狗累,這就是當皇帝的代價,享受萬邦朝拜齊稱“天可汗”的榮耀,就必須付出這樣的代價。

萬籟俱靜的深夜,殿外傳來非常突兀的腳步聲。

很快,殿門外一名宦官跪下,戰戰兢兢地道:“陛下,太子左庶子張玄素求見。”

李世民皺眉:“這麼晚了,張玄素見朕做甚?告訴他,有事明日朝會再說。”

說完李世民不再理會宦官,垂頭繼續批閱奏疏。

不知過了多久,李世民不經意擡頭,現那名宦官仍戰戰兢兢跪在門口。

“怎麼了?”李世民沉聲問道。

“回陛下,張玄素長跪宮門外不起,說是有要事啓奏陛下,是關於……東宮太子殿下的。”

一聽到“太子”二字,李世民無法拒絕了。

這是他的一塊心病,半年未見自己這個嫡長子了,但李世民並不如外界猜測的那般冷漠,事實上東宮每天都有消息傳進太極宮,李承乾吃了什麼,胃口如何,喝了多少酒,說過什麼話,甚至……最近甚爲寵愛一個太常寺樂童出身的男子等等,事無鉅細,李世民都清清楚楚。

越清楚,李世民越失望,於是越不想見他。

父子二人就這樣在彼此打聽中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關係越來越惡劣。

“太子怎麼了?”李世民終於擱下了筆,挺直了身子問道。

宦官小心地道:“奴婢不知。”

李世民想了想,揮手道:“宣張玄素覲見。”

宦官急忙退下傳旨去了。

沒過多久,張玄素急步走到大殿門外,一腳跨過門檻,然後撲通一聲跪倒,在李世民驚愕的目光注視下,張玄素伏地悲呼道:“臣張玄素有負聖恩,罪該萬死,請陛下恕罪!”

李世民嚇了一跳,急忙起身走到張玄素面前,親自伸手扶他,溫言道:“張卿何出此言?大晚上的,究竟出了什麼事?”

張玄素搖頭不肯起身,仍拜伏於地,泣道:“臣愧對陛下厚望,這幾年教導太子殿下,臣不敢懈怠,然而殿下卻不思進取,言辭昏聵,舉止暴虐,臣萬死,不配擔此重任,恐背千古之罵名也,今日向陛下請罪……”

李世民呆愣片刻,笑道:“這沒頭沒腦的,張卿到底想說什麼?莫非太子頑劣,讓張卿受委屈了?無妨,朕命太子向你賠罪便是,請罪之說,張卿不可再提,免壞我君臣之情。”

張玄素淚如雨下,伏泣道:“臣於貞觀八年蒙陛下看重,任爲太子右庶子,後升左庶子,輔佐太子監國聽政,教授太子帝王之術,七年以還,臣不敢稍忘陛下和社稷重託,終日兢兢業業,不辭操勞,太子一言一行稍有失當,臣必上言勸諫,以正視聽,可是這一次,臣……真的絕望了,陛下恕臣無法再輔佐太子殿下,只想辭官還鄉,遠避廟堂……”

李世民眉頭一掀,聽到這裡,他終於現事不尋常了。

這恐怕不是普通的君臣拌嘴,否則張玄素不可能是這個樣子,當初自己決意修洛陽宮,張玄素上疏勸諫而觸怒了他,刀快架到脖子上也不曾見過他如此心灰意冷的悲傷模樣。

“張卿且起,有什麼話細細道來,太子到底怎麼了?你只管說,朕絕不偏頗。”

張玄素流淚嘆息。

東宮屬臣,在外人眼裡看來那是前程無量的官職,太子潛邸之舊臣,只要有耐心等到老皇帝蹬腿歸天,太子即位,他這種東宮老臣必將被重用,多熬些年歲,當個位極人臣的三省宰相併不難,張玄素雖說是有名的諫臣,終究也有幾分權欲,他也希望自己有當宰相的那一天。

然而,今晚李承乾說的那番話,“有諫者,我殺之,殺五百人,豈不定”,這句話終於震驚了他,他對李承乾徹底感到失望,甚至心寒了。

如此殘暴之君,將來若即了皇帝位,豈不血流成河?這樣的太子,值得他輔佐嗎?

張玄素第一次現,原來自己這些年輔佐的人竟然是這等性子,他現自己侍侯不起了,一則心寒,二則害怕,三則,爲千萬黎民而哀。

左思右想,猶豫遲疑,張玄素終究是貞觀朝裡有名的正直諫臣,他選擇了進宮如實稟奏。

“殺五百人,豈不定”,這句話別人說起來頂多是句酒醉後的狂妄之言,任何人說這句話都可以當成是玩笑或是醉話,任何人都可以說,唯獨太子不能說。

從李承乾嘴裡冒出這句話,性質可就完全不一樣了,沒人敢把它當成胡言亂語或是酒後狂言,也沒人覺得這僅僅只是一句混帳話,因爲他是太子,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任何一句話,聽在別人耳朵裡,都會自動上升到政治高度,沒別的原因,因爲他是太子,他說當皇帝后殺五百諫臣,任何人都要當成一句真話,認真聽進去,並且記在腦子裡,因爲他有能力做到這件事,甚至更多。

不得不說,這句話太嚴重了,張玄素無法再站在李承乾的立場幫他粉飾太平,哪怕是東宮屬臣,他也無法隱瞞下去,他怕擔上責任,怕揹負千古罵名,教了七八年,就教出這麼一號貨色,張玄素羞憤得真想一頭撞死在李世民面前。

原文原話,一字不改,張玄素老老實實在李世民面前複述出來。

李世民聽完後兩眼呆滯,沉默不知多久,神情佈滿了不敢置信,最後噗嗤一笑,搖頭道:“張卿言過其實了吧?承乾雖說不長進,但也不會昏聵殘暴至斯,朕的兒子,朕瞭解他,這兩年確有種種不如人意之處,而且不思進取,縱情酒色,甚至也因小過而殺過東宮裡的宦官,這些朕都知道,但他不可能說出如此混帳的話來,哈哈,怕是當時承乾酒醉,說話含糊不清,張卿聽錯了。”

張玄素也不爭辯,跪在他身前垂頭默默流淚。

沒有爭辯,反而是最有力的解釋。

看着張玄素愧疚憤恨的複雜表情,李世民的笑容也有些僵硬了,接着,以肉眼可見的度漸漸變臉,僵硬凝固的笑臉漸漸斂起,神情開始凝重,最後迅化作一片潮紅的怒意,寬闊的胸膛也開始急起伏不定。

“他……果真如此說?”李世民語氣冷森道。

張玄素沒有直接回答,而是伏地泣道:“臣失職,臣輔佐太子不力,罪該萬死!”

李世民出粗重的喘息聲,心灰意冷地閉上眼。

“……殺五百人,豈不定?”李世民喃喃唸叨着這句話,震驚且震怒的表情落在張玄素眼裡分外可怖。

“好氣魄啊,呵呵……”李世民忽然冷笑。

自他登基以來,朝中諫臣不少,從魏徵到御史臺的各位監察御史,再到他身邊的中書舍人,嚴格說來,這些人都算是諫臣,以李世民博大的胸襟,有時候也恨不得把這些沒事挑刺的厭物們全殺了。

可是,他不敢殺,一個都不敢殺,哪怕當初魏徵站在金殿上,當着滿朝文武的面,指着他的鼻子連罵三聲“昏君”,他也沒動魏徵哪怕一根手指頭。

現在好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位太子殿下一開口便是“有諫者,我殺之”,而且還要“殺五百人”……

昏聵到這等地步的話,李世民到現在都不敢相信這居然是堂堂太子說出來的。

看着垂頭無語的張玄素,李世民眉頭擰出水了,神情陰沉地瞟了他一眼。

到這個時候,李世民還是不願完全相信他的話,因爲李承乾不僅是太子,也是他的親兒子,張玄素卻只是個外人,李世民不願因外人一言而冤枉自己的親兒子。

“宣……太子覲見,馬上!朕……想問問他!”李世民目光陰冷,咬着牙從齒縫中迸出這句話。(未完待續。)

第九百二十章 劍指都城第二百七十三章 坦誠相對 下第八百六十五章 擒拿審問 上第六百一十五章 壯士斷腕第八百七十五章 未雨綢繆第四百零八章 善始善終第七百八十三章 另生枝節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兵歸宿第六百一十二章 禍水東引第一百一十八章 收復鬆州 上第七百一十七章 國法難容第六百章 長安多事第五十五章 混世魔王今天請假第三百七十八章 潤物無聲第七百二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州立威 上第三百八十八章 敵友難辨第七百三十四章 各自罷兵第二百九十九章 水深灘淺第一百零一章 唐吐恩怨第二百八十三章 相逢夜色第七百八十九章 所謂取義第六百八十四章 百密一疏第二百四十二章 利州武氏第五百二十五章 曠世孽緣第一百三十章 退親失敗第九百四十九章 冊立太子第一百四十九章 積累人脈第四百五十九章 太平歸人第八十六章 蒙塵明珠第三百八十四章 璀璨明珠第五百一十七章 召入宮中第十五章 封官賜田第五百二十九章 忠義之士第七百零二章 文成公主第一百零九章 帥帳論戰第九百六十二章 未了憾事第二百八十章 登門自辯第五百九十四章 駕至晉陽第一百七十章 身陷監牢第七百零六章 蹊蹺之禮第五百八十二章 民貴君輕第六十五章 少年英傑第二百一十六章 無端生禍第四百七十四章 執念心魔第一百九十四章 劫後重逢第六十八章 微服訪賢 下第六百六十四章 路見不平第五百八十八章 刑審犯人第五十三章 最後一搏 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可理計第六百八十三章 叛軍入城第三百九十三章 真相大白第七百四十七章 靈犀點透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下共之第三百一十一章 託付家小第三百七十四章 西州奏疏夕陽下奔跑!!第四百五十三章 僧俗論道第十七章 流言蜚語第七百九十五章 公主夜宴 中下第六百八十六章 君臣釋怨第二十章 地主新貴第六百一十五章 壯士斷腕第二百零一章 化解干戈第五百九十八章 事出蹊蹺第四百九十章 東宮除惡第九百二十章 劍指都城第七百章 武家兄弟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宮生變第五百四十三章 丈人登門第四百六十三章 魔王截路第四百二十章 攻守鏖戰 中第五百三十章 掘地三尺第二百七十三章 坦誠相對 下第四百九十五章 侯爺出獄章節發重了,大家只要訂一章第九百六十四章 所謀爲何第五百四十二章 丈人境況第二百六十五章 解除婚約第三百七十六章 貶謫原由 下第三百三十二章 羣狼環伺第五百六十八章 武氏出家第三百一十三章 離人愁緒第四百四十章 王師甫至第三百零四章 名揚天下第五百九十三章 待之以誠第六百二十五章 疑竇叢生第七百九十章 漸生疏離第八百一十三章 途窮問計 下第七百零六章 蹊蹺之禮第三百六十五章 同路同行第二百零三章 東市大哥第五百三十章 掘地三尺第三百八十六章 君子之戰第六百八十九章 遇伏功敗第三百四十五章 轅門對峙第四百二十八章 至死方休第一百零七章 牛大將軍
第九百二十章 劍指都城第二百七十三章 坦誠相對 下第八百六十五章 擒拿審問 上第六百一十五章 壯士斷腕第八百七十五章 未雨綢繆第四百零八章 善始善終第七百八十三章 另生枝節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兵歸宿第六百一十二章 禍水東引第一百一十八章 收復鬆州 上第七百一十七章 國法難容第六百章 長安多事第五十五章 混世魔王今天請假第三百七十八章 潤物無聲第七百二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州立威 上第三百八十八章 敵友難辨第七百三十四章 各自罷兵第二百九十九章 水深灘淺第一百零一章 唐吐恩怨第二百八十三章 相逢夜色第七百八十九章 所謂取義第六百八十四章 百密一疏第二百四十二章 利州武氏第五百二十五章 曠世孽緣第一百三十章 退親失敗第九百四十九章 冊立太子第一百四十九章 積累人脈第四百五十九章 太平歸人第八十六章 蒙塵明珠第三百八十四章 璀璨明珠第五百一十七章 召入宮中第十五章 封官賜田第五百二十九章 忠義之士第七百零二章 文成公主第一百零九章 帥帳論戰第九百六十二章 未了憾事第二百八十章 登門自辯第五百九十四章 駕至晉陽第一百七十章 身陷監牢第七百零六章 蹊蹺之禮第五百八十二章 民貴君輕第六十五章 少年英傑第二百一十六章 無端生禍第四百七十四章 執念心魔第一百九十四章 劫後重逢第六十八章 微服訪賢 下第六百六十四章 路見不平第五百八十八章 刑審犯人第五十三章 最後一搏 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可理計第六百八十三章 叛軍入城第三百九十三章 真相大白第七百四十七章 靈犀點透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下共之第三百一十一章 託付家小第三百七十四章 西州奏疏夕陽下奔跑!!第四百五十三章 僧俗論道第十七章 流言蜚語第七百九十五章 公主夜宴 中下第六百八十六章 君臣釋怨第二十章 地主新貴第六百一十五章 壯士斷腕第二百零一章 化解干戈第五百九十八章 事出蹊蹺第四百九十章 東宮除惡第九百二十章 劍指都城第七百章 武家兄弟第四百八十八章 東宮生變第五百四十三章 丈人登門第四百六十三章 魔王截路第四百二十章 攻守鏖戰 中第五百三十章 掘地三尺第二百七十三章 坦誠相對 下第四百九十五章 侯爺出獄章節發重了,大家只要訂一章第九百六十四章 所謀爲何第五百四十二章 丈人境況第二百六十五章 解除婚約第三百七十六章 貶謫原由 下第三百三十二章 羣狼環伺第五百六十八章 武氏出家第三百一十三章 離人愁緒第四百四十章 王師甫至第三百零四章 名揚天下第五百九十三章 待之以誠第六百二十五章 疑竇叢生第七百九十章 漸生疏離第八百一十三章 途窮問計 下第七百零六章 蹊蹺之禮第三百六十五章 同路同行第二百零三章 東市大哥第五百三十章 掘地三尺第三百八十六章 君子之戰第六百八十九章 遇伏功敗第三百四十五章 轅門對峙第四百二十八章 至死方休第一百零七章 牛大將軍